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三国中有哪些不被大众所熟知的冷知识?

承诺一张没有签名的白纸╰


(1)刘禅在位时间非常长。

中国有几百个皇帝,在位时间超过20年的只有大概60个左右,而刘禅在位时间挤进前十名了。

刘禅在位长达41年,让人惊奇的是蜀汉没有皇室内斗,总体来说政治局势非常稳定,内部没有流血权斗,而且涌现出一大批忠贞之士,这和同时期的江东孙吴政权形成了完全相反的鲜明对比。

(2)曹丕上位之后,没有对任何一个兄弟开刀。

中国历朝历代,皇权争夺,同室操戈的不在少数,但是曹丕做了皇帝之后,没有对任何一个兄弟开刀,这是一个非常少见难得的情况。

在这一点上,曹丕做得很不错。

(3)东吴立国最晚,灭亡最晚,西晋建立了,它还没灭亡。

三国里,曹操没有做过皇帝,曹丕最先称帝,次年刘备称帝,而孙权在曹丕称帝的九年之后才称帝。

西晋在265年建立,东吴直到280年才灭亡,也就是说,东吴和西晋并存了15年。

(4)三国人物年龄最让人惊奇。

如果把三国风云人物也按照世代划分的话,那么:

40世代:刘表,贾诩。

50世代:曹操,孙坚,吕布,袁绍

60世代:刘备

70世代:郭嘉,诸葛瑾,鲁肃,周瑜,杨修,孙策,马超,吕蒙,司马懿,庞统

80世代:汉献帝,诸葛亮,孙权,陆逊,曹丕

新00世代:曹叡,刘禅

新10世代:司马昭

原来,吕布不是帅小伙,而是和曹操同一个世代的;

三国风云人物,明星集中在70世代和80世代;

郭嘉,周瑜,孙策,鲁肃,马超,司马懿,庞统年龄差不多;

汉献帝,诸葛亮同年出生;

诸葛亮比孙权只大一岁;

刘备比曹丕大了26岁,但是他俩的儿子,接班人只相差一岁。


师明礼


一:魏国

曹操夺了关羽看上的女人(关羽看上了秦朗的母亲),曹操憎恶朱灵,并让于禁解除了他的兵权。许褚多次保护曹操脱险,连马超都害怕他;有次回到家中坐立不安,于是回曹操营帐,发现有人想杀曹操;许褚和曹仁关系不好,儿子许仪被钟会所杀。五子良将中,张郃的食邑最多为4300,其次徐晃为3100,张辽(张辽原本姓聂)为2600,于禁和乐进均为1200(顺便一提,臧霸3500)。邓艾是个结巴,原名也不叫邓艾。

二:蜀国

鞭打督邮的是刘备,火烧博望坡是刘备的计策,刘备因为私人恩怨而杀降(把神算子张裕杀了)。关羽好色;他的武器应该是类似于长矛的一种武器,而非大刀,他是三国唯一一个做到了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级的人(阵斩颜良),给关羽刮骨疗毒的人不是华佗。赵云在三国志中的记载特别少,在所有有传的人物中赵云的传的字数排在后面。马超不仁不义,马超死的比刘备早。黄忠在刘备伐吴前已经病逝(且无后)。刘备和诸葛亮都是晚来得子。三国时期有两个人叫马忠(蜀国的有传,吴国的没有,吴国马忠是潘璋的部下,捕捉到了关羽)。刘备对待糜竺等人都只是以较高的礼仪对待,但是没有给他们实权。

