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出不去,就在家搞好春耕!安顺农业部门协调支持各地返乡农民工纷纷在当地务工


一年之计在于春。迎着春天的脚步进入春耕时节。受新冠病毒肺炎影响,安顺各地不少在年前返乡的农民工未能正常返岗复工,纷纷积极主动参与到当地的春耕备耕工作中,助力推进当地农业产业革命。

安顺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宋正钧介绍,“为加强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增加对老百姓的农技培训与指导,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务工,稳定就业。我们提供点对点的服务,让老百姓在家也有稳定的收入。”

近年来,随着安顺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韭黄、食用菌、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迅速崛起,农村产业革命卓有成效,产业发展带动大量群众增收,乡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家乡已然成为大量返乡农民工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的第二块热土,为广大返乡农民工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在家也能干出一番天地来。

出不去,就在家搞好春耕!安顺农业部门协调支持各地返乡农民工纷纷在当地务工


伴着缕缕春风,黔中大地“热闹”起来,一幅幅美丽的春日农忙画卷正徐徐展开。

 人勤春来早 战“疫”不误春耕忙

雨水过后,农家忙耕。眼下,既是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也是春耕备耕的重要时节。

出不去,就在家搞好春耕!安顺农业部门协调支持各地返乡农民工纷纷在当地务工


踩着春天的步点,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10万亩韭黄抢抓时节赶订单,恢复生产。在普定县化处镇焦家村韭黄示范基地,100多名工人戴着口罩,锄草、施肥、捂韭黄,干得热火朝天。

扬起锄头,挖掉杂草,抖下泥土,焦家村村民龚洪艳将一丛丛新鲜嫩黄的韭黄整齐地堆放在田坎地头。

今年年前,曾常年在外打工做家具的龚洪艳,没想到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已经2个多月没出门,最近一直为不能返岗务工犯愁。

正在此时,在村干部的积极动员下,龚洪艳看到家乡蓬勃发展的韭黄产业,决定留在家乡韭黄基地务工。

“回家就有人跟我说,现在村里的韭黄发展得很好,在家也能上班,收入还不低,同时也能兼顾到孩子上学。”龚洪艳说,除一亩地的草可以拿到150块钱工资,吃住都在家里,算下来很划算。

焦家村村支书张正刚说,“现在我们村里已经复工复产,每天出工前我们都会进行体温监测,提醒村民们戴上口罩,下班后做到勤洗手、不串门,绝不可放松警惕,在抓好春耕的同时,抓好防疫不放松。”

不止是焦家村,最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农村道路因受到一定程度的管制,安顺还有不少返乡农民工没有正常返岗,就地实现了就业。

出不去,就在家搞好春耕!安顺农业部门协调支持各地返乡农民工纷纷在当地务工


在平坝区林下村飞虎山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桃园里,工人们正在为桃树剪枝、松土、施肥。

该合作社理事长郑汝宏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务工需求很大,我们希望能带动更多年轻的返乡农民工留在家乡发展。目前,已有30多名主动决定留下来发展产业的农民工,为合作社春耕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春种才能秋收。现在,在安顺,由东至西、由南至北,春耕备耕工作陆续展开,处处可见大量返乡农民工劳动的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当地实现农业丰收注入活力。

数据显示,截止2月23日,安顺市131个坝区,已开展春耕备耕坝区101个,占比77.1%,其中12个样板坝区、54个达标坝区全部开展春耕备耕工作,全市坝区面积共54.85万亩,坝区已开展春耕备耕面积30.82万亩,占比56.19%。

出不去,就在家搞好春耕!安顺农业部门协调支持各地返乡农民工纷纷在当地务工


目前,该市蔬菜(含辣椒)新增种植面积16.08万亩,食用菌新增种植面积2650.5万棒,茶叶新增种植面积1.04万亩,水果新增种植面积2.73万亩,中药材新增种植面积1.33万亩。

