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歷史一書生


和珅是一位鉅貪,他的形象從一位大貪官,慢慢轉變為了一個生財有道的榜樣,有些認為和珅不簡單,不是一位單純的貪官,他經商很有頭腦。

和珅確實不簡單,也確實不是一位單純的貪官,他的商業頭腦卻未必是出類拔萃,畢竟他身處高位,在那樣的位置去經商,頭腦不用太超人,只要不犯渾就可以了。

和珅之死,令人惋惜,因為這樣一位大貪官,積累了半生財富,最終卻沒有搞定嘉慶,被連窩端了,這樣的結局讓一些人扼腕嘆息,他們發自內心的一個疑問,為什麼如此會討乾隆開心的和珅,卻不能讓嘉慶對他另眼相看呢?

攀附皇權

和珅為啥可以在位期間如此風光,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因為他的背後,是整個大清朝當時的主人乾隆皇帝。從和珅見到乾隆第一面開始,他就已經開始了他這一生最瀟灑的表演。

機緣巧合的入仕,又用兩個多月時間徹查了李侍堯貪汙案,在查案期間,和珅表現出了精明幹練的一面,李侍堯在他的面前,儘管狡猾,卻最終只能伏法,這一點讓乾隆皇帝注意到了和珅這個人,至少在當時,和珅是有能力的,是清白的,是正直的。

隨著李侍堯的倒臺,和珅繼續提出了一連串的相應政策,內容非常具體,並非假大空的虛言,他的規劃和制度,可行性非常高,乾隆看後十分重視,也正是如此,和珅徹底走進了乾隆的眼中。

和珅和乾隆的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和珅成為了戶部尚書,他的地位迅速提升,說青雲直上絕不為過,因為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和珅的祖墳都冒出了青煙。

乾隆給和珅6歲的兒子賜名豐紳殷德,這樣榮譽雖然高,但是不算完,乾隆又把自己的女兒和孝公主下嫁給了和珅做兒媳。這一番操作下來,和珅成了皇親國戚,成了當時大清朝最亮的那顆星,攀附了皇權,標誌著和珅崛起之路的開始。

做強做大自己的團隊

和珅不是一個純粹的貪官,因為在古代,很多人為了表現出自己心無大志而故意去貪財,和珅卻不同,他是真的貪財,但是他也有“大志”,至於到不到謀反的程度,只有他自己心知肚明。

和珅有錢,他更貪戀權勢。和珅討好乾隆,除了溜鬚拍馬屁這些花招外,其實他還有“核心競爭力”,那就是他的辦公能力。

和珅的能力在當時的滿朝文武中也絕對是一流,從他辦李侍堯的案子中就可以看出一二。和珅討好乾隆,可不是靠嘴,而是靠真功夫。這些真功夫體現在和珅投其所好上,乾隆好什麼,好玩啊,下江南,沒錢怎麼辦?和珅給張羅,表面來看不花費國庫甚至內務府的銀子,全是和珅從下邊蒐羅來的,這樣乾隆很開心啊,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去玩,還不用被罵昏君呢。

乾隆還喜歡書法、字畫,他寫的字、畫的畫雖然不是什麼精品,但是也有一定的水準,和珅如果只是在一旁說:“皇帝,您畫的太好看了。”一定是不會受到恩寵的,畢竟這樣的奉承太常見了,而且沒有什麼門檻,任何一個太監都能說出來。和珅牛就牛在這裡,他真的用心去學習書法和字畫,而且水平還很高,如此一來,以他的聰明達到的書畫造詣,讓乾隆刮目相看,很快得到了乾隆的認可。

如此一來,和珅從能臣,變成皇親國戚,又變成了乾隆的亦師亦友,這樣緊密的關係,自然在大清朝吃得開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樣的形容詞並不為過,他的對頭也就只有一個阿桂而已。

有了這麼一個大靠山,和珅發展起自己的小團隊來十分順利,軍機大臣福長安就是他的親信之一,還有他的老師和學生,包括他的弟弟,都被他安插到朝廷中的重要職能部門,和珅就像一張大網的中心,他的黨羽遍佈朝野,讓嘉慶心驚。

和珅與嘉慶博弈

乾隆這個人,退位之後給嘉慶讓位,嘉慶雖然登基當了皇帝,但是乾隆不放實權,讓嘉慶成為了一個“傀儡”,此時的和珅卻成了乾隆皇帝在朝廷的“代言人”,這樣的情況讓和珅成為了一個威脅嘉慶的存在,其實和珅自己也明白,所以他拼命討好過嘉慶,畢竟他是聰明人,他也知道未來的主子是誰,但是他的思想很精明,身體卻很誠實,他不願意放棄現有的權勢,這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類似於皇帝的感覺實在讓他無法自拔。

和珅修建的建築都是仿造皇帝建制,而且他給自己建造了巨大的陵墓,被稱為“和陵”,出此之外,和珅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極力阻礙嘉慶培養的自己的勢力,這一點從和珅多次阻撓嘉慶的老師朱珪就可以看出來,即便乾隆有所不滿,和珅還是把朱珪從兩廣總督降為安徽 巡撫。

這樣的做法已然讓嘉慶惱怒,在嘉慶眼中,和珅就是他的眼中釘肉中刺,和珅的存在讓他歸於隱形。和珅卻並不收斂,派遣吳省蘭到嘉慶身邊,監視嘉慶的一舉一動。隨著首席軍機大臣阿桂病故,和珅升為首席軍機大臣,和珅的權利之大,讓嘉慶有點胸悶。

不過,乾隆畢竟年事已高,隨著乾隆的死亡,和珅也就被嘉慶給辦了。

嘉慶動和珅,並非完全因為和珅的錢,還有一個不得不辦的理由,那就是嘉慶忌憚和珅的權勢,怕和珅動搖了他的地位,甚至懷疑和珅會謀反。

“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 珅,不知有朕。”

和珅的倒臺,嘉慶沒有牽扯太廣,他的態度是“不必過於株連搜求”,和珅修建的陵墓自然也用不上了,最終所謂的“和陵”被毀了,他的兒子豐紳殷德在河北薊州草草埋葬了和珅。


和珅一生討乾隆開心,他自然知道應該討好下一任主子,只是他對權勢的貪戀讓他不願意放棄現有,不願意再去重新苦心經營,他也知道,他無論如何討好嘉慶,也都不可能再達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度了。

參考文獻:《史記》


野史日記


“無限的權力會毀掉它的佔有者”

