10.08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嘘……

天空墨黑,厚云没星。手表上指针是凌晨二时,大部分人已熟睡就寝,街上一片寂静,黑暗满布街角,昏黄街灯,照得人睡意浓浓。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吱吱……

机器的转动声却在深水埗福华街,一排关闭的铁皮小排档丛后,一间铺顶上书“坤记士多”四个大字,在铁闸缝中透出几扇白光,声音就从这制糕工场发出,诉说着众人皆睡我独醒,明码实价的起早摸黑,辛勤的一天就从这吱吱作响揭开序幕。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由晚到朝,由早到夜,循环不息,两三点钟起身开工磨米,做、洗、卖,两更人,到晚上收铺要到晚八点多,年中都没有休息啦!不过不要紧,习惯了!”半头白发的传永祥一口沙哑地说。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传永祥是坤记老板和掌舵人,64岁,对这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劳已司空见惯。还有弟弟傅永康,三个协力的阿哥阿姐伙计,同时在凌晨开工,默默无语。守在四五十度高温的火炉边,人人挥汗如雨,各占各岗位的忙着磨米、抽出抽入竹筲簊、提上提落沉甸甸的石头压浆,谁也没注意到这百忙的街外上一丝静态。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咔嚓……

一手拉开了店面的铁闸。时为早上七时许,深水埗地铁站B2出口旁,这不过百呎,80年代士多的旧模样,汽水、香烟、啤酒、土炮……,老士多的产品。然而主角是陆续放到店门当眼处的各式老糕,白糖糕砵仔糕芝麻糕红豆糕……琳琅满目,吸引途人。连销售也数十年不变。现时外面的糕都早已包装好,这里却依旧即切即放磅上秤重量,再入小袋给客,这样的动作常惹客人投诉慢。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糕有多重就收多少,没有偷秤,够均真!几十年都是这样,没变过,以前也没有人投诉过!”

随时代变迁,深水埗生活改变了,旧的事物正在消失,他仍竭力保留这里的一点一滴,分毫不动。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我也年轻过,轻佻过,试过变新,错了一次,不可以再错!”像他的白糖糕,水灵模样,心眼儿透亮,会有点调皮。他也曾稚气未脱,违反父旨,背叛自己,陷于迷惘,却终归是贴心的。还不忘父训:“做人做生意要对得住天地良心。”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一度无心之心,使他念兹在兹,谨遵此宗旨,勤恳守着,天荒地老。纵使父已逝,精神却长存。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父技艺恭谨以待

嗯……

闭目沉思的他,想起父亲,思绪如泉涌。他祖籍顺德,乡下作为鱼米之乡,河泽广布,水域通达,适于稻米生长。赋予了制作米糕的创造力。选粘米、糖、水这些家常材料制成的白糖糕、砵仔糕等,是稻米变身的杰作。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看来简单,实际上制作十分繁琐。父亲传承的技艺,他不怠慢,淘米、浸米、磨粉、压水、和馅、发酵、灌笼、水蒸,做足八道工序,糕才爽香可口。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滴哒滴哒……

磨米的滴水声,回应着石头压印米浆滴出的米水声,格外清脆。他将用半新旧的泰国粘米按比例混合,浸泡一晚软了的米放进磨机,扭动水喉,米粒渐研磨成浆,奶白的水柱细细流进布袋。扎好装满米浆的布袋,然后抬块大石把米浆重重压着,待水分全部流走,压成半干湿的米粉团。以压干的米粉团上秤,斤两才准确。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用磨米压出的米浆来蒸糕,蒸出来的糕有一种胶质,吃起来特别有韧劲。”他一时忙着调校不同糕点的糖水米浆,这个要加黑芝麻浆,那个要放红豆……一时又要磨糯米粉,做煎堆、包茶果。磨米机在一边动,他也像机器一样,没有一刻停下来,多磨人!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最不容易是顺德独有的白糖糕,压成的米粉团,加入糖水搓匀,摆放到晚上,粉团不停发酵,晚上变“老种”,又配搭新加了糖的米粉团去,再发酵到第二日才蒸,往而复来,日日如是。白糖糕好不好吃?还是靠发酵。米与糖水的比例怎样?发酵时温度如何?全靠他拌和米浆时,一双巧手去感应。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将发了酵的米浆倒在竹箕上,拿去蒸。“蒸起来啦!蒸起来啦!”随着他揭开蒸锅,热气上升,夹着带酒味的甜米香,一股复合香气扑面而来。刚蒸好的白糖糕白嫩蓬松,密密的小气孔如同蜂巢一般,光滑剔透。尝一口,软滑爽口,甜甜的滋味带着刚出炉的暖意在舌尖化开,口感绵密带韧劲,微微似米酒的香气,意想不到的清新吸引。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家传秘方不易来

