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南郑圣水寺:因“汉桂”而闻名

汉中市南郑县圣水镇,有一座古老的圣水寺,因为寺内有青、白、黄、赤、黑五眼龙泉环绕佛殿,取“五龙捧圣”之意,所以得名“圣水寺”。但是,让这里闻名遐迩的,乃一株汉代的桂树——

南郑圣水寺:因“汉桂”而闻名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这里背靠灵泉山,与汉中隔江相望,环境优雅,交通便利。秦汉时期,这里已经有庙,明代嘉靖年间(1552—1566)重建,清代和民国时期进行大规模地修葺。1992年4月20日,圣水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郑圣水寺:因“汉桂”而闻名

2019年11月17日中午,我和家人在上元观镇驶下高速公路,沿着公路经过圣水镇之后,圣水寺便出现在道路南侧。这里免费对外开放,将车停在大门内侧,周围树木茂密,空气湿润清新。

南郑圣水寺:因“汉桂”而闻名

整个寺院坐南朝北,沿着台阶向上,便进入寺院内。这里分为东、中、西三院,中院的核心是大雄殿,两侧有对称分布的配殿和厢房,背后的山顶原本修建有望江楼,东院有东山亭,西院有西山亭。

大雄殿也称“大雄宝殿”,主要供奉着释迦摩尼佛,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灰瓦。在大殿之中,曾经有一尊大铜佛,可惜“文革”时被毁。

南郑圣水寺:因“汉桂”而闻名

西配殿

南郑圣水寺:因“汉桂”而闻名

大雄殿

在大雄宝殿的右前方,有一座青砖包裹的方形台基,北侧的砖墙上镶嵌着“汉桂”二字,民国九年(1920)秋仲白河柴守愚书写。但是,怎么看不到“汉桂”呢?

相传,这株桂树是西汉丞相萧何亲手种植,直径约2.3米,高度约13米,秋季绽放,香飘数里。1980年,经过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测定,树龄在1840±350年。2000年,汉中市人民政府将它定为汉中市的市树。

2006年,这株汉桂突然出现衰老的迹象,莫名其妙,便枯萎了!2008年,在曾经汉桂的根部,竟然又长出来新枝,这就是所谓的“枯木逢春”吧?

南郑圣水寺:因“汉桂”而闻名

“汉桂”遗址

南郑圣水寺:因“汉桂”而闻名

“汉桂”二字

汉桂枯萎,未能看到,深表遗憾。但是,这里的泉水还在,在寺院漫步一圈,看到了四眼龙泉,分别是黑龙泉、赤龙泉、白龙泉、黄龙泉。其中,黑龙泉在大殿左前方,黄龙泉在大殿的西侧,赤龙泉和白龙泉位于大殿右后方,唯独没有看到“五泉”中的青龙泉。

据说,这些泉水出现于秦代,天旱不枯,雨淋不溢。五色泉水各自有不同的用处,有的泉水供镇宅招财,有的泉水能治病救人。因此,当地人称其为“圣水”。

南郑圣水寺:因“汉桂”而闻名

黑龙泉

南郑圣水寺:因“汉桂”而闻名

赤龙泉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一分校迁来汉中,本部便设在圣水寺内。1944年5月,蒋介石曾经暂住在这里的东院厅房内,李宗仁、于右任、陈诚等国民党要人先后前来拜访。如今,大殿东北侧的廊房,现在被改造为陈列厅,专门介绍第一分校在汉中和圣水寺的历史。可惜,大门紧锁,无法参观。

南郑圣水寺:因“汉桂”而闻名

此次圣水寺之行,虽然看到了古老的泉水和建筑,但是没有一睹“汉桂”的风采,实在让人感到非常遗憾。这株汉桂平平安安地生长2000多年,却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枯萎了,真是罪过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