和珅的根本死因,是權力過大危及到嘉慶的帝位,而和珅不懂全身而退,因此乾隆剛死,嘉慶便賜死和珅,達到進一步控權立威的目的,和珅的死是必然的。

為了更清晰的說明和珅的死因,我們分析一下乾隆、和珅、嘉慶三個人之間的關係

乾隆與和珅的關係盛於嘉慶

和珅本人才華橫溢,凡事都能按照乾隆的意圖去辦,深受乾隆寵愛,而乾隆對和珅的依賴到了晚年尤甚,《郎潛紀聞》有“尤善揣人主喜怒,以故高宗晚年倚毗益篤” 之語。一方面乾隆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每況愈下,另一方面乾隆對權力的貪戀無可復加。

而和珅作為一個即懂乾隆,又懂朝政的秘書,可以說不可或缺,因此和珅對於乾隆來說是魚離不開水的關係。並且乾隆將自己的小女兒和孝公主嫁給豐紳殷德,可見除了君臣之外,和珅和乾隆還是親家關係,這給了和珅肆意妄為的資本和自信。

乾隆與嘉慶微妙的權力關係與父子關係

嘉慶為乾隆的第十五個兒子,在立嫡立長的皇位繼承傳統中,作為十五阿哥,他能被立為太子最終登上皇帝寶座,可以說實屬偶然

。乾隆的前十四子中,兩個兒子因禮儀被訓斥,導致抑鬱早亡,七個兒子早年夭折,兩個兒子過繼給親王,三個兒子因能力平庸未被乾隆賞識,而嘉慶為人謙虛,相對來說能力突出,被乾隆看中立為太子。

嘉慶做了36年的皇子,從來未有外出征戰的經歷,也沒有治理過地方政務,對比三位先祖皇帝,文治武功都差強人意,因此乾隆死前的嘉慶,可謂戰戰兢兢,及時當時皇帝,也凡事請示太上皇,甘心做傀儡,前面有九子奪嫡的慘狀,況且還有3位皇子在世,自己隨時有被換立的危險。

和珅和嘉慶日甚一日的關係

和珅權勢燻心,加上乾隆寵溺更是狂妄,於是想方設法限制打擊嘉慶,以保持自己絕對的權力。嘉慶即位後,乾隆準備召嘉慶的老師朱珪回京,升任大學士。和珅感到這是對自己的威脅,當嘉慶寫詩向老師祝詞,和珅便設計謀將嘉慶尚未寫完的詩稿呈給乾隆,告狀說:“嗣皇帝欲施恩於師傅。”乾隆一聽非常生氣,但在軍機大臣董誥的解釋下,乾隆這才沒有追究,朱珪最終沒能調入京城。

不久,和珅又派親信吳省蘭到嘉慶身邊,表面上是幫助嘉慶整理詩稿,實際是監視嘉慶的言行,而嘉慶畏懼乾隆,從而做暫時的忍耐,但和珅卻為自己的行為埋下禍根。

針對乾隆死後自身的後路問題,和珅是有機會採取應對措施的

嘉慶登基為1795年,乾隆死於1799年,可以說和珅有4年的時間根據嘉慶的情況,安排自己後事,我想辦法有2種。

第一種是採取辭官告老的方式,主動放棄權利,遠離鬥爭核心,如張良,幫助劉邦初定天下後,便託辭多病,閉門不出,得一個善終。

第二種,利用自身權勢,乾脆廢掉皇上,另立儲君,挾天子令諸侯,如曹操、司馬昭。奈何和珅過於自信,沒有清醒的認識嘉慶,認為軟弱嘉慶繼位後,會念及自己曾為乾隆的舊臣不會動手,不曾想一切的忍耐都為了最後一刻的爆發。

綜上所述,和珅的死是必然的。乾隆曾對和珅說:“朕能容你,恐後人不能容你。”而嘉慶說,“天下只知和珅,不知有朕”,加上個人恩怨,政治需要,同時為了清朝一個安定、團隊、穩定的局面,嘉慶掌權後,首先拿和珅這個貪腐亂政的“典型”開刀,達到殺雞儆猴的目的。


燭光映史


提前巴結,和大人也想啊,他也這樣做過啊。但情況不充許啊。我們詳細聊聊和珅死局。

大家都知道,和珅是被乾達令之子嘉慶打倒的。那麼,高端問題來了,嘉慶為什麼要打倒和珅咧。

第一印象,是和珅太有錢了。懷玉其罪嘛,不是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嘛。其實這是一個誤會。嘉慶吃飽只是打倒和珅的副產品,不是打倒和珅的理由。因為嘉慶知道和珅有錢,但不知道和珅這麼有錢,等抄家隊把戰果報上來,嘉慶的反應是驚喜。說明他完全沒想到這一抄,自己發達了。另外,最重要的一點,這個嘉慶並不貪財。他不像他爹有收集癖好,啥玩意好就弄到懷裡來。所以,嘉慶打倒和珅不是為了錢?

哪是為啥呢?

當然是為權啦!

嘉慶搞倒和珅的心思不是一天兩天了,可以說他在當皇子的時候就有這個心思了。

事實上,不只是嘉慶有這個心理,大清上下除了乾隆大家都想打倒和珅。

和珅可以說是當時人緣最差的一個官。後面,和珅被打倒,嘉慶還問,這個和珅要不要反呢?大臣說:和珅不是要反,皇上你看啊,天下要反的都是什麼人啊,曹操,王莽,他們平時什麼樣子了?裝孫子啊,人緣好啊,提到他們,大家都豎大姆指。像王莽還是道德標兵呢。但是皇上你瞅瞅,這滿朝上下哪有一個是稱讚和珅的。

至於和珅為啥狗都嫌,那自然是和珅太貪了,什麼來錢的活他都要插手,而且他仗著乾隆寵信,到處欺負人。所以滿朝都是想弄倒他的人,但和珅認準了只要抓住乾隆這個中心點不動搖,任他十級大風吹過來也不怕。

但是,如果乾隆這顆樹倒了呢?和珅就不想這個問題嗎?

事實上,在歷史上,很多權臣都考慮過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稱為恩寵移植術。怎麼讓自己的恩寵移植到下一代。這是一個極難解決的問題,但有一個辦法,就是提前佈局,燒冷灶,在下一代還在潛龍時期就拉攏一下。

這個方法,和珅沒辦法用。因為康熙年間,因為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爭皇位的問題,搞得清朝是雞犬不寧,所以後面就不立皇儲。這給和珅押寶提供了難度。乾隆又特別能生,有十七個兒子,後面夠格當接班人的也有七八個。到底押哪個呢?

另外,因為當年四爺黨八爺黨搞得太過火,清朝乾脆規定大臣不準跟皇子搞關係。

當然,就算乾隆定了太子,也允許大家來往,和珅也不會去交結皇子燒冷灶。為啥呢?