呼……

他大力地呼出一口烟圈。这个做糕的家传秘方,是宝贵的经验及睿智,都是他的父辈,顺德人一代代口耳相传下来的结晶。最初,也与一口烟有关。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我老爸叫傅坤信,战前在顺德的茶楼打工学做糕,他的师傅做的白糖糕爽弹细腻,怎么做?他就教一些又藏一些。不过这个师傅是食大烟的!”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食大烟,即抽鸦片,当年是合法的,很平常,但价格高昂,普通打工的吃几遍可花掉一个月人工。他父亲知师傅有烟瘾,出钱请食,期望师傅上足电,会过招教他。这样的讨好非一推即就,师傅一次不教、两次不教,直到第八次才教少许。之后师傅像挤牙膏般一点一点地教。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为了请那个师傅食大烟让他传授技艺,每个月的工资都花光了!老爸才慢慢学到做糕窍门!”到他父亲成功获知个中秘诀,几已倾尽家财,可谓得来不易。和平后,他父亲就带着这秘方,到香港打工。

做米糕养家糊口

依呀﹗依呀﹗

石磨在转动,转一圈就依呀一声,昔时就是用石磨磨米做糕。“我老爸那时在香港卖白粥油条的大牌档做糕,用石磨磨米,凭借学回来的秘方做出的白糖糕特别受欢迎,其他师傅都没他做得那么好,很多客人叫我老爸不如自己出来做生意!”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1965年,他家住唐九楼,在十楼的天台自立做糕,山寨原始,做批发生意。“谁知拿货买的商户客,看我们如果生意好才来买,生意不好就不来拿货,下雨的时候也不来拿,也不付钱,那些糕都剩下来了,没办法,为了不浪费,我妈妈就拿出去零售卖!”山不转路转,他母亲挑起担挑,秤两只竹箩,糕点放在箩上,到福华街、北河街沿街摆卖。那时小小的傅永祥,已跟着妈妈一起上街。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老爸真的好勤快,他一个人,用手磨米、石头压水、米浆沟糖水、发酵、入炉蒸,那时还要烧柴,也都一脚踢(一个人独立完成)!”父亲就靠这糕养活一家九口,逐渐做到有生意,坤记的雏形就是这样形成。

穷人孩子早当家

铃铃铃铃……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闹钟响起,早上六点,传永祥儿时最痛恨这声音,他不情不愿的起床来。“起身帮老爸开档,之后七点几返学,到下昼三四点放学回家,又磨米、搓糕,帮着打下手,到夜晚九点,才能有时间去做功课……”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对一个小孩,体力及精神都往做糕去,上学没精神,成绩也越来越差。“做着做着自己也没心机读书,升班升不到,就没有再读了,一路跟着老爸去做糕。”中二就辍学,这遗憾一度令他无法释怀。

“别人家的小朋友放学就去玩去踢球,礼拜六礼拜日去露营、去旅行。我礼拜六礼拜日都要开工,那时候真的好辛苦!做糕有什么乐趣?”他很矛盾,对做糕,嘴里说着嫌弃,实则却又留有美好回忆。“当年没有那么多电子产品,我小时候陪老爸开张就有得食,又同其他档口的小朋友玩,糕卖出去后,老爸赏我零用钱,也很开心呀!”多年后忆起与父亲一起卖糕的时光,苦中有乐,很宝贵,他特别珍惜!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他与父母渐渐做到生意,从街头做上排档,他的工资也多了。“那时候还不懂长远计划,钱也没存下来!那些钱都用来吃饭逛街看戏,不够就问我老爸再要零花钱!”

人迹渺意兴阑珊

轰隆轰隆……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地铁行走声音划破宁静的深水埗,时为79年起地铁。坤记被迫搬到南昌街的大牌档。“因为位置不好,完全没有生意,做糕生意差,赚不到钱。”同期麦当劳又进军香港,市民多了选择,坤记渐被挤到边缘去。生意不佳,令傅永祥更加意兴阑珊。

“我都要出人工,饮茶食饭都要钱。做糕没前景,都想过转行的!从小对着这行确实也会生厌,天天对着这么久也会不想做!”常言做哪行,厌哪行。他放下了做糕,离开父母和弟弟。当时他考到的士牌,就去开的士赚钱。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当了的士司机,他才发现争食的士愈来愈多。“的士多,竞争大,赚钱也难,我觉得开的士已经不合时宜。”他只好回家再做糕去。

