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1949-2019

小人物,大时代,70年中的继往开来。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血沸腾, 让人泪流满面, 让人奋勇前行!

前夜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无论如何,都要保证新中国第一面红旗顺利升起!"

《我和我的祖国》第一章《前夜》,根据历史人物林治远的故事改编。

在1949年开国大典前夜,负责电动升旗的林治远(黄渤 饰)的不眠之夜。

在开国大典之前,为自己的祖国做一杆电子旗杆,因为没有人比主席更适合亲手升起国旗。

条件限制,电动旗杆只是曾经在报刊上看到过的外国人使用过的东西。

但为了能够让主席亲自、准时地升起国旗,林治远不眠不休地进行土味试验。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开国大典上的升旗仪式,不仅仅是升一面国旗这么简单,更是新中国首次使用电动装置升旗,国旗自动升降,升降速度与国歌演奏时间一致,国歌奏完后,国旗升到顶端并自动停止。

“28年革命,2000多万人牺牲,我们的任务就是确保升旗万无一失。”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脸面,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尊严。

为了完成任务,林治远冒着生命危险亲自爬上旗杆,排除故障。

他们爱着这个给他们带来新生活的新中国,用如此单纯却又如此真挚的感情。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站在毛主席身侧为升旗保驾护航的那个戴眼镜的人就是林治远。

林治远: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院长;1989年获首届“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2002年3月31日逝世,享年89岁。

背后故事】:

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有2面“五星红旗”。

因为第一次用电动装置升旗。谁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开国大典时,林治远站在毛主席身侧辅助升旗。

而另一面国旗当时由聂荣臻元帅指示,4名战士当护旗卫士,万一电动升旗装置出现故障,随时准备改用人工升旗,保证做到万无一失。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许,第一面五星红旗准时升起,毛主席兴奋地大喊了一声“升得好”。

中华民族开启了新纪元。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相遇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历史背景

1959年6月,苏联突然单方面致函中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技术资料,并撤走所有技术和专家。

当时,中国正处于最艰难困苦的时期,但就是有那么一些人忍着饥饿,说:“我们要造出自己的原子弹!“

国家秘密的抽调了全国最尖端的科学家和物理学家,加上一些回国的世界级科学家,远赴千里沙漠,开展工作。

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他们隐姓埋名、远离至亲至爱之人,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


1964年,10月16日,万米高的“蘑菇云”腾空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相遇》就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于当年原子弹的试验需要高度保密,科研人员高远(张译 饰)与恋人不告而别,断了所有联系。

一次试验中,在所有人都撤离现场后,高远转身回到实验室,关闭阀门,避免了险情的发生,但是关闭阀门时他遭遇了核辐射,时日不多。

当高远在实验室被工作人员搀扶着离开时,现场的领导曾深深感慨了一句,“我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回到北京的一天,他搭乘公交车,偶遇了阔别三年的女友。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虽然他戴着口罩,但女友还是一眼认出了他。

她质问他为什么三年了一个讯息没有,他只能回答她,“我不认识你”。

他们相遇的那天,正值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在新中国建设的历史上,在最好的年华牺牲自我的无名之辈,成千上万。

一旦“许国”,便只有相遇,没有相聚。

无名英雄们的身影裹挟在汹涌的时代浪潮里。

他们是支撑国家、民族的柱石!

我们的岁月静好,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因为有他们在负重前行。

背后故事

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攻关的组织领导者,邓稼先曾对夫人说:“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连他的岳父都不知道女婿到底在干什么。

负责核部件试验的王淦昌,隐姓埋名为“王金”长达十六年,直到1978年人们才从报上看到“王淦昌”的名字。

正是因为他们的默默付出,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来时风华正茂,走时白发苍苍。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夺冠

【历史背景】1984年女排姑娘首次奥运折桂,用“五连冠”站稳巅峰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团结拼搏、不畏困难、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凝聚成整个时代的精神符号。


徐峥执导的《夺冠》正是发生在1984年,中国女排征战洛杉矶奥运会,在分组赛时被宿敌美国队击败。

但女排姑娘并未气馁,而是越战越勇,在决赛时完胜美国队,摘得奥运会金牌。

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顶着东亚病夫的敌意,女排凭一己之力走上世界之巅扬眉吐气。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整个中国沸腾了!女排的胜利意义非凡。

