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长城、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两者基本吻合,你知道这是为何吗

在我们真正的主角出场之前,笔者要先将视角拉远拉长,解析汉匈战争的宏观环境。顺带说明一下,为何汉匈战争在我们民族历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上都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这里要先引述一个地理学名词“四百毫米等降水线”。这条线位于中国北方,认真观察,会发现它与我们的长城基本吻合。为何长城会与四百毫米等降水线会基本吻合呢?是单纯的巧合,还是我们的祖先是一群有强迫症的建筑师兼地理学家呢?

长城、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两者基本吻合,你知道这是为何吗

长城图

答案都不是,这条线是农业耕作的界线。大多数农作物生长,都需要相当的水热条件,如果降雨量过少,庄稼就难以生长。没有前途的庄稼地,自然要被农民和统治者们"嫌弃"。而农作物需要的降水量底线,就是四百毫米,低于这个数值,都难以获得农民伯伯的青睐。

也正因如此,古代中国的农业耕种,基本上都是在这条等降水线以南。放大到政治层面,作为传统的农耕文明,中原政权的实际统治范围也会在这条线以内。因为再往北就种不了庄稼了,强行征伐统治只会提高政权运行的成本。政治本质上是一门生意,亏本买卖没人愿意做。

但四百毫米等降水线以北的土地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虽然我长不出庄稼地,农耕文明瞧不上,但我长得出牧草啊,可以供游牧民族们养殖牛羊啊。

长城、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两者基本吻合,你知道这是为何吗

草原图

事实上中国所处的这块地方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不能放牧的地方能种庄稼,不能种庄稼的地方可以放牧,我们总能找到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物尽其用。因此,四百毫米等降水线由于农业、牧业的差异,脱离出单纯的地理学概念,成为了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甚至于两种文明的界线。

然而两种文明尤其是游牧文明的运行模式,却又决定了两家不可能睦邻友好。游牧文明地处自然条件恶劣的北方,距离西伯利亚寒流的老家蒙古高原咫尺之遥。如果气候正常的话,牧民们还能在蒙古包里吃吃火锅唱唱歌。可一旦气候反常,牛羊们基本上会被成群冻死,牧民们连来年进行再生产的本钱都会失去。

长城、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两者基本吻合,你知道这是为何吗

匈奴士兵图

在《史记·匈奴列传》有记载:

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

此时他们不得不发挥自己游牧狩猎的特长,只是将目标由牛羊转变为人而已。不得不说游牧民族都是天生的战士,不仅仅自幼学习骑射,而且性情凶悍。稍加训练,就会成为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事存在。

笔者曾经在前面讲述过冒顿单于的故事,他最了不得的成就,就是将本是一盘散沙的北方游牧民族(不仅仅是匈奴)的军事力量统一起来,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势力。一只狼可能并不可怕,但一群狼,却是不可阻挡。

长城、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两者基本吻合,你知道这是为何吗

匈奴图

引用《亮剑》中的话来说:

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周边地区出现一个军事强国,不管这个军事强国有没有动手的打算,事实上,潜在的威胁已经构成,动手不动手的主动权在人家手里,我们要做的是未雨绸缪,等人家动了手就晚了。

伟大的军事战略专家丁伟同志在其毕业论文《论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中曾经论述过新中国与苏联开战的可能性及应对策略,提出了"亮剑版"的黑暗森林法则。

事实上,这套理论对两千年前的南北双方同样适用。当北方的游牧民族还只是小股的抢劫部队时,中原政权虽然会感到恶心,却也会很务实地修筑防御工事。长城就是这一应对策略的产物,其本质上就是庄稼地的篱笆。

长城、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两者基本吻合,你知道这是为何吗

匈奴战争

但随着游牧部族的逐渐壮大,单纯的阵地战防守就已经不再适用。而此时的中原政权虽然能够意识到匈奴的威胁,但也只是在旧有的药方上增大剂量而已。

这里要提及一下我们伟大的秦始皇。始皇帝作为地缘战略专家自然不会忽视北方的威胁,加之他听信方士所说的"亡秦者胡也",于是就派蒙恬率领三十万军队驻守长城,而且征调无数民夫前去边塞加固防御工事(孟姜女)。此时的匈奴尚处于成长阶段,看到始皇帝如此大的手笔,纷纷表示惹不起,溜了溜了。

大秦帝国虽然打仗技能爆表,但一看长城以北貌似没有能让自己耕种的土地,也就懒得搭理那帮蛮夷了,否则长城边塞周围多几个万人坑都不是问题。军事策略的保守以及实际统治的需要,让中原政权错失了一次团灭匈奴的机会。

长城、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两者基本吻合,你知道这是为何吗

秦始皇图

《过秦论》中这样记载: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后来大秦帝国原地爆炸,刘邦项羽又折腾了四年,尽管刘邦最终获胜,但也将这片本就饱经战乱的土地搞得更加疲惫贫弱。刘邦在不断剿灭造反诸侯王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他也知道长城边境线上的那片黑暗森林。加之此时匈奴勾结北部边境的诸侯王,实质上已经对中原政权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

游牧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必然会抢,农耕民族自身大一统的政治发展趋势决定了他们必然要防。而且此时双方的统帅,一个是有虎狼之心的冒顿单于,一个则是自诩为始皇帝继承者的刘邦。不论从宏观环境还是实际情况,都决定了,汉匈之战必然会爆发。黑暗森林法则果然是灵验的!

长城、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两者基本吻合,你知道这是为何吗

匈奴头领图

最后再说一说,为何这场战争这么牛。对于冷兵器时代的农耕民族而言,不论东方西方,如何对抗游牧民族都是关系自身存亡的重要课题。但农耕民族虽然文明程度上更为发达,但军事层面上对比于游牧民族却显得过于弱鸡。

冷兵器时代衡量战斗力的重要标准就是推进速度和攻击距离,而这些却是天生擅长骑射的游牧民族的看家本领。而且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改变人类文明史的小发明,马镫。对于农耕民族而言,马镫的发明仅仅是骑马更为便捷了一些,但对于游牧民族而言,这个小玩意却堪称外挂,进一步提高了其行进和攻击的效率。

当你跑不过对方还没对方攻击距离远的时候,农耕民族所擅长的战术并发就难以施展。加之对方民风凶悍,一个个如狼似虎的,士气层面也都差了一截。因此很多农耕民族在面对游牧民族时往往束手无策,"野蛮战胜文明"的戏码也一遍遍地在古今中外上演。

长城、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两者基本吻合,你知道这是为何吗

汉族士兵图

而大汉王朝最牛的地方就在于,我们作为农耕民族居然逆袭了,居然把处于巅峰时期的匈奴硬生生打趴了,成为了冷兵器时期唯一一个收拾掉游牧民族的农耕民族。对比于陆地那边的罗马帝国,我们真的非常争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