因為燒冷灶勢必就要抽走熱灶上的火,這是很危險的,尤其是攤上乾隆這麼一個皇帝。

乾隆是個很自負的人,自負的人對權力都很敏感,他遲遲不立太子,就是對權力看得很重。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快七十了,當時還沒有太子。錦縣有個生員遞了一個奏摺要求建儲,結果乾隆勃然大怒。這是咒我死還是咒我死啊!

乾隆立馬把這個生員給斬了。

乾隆還想再活五百年,再幹五百年,和珅對這一點很清楚。和珅一心一意撲在乾隆這個熱坑上,保證熱火不熄,自己溫暖常在。到了乾隆五十九年。乾隆都八十五了,這個時候乾隆也覺得不好意思了,因為他本人說過自己的工齡不能超過自己的爺爺康熙。康熙幹了六十年。乾隆再延遲一年退休就超指標了。所以乾隆提出來退位。但是和珅馬上表態,說皇上你英明神武,你可不能退啊。你再堅持個二三百年!

人家都八十五了,你還讓人家幹,這太不人性了。而且,和珅這個表態讓乾隆感覺很爽,但不知不覺就得罪了所有的候選人:皇子們。我們都等著接班呢,你讓老爺子接著幹,我們什麼時候能頂崗?

倒黴的是,乾隆也堅持不下去了,乾隆六十年,在圓明園勤政殿,乾隆帝當眾開啟密封22年的鐍匣,開獎!

皇子永琰為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

這個開獎結果對和珅來說並不意外。但是因為上面說的原因,和珅一直沒跟嘉慶接觸。現在嘉慶正式當了太子,和珅決定試探一下,給嘉慶送了一塊玉如意。嘉慶也不拒絕,來了就收。而且效果很好,嘉慶對和珅特別客氣,沒事就吹捧一下和珅。

吹捧是和珅的看家本領,他尤其擅長吹捧自己的政敵。反正別人越罵他,他的位置越穩。和珅越吹捧別人呢,別人就越倒黴。

現在輪到他了,但和珅竟然沒有識破,反而認為嘉慶這個黃毛小子很好搞惦嘛。

接下來,和珅還是按自己的老路子走,繼續燒熱灶,忽視甚至打壓嘉慶這個小灶,尤其是乾隆當了太上皇,太子正式當了皇帝之後。

和珅明白乾隆是身退心不退,對權力更加敏感了。要是這個時候就換船,很可能會引起乾隆的猜忌,而乾隆是他的最大靠山。所以,他依然採取緊跟乾隆的策略。而且,後面,他又把嘉慶給得罪了。

和珅盯上了一個叫洪亮吉的人,此人是那年科舉的考官。本來科舉一向是和珅撈錢的好機會,他錢都收了一大堆了,結果嘉慶推薦了這個洪亮吉,把和大人給擼下去。和珅火很大,馬上搜羅證據,發現洪亮吉寫了很多三觀不太正的詩,比如

“六五雖畢閭左空,男行築城女入宮;

長城東西萬餘里,永巷迢迢亦無休。

宮中永巷也長城,內外結成怨苦聲;

入宮詎識君王面,三十六年曾不見。“

和珅馬上向乾隆報告,說皇人有人寫詩影射你呢。

這一次,和大人算是搞錯方向了,人家明明寫的是秦始皇嘛,而且這個洪亮吉也不笨,除了寫點政治批判詩,更多的是寫馬屁詩。把這個洪亮吉的詩一找來,發現他一會誇乾隆皇恩浩蕩“免錢糧、免漕糧,四次兩次春滕黃。”,一會寫乾隆加班詩“夜未央,乾清宮中燭蠟煌。日將出,勤政殿前傳警蹕”

這是三觀端正的好同志啊!

乾隆馬上批評了和珅,讓他注意團結同志,不要亂揭發檢舉。

和珅倉促出擊,徹底暴露了火力,引起了嘉慶的不滿。畢竟洪亮吉是嘉慶提的名。

看來,以後只有一條道走到黑了。於是,和珅組織了一批眼線,緊盯嘉慶,沒事找找碴。很快,和珅就找到了一個機會。這次還是詩的事情。

和珅收到一個消息,嘉慶跟他的老師相互贈詩。這是怎麼一回呢?原來嘉慶有個老師叫朱珪,兩個關係很好。這個朱珪原本在外面當兩廣總督,但現在嘉慶已經當皇帝了,身邊又沒什麼心腹。所以朱珪就想了一個辦法,搞了一個乾隆萬詩集,乾隆一聽很高興,就要把朱珪調回京。這樣,嘉慶也很興奮,馬上寫了數首詩給朱珪,表示自己盼望著老師早日到京。

這一惹事了,和珅馬上打報告,說嘉慶皇帝“欲示恩於師父”,拉攏人心!

乾隆一琢磨,對啊。接著就把朱珪罷為安徽巡撫。

這算是和珅的一個小成功。和大人越戰越勇,開始全面壓制嘉慶。

有一回,發現嘉慶去軍機處查看了奏摺。這本來是正常的,但和珅馬上猜到這可能會引起乾隆的不滿。畢竟太上皇在呢,你看奏摺也得打聲招呼啊。所以和珅馬上彙報,乾隆果然批評了嘉慶,表示:“你若下詔,須奏朕知曉,不得擅專。”

又有一次,嘉慶突然發個軍隊頭號令,要求冬季舉辦大閱兵。這要動用軍隊,這麼大的事情,也不跟太上皇商量?和珅第一時間彙報,太上皇乾隆果然很不爽,立馬叫停:“今川東、川北教匪雖將次剿滅完竣,但健銳營、火器營官兵尚未撤回,本年大閱兵暫行停止。”

在和珅的打壓下,嘉慶果然老實了很多。這時的和珅感覺還很好。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完全得罪了嘉慶,他的地位已經跟著乾隆的生命在倒數。

不知不覺間,嘉慶已經下定決心,等自己掌權後,第一件事情就要打倒和珅。

那麼,嘉慶是如何在和珅的攻擊中生存下來的呢?他又是怎麼打倒和珅的呢?

上回我們聊到和珅不作不會死,緊抱乾隆老皇帝的大腿而得罪了新皇帝嘉慶,嘉慶已經對和珅起了殺心。但是,怎麼才能幹掉和珅呢?