电影中,还加入了铁榔头的由来。

“一锤一个雷霆,真是铁榔头啊!”我国著名体育评论员宋世雄老先生在解说中国女排的比赛时,对郎平扣球的评价,铁榔头因此在全国叫响。

对于压抑许久的国人来说,“在那个年代,再没有比女排酣畅淋漓的扣球更能让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的事了。”当时主管女排的魏纪中曾在回忆录中写道。

从夺得首冠起,女排姑娘成为向世界证明中国体育强起来的时代英雄。

中国女排创下的五连冠的奇迹,更是让女排精神给了国人强大的精神支撑。

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女排精神的魅力就在于,无论形势多严峻,总会拼到底,永远保持向上奋斗的姿态。

它对国人的激励和鼓舞也一直影响到了今天。

前不久,女排卫冕世界杯,十战十胜。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我们光荣的中国运动员,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是行的!”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女排卫冕世界杯

背后故事

上世纪70年代,举国上下经济困顿,没有完善训练器材,甚至没有像样的训练场,主教练袁伟民带领女排姑娘们进行“魔鬼训练”。

没有像样的排球馆,就在竹子搭起的“竹棚”里练,哪怕浑身总是被沙土、木刺扎得血淋淋;没有成熟的技术走捷径就笨鸟先飞玩命练,今天累虚脱了倒下了,明天依然要爬起来继续摸爬滚打。

靠着不要命地奋斗,她们终于在最困苦的年代杀出一条血路来。

《中国女排》也将拍成电影。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主演是演员巩俐,她饰演的则是功勋教练郎平;郎平在现实中的女儿白浪饰演年轻时期的郎平。

回归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1997年7月1日晚,香港回归祖国,数百万人从此不再是英殖民地的居民,阔别一百多年后,香港终于回归祖国怀抱。

不过,关于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仪式,中英双方还曾有一场“两秒之争”。

英方曾表示,中英关于香港回归的协议上只说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中国,并没有规定几分几秒,并坚持要在7月1日0点0分0秒降下英国国旗。

而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交接仪式总指挥安文彬坚持英国国旗必须在6月30日23点59分58秒降落。

为此,中方据理力争,与英方进行了16轮拉锯式谈判。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在最后一次谈判中,他曾站起来对英方谈判代表说:

“香港被英国殖民者掠夺占有一百五十多年,中国人强忍心头的痛。今天,香港的主权终于要回归中国了,我只要求你们给我两秒钟,你们却这样无理相拒。不仅中国人不能容忍,世人也是不能容忍的……”

最后,英方同意,英国国旗在6月30日23点59分58秒降落。

7月1日零时整,《义勇军进行曲》准时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香港上空徐徐升起。

所有不安的心情,瞬间被激动、泪水和狂欢代替……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无论是中方外交官、仪仗队军人、香港警察、钟表师傅,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在7月1日0点0分准时升起五星红旗。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竭尽全力,只为保证香港回归“一秒不差”。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中华民族多一秒都不能再等。

【背后故事】

演员惠英红曾动情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出身“红灯区”的她,从小受尽白眼。

她不清楚自己到底属于谁,直到等到了香港回归,国旗升起的那一刻眼泪不受控制地落下,“我很骄傲,我是中国人”。


一部影片,七组普通人与祖国大事件息息相关的故事,凝结了祖国 70 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

九八抗洪、澳门回归、加入世贸组织、抗击非典、北京奥运、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

总有一种感动,

让我们触动心扉;

总有一种真情,

让我们铭记于心;

总有一种声音,

让我们心潮澎湃

总有一种力量,

让我们泪流满面!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我和我的祖国》: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参考资料:《我和我的祖国》票房破10亿,7个故事全藏大阅兵里,原型让人泪目

《我和我的祖国》,你因为谁哭了?

香港回归中的“两秒之争”

《我和我的祖国》:岁月静好是因有人负重前行

欢迎大家关注 新媒体写作导师,指导千余名小白实现头条号写作月入万元。如果你也想通过写作变现,欢迎找我唠唠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