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詩經《二子乘舟》告訴你,什麼是兄弟

前言: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事蹟流傳至今,他們在一個桃花林裡,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們至今被他們的情義所感動著。

而更令人感動的,則是詩經《二子乘舟》裡的這對的好兄弟,他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精神,儼然成為了春秋亂世中的一股清流滌盪著我們的心扉。不信,我們一起來看。

詩經《二子乘舟》告訴你,什麼是兄弟

1、《二子乘舟》背景分析

《二子乘舟》說的是公子伋和公子壽的故事。公子伋和公子壽都是衛宣公的兒子,倆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我們來看人物關係圖:

詩經《二子乘舟》告訴你,什麼是兄弟

衛宣公沒當皇帝的時候,與父親的小妾夷姜私通生了公子伋,後來公子伋被立為太子。等到公子伋成人要娶媳婦時,衛宣公搶了兒子的媳婦宣姜,有了新歡就忘了舊愛,宣姜三年給他生了兩個兒子,公子壽和公子朔。

要說這爹也不是東西,衛宣公自從有了這倆兒子,早把夷姜這邊忘光了,氣的夷姜上吊自殺。於是太子公子伋就成了孤兒。衛宣公這邊呢,寵愛這邊倆兒子,就想著把太子之位傳給公子壽,於是覺得公子伋成了眼中釘肉中刺。

之前輔佐太子的就是左公子洩,現在衛宣公也讓他教公子壽,這時候公子伋已經十七八歲了,公子壽才剛出生沒多久,所以倆人算是有共同的老師。這樣時間長了,兄弟倆感情很深厚,雖非手足,但感情比手足還好。公子壽每次在父母面前的時候呢,知道哥哥缺愛,都替兄長說好話。加上公子伋也溫柔敬慎,沒有失德的地方,衛宣公一時也奈何不了他。

但是公子壽的弟弟公子朔,雖然與公子壽一母所生,但是兄弟倆性格差異太大了。弟弟公子壽天生狡猾,心想即使父親廢了公子伋,上面還有自己的哥哥,也輪不到自己當太子。

他有了當太子這顆心之後,就處處與公子伋為難作對。

詩經《二子乘舟》告訴你,什麼是兄弟

有一天,是公子伋的生日,公子壽去慶賀,倆人席間說的熱鬧。公子朔插不上嘴,就跑到母親面前說了個彌天大謊,說“孩兒好意同自己哥哥與急子上壽,急子飲酒半醺,戲謔之間,呼孩兒為兒子。孩兒心中不平,說他幾句,他說:‘你母親原是我的妻子,你便稱我為父,於理應該。’

孩兒再待開口,他便奮臂要打。

母親宣姜本來就膈應倆人的關係,聽了這個話去衛宣公面前哭泣。衛宣公於是起了殺子之心。三人密謀如何找個由頭。正好適齊僖公約會伐紀,要從衛國徵兵。於是衛宣公乃就與公子朔商議,假借約定日期為由,讓公子伋去齊國,以白旄為信。公子朔在河邊安排一些死士,假裝盜賊,到時候見到拿白旄的人就殺了。

後來此事被公子壽知道了,倆人兄弟情深,公子壽私下見到公子伋,告訴他父親的計謀,讓他小心。公子及卻不聽其勸告準備毅然赴死。公子壽不忍,將公子伋灌醉後代其上路,公子及醒來追趕,但追上公子壽時公子壽已被殺死,公子伋悲痛萬分,告知殺手“我才是公子伋,你們殺錯了人,既然如此將我也殺死回去覆命吧。”殺手於是將倆人都殺了。全劇終。

詩經《二子乘舟》告訴你,什麼是兄弟

2、《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國風 邶風 二子乘舟》

這首詩只有兩段,也沒有什麼生僻字,很好理解。詩經女孩帶你劃重點: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景:通憬,遠行貌。景:聞一多《詩經通義》“景讀為‘迥’,言漂流漸遠也”。泛泛:飄蕩貌。這兩句是說兩位年輕人拜別了親友,登上小船,在浩渺的河上飄飄遠去,只留下一個零星小點,畫面由近而遠。