三:吴国

孙权曾派人去过台湾。江东名将的子孙后代大多都没有什么建树,要么犯事,要么资质一般,还有当降将反过来攻打吴国的,唯独陆逊的儿子陆抗表现突出,很有军事才能,陆逊陆抗也是为数不多的入古今64名将的父子兵(仅两对,另一对是周勃和周亚夫)。诸葛瑾的儿子虽然军事才能突出,但却导致了家族灭门(诸葛瑾以前说过诸葛恪可能使家族灭门,诸葛瑾曾经把一个儿子过继给了诸葛亮,从而使自己的血脉传了下来)。三国志中周瑜鲁肃吕蒙三人是合传,而陆逊却是单独一传(准确的说是陆逊陆抗父子合传,陆抗没有单独立传,他的事迹记录在陆逊传的后面)。虞翻特别喜欢嘲讽降将,嘲讽过于禁,糜芳,说话特别难听,为此,孙权还责备过他。吴国的神算子比较多,有传的就有三四个。

四:其他

董卓,年轻时热情好客,喜欢交朋友。具有较强的军事才能,体恤下属,有次得了奖赏全分给了下属。董卓两次差点被杀,一次差点被孙坚所杀;一次鲍信劝袁绍进攻董卓,袁绍不听。

吕布曾被李进(我也不知道李进是谁)打败过。刘备诸葛亮怕张郃,张郃怕张飞,而张飞又敬畏刘备诸葛亮(有没有石头剪刀布的感觉,哈哈)。孟获应该没有被抓7次,诸葛亮征讨孟获也就四个月的时间。

最后一个,袁术是许多人的爸爸。哈哈哈

欢迎大家补充。


遨游文史世界


1,袁术和袁绍并不是堂兄弟关系,其实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所以袁术快嗝屁的时候才要把玉玺送给袁绍,肥水不流外人田。

2,曹丕为什么不待见曹洪,因为曹丕年轻的时候向曹洪借钱,曹洪竟然没给借。

3,汉末十常侍实际上是12个人分别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

4,杨修是太尉杨彪之子,三国演义说杨修装逼,所以曹操杀了他,其实杨修是袁绍袁术的外甥,所以曹操才要杀他。

5,华佗开创了中国人取洋文名字的先河,华佗其实就是梵文的音译。

6、华雄,其实叫叶雄。

7、三国全勤奖张合,从黄巾起义一直打到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他才被干掉。

8、诸葛亮是伟大的预言家,他说:“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司马炎篡位没多久,西晋就被刘聪灭掉了,东晋又被刘裕灭掉了,石敬瑭建立的晋朝又被刘知远取代了。

9、复杂的人物关系:诸葛尚的爷爷是诸葛亮,诸葛亮的姐夫是庞统的堂弟,庞山民。 奶奶是黄月英,奶奶的姨夫是刘表。奶奶的叔叔是蔡瑁。外公是刘禅,那外公的爸爸就是刘备了。外婆是张皇后。外婆的爸爸是张飞外婆的妈妈姓夏侯,可能是夏侯渊之女,夏侯霸之妹。 夏侯渊又是曹操的族弟。姨夫是关统,姨夫的爷爷是关羽。


瓦窑堡的碳


1.在三国时期的中古音中,曹操的操读四声cào。

2.曹操是著名的人妻控。 曹操想霸占张绣叔母差点被砍死之外,还有环夫人,杜夫人,和尹夫人都是结过婚的。其中得提一下杜夫人,是吕布手下秦宜禄的老婆,据传当年关羽向曹操请求攻破吕布之后以其为妻,结果老曹自己收编。




3.因为曹丕谥号叫魏文帝,所以很多人招蚊子的人家里会挂曹丕的画像,因为(喂蚊帝)

4.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虽然被曹操挟持,但是生活条件是相当优越。医术还非常了得,最后还很长寿,曹丕死了汉献帝还活着很潇洒。
5.桃园结义并不是历史发生的真实事情,正史里只说他们三个人关系很好。



6.曹丕对灵异事件特别感兴趣,亲自编写过一部《列异传》。



7.《三国演义》里说袁绍和袁术是堂兄弟,但其实他们两个人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袁绍是庶子,后来被过继给了自己的叔叔,所以袁术就一直看不起他,可是最后袁术称帝被剿灭时却想把玉玺拿给袁绍,毕竟有血缘关系。


相声愚公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道有趣的题目,问题是:以下四个人中,谁不是三国时代的人?