和珅經營這麼多年,和珅已經成了乾隆朝的不倒翁了。多少人想打倒他,結果倒黴的都是別人。

嘉慶是個聰明人。他很清楚自己跟和珅的實力對比,尤其是乾隆還在的情況下。

乾大爺雖然當了太上皇,但老人家其實對權力看得很緊。乾隆定了規矩,平常事由嘉慶去辦,但牽涉到重要的速與,比如軍隊調動,官員任兔都要由乾隆說了算。所以嘉慶其實是一個實習生,能不能轉正還不一定。

搞清楚這一點後,嘉慶馬上擺正了自己的位置。他對乾隆是特別小心,儘量不去觸動這位大爺敏感的權力神經。

曾經有朝鮮的使臣到中國來見乾隆太上皇。當時的朝鮮使臣後來記錄說:在朝堂上,這個嘉慶大氣不敢出,眼睛一直盯著乾隆看,只要乾隆開心,那嘉慶馬上露出笑容。如果乾隆老爺子皺眉頭呢?嘉慶馬上陰沉著沉。可以說是快樂著你的快樂,悲傷著你的悲傷。

察顏觀色,揣測乾隆的心意,可以說是和珅的看家本領,立命之本。現在嘉慶也學會了。搶生意的來了。但是和大人完全沒有察覺到,因為他覺得這個嘉慶其實很好對付。

有一次,和珅拿著文件去請嘉慶批。嘉慶連忙擺手說:這怎麼能讓我管,應該請皇爺處分!

啥事不管,那還有啥擔心的。

同時呢,乾隆也在觀察著這個嘉慶,到底工作認不認真啊。有這麼一個事情。嘉慶的老婆去世了, 這個時候,嘉慶要求這個喪事要辦得簡單。為什麼呢?因為不吉利啊。上了年紀的人最見不得喪事。而現在宮中就有一個最老的老人家乾隆。

所以這個喪事就辦得很簡樸。而且呢,嘉慶喪事頭幾天都不去見乾隆,為什麼呢?怕把這個晦氣帶給了他老爹。就這樣,乾隆呢,也不放心。派人去看一下,這個兒子到底在幹嘛,是不是思念老婆不上班啊。結果探子一看,發現這嘉慶正在加班加點看文件。

孺子可教。

乾隆總算放下心了。

通過這些小心,嘉慶可以說是通過了乾隆的考驗,順利度過了實習期。

但是,也不要忘了,乾隆點了頭也不一定管用,還要防著和大人。

那麼嘉慶是怎麼防著和珅?五個字:低調再低調!嘉慶首先是麻痺和珅。和珅送他的玉如意,他當場收下,其實他心裡是很噁心的。他正式掌權,就專門發一個通知說以後大家今天過年不收禮,收禮也不收玉如意。

另外,對和珅採取吹捧術,當別的大臣向他反映和珅的問題,檢舉和珅時。嘉慶總是說你們不要亂講,和珅是好同志,我以後還要重用他呢。而且嘉慶有什麼文件要上報給乾隆的,他不自己交,而是請和珅代交,表示信任和珅。

當時,和珅為了監控這個嘉慶,安排了自己的老師吳省蘭給嘉慶當秘書,其實就是看嘉慶有沒有寫反動詩句啊,有沒有對社會對太上皇不滿啊。

其實嘉慶心裡倍清楚,他不但不寫憤青休了,反而寫起了老幹體,專門稱讚乾隆,另外也附帶寫二遍誇和珅,和珅一聽報告,放心了。

他終於認定嘉慶不過是一個毛頭小子。

可見,要打倒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得從對方的招數入手。

迷惑住和珅,沒有讓和珅把自己從實習期搞下去,等乾隆皇帝一崩。可以說嘉慶終於翻身當家作主人了。

但是,是不是直接叫人把和珅抓起來就行了呢?當然不行,對於這種巨宦,是要講方法講手段的。首先自己的盤子要穩。

為了掌握住局勢,嘉慶馬上把自己的老師請了回來。他的老師叫朱珪。本來是要進京的,因為和珅搞鬼,所以又被外派了出去。嘉慶讓這個朱珪悄悄地回京,打槍的不要。結果朱珪回京之後馬上跟嘉慶秘密商議打倒和珅。和大人?根本沒想到自己的死對手已經在京城裡了。

接下來,採用困虎術,就是把和珅孤立起來,不讓他跟外人接觸,可是怎麼實現呢?腿長在和珅身上,沒定罪也不能抓他啊。

好辦,現成就有理由。嘉慶任命和珅為乾隆治喪委員會主席,專門負責給乾隆守靈。

“你不是我爹的心腹嘛,他老人家死了,你不該多儘儘心嗎?”

結果,和珅只有老老實實給乾隆燒紙錢,添油燈,當孝子。而真正該當孝子的嘉慶卻開始磨刀子了。

第三步,清理外圍。嘉慶突然提起白蓮教起義的事情,這個白蓮教起義很多年了,一直是和珅在管。和珅利用平白蓮教的事情在軍中安排親信,比如將自己的死黨福長安就安排為軍機處大臣。嘉慶調出一個老案件,就是下面一個將領冒功的事情,這個事情不查呢,也就過去了,要查呢,那肯定有人過不去了。福長安因為領導無方,被撤職。撤職後幹嘛去呢?

和大人不是在守靈嘛,你陪著一起去吧。給我晝夜守,二十四小時值班!

這等於又送去一個軟禁起起來。和大人看到福大人,那估計心都涼了半截。

果然,下面的言官馬上發起了對和珅彈劾。反正這麼多年,彈劾和珅的事情太多了,罪名都不用現擬,把以前的文件翻出來,改個日期就可以用。以前別人彈和珅,嘉慶不理,現在馬上隔離審查,正式逮捕入獄。就是想守靈也沒機會了。

接下來,就該發動群眾以及各級官吏了。嘉慶下令讓各級官員就和珅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大膽談,言者無罪。這個文件發下去,各級官員非常踴躍。早就看和珅不滿了。可逮住機會了。

直隸總督胡季堂表示,這個和大人是曠古未見的小人,是害國蠹蟲,這樣的人殺了也太便宜他了。應該凌遲處死!


這也太狠了。嘉慶馬上把胡季堂的這個文件提出來,要在京的高級官員進行討論,並拿出最終意見。這是什麼意思。這就是定基調了。

按胡季堂提的為藍本,你們看著辦吧。

結果大家都同意對和大人來個上千刀的。

當成,嘉慶見好就收。表示和珅雖然罪大惡極,但畢竟是老臣,就開個恩,賜死吧。

最後是經過審定,給和珅定了二十大罪。腦洞老師的印象裡,這是比較多的。當然不是最多,多的還有鰲拜,三十多條,最多的是年羹堯,九十一條,全身上下都是錯誤。

和大人犯了哪二十條大罪呢,腦洞老師給大家抄錄一下:

