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小小的高句麗,卻接連擊敗隋唐多次猛攻,連李世民都拿它沒辦法

隋唐兩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宏偉壯闊的兩個時代。隋文帝楊堅在北周的基礎上建立隋朝,正式結束兩晉十六朝時期的亂世格局。唐高祖李淵又在隋朝的基礎上建立唐王朝,最終在唐太宗和唐高宗,以及武則天等三位帝王的努力下,讓大唐成為當時世界上經濟文化的中心,風頭無二,唐朝版圖也在唐高宗李治時期最為寬闊。可是在隋唐兩朝,地處遼東的高句麗,卻能接連擊潰隋煬帝,唐太宗和唐高宗。為何這個小小的彈丸之地,卻能阻擋隋唐虎狼之師的多次進攻呢?同時泱泱大國為何要和高句麗過不去,非要把它拿下來才肯罷休呢?

小小的高句麗,卻接連擊敗隋唐多次猛攻,連李世民都拿它沒辦法

首先,自從隋文帝楊堅即位之後,先安定了內政。在公元596年,發動對高句麗的戰役。這場戰役其實隋朝敗得非常慘,《資治通鑑》中對於此戰有明確的記載“師還,死者什八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隋文帝率領的軍隊,只回來10%不到,剩下的90%已經戰死沙場。等到隋文帝去世之後,他的兒子隋煬帝更是發動了“三徵高句麗”。李世民和他的兒子李治,也是多次發動對高句麗的大戰。

小小的高句麗,卻接連擊敗隋唐多次猛攻,連李世民都拿它沒辦法

​可是,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在多次征討高句麗的戰役上,和隋文帝、隋煬帝都是一樣,並沒有取得勝利,被這個小國揍得特別悽慘。直到唐高宗李治時期,派遣薛仁貴、蘇定方,作為統帥,才將高句麗拿下。可能有不少朋友會覺得疑問:“為何高句麗惹上了隋唐?這個原因也是比較簡單,我國古代,中原國家與周邊小國基本上處於一種“主次”關係,諸如隋朝和唐朝,都是大一統王朝,他們就希望周邊別的國家臣服於己,諸如唐太宗還被草原人民稱之為“天可汗”。

小小的高句麗,卻接連擊敗隋唐多次猛攻,連李世民都拿它沒辦法

​可是高句麗地處遼東地區,屬於中原政權最為“心腹”的地方。南北朝時期,高句麗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等到隋唐建立之後,肯定不會容忍這個心腹大患繼續飛速發展,就必須要將高句麗打服,所以雙方形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再來說說本文的重點,那就是為何小小的高句麗,卻能連續擊敗隋唐多次猛攻?首先,高句麗並不是大家想的如今的韓國和朝鮮,當時高句麗還有許多小的藩屬國,諸如百濟、新羅,還有其他民族的後裔。同時高句麗人“其人性兇急,有氣力,習戰鬥”。所以高句麗人屬於多民族混合部隊,他們民風剽悍,裝備齊整。

小小的高句麗,卻接連擊敗隋唐多次猛攻,連李世民都拿它沒辦法

​再加上隋唐兩國都是不遠千里,浩浩蕩蕩出發去遼東地區,高句麗本就是主場作戰。而隋煬帝和唐太宗等皇帝都操之過急,比如開春時節出發前去征討高句麗,想要在冬天來臨之前結束戰役。可是往往會陷入高句麗所設下的圈套,導致戰事無法自拔。隋煬帝上臺之後,發動了多起聲勢浩大的戰爭,先後動用了大約120多萬的兵力,參與對高句麗戰役後勤人員數量更是數不勝數。所以有生力量對消耗殆盡之後,隋朝根本沒有極其精銳的軍馬,再繼續去和高句麗人作戰。到了唐太宗時期,雖然整個國家的經濟和民生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也是如此。

小小的高句麗,卻接連擊敗隋唐多次猛攻,連李世民都拿它沒辦法

​畢竟唐太宗在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後,也對其他勢力發動了連年戰爭,唐朝也陷入到“窮兵黷武”的境地。而高句麗保持對各個藩屬國的團結,他們面對唐朝來犯,也是絲毫不留情面堅決予以還擊,導致盛世唐朝也多次敗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敵人手下。最後總結,高句麗經過兩晉這400餘年的發展,已經在唐朝時期形成一股不容小覷的軍事實力。《中國高句麗史》中統計得出,唐太宗時期,高句麗的常備軍隊在60萬人左右。如果發動全國戰爭,士兵數量還可以往上遞增,甚至高句麗能湊出大約百萬軍隊。當時隨朝和唐朝與高句麗士兵數量相等,且雙方單兵素質也相差無幾。

小小的高句麗,卻接連擊敗隋唐多次猛攻,連李世民都拿它沒辦法

​加上高句麗又是本土作戰,他們適應遼東地區乾旱,寒冷的環境,隋朝和唐朝遠征必將沒有好果子吃。一旦隋朝和唐朝無法在士兵數量和個人武力上贏過高句麗,那麼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的。所以大家還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這個問題,認為高句麗乃是彈丸小國,軍事實力能強到哪去?要不是有隋朝和唐朝,多年對其發動猛攻,說不定高句麗真的能形成更大的氣候。

參考文獻:中國高句麗史、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