“願言思子,中心養養!”願,思念。這句話意思是送行的一行人在岸邊佇立,久久不肯離去。騁目遠望,悠悠無限思念之情。重點注意“養養”的解釋,前人都解釋過是思念的意思,但是詩經女孩覺得思念有點牽強。如果把“養養”看做“癢癢”呢,心頭之癢,心裡頭難受,意境就出來了。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兩位年輕人所乘之舟,早已在藍天之下、長河之中逐漸遠去,送行者卻還痴痴站在河岸上遠望。“願言思子,不瑕有害!”瑕:通“無”。“不瑕”,猶言“不無”,疑惑、揣測之詞。意思是希望這兩位,切莫遭受其害!這兩句,是用祈禱的方式,傳達情感上的遞進和轉折,在這割捨不斷的牽念中,很自然地浮起憂思和對未來的擔憂。

整首詩景象相同、地點相同,都是在河邊送行,而情感卻由淺到深。送別的人肯定是認識他們的人,知道他們此去凶多吉少,所以依依不捨,久久不肯離去。送行的人沒想到的是,他的擔心變成了事實。

詩經《二子乘舟》告訴你,什麼是兄弟

3、詩經女孩評說

讀完了全詩,你們是不是被這倆傻兄弟滿腔熱血,一心赴死的情節震撼到?詩經女孩讀到這裡就在想,其實如果換做是你或者我,我們有多種多樣選擇,我們可以選擇不去,或者選擇找個死士代替自己赴死,“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總之,有很多辦法都比毅然赴死強,對不對?

但是,你們想過沒有,倆兄弟在這麼多種選擇的情況下,為什麼還傻傻的去送死呢?

詩經《二子乘舟》告訴你,什麼是兄弟

因為在那個年代,人們活得很純粹,沒那麼多私心。忠孝仁義禮,是那個年代最基本的道德底線。我們說忠,指的是盡力幫助別人;我們說仁,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我們說義,是說做人需要有義氣。我們說禮,指禮節、禮貌等。作為好兄弟,忠孝仁義禮,這兩位都在用生命踐行著。

詩經女孩常常被他們的一腔熱血及最純粹的感情所感動。金庸《笑傲江湖》中,有劉正風和曲洋這對好兄弟,倆人雖然一個是正派掌門,一個是魔教長老,卻沒有因為派系而妥協。倆人因音樂相識,從而成為真正的知音。當五嶽劍派的盟主左冷禪派人帶著令旗,威脅劉正風去殺曲洋,不答應就殺他全家時,劉正風並沒有妥協。眼見著親人一個個倒下,就連他最鍾愛的兒子也求他殺了曲洋時,劉正風說,“曲大哥和我一見如故,傾蓋相交。”殺我全家也不能殺我兄弟,哪怕我先死,於是要橫刀自刎。後來曲洋現身救了他,兩人都受了重傷,共奏一曲《笑傲江湖》後逝去。

而在我們今天的社會,這樣的情誼依然在上演著。杜富國,南部軍區雲南大隊一名普通的掃雷戰士,在他一次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和戰友艾巖同時發現了一個爆炸物。杜富國毫不猶豫地把戰友擋在了身後,以命令的口氣說:“我是小組長,我先來。”結果雷爆炸了,飛來的彈片伴隨著強烈的衝擊波,把他炸成了一個血人,杜富國因此失去了雙手和雙眼,他犧牲了自己,卻用血肉之軀保護了他的兄弟艾巖。

詩經女孩常常在想,他們不怕死嗎?是人都會怕死吧!那又是什麼讓他們在面對抉擇的時候,將生死置之度外呢?可能就真的是兄弟情了。

你看,古往今來,總有一些微不足道的人物,做出的事情讓我們肅然起敬;也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故事,像清風淨化我們的心靈;還有一些普普通通的情誼,像燈塔一樣點亮別人的生命。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二子乘舟裡的兄弟,劉正風和曲洋,以及杜富國這樣的人和事,深深紮根於我們的骨子裡,深入到我們的文化中,讓我們從此成為了一個重情義、知感恩、尚堅韌的偉大的民族。

我們相信,這些情誼也會像竹子一樣在我們的血脈裡生長,從而變成了我們的民族氣節,節節攀高。

歡迎@詩經女孩 ,說說你的或者發生在你身邊的有關兄弟情的故事,我在這裡等你。

——

《詩經析讀》李山

《東周列國志》馮夢龍

《笑傲江湖》金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