一、當乾隆皇帝冊立嘉慶皇帝顒琰為皇太子時,先期呈給顒琰如意,洩露機密以為擁戴之功,  二、在圓明園內騎馬,直入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   三、乘轎出入神武門,直進宮中。   四、娶出宮女做小老婆。   五、川、楚教匪滋事,各路軍營文書報告,延擱不報。   六、乾隆皇帝病重時,毫無憂戚,逢人談笑自若。   七、乾隆皇帝批閱文件,字寫錯了,竟然說不如撕掉另擬。   八、管理吏、戶、刑三部,一手遮天,變更成法,不許手下的人參議一個字。   九、西寧報賊匪聚眾搶劫殺傷,將原摺駁回,隱匿不報。   十、朝廷有旨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來京,卻違背諭旨,無論出沒出痘者,俱不令來。   十一、任人唯親,與自己關係密切的人吳省蘭、李潢等人,俱保舉提升。   十二、軍機處在冊人員隨意撤去。   十三、私蓋楠木房屋,奢侈豪華,超標準、超規格。   十四、其墳塋設立享殿,開置隧道,致使老百姓稱之為“和陵”。   十五、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餘串,比宮中多好幾倍,其中的大珠,比皇帝帽子上戴的還大。   十六、真寶石頂,不是他應該戴的,卻藏數十餘顆,還有整塊大寶石,為宮裡所沒有的,不計其數。   十七、家中銀兩衣飾等物,數逾千萬。   十八、夾牆內藏赤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赤金六千餘兩,地窖埋銀百餘萬兩。   十九、當鋪錢鋪資本十餘萬,與民爭利。   二十、家人劉全資產亦二十餘萬,且有大珠及珍珠手串。

看看前面那都是什麼罪啊。至於跟錢有關的,也是特別讓人驚訝了。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你管的太多了,你知道的太多了,你平時走路太得瑟了,你錢太多了等等多多罪。

乾隆死後十五天,嘉慶就讓和大人上吊了。乾隆還沒埋呢。嘉慶打倒一個大活人比埋一個死人還要快。

和大人上吊之後,嘉慶沒有誅和珅的九族。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得因為娶了公主,所以還分了安居房,保障基本生活。

嘉慶為自己執政開了一個好頭,但開了好頭的嘉慶最後卻落了一個虎頭蛇尾的結局。這是咋回事呢?訂閱腦洞歷史觀,說不定哪天腦洞老師就要說這事。


腦洞歷史觀


這個問題說起來就複雜了。

關於這一段歷史還是要從乾隆晚年說起,乾隆在位60年,還當了3年的太上皇,是中國執掌皇權時間最長的君主,沒有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一直活了88歲。

乾隆在位初期深化了雍正未能完成的事業,使得清朝的社會、經濟、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無論是版圖面積還是人口規模都達到了一個巔峰階段。

然而這也導致晚年的乾隆有點好大喜功,固步自封,在乾隆執政後期,生活作風奢靡,官吏腐朽敗壞,也就是有點飄了。

可以說大部分皇帝在取得一定的功績後都會以為自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就開始尋求長生不老藥,漢武帝、唐太宗、唐明皇等人亦未能改變這種窘境,乾隆那就更不用說了,不但不知道自己的毛病,還自詡“十全老人”。

當然,乾隆也有服的人,那就是聖祖康熙皇帝。

有一種說法是康熙晚年遭遇九子奪嫡而頭疼,優秀的兒子太多,不知道立哪個兒子好,後來看到少年時的乾隆,十分喜歡,並且把他留在身邊教育,後來弘曆的父親雍正在九子奪嫡取勝,被人看作是康熙為了讓乾隆繼承皇位,所以才選擇了雍正。

當然,從康熙做出的功績來看,乾隆即使有敬仰也很正常。

大概就是出自這種敬佩之情,乾隆在登基的時候就對天發誓:“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

乾隆這個人很雞賊,乾隆即位的時候已經25歲,在古代有幾個人能活到85歲,所以乾隆這個禱告,一方面表明自己尊敬康熙,另一方面表現自己的孝道,當然根本上來說還是,我中了一千萬就分你一半。

然而尷尬的是,乾隆真的活到了85歲,按照禱告的說法他應該退位讓給自己的皇子,但是我們知道,自古太上皇就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最有名的當屬趙武靈王,那可真是相當牛叉的一個人,壯年退位培養自己的接班人,然而後來玩脫了,被兒子活活餓死。

乾隆肯定不可能犯這樣低級的錯誤,但是前面已經許諾了,另一方面乾隆自詡“千古第一全人”,如果能夠禪讓的話,更給自己的名聲加點權重,沽名釣譽也符合乾隆的一貫風格。然而乾隆即使是當太上皇,那也是讓位不讓權,所有的軍國大事全部自己來處理,嘉慶有的其實就是一個皇帝的名字,跟傀儡沒有區別。

但是這個時候乾隆已經有點老眼昏花了,尤其是在處理政事上明顯力不從心,如果放權給嘉慶,嘉慶萬一不孝順,自己的晚年就可能出現不可估計的風險,任何一個皇帝都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

在正式傳位的時候,乾隆精心策劃,讓自己的寵臣和珅全面掌握政權,可以說在乾隆後期,乾隆是太上皇,和珅是實際皇帝,嘉慶只是一個傀儡皇帝。隨著乾隆歸政,和珅更是不停的被加官進爵,在嘉慶二年的時候升任首輔,位極人臣。

很多人可能會說,皇位早晚是嘉慶的,和珅難道不知道巴結嘉慶?

和珅自然不可能不懂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為了能夠在嘉慶親政之後有一個好的下場,和珅在嘉慶被立為皇太子的前一天,已經得到消息的和珅冒著“洩露天機”的罪名到嘉慶的府上傳遞消息,這種行為在古代叫作擁戴之功。

除此之外,和珅也時常藉助乾隆的權威敲打嘉慶,經常拿乾隆的話來壓嘉慶,迫使嘉慶就範,嘉慶深知和珅當時深得乾隆寵信,一旦出了差錯必然萬劫不復,因此嘉慶帝對和珅是一忍再忍,在位初期對政事也不過問,全部交給和珅來處理。

嘉慶一而再再而三的給和珅暗示,即使自己親政後也要和珅處理軍國大事,大清朝沒了和珅就玩不轉了,最有意思的是,嘉慶為了拉攏和珅,讓和珅在乾隆面前給自己說好話,還經常打感情牌,為了表示對和珅的關心,還讓和珅禁菸,有一次嘉慶把和珅的鼻菸壺沒收了,以便讓其保重身體。

嘉慶皇帝曾經表示:“自即位以來,知和珅之必欲謀害,凡於政令,唯珅是聽,以示親信之信。”

可見,不是和珅不討好嘉慶,而是嘉慶一直在討好和珅,然後麻痺他。

和珅很聰明,那是表現在乾隆身上,晚年的乾隆驕奢淫逸,好大喜功,偏偏和珅是一個比較會來事,善於阿諛奉承的人,所以才能夠討得乾隆的歡心,假如和珅早生20年,遇到年輕時候的乾隆,估計年輕時候的乾隆也不會重用他。