A曹操 B诸葛亮 C刘备 D孙权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大家都会觉得出题人脑子有病吧。这道题根本选不出正确答案。然而实际情况是,答案选A。因此曹操的魏武帝是追封的,真正的魏蜀吴三国时代是由曹丕、孙权、刘备开创的。曹操应该说是东汉末年的人。

逗了一个小机灵,下面日航君和大家聊一下三国的冷知识。

一、燕人张翼德

我不得不说,燕人张翼德曾经给了幼小的我无数冲击。

在我小时候,我曾经问过我爸爸,为啥张飞管自己叫“燕人”,难道他是“小燕子,穿花衣,每年春天来这里?”我实在是想象不出来张飞跟燕子有什么关系。后来长大一点,我看了《三国演义》,里面形容张飞的长相是“豹头环眼”,我思考了一下,可能是因为长相像燕子的,黑黑的,豹头环眼。后来想通了,张飞是幽州涿郡人,属于燕赵人氏,也就是战国七雄时候燕国的地盘,因此张飞自称“燕人”。这里的“燕人”跟我们现在说的“山东人”、“河北人”差不多一个意思。

另外,张翼德是错误的!在《三国志》中明明白白写着张飞字益德,益是更加的意思,德是德行的意思,这个字是希望张飞可以做一个品德高昂的人。至于说翼德怎么来的呢?其实也能推断一下,毕竟古人的名和字都是有关系的,如赵云字子龙,取得就是“云从龙”的意思。张飞字翼德,取得就是“飞”和“翼”的关系。可能是后人望文生义,才有了这样的误解吧。

二、曹操应该怎么读?

我们读曹老板的名字的时候,往往都会读曹操(cāo)。这个对吗?

其实我们推断一下,可能有问题。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古人起名字往往都是名和字是有关系的。曹操字孟德,孟德,自然是和德行有关,那么操也应该是和德行有关。例如说节操、操守等。而操代表德行之时,往往是发四声,也就是操(cào)。

什么时候读一声呢?往往是做动词是用作一声,如操纵、操办、操练等。

因此综上来看,曹操应该读作曹操(cào)。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日航通鉴


三国中有哪些不被大众所熟知的冷知识?

1、在三国时期的中古音中,曹操这两个的具体发音应该是(曹操),也就是说名字中的操字应该发cào音。真不知道曹操的父亲是怎么想的,居然会给他起一个发音这么奇怪的名字。想必长大后的曹操在听到别人叫他名字的时候,通常脸也都会变红吧(坏笑)。

2、张飞的真实姓氏其实是不叫张,而姓聂。所以,他应该叫做“聂飞”。之所以会修改姓氏,是因为他杀了人下,所以想要避祸才改的。还有关羽和丈夫其实早就认识了,那时候的关羽也不叫做关羽,“关羽”也只是一个化名。

3.、三国时期的量度和别的时代不同,当时一尺的长度就相当于现在的600px。

4、曹操只喜欢人妻,他是一个人妻控。别人的老婆对他有着异于常人的吸引力。关于这点,其实我们可以从曹操想霸占张绣的叔母,结果被张绣差点杀了的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还有,曹操人生中的几大老婆,包括杜夫人,和尹夫人都是结过婚的。

据说当年关于向曹操提出了一个这样的要求,那就是在打败吕布以后,希望可以让他手下其中一位将领的老婆献给自己,结果曹操却没有答应,反而还经过关羽的这么一提醒,赶紧将这位长相肤白貌美的人妻给纳为已有,这位人妻就是后来的杜夫人。

5、曹操的儿子曹丕在自己死后称帝,自封了一个谥号叫做魏文帝,这个谥号由于其中有“喂文帝”的谐音,所以,之后有非常多的家庭都喜欢将曹丕的画像给挂着自己的家中,据说这样可以防止被蚊子骚扰,就好像怕鬼的人喜欢挂钟馗的画像一样。