人心之花散落时

哎呀﹗

这痛楚的嘶喊,如被一拳激中唤醒做糕的初心。他离去而再回来,父亲没有责怪,但最终也要靠父母,他感觉像欠了一个情。这时父亲年事已高,还交付给他打理。他有感传统磨米、压浆、发酵,花工夫又费时,生产能力低。适逢工场拆楼,没地方磨米,他打出如意算盘来。“新时代讲求快,可以用现成的粘米粉,节省了磨米艰辛的过程,可以省不少成本。”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有不待风吹而自行散落者,人心之花是也。人心摇荡、人性明暗,有迹可循却难以理解。他骗得了自己,却瞒不到客人,有些熟客吃过,觉得不是死实实,便是散收收,味道不同了。当他面前,把糕丢进垃圾桶,这恍如大力地掴了他一记耳光﹗“我那时非常不开心!”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客人骗不了,一个个离去,不单亏本,父亲打下来的江山招牌也摇摇欲坠。他痛过,才领会,才醒觉。“老爸曾经同我讲,做生意最重要老实,对得住客人,如果做出来的是骗人的不如不做。”

痛定思痛,自此,他坚持用传统方法,磨米蒸糕,慢慢把客挽回来。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兵戎相见终告捷

倾哐!倾哐……

电视机传来武侠剧的刀剑声,短兵相接,仿如与同行舞刀弄剑的恶斗……八十年代,大牌档人稀少,父母接受他的提议,到较多人流的福华街租铺,他可以边看着电视边卖糕。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如今他不辞劳苦,店仍维持磨米做糕,果然吸客,生意滔滔。那时深水埗有不少经营糕点的行家,见其客人川流不息,不免见猎心喜。某行家到来请教,叫他传授做糕诀窍。“老爸当年都千辛万苦才学会,现在问一问就要教你,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呀?况且你也在深水埗做糕,教了你,不等于抢自己的生意?”

他拒绝了,于是行家心生一计,急遽地将其租铺买下。“他买了间铺,继续租给我,迟迟不收,等我做旺了他才要收回,到时接收了我的客,卖他的糕。”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他被摆了一道,但对方有铺占了优势。他觉得租铺不是长远计,立意要父亲买铺。机缘下他们买到隔邻的店,即现址的角落铺,于是搬到邻店继续卖糕。行家业主收回原店,卖同样的糕品,两家并列打对台。“大家争,他比谁更便宜,他卖五块三件,我一件三块半。客人来买,说我卖的贵,但同样还帮衬,因为我做的糕比他做的好吃。”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对家乏人光顾,大拍乌蝇,结果结了业。“以前一直觉得老爸的手艺好平常,现在我知道这门技艺真的是宝。”他深深感到做糕秘方的强悍和魅惑力,亦全凭这赢了漂亮一仗。

仍不敢须臾或忘

啪啪啪啪……

掌声响起,在百般磨难过后﹗97年金融风暴后生意转淡,他想到增加产品提升销售。“试过加整老婆饼、合桃酥,同芝麻糕、红豆糕、马蹄糕。客人都还是喜欢食用磨米做的糕,不知不觉就继续卖到现在。”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他将芝麻磨粉混合米浆倒进盘内,先蒸熟第一层,然后第二层、第三层,如此类推,蒸到第九层,做出芝麻糕。入口绵细软滑,慢慢化开,不甜腻,飘散出芝麻香气,细嚼还能感觉到点点的黑芝麻末,满嘴生香。内里沿用父亲的磨米米浆,糕身特别柔韧有米香。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2003年,《饮食男女》报道坤记,指明香港制造。“由那时开始旺,生意几倍地激增。到15年拿了米其林推介,多了好多外国游客慕名而来帮衬。”

店子红了,亲友都建议他扩大工场、增加产量。“要快就要机器生产,就没有了手做的味道。”用手做糕,时间有所局限,快不得,产量不多,如白糖糕一天最多二十多底,砵仔糕一天只一千几百碗。他断然回绝。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肯定会大量生产了!我一定不会再犯错!”他绝不容犯下些许错,纵使别人不追究,自己却不敢须臾或忘。坚持遵循父法,不粗制滥造。09年父亲因年迈身故。“我会尽自己能力细心做糕。这样做是为了品质,也是对客人负责任。更大的意义,是为了我爸爸。”他回忆中的父亲,为人正直,扛起家庭和事业,勤恳坚忍,从未埋怨过辛苦。做人忠诚,对客童叟无欺,因而积累了大批熟客。

坚持自家磨米做糕获米其林推荐 第二代传人:这行将失手工的味道

入夜,他开启门口射灯,照着坤记的招牌,淡淡的糕香,历五十年而不散,让人念念不忘,有灯就有人,延续父亲的精神。

坤记糕品专家

地址:深水埗福华街115-117号北河商场地下十号铺

营业:7:30am-8pm

摄影:关永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