自然年輕的嘉慶的也看不上和珅那一套,但是從乾隆後期以後,和珅那一套阿諛奉承的手段就沒有不靈過,讓他誤以為只要是他和珅出面,就沒有拍不了的馬匹,阿諛奉承不了的人。

有的時候也飄一點,感覺地球就是圍繞著他轉了,結果乾隆死後沒到半個月,嘉慶就把和珅給辦了。

能夠打破一朝天子一朝臣規律的人歷史上也沒有幾個人,最有名的應該是清朝中期三朝重臣張廷玉,在康熙和雍正兩朝都是元老級別的人,到了乾隆朝依然致仕歸家,晚景淒涼,連張廷玉這樣的重臣,忠於清室的人都這個下場,更別提和珅這樣的奸臣了。


史論縱橫


和珅絕對是一個聰明的人,而且他比我們大部分人都要聰明得多。我們能夠想到的事情,他絕對能夠想得到。既然提前巴結蔣來的皇帝,就能夠避免之後可能到來的厄運,和珅為什麼不去這麼做呢?

因為和珅沒法這麼做,首先和珅並不知道誰會當皇帝。因為滿清和其他朝代不一樣,其他朝代是先立了太子,所以大家都知道誰會當後來的皇帝。而滿清是以密匣的形式立儲,除了乾隆皇帝自己之外,其他的人是無法知道誰會被立為儲君。等到乾隆之道嘉慶被立為儲子後的時候,時間已經相當晚了,也就離嘉慶上臺不過幾天而已,而且嘉慶此時還非常討厭和珅,所以和珅前往告知並邀功,日後反而被列為大罪。

也許有人會說,乾隆應該在很早之前就和眾皇子搞好關係才對。事實上在乾隆時代,由於某些方面的原因,乾隆禁止皇子和大臣進行來往,往往出現這種情況是雙方都重罰。曾經有一位皇子和大臣也就吃了一頓飯,送了一點小小的禮物而已,但是被乾隆知道了之後,皇子被重罰不說,那個大臣也被充軍到邊疆去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和珅也不敢去貿然的交接皇子。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和珅是乾隆的嫡系親信。一句話說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乾隆還活著的時候,他是不能夠貿然的跳到嘉慶那邊去。因為當時乾隆和嘉慶之間的關係相當的微妙,甚至有一定的矛盾,如果和珅這個時候站到嘉慶那邊去的話,恐怕不等到日後嘉慶了,乾隆都會殺了他。

所以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和珅雖然非常的聰明,但事實上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乾隆退位之後,嘉慶繼承皇位。當時乾隆雖然不放權,嘉慶只是個傀儡皇帝。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乾隆已是垂垂老矣,嘉慶在未來必然會執掌大權。和珅作為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卻沒有提前倒向嘉慶一邊,巴結更有前途的嘉慶皇帝。這是很多人對和珅十分費解的一點。

然而,這種費解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和珅巴結過嘉慶,但是嘉慶皇帝出於種種原因,最終還是處死了和珅。



據《清史稿》記載,乾隆駕崩後,嘉慶派和珅去給乾隆守靈,將他冷處理。緊接著,嘉慶就令人蒐集和珅的罪證,一共二十條。其中排在第一條的大罪,就是嘉慶怒斥和珅巴結自己。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清史稿·和珅傳》

這段文言文的意思是說,在乾隆準備宣佈退位的前一天,和珅就跑去告訴嘉慶,並且還送了一柄玉如意給嘉慶。偷偷的洩密,想在嘉慶面前留一個擁戴之功。

難道這還不算和珅想方設法巴結嘉慶嗎?

所以說,和珅不巴結嘉慶,這本身就是一種謬論。和珅他不傻,他確實巴結過嘉慶,但是嘉慶有必須殺他的苦衷,不可能留著和珅的一條老命。

那麼,嘉慶為什麼一定要殺和珅呢?這個原因還要怪在乾隆皇帝的頭上。

乾隆六十年,沽名釣譽了一輩子的乾隆帝宣佈退位。他之所以會退位,純粹是因為他在早年立了“即位60年後一定退位”的flag,搞得天下人皆知。

他為了不被天下人譏諷自己“貪戀皇位”,於是不得已而為之,宣佈退位。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閒。——《清高宗本紀》

退位之前,乾隆心裡非常清楚,君不可一日無權,否則會死得慘。歷史上的太上皇,如果不能自己掌握權柄,便是把自己的生殺予奪皆轉交在了新皇帝的手上。若是新皇帝真心孝順自己,如宋孝宗對宋高宗那樣,那日子還能過得好一些;否則的話,他就跟唐玄宗一樣,整日只能深居宮中,不能過問朝政大事,不能和交結朝臣。這樣的日子和高級囚徒其實也沒什麼不同,每日只能盼著兒子有良心,能來探望太上皇老人家。

這種日子,讓一生唯我獨尊慣了的乾隆帝如何能忍?所以,為了父子爭權,八十五歲的乾隆禪位不交權,大清的一切國事,事無鉅細,他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上。

可是乾隆年紀大了,當時的他已經出現了精力不濟,智力衰退的情況。很多事情,比如川楚白蓮教起義,他就不能好好的處理。因此他就需要找一個信任的人替自己處理這些煩人的國事。

交給嘉慶處理可行麼?不行!當時乾隆防的就是嘉慶。小事可以交給他,但是大事絕不能讓嘉慶辦。否則他就有被架空的威脅。

既然不能交給嘉慶,那乾隆就只能找一個信任的代理人了。

當時誰最受乾隆的信任?別無他人了,只有和珅最合適。



當時的和珅,身兼領班軍機大臣和首席內閣大學士,同時並身兼吏、戶、刑三部和理藩院尚書。另外和珅還兼著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步軍統領、領侍衛內大臣等數十個要職。他實際上就是太上皇乾隆最得力的幫手和代理人。

也就是說,讓嘉慶皇帝有皇帝之名而無皇帝之實,形同傀儡的人,名義上是乾隆,實際上是和珅。

如果說和珅的權力沒有那麼大,他或許還有苟活的機會。但是他的權力太大了,他就沒有活命的機會了。

因為,乾隆給他這麼大的權力,就是要讓他制約嘉慶。他如果不能好好制約嘉慶,好好替自己幹活,乾隆要他何用?可是和珅一旦真正的制約了嘉慶,必然會引起嘉慶對他的記恨,嘉慶勢必不能留他。這就是和珅這種身居高位之人的悲哀。

或許,乾隆根本就沒打算讓和珅好死,或許他就是想讓和珅給自己賣命。只要他自己能熬到正常死亡,嘉慶繼位。嘉慶讓不讓和珅活,那都不干他的事了。


這裡我們不妨可以做一個假設,假如乾隆當年沒有立“六十年時一定退位“的承諾。那麼他原本想當多久皇帝,就當多久皇帝,這本是天經地義之事。

嘉慶作為乾隆庶出的第十五子,乾隆立他為太子,他除了對乾隆感激涕零,還是對乾隆感激涕零。又怎會和歷史上的嘉慶一樣,明明身為皇帝,卻不能掌權。導致對乾隆窩了一肚子的火呢?

