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從錢學森之問到許晨陽的離開


從錢學森之問到許晨陽的離開

2005年,溫家寶總理看望錢學森時,錢老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從那之後,中國教育掀起一輪又一輪的改革,從教材大綱到課堂教學幾經折騰,如今也沒有具體而明確的方向。如今從北大出走麻省理工的許晨陽似乎給出了答案。

許晨陽:唯一一個入選“龐加萊講席”的中國青年數學家。

北大畢業後,許晨陽前往美國深造,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麻省理工進行博士後研究。

2012年,他回到母校,成為北大數學研究中心的一名副教授,隨後5年,他迅速成長為代數幾何領域的領軍青年數學家,並且在2017年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和100萬美元獎金,這個獎項,被譽為【中國諾貝爾獎。】

都以為北大就是許晨陽的家,然而這位年輕的學者接受了美國麻省理工的邀請,離開了北大。他說:想到頂尖學術的地方看看。或許這是許晨陽對北大,對社會,對祖國的一個交代。但是他最終還是忍不住說了三句真心話:

一:風氣太浮躁

二:數學界造假太嚴重

三:過於講究資歷,對年輕人扶植不夠

這三句話可謂剜心之論,直剖當前學術界內心。足可以回答錢學森之問!

首先風氣的浮躁對於潛心基礎研究的人來說是災難性的。畢竟基礎研究幾年十幾年甚至終其一生沒有突破太正常了,然而卻要求每年幾篇論文才能晉級評職,才有後續研究的資格與可能。

其次風氣的浮躁直接導致學術假造假嚴重,不止數學界,是整個學術界。修改實驗結論,各種聯合署名不一而足。每年中國論文發佈總量世界第一,然而真正被權威學術引用的卻寥寥無幾。

第三句話可以說是所有年輕科學家心中的痛。記得袁隆平先生曾說他從不為經費發愁,只要他開口,上級經費馬上到位。可是袁隆平先生這樣的人在中國何其稀少!更多的是依仗資歷把持資源,年輕科學家何其困難。

今天許晨陽走了,是中國的損失。其實在許晨陽之前還有清華顏寧也出走美國普林斯頓。而且直接被美國科學院選為外藉院士。錢學森之問似乎責任在基層學校,可顏寧、許晨陽等人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這答案或許就在每一個人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