6、东汉末年,曹操挟持了当时的最后一名皇帝刘协,在记载中,刘协的命运过的很悲惨,贵为一国之主,却沦落到了一个连自己女人都保护不了的地步。所以,大家一致都以为刘协的命运是很凄惨的。但是,事实上刘协被挟持之后一直受到了曹操的妥善对待,他的生活条件还是非常优越的,由于他自己懂一些医术,所以最终也活了很久,即便是到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都死了,他还依旧活着,且生活别提是有多潇洒了。

7、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里,张飞一直都是一个膀大腰圆、脸又很黑的屠户形象。他也始终都是大大咧咧的还缺少文化。但是真正历史上的张飞原型却和该书中的丈夫大相径庭,他不仅面白如玉,整个人还非常的有气质,属于一个标准型的美男子。在读书方面,张飞也一样很有才华,并不像电视剧里所演的一样,只会说一句“俺也一样。”

8、曹丕的剑道水平在当时已经处于了大将水平,即便是奋威将军邓展都远远不是曹丕的对手,其中曹丕的文化程度也是非常的高,只不过这些由于他是皇帝,所以没怎么展露出来而已。

9、三国时期的两大喷子诸葛亮和王朗,他们实际上都是山东人,并且还是老乡。在记载里,诸葛亮和王朗在交战之前都很喜欢骂战,最后王朗的骂战还败给了诸葛亮。所以,山东人都不好惹啊。

10、在三国演义当中,有过这么一个故事。那就是还没有起来的曹操为了刺杀董卓,于是便假装要贡献七星刀,最终操场的计划失败,赶快逃回了乡里。其实真实的案件是,曹操见到了董卓之后,就认为董卓以后必定会失败,于是便赶紧逃回了自己乡里,不愿意再与董卓为伍,事实上曹操的眼光还是非常正确的,董卓之后便被吕布所杀,很多人也都受到了牵连。

11、桃园三结义这件事是假的,很多人到现在都因为刘、关、张这三人是结拜了的好兄弟。事实上并不是,他们三个的关系好是好,却并没有结拜。

12、号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她只不过是被后来的艺术家们所构思出来的一个人物罢了。与之相连的“连环计”自然也是假的,试想,就连貂蝉这个人都没有,那么所谓的“连环计”又是从何而来?

13、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其中的主角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坚

那么对此,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三国时期的冷知识呢?


猫眼观史


冷知识是不为人所知,也是很好玩的历史,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年,我们错过的三国之中不被大众所熟知的冷知识。

1.首先张飞的字也不是“翼德”,而是“益德”。张飞年轻时在路上,偶遇一个砍柴靓妹。然后就变成了张飞的正妻。其实她是夏侯渊的侄女。这也就是三后后期夏侯霸(夏侯渊的儿子)政治避难到蜀国,一来就被任命为车骑将军的高职,就也是有仗着张飞正妻是夏侯霸堂妹的这层关系吧。

2.廖化,廖化出场于三国早期,再后来,诸葛亮六次北伐,廖化一向坚持了下来。五丈原诸葛七星灯灭人亡后,姜维上位,廖化此时的位置,仅次于姜维夏侯霸两人。蜀汉被灭后,托病不出。后在被迁洛阳途中,病逝。廖化,生于浊世黄巾之乱,死于三国之末。可以说是贯穿了三国整个时期。“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可叹惋惜可悲!