至於和珅,假如乾隆帝不曾讓位,他就無需替乾隆壓制嘉慶、當那個遭人記恨,操控百官的代理人了。如果不摻和這件事,他自然也不會狠狠得罪嘉慶帝。相反,他倒是可以發揮他八面玲瓏的特長,儘可能的討好太子爺。那麼一旦嘉慶帝即位後,瞧在先皇的面上,瞧在自己妹妹妹夫面上,他對和珅也未必就一定會痛下殺手。

畢竟後來嘉慶處理和珅,他殺和珅的理由並不是因為和珅有錢。而是和珅專權,他當嘉慶是空氣一般的存在。

這裡額外插一段,嘉慶帝宣佈和珅的二十條大罪,第一條是說和珅巴結自己,第二條到十二條,主要說的是和珅獨攬朝權,獨斷朝政,培植私黨,舉止僭越等等行為。

第十三條和第十四條,是指責和珅的居所和陵墓,修得奢侈逾制。其實還是在指責和珅專權弄權。直到第十五條後,才是細數和珅的種種貪斂行為。

由是可見,嘉慶並非痛恨和珅是個家財萬貫的貪官,而是他在自己即位後,依仗太上皇乾隆帝的信任,自以為是權臣,惡意把持朝政,將嘉慶視為一個可以操控的“幼主”。對嘉慶非常的不恭敬。而嘉慶對此是非常的深惡痛絕!誓要殺和珅立威。



因此,嘉慶殺和珅,並非是和珅愚蠢,不知道巴結自己;也並非是和珅有錢,嘉慶要殺和珅充盈國庫;而是嘉慶的傀儡皇帝身份當的太憋屈了!他要殺和珅立威,證明自己是真正有權力的皇帝!

朕連太上皇的第一寵臣,大清的第一權臣都敢殺掉,誰還敢說朕是傀儡皇帝?!

和珅的這一悲劇,可以說就是乾隆妄自比擬堯舜,搞出“內禪”鬧劇給禍害的。乾隆他是禪位了,兌現了自己當初的許諾,可是到頭來,卻是害了他最忠心的臣子。



總的來說,和珅必死!他的死就好比漢宣帝清算霍光,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一樣。新皇帝若是不清算前朝權臣,皇帝就會覺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順。至於和珅怎麼想,和珅會不會巴結自己,這根本就不重要。難道巴結了就能免於一死?

和珅在乾隆當太上皇的三年,幹了那麼多僭越之事,嘉慶要是不殺他立威,他這個皇帝也就不用幹了。並且,殺了和珅,還有大把銀子可以往自己口袋裡揣。何樂而不為呢?


Mer86


和珅不是沒有巴結過嘉慶,只是巴結的太晚了,嘉慶對他的怨要遠遠多於和珅對嘉慶拍的那些馬屁,不僅如此嘉慶也有著必須要殺和珅的理由。


清朝的立儲制度

清朝的立儲制度從努爾哈赤開始就相當不順利,不是皇帝突然暴斃就是九子奪嫡的慘劇。

到了雍正的時候,雍正長了個心眼,既然公開立儲會鬧到兄弟相殘的地步那就秘密立儲吧,把選中的下一任皇帝的名字放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等到老皇帝去世時再拿出來。

同時為了避免悲劇再次發生,皇宮嚴禁大臣私交皇子,一旦被發現會被重重的懲處,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乾隆的立儲太過於波折,和珅命數已定

等到乾隆時,立儲更是經歷了百般的周折。

  1. 乾隆最早立下的太子是嫡子永璉,永璉不僅是嫡子也是最聰明的一個孩子,永璉7歲的時候,乾隆就已將他的名字放在了“正大光明”匾額後面,可天不遂人願,永璉早夭,9歲便撒手人寰。
  2. 此後乾隆傷心欲絕,改為培養皇長子永瑛,希望他能繼承大統,或許逝去的總是最好的,乾隆總覺得永瑛做的不夠好,多次責罰他。在種種的壓力和皇阿瑪的責難下,永瑛承受不住,23歲就去世了。
  3. 緊接著有了嫡子永琮,毫無意外永琮本應該是下一任太子,可這個孩子生下來就體弱多病,兩歲便去了。

最後可立的人選也不剩幾個了,最後沒有辦法選了十五皇子永琰,這是讓所有人都意外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和珅愛打小報告是出了名的。

正因為太子人選的不斷更迭,使得和珅也搞不清楚乾隆想立誰,有了大清之前提到的的規矩在,和珅也不敢去和哪個皇子交往,只得是看好哪個皇子,就多在皇帝面前說說他的好話賣個人情。

而十五皇子永琰作為最不出色也是最令人想不到會被立儲的人選,和珅給他上了不少眼藥,經常在乾隆面前打小報告,這使得嘉慶沒少被乾隆責罵。


也不是和珅故意針對他,依照和珅當時在乾隆身邊的地位是誰也不怕的,既然永琰是最不可能登上王位的那一個,和珅又怎麼可能怕他呢。他愛打小報告是出了名的,只要是和他意見有違的都會被他參上一本。

等和珅知道了乾隆的決定後也想過巴結嘉慶,在乾隆還沒有公佈決定的時候,和珅就偷偷去找過嘉慶告知乾隆已定下他為下一任君王,可為時已晚,嘉慶已經容不下他了,這個舉動不僅沒有救了和珅自己還成為了他的罪名之一。


所以說和珅的結局其實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巴結也好,不巴結也好,他都是逃不掉的。


講歷史的倉鼠洋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正是因為和珅這人聰明所以才沒有去巴結嘉慶。要知道乾隆可是歷史上少有的長壽皇帝。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先不說嘉慶會不會接納和珅。單從和珅的角度來看他也不敢捨棄乾隆這個舊主去巴結嘉慶這個新主。如果和珅敢這麼做殺他的就不是嘉慶了,而是乾隆。要知道和珅可是乾隆的心腹,乾隆最信任和珅同樣也最不能容忍和珅背叛。和珅如果敢表露出一絲脫離乾隆的心思那麼他就離死不遠了。要知道乾隆雖然在冊封嘉慶為皇太子後就禪位於嘉慶了。但是整個朝廷的實際權力還是被乾隆所掌控。嘉慶在繼位之初就是一個傀儡皇帝。任何事情還是乾隆說了算。“二帝同朝”的鬧劇說的就是乾隆和嘉慶。一個掌握生殺大權的太上皇乾隆,一個傀儡皇帝嘉慶。和珅該怎麼選擇自然不用多說了吧。


