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疫"寒中的暖流—記靈璧縣朝陽鎮傾心暖心助企復工復業渡難關

疫"寒中的暖流—記靈璧縣朝陽鎮傾心暖心助企復工復業渡難關


"感謝你們幫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水、電、路及缺工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啦!……""如果不是黨委政府幫助我們,今年至少要損失200多萬元……"3月1日上午,安徽靈璧縣朝陽鎮果蔬產業園總經理張東昇一見到鎮委書記徐敏,一股暖流湧上心頭。

張東昇是山東壽光華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黨支部書記,兼任靈璧縣朝陽鎮果蔬產業園經理。2019年他與朝陽鎮簽訂了承包合同,開發新建了朝陽鎮果蔬產業園,一期工程投資680萬元,新建高標準蔬菜大棚27個,佔地面積118800平方米,主要種植羊角蜜、博洋甜瓜180畝,並與崑山、上海銷售商簽訂合同,準備今年4月初供貨上市。如果延期供貨,合同違約,公司將承擔200多萬元的經濟損失。

春節過後,一場疫情打亂了張東昇的生產計劃,有7個大棚的瓜苗急需水、電的對接。缺水、缺電、缺工人是要命的事,加上疫情防控那麼緊,這讓張東昇和他團隊坐臥不安。讓張東昇沒想到的是,朝陽鎮委、鎮政府獲悉情況後,緊急召開會議,第一時間組織相關部門現場對接,鎮委書記徐敏坐鎮指揮,鎮長王計洲統籌調度,僅用5天時間,架設線路1100米,鋪設水泥路面500平方米,新打灌溉機井3眼,架設通往大棚水管1260米。為了精準服務,鎮政府從細小處著手,選派鎮委副書記程坤、紀委書記王殿猛與果蔬產業園直接對接,積極主動做好上門服務,每天第一時間到現場走訪,解決實際問題,併為公司配備了口罩、消殺物資和防護設備,幫助公司落實防控措施,為復工復業創造良好條件。

朝陽果蔬產業園坐落在趙莊村境內,由於疫情的影響,公司缺乏工人是公司又一難題。村黨總支書記吳雲俠得知情況後,通過廣播、流動小喇叭、微信群發佈招工信息,除了春節前後異地返鄉和隔離人員外,凡是初中以上的中青年一律在招工範圍。2天時間招工51人,其中貧困戶8人。人數不夠,她要求兩委幹部家屬全部到公司義務幫工。經過現場培訓,工人們基本掌握了"盤頭、打叉、授粉、施肥"等技術,基本解決公司缺工難題。春節過後,正是疫情阻擊戰攻艱階段,留守在公司的壽光籍4名技術人員吃飯成了問題,吳雲俠便把自家的"雞、魚、肉、蛋"送到公司裡,村總支委員李祥福的妻子王建靈蒸了兩鍋包子和饃送到員工手裡。吃著熱乎乎的飯菜,想想在異地他鄉有人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暖流一下子湧上心頭,有的員工控制不住自己,有的哽噎,有的流下感激的熱淚。

"春節前後,我們最擔心的是大棚的安全問題,當地有放孔明燈的習慣,一旦落在大棚上引燃了棉被,一個大棚就會損失30多萬元……"公司負責人劉凱說,"好就好在有當地誌願者幫忙,他們白天在疫情值守點站崗,晚上6點到11點集中到果蔬園周圍站崗放哨,他們手裡拿著長長竹杆時刻保衛著大棚的安全……"。劉凱說的這支志願者服務隊,是由張瑜、趙輝、李祥虎、高存文等10名隊員組成,他們從年三十到正月十六,一干就是10多天,從不叫苦叫累。志願者在堅守防控疫情一線的同時,還利用3天時間,為果蔬產業園的大棚之間挖通排水溝27條,有效阻止了雨水倒灌。

3月2日,朝陽鎮委宣傳部門的馬之武、趙振寶等相關負責人經過嚴格消毒,隨公司負責人分別走進5號、10號大棚,室內溫度一下把大家帶到春天般的溫暖,一眼望不到頭的瓜苗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忙著給羊角蜜瓜秧盤頭、打叉、授粉,嫻熟的技術令人羨慕,"這一個棚一茬純利13.5萬元,一年三茬,27個大棚年純利潤可達724萬元"公司負責人劉凱高興地說。滿園鮮豔的黃花競相盛開,散發著泌人心脾的香氣,腳下汩汩地流水滋潤著綠油肥胖的瓜苗競相成長,好一幅春色溫馨的美景如畫卷般地向周圍展放開來。(圖 文/馬之武 趙振寶 供稿/靈璧縣朝陽鎮委宣傳部門 責編/馬祥蒼 來源/中國經貿文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