3、我们再说说纂汉。司马家一脸昂然地、义无反顾地纂了汉朝的政权。但是,刘家的报复才刚刚拉开帷幕。刘聪灭到了西晋末帝后,司马睿说:你们刘家历害,我惹不过我躲还行吗?跑到南边搞晋朝去了。没想到又让刘裕给灭掉了。刘备、诸葛亮假如地下有知,知道历史会是这个样子。估量在九泉之下也会安定长眠了。

那麽问题来了,这样的历史,你还知道多少呢


静夜思归去


首先,张飞,字益德,不是翼德。益是鹢的通假字,是一种古人想象中的大鸟。

汉代的时候,大家比较熟悉鹢这种鸟,大家觉得它挺大,生活在水边,所以经常用作船首像。《淮南子》中就有:龙舟鷁首,浮吹以娱。就是说,大船大龙舟,就用这种船首像,多威风。后来,这种船首像传入日本,至今为日本人使用(下图)。

所以三国时人听到张飞的名与字,想到的是下面这样的大鸟——当阳桥前,是不是还挺威风的~

到了明清的时候,很多人就不知道鹢这种大鸟了,他们开始觉得张飞字益德,好像不合理。比如毛宗岗本的三国演义,就把益德改成了翼德,这样一来,大家心目中的张飞就是张翼德了(见《古人名字解诂》、《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图片来自:http://enologue.seesaa.net/article/430655385.html)

然而,明清以来,真有一种水鸟以张飞命名,即江浙所说的“张飞鸟”。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有登场。就是下面左图中的鸟,学名白鹡鸰。据说是黑白相间,比较像京剧脸谱中的张飞。再来就是这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跟张飞似的。

另外,白鹡鸰这种鸟在诗经中就登场了,所谓“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这是说,白鹡鸰常成对以或3-5只的小群活动,古人看到了,就想到了兄弟之间。这真是鸟中刘关张啊。

张飞泉下有知,一定会说:我是那种很厉害的鸟啊,不是这种小小鸟。另外,如果想要激怒张飞,大概可以骂他鸟人吧……


在野武將


《三国演义》,作为一本揉合了历史、戏曲和评书情节的小说,是非常成功的,甚至导致了,其中的一些情节被认为是真实的历史。本文主要从武器角度谈一些看法,欢迎指正。

一、马战。三国演义中武将交锋几乎都是马战,双手挥舞重兵器厮杀,这样的战斗方式是难度极高的,因为那个年代的骑兵,可能还没装备马镫。关于马镫的发明时间是有争议的,比较靠谱的答案是,三国时期即使有马镫,可能也是单侧马镫,甚至只用来上下马使用,战斗中要用双腿紧紧夹住马匹,双手挥舞重武器的难度非常大。

二、关羽的兵器,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这一武器的原型是唐刀,唐宋时期才普遍使用,第一把青龙偃月刀是在宋朝才出现,更不可能重八十二斤,按照汉代的度量衡与现代比较,约为现在的三十六斤。关羽更可能用的是长矛。

三、张飞的丈八蛇矛,是假的,长矛作为骑兵的标配,张飞用长矛是有依据的,但是历史上根本没有名字。

四、吕布,吕布的方天画戟也是虚构的,方天画戟通常是一种仪设之物,较少用于实战。吕布可能用的也是普通的长矛。

三国中,武将使用的最真实的武器,是长矛和弓箭,可能还配有用于近战的短刀。

另外,三国时代,步兵是战斗的主力,骑兵因为太过于昂贵,只有武将和少数精锐才可以配置。

三国时四大骑兵队伍:

并州铁骑,吕布无双。

幽州突骑:白马义从

西凉铁骑:威震西陲

魏国虎豹骑


山村大侠


说起满宠,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就是刚正不阿、执法严格,有时候甚至连曹操的面子都不给。但其实,曹操和满宠的关系,就如同刘备和法正的关系,都是一个扮演好人,一个扮演坏人。

换而言之,满宠实际上是在充当曹操的鹰犬和酷吏,专门提曹操干那些他不好出面干的事情。再换而言之,满宠干的那些所谓执法严格的事情,背后的真正指示者就是曹操。

这里,为了让大家对满宠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我这里先说一件事。曹洪的一个爱将犯了事,满宠就把他抓起来准备杀掉。要知道,曹洪不是普通人,首先曹洪是曹氏家族的核心人物之一;其次,大家都知道一件事,曹操当年被徐荣打得大败,曹操的马都被射死。