更何況清朝由於是外族當政,他們對於立長不立幼之類的說辭並不是什麼在意。所以清朝的皇儲之爭也極為嚴重。在和珅眼中嘉慶只是乾隆的選擇之一。只要乾隆沒死嘉慶的地位隨時都會改變。真正執掌清朝實際權力的人還是老邁的乾隆。和珅怎麼可能回去巴結嘉慶。萬一乾隆廢了嘉慶怎麼辦?如果和珅不小心下注獻媚嘉慶。到時候嘉慶被乾隆給廢了。那麼新皇繼位之後和珅難逃一劫。所以和珅是最糾結的。當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保住乾隆大腿不鬆手這才是王道。


再說了乾隆晚年精力已經是大不如前了。他想要握緊權力就必須要有個貼心人輔佐他。而和珅就是這個貼心人。實際上在乾隆晚年和珅就是乾隆的代表。在很多時候沒有實際權力的嘉慶需要求助和珅。和珅認為他有資本和嘉慶交換利益。而嘉慶方面呢?雖然乾隆是他的父親。但是對於乾隆不死不放權的做法也是十分的憤怒。但是乾隆是他父親嘉慶沒有任何辦法。但和珅狗仗人勢幫助乾隆壓制嘉慶。這就使得嘉慶深恨和珅。自古以來皇權不容褻瀆。和珅在乾隆退位之後還幫助太上皇乾隆壓制嘉慶。這實際上就已經是在找死了。所以在乾隆死後嘉慶還乾隆的喪期都沒過就要了和珅的命。


嘉慶這一出招和珅也懵了。按理說以和珅當時的權勢來看,剛剛掌權的嘉慶是不可能殺和珅的。在和珅的預想之中,嘉慶很可能會和他進行利益交換。因為嘉慶需要穩定。而他又手握重權。而且因為乾隆的死再服喪期間和珅有足夠的時間去安排好一切。但嘉慶很可能是看穿了和珅的想法。亦或者是嘉慶對和珅的恨意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所以在乾隆剛死沒幾天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剷除了和珅。不僅出人意料而且還永絕後患。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小小小百科全書


和珅也想巴結嘉慶,但是乾隆不給他這個機會,嘉慶也不給他這個機會!


貪官和珅!

和珅的一生可以用一個“貪”字來形容,據統計,和珅死後嘉慶命抄其家產,共抄出了大約9億多兩白銀,而當時乾隆年間每年的稅收也只不過才七千萬兩白銀,也就是說和珅的財產相等於當時清政府十五年收入,而和珅之所以敢這樣大貪特貪,完全倚仗的是乾隆對他的寵愛!

乾隆之所以對和珅寵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和珅“溜鬚拍馬”的功夫好,和珅善於琢磨乾隆的心裡,瞭解乾隆的脾氣秉性,所以每次都能恰到好處地哄著乾隆很開心,並且和珅還能幫乾隆解決掉一些極為煩心的事兒,而每次乾隆出去遊玩也都是和珅在幫他打理一切。這樣的人能讓乾隆過的很舒心,過的舒心自然也就長壽,所以對於和珅的貪汙乾隆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乾隆在掌權60年後,把皇位傳給了兒子嘉慶,自己當了三年太上皇,最後在88歲這一年駕崩,而隨著乾隆的駕崩,和珅也被嘉慶處死,那麼,在乾隆當太上皇這三年裡,和珅為何不巴結嘉慶呢?

此時的和珅也想巴結嘉慶,但是他不敢!乾隆傳位給嘉慶本來就是讓位不讓權,雖然嘉慶已經是皇帝了,但當時的掌權人還是乾隆,如果此時和珅跑去巴結嘉慶,乾隆就會想“我還沒死,你和珅就棄我而去了”這樣一來和珅無疑就是死路一條。而乾隆死後,和珅失去了靠山,嘉慶知道和珅是個大貪官,所以就下令處死了他,根本不給和珅巴結的機會!



和珅聰明一世,卻沒有想到死亡來的那麼快,如果嘉慶能多給和珅一些時間,以和珅的能耐以及“溜鬚拍馬”的本領,估計他也能在嘉慶跟前混得順風順水!


唐古看今


和珅既然那麼聰明,難道會不清楚嘉慶對他的態度?你怎麼不問薩達姆和卡扎菲為什麼不巴結美國總統?人家下定決心要 搞死你,你巴結別人會有用?

嘉慶即位後,乾隆以太上皇的名義繼續操弄朝政,嘉慶名為皇帝,實為傀儡。國家的大事小情基本都由乾隆說了算,嘉慶靠邊站了。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處理國政時,仍然像從前那樣,把事情交給和珅處理,和珅仍舊是大清帝國的二把手。

嘉慶明明是皇帝,卻不如乾隆的一個寵臣,這讓嘉慶情何以堪。有人說和珅是權臣,威脅到了嘉慶,這顯然是對明清歷史無知的表現。

明清兩朝是中國皇權發展到頂峰的階段,自然不可能產生對皇權構成威脅的權臣了。如明朝張居正、嚴嵩這些的權傾朝野的大臣,皇帝想殺抄家就抄家,想殺就殺。朝臣根本沒有和皇權對抗的資本。

清朝也是如此。和珅再怎麼權傾天下,在強大的皇權面前,也只有被碾壓的份。嘉慶很清楚,和珅不會對自己的權力構成威脅。但是對嘉慶而言,和珅必須死。

和珅狐假虎威,借乾隆的支持來弄權,無疑是對嘉慶的蔑視。不殺和珅,無以立威。嘉慶當著傀儡的皇帝,心裡有多很和珅,只有他自己心理清楚。天下臣民知道清朝有乾隆跟和珅,卻不知道有嘉慶。這顯然是嘉慶作為皇帝的悲哀。

嘉慶當然不會把乾隆怎麼著,畢竟是扶自己上位的親爹,但是對和珅,嘉慶恨之入骨。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和珅巴結嘉慶有什麼意義呢?

乾隆一死,嘉慶就立刻動手處理和珅,賜死了和珅。實現了自己當皇帝以來,第一次自己決斷。而正因為殺了和珅,才讓原本窩窩囊囊的嘉慶,威望大增。所有人都知道,乾隆、和珅的時代過去了,嘉慶的時代來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