 家门口就业 助力产业起航

随着大批返乡农民工家门口实现就业,加入当地春耕备耕的队伍,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劳务保障,抢时间、补损失,安顺各地春耕备耕、越冬作物田间管护、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正逐步有序推进。

出不去,就在家搞好春耕!安顺农业部门协调支持各地返乡农民工纷纷在当地务工


2月22日,在紫云自治县松山街道牛场村蔬菜包装车间内,王小春正忙碌着将规范包装后的蔬菜放入冷库暂时储存。

今年以前,家住牛场村的王小春一直在河北张家口市的蔬菜基地上打工,至今已有8个年头。今年春节,受疫情影响,回家过年的王小春不能马上外出返岗复工,最近,通过蔬菜种植老板罗长胜的介绍,进入基地务工。

“现在疫情期间,外出也麻烦,没想到,家门口也能工作赚钱!”王小春一边给蔬菜打包,一边乐呵呵说,对蔬菜分类、挑拣、整理、装箱、称重、封口、打包等操作是他现在的主要工作,和以前在张家口打工的工作内容差不多,来了立马能上手。

“我记得小时候,家门前的田坝里都是种油菜、玉米,家里一年到头,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现在可好,公司和合作社集中发展,全部种上了菜心、甘蓝等蔬菜,听说卖到了粤港澳等地,一年收4茬,土地效益提高了不少!”王小春告诉记者。

“现在,我每天可以包装100到200件新鲜菜心,按每件1块钱计算绩效工资,动作快,一个月大概可以包装4千多件,和外出务工待遇差不多!”王小春说。

产业发展带动,家门口就业不是梦。在安顺,随着农业企业、村级合作社复工复产,越来越多受疫情影响留在家乡的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出不去,就在家搞好春耕!安顺农业部门协调支持各地返乡农民工纷纷在当地务工


在安顺市西秀区蔡官镇杭白菊种植基地,正是菊花育苗备苗时,今年种植2100亩,正缺人手,长期在浙江打工的汪霞打算留在村里基地务工。

“今年不回浙江了,瞧!现在不仅是镇里变化大,村里也有了自己的产业,政府政策又好,我们老百姓留在家门口务工,增收有信心!”汪霞笑着说,“过几天,等翻地时我老公也会到基地开旋耕机。”

据了解,自2016年起,西秀区蔡官镇先后种植了2000余亩杭白菊,主产原生态有机菊花。去年,蔡官镇杭白菊种植基地迎来丰收,每亩杭白菊可产500—800公斤,亩产值可达5000元至8000元。

出不去,就在家搞好春耕!安顺农业部门协调支持各地返乡农民工纷纷在当地务工


面对农村发展的新环境、新机遇,返乡农民工通过加深对家乡的了解,进一步激发返乡就业的内生动力和热情。

如今,安顺上下一心,不负春光、众志成城,紧抓春种时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提高规模化水平,切实提升组织化程度,秉持“八要素”,继续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战“双胜利”。

政策送来春风 在家创业好增收

“今年回来,不想再出去打工了!”关岭自治县沙营镇前进村村民李选儒,先后在广东、浙江温州等地从事过家具制造、水电安装等工作。在外打拼6年的李选儒,今年决定留在家乡创业。

出不去,就在家搞好春耕!安顺农业部门协调支持各地返乡农民工纷纷在当地务工


“在外面打工这么多年,没挣到钱,很心酸,加上家里的孩子小,就想留在家创业,争取把日子过得更好。”李选儒说,疫情防控宣传期间,村里的网格员到家里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时,向网格员询问了有关种养殖项目的政策和相关情况,这段时间一直在积极谋划着自己的创业致富计划。

前进村驻村网格员王孟年介绍,“得知李选孺的想法以后,我们村委对他给予支持,同时,对李选孺宣传了产业调整政策,现在针对所需要的土地,我们在积极协调,在养殖方面,场地现在都已评测好了,资金这一块大概还差五万左右,村委上报镇政府以后,镇领导高度重视,现在正在和农商行正在协调贷款,争取一两天就把资金发放到位。”