在这种背景下,曹洪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总而言之,天下可以没有曹洪,却不能没有曹操。 以曹洪的身份、地位,他的爱将犯了事,谁也得给他留点面子?曹洪一看满宠要杀自己的爱将,就给满宠写信,总而言之,希望你刀下留人。

但满宠却没有搭理曹洪。曹洪一看满宠这副鸟样,自然觉得,你满宠不给我面子,我就找曹老大。 曹操一看曹洪事有求自己,自然不能不给面子。因为,曹洪不是普通人,如果曹操不给曹洪面子,那曹洪一个想不开,在关键时候,后果估计会非常严重。

关键是,曹洪在生死关头,把生的机会留死曹操,让自己面对死亡。现在曹洪有事求到曹操头上,曹操却跟曹洪公事公办,这显然会冷了那些誓死忠于他的小弟。 所以,曹操就派人敢紧通知满宠,总而言之,刀下留人。



满宠一听曹操派使者来见他,那是二话不说,先把曹洪的那个爱将给杀掉,然后才去见曹操派来的使者。这件事发生后,我们可以想象曹洪有多生气。但是,结果呢?曹洪从来也没敢找过满宠的茬;而曹操也没有怪满宠,相反满宠在此事后,在曹氏阵营的地位越来越高。

其实,但凭满宠的实力,那里有资格和曹洪叫板呢?但是,因为有曹操在背后坐镇,所以满宠自然敢肆无忌惮打击不听话的人。而从从满宠这件事,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传说中的酷吏是怎样行事的。换而言之,除了大哥,我谁的面子也不给;再换而言之,我就是大哥养的一条恶狗,我眼里除了认得大哥,那是谁也不认识。

我们可以想象,满宠既然敢在那种背景下杀曹洪的亲信小弟,还有谁,他不敢动呢?在这件事之后,曹操再让满宠负责一件事时,肯定往那一坐,也会让人觉得不寒而慄。在这种背景下,别人办起来,可能困难重重的事,满宠办起来,就会轻松异常。

因为,满宠一声令下,有谁敢瞎捣乱呢?既然满宠能在那种背景杀掉曹洪的亲信小弟,那他杀个别人,估计就更像吃盘菜一样简单。等到满宠树立起了这种形象,以后曹操遇到什么难办的事,自然就会让满宠负责。因为,满宠那是什么硬骨头也敢啃,关键是也能啃掉。



事实上,正是因为曹操有满宠这种超级鹰犬,所以在官渡之战时,曹操执订好的战略,绝不会有人敢跳出来公然唱反调。因为,曹操早把他们这种嚣张气焰打下去了。但袁绍呢?他手上似乎没有这样的鹰犬,所以他制订好的战略,沮授、田丰等人才敢跳出来唱反调。

表面上看这是因为沮授、田丰有远见卓识,但实际上,那就是扯淡。因为,不论怎样的战略,也得整个团队齐心合力去作;大哥向东,几个骨干成员煽动大家向西;更公然散布各种失败言论;就算制定的战略再正确,恐怕也无法操作成功。

换句话说,真正优秀的团队,在制订战略时,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但是,等大哥拍板之后,大家就应该求同存异,齐心协力把事办好事。而不是,你认为向西走正确,就算集团已决定向东走了,你还公然发表各种怪论,散播各种失败言论,更拒绝合作。

更主要的是,袁绍在沮授、田丰大唱对台戏的背景下,也是差点把曹操打得翻了船,如果沮授、田丰当时愿意求同存异,积极协助袁绍,会是什么结果呢?从这层意义上,袁绍败于曹操,未必就是败于战略的制订上,而是败于战略的执行上。如果曹操的高级小弟中,也有田丰、沮授这种人,我估计曹操也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