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陽虛也會“上火”?越清熱越牙痛失眠,補火溫陽反而睡踏實了

大家好,我是中醫二羊,頭條很久沒有跟新文章,一個是沒時間,畢竟不足專業做自媒體。再一個精力有限,下班都比較累了,就偷懶。成功被懶惰打敗,哈哈。

我還是要堅持分享中醫,對於中醫我有一種固執的熱愛,因愛生恨。目前,晚上中醫的內容很多,尤其是食療之類,可謂氾濫成災。什麼茶飲,什麼吃一吃就能降血壓、降血糖,治腫瘤等等。


陽虛也會“上火”?越清熱越牙痛失眠,補火溫陽反而睡踏實了


我有時候也羨慕他們,講話滿嘴泡火車也不用自己負責。但是,如果沒有專業人士出來跟大家普和傳播專業的中醫,讓大家知道中醫原本的是怎麼治病的。普通大眾以為那些“養生”就是所謂的中醫。

我始終覺得中醫的根本在於治病,其次才是養生保健啥的。普通老百姓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治病的方法。至於養生,主要是在觀念。

黃帝內經開篇講:“恬淡虛無....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這就養生了,現代人也不缺吃的,更不缺營養。所以我始終覺得,養生從來就不是吃出來的!


陽虛也會“上火”?越清熱越牙痛失眠,補火溫陽反而睡踏實了


廢話不多說,今天分享一個案例。

一位大姐,她是我頭條粉絲,從中山過來找到我。因為長期失眠,睡眠不好,伴隨牙齒反覆疼痛。以為是上火,吃了很多的消炎藥沒效果,睡覺越來越差。

找當地的中醫治療,大多開的滋陰、清熱下火的,越吃膝蓋越冷。睡眠沒有半點好轉,按她的話說,還不如自己泡腳舒服一點。

其實她這樣的體質現代人特別的多,只是臨床上一些複雜情況辨別起來稍微有一點困難。尤其是在廣東地方,大多數中醫習慣用清熱藥,覺得這地方溼熱。

從研究生跟老師門診,我就發現大部分頑固性失眠的其實是偏陽虛的。因為按陰虛來治,如果確實是陰虛的,病症自然得到緩解。沒效果,證明不是陰虛。只是大多數人都把失眠跟陰虛對等,就連我上學那會,方劑老師告訴我們,你看病人有失眠哦那是有陰虛。

現在想來,哭笑不得,害人不淺。

其實失眠跟其他的病症一樣,陰陽虛實寒熱都可以見到,只是很多人上來就有先入為主的成見,還把這個經驗傳給後人。

四診查看這位大姐的症狀,

總結如下:長期失眠,時不時牙齒痛。容易上火,主要是咽喉痛和牙痛,但是膝蓋怕冷,夏天不能穿裙子吹空調。夜晚夜尿多,越睡不好尿越多,尿越多越睡不好,惡性循環。白天精神很差,昏昏欲睡。但閉上眼又睡不著。

舌總體淡暗,舌尖很多紅點。脈沉細,左寸浮且上魚際。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上熱下寒的體質,局部有熱,但總體偏寒,上火為虛火上浮,陽氣不能密藏。

看到這個案例,我想起以前跟師的時候,老師用白通湯來治療慢性咽喉炎的經驗。於是我開了方:

白通湯打底合上梔子豆豉,起到宣上溫下的作用,這裡的一點火熱,有兩種方法來解決,一個是重鎮溫潛的方法,取龍骨牡蠣這類。另個就是火鬱發之。我選擇用大量的淡豆豉配一點點梔子來清宣鬱熱,用附子乾薑溫陽納氣。

開了七幅,上週反應,藥喝完了,入睡困難基本好了。就是牙齒仍有隱隱痛,去看牙科,說是牙髓炎建議做根管治療。我跟她說,這是虛火,可以先用中藥保守調調看看,實在不行再去做。


陽虛也會“上火”?越清熱越牙痛失眠,補火溫陽反而睡踏實了


上方加上補骨脂、熟地黃,骨碎補、牛膝鞏固。這個大姐還需用時間把腎給補起來。這個才是牙根的病痛的根本。

這是一個典型的上熱下寒的例子,只是因為有牙痛/失眠被誤認為是火熱太盛,用清熱滋陰的方法都不好使。我想起黃帝內經的一句胡“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陽氣不藏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是身體透支的表虛,大到地球“溫室效應”,小到個人體質,都是陽氣虛耗在外得不到秘藏休養。

這類症狀在南方尤其是兩廣地區最容易被誤治,大多數這類患者的病程都比較長,因為大家雖然知道虛火,但是,都用滋陰清熱的方法來治。忽略了陽虛陽氣浮越的狀態。

這又讓我想起另一位頭條上諮詢的一位痤瘡的年輕人。慢性痤瘡,被按陰虛火旺來治,清熱滋陰搞到脾胃很差,經常拉肚子,痤瘡依然反覆。

用了調理脾胃,偏溫的方法,反而火不見了。

中醫二羊借這個案例總結:陽虛上火還滿多見的,如果是用越滋陰、越清熱這個“火”還去不了,慢性上熱引起痤瘡、咽喉炎、口腔潰瘍總是調不好往往屬於這一類。

二羊用大多是傷寒論裡的經方,但不排斥時方,頭條不給分享具體藥方和用量,此處僅僅提供思路給大家參考。



我是中醫二羊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碩士,鐵桿中醫粉,主導針藥並治的大中醫觀,一個推崇經典古中醫的80後中醫。

有一味赤色梔子心,胸懷山中藥,願為熊膽使君子,繼四聖岐黃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