很快,结合早年在外务工和养鸡经验,再考察了辣椒产业的市场销售和价格后,李选儒把目光放在了办养鸡场和辣椒种植上,在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和种养殖知识后,他很快将这个致富计划提上了日程。

“我申请贷款的5万元,已经提交申请了,过几天应该就能发放贷款,准备流转种辣椒的50亩土地也正在商谈中,相信很快就能落实。目前我只是卖鸡就有2万元的收入,以后不出门打工了,有这么好的政策扶持,我要好好在家经营养鸡和辣椒种植两件事,相信肯定能做出成绩来。”李选孺说。

“针对返乡就业创业的农民工,我们不仅帮助申请小微企业补助;符合条件的由镇平台公司帮助申请贴息贷款;此外比如花椒种植、蔬菜种植等我们还帮助申请扶贫资金补贴,并提供化肥、技术跟踪指导等,切实帮助群众发展。”关岭自治县沙营镇党委副书记田维国介绍。

出不去,就在家搞好春耕!安顺农业部门协调支持各地返乡农民工纷纷在当地务工


如今,不止是李选孺,有了好政策带动,在黄果树旅游区龙宫镇满嘎村,今年52岁的杨佳春这几天也忙着利用自家的土地在整土。

“今年,我不回浙江了,就留在家里头种菜,和村里一起发展黄花菜套种产业。”杨佳春说。

去年12月以前,杨佳春为增加家中收入,一直在浙江省打工,建筑建材加工、水泥工人样样都做过,外面务工工资虽高,但因为在外支出多,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存不下多余的钱。

出不去,就在家搞好春耕!安顺农业部门协调支持各地返乡农民工纷纷在当地务工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自己暂时无法马上返岗就业,同时,考虑到自己的年纪大了,杨佳春在村干部的劝说下,决定今年留在村里发展产业,还可以照顾到家中两位老人。

“听说,现在村里都在发展黄花菜种植产业,三年就达到丰产期,还和云南的公司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每公斤6到8.5元,老百姓不愁销,换季的时候套种青菜等其他蔬菜,一年下来,总体效益算下来还真不少!”杨佳春笑呵呵地说。

满嘎村村支书杨佳鑫介绍,在2019年以前,村里大部分村民以种植传统的水稻、玉米为主,去年年初以来,龙宫镇党委、政府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确定了以满嘎村为核心的龙宫镇满嘎坝区总面积为963亩,采取多项措施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狠抓500亩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振兴乡村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出不去,就在家搞好春耕!安顺农业部门协调支持各地返乡农民工纷纷在当地务工


如今,满嘎村所在的核心坝区集中连片发展黄花菜种植面积超500亩,成立镇级平台公司,村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并与云南晨农集团签订黄花菜等蔬菜种植建设指导和回收合同,推行“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实现了产业规模化发展。

杨佳春告诉记者,他通过村干部了解,目前,村里发展黄花菜种植实行“反包倒租”的运作模式,农民参与产业“担心少、有搞头”。

出不去,就在家搞好春耕!安顺农业部门协调支持各地返乡农民工纷纷在当地务工


“目前,我们在积极鼓励不能马上复工的返乡农民工,能尽量留在家里实现就业,‘反包倒租’模式是为了鼓励群众主动参与产业,我们通过统一赊销种苗和化肥,并定期邀请农技专家下来指导种植,确保群众种得好、卖得脱、能增收,推动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向深入推进。”龙宫镇镇级平台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出不去,就在家搞好春耕!安顺农业部门协调支持各地返乡农民工纷纷在当地务工


“燕归来”“凤还巢”,在政策春风下,安顺各地返乡农民工选择回到故乡发展,成为农业产业革命的发展带头人,不断推动农业产业革命向纵深推进,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带动更多当地老百姓脱贫增收。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金秋时 梅世桂

张恒新 姜雨熙 牟元媛

张赛 胡家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