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却逆袭成为皇长子伴读,看王安沉浮品万历帝心

今天聊聊明朝的一个太监——王安。大家可能对这个名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当初大名鼎鼎的魏忠贤就是跟着他的。陌生是因为对这个太监的形象很抽象,知道他做过些什么事,但更进一步问,他究竟做了些什么,怎么做的大家就都不清楚了。关于王安的史料不多,不过在研究这些史料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王安的经历是不是折射出明朝几位皇帝的一个态度呢?我们可不可以用皇帝的态度来解释在王安身上的诸多疑点呢?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中去。

这一章就聊一聊从王安身上能看出万历的什么“心思”。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却逆袭成为皇长子伴读,看王安沉浮品万历帝心

陈矩为什么要推荐冯保的手下给皇长子当伴读?

这个问题,在初看史料的时候很容易疏忽。但为什么我要提出这个问题呢?这个可不是我在无中生有、暗度陈仓、凭空想象、凭空捏造。(请忽略这个抖音梗)。让我来先捋一捋当时的环境了。这个王安初入宫的时候是在冯保手下的。冯保和万历的关系不简单,是万历从小的玩伴,感情深厚,万历也热情的称之为“大伴”。可是万历十年,张居正死后,冯保被清算。

冯保被清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于私他和张居正关系非浅。于公张居正作为士大夫的势力倒台,那么为了平衡士大夫和宦官之间权力关系,作为宦官的冯保也一定会被赶下台。不然冯保就有可能继承张居正的政治主张,将官员依附于自己门下,成为一个专权的宦官。可以说万历清算张居正和冯保,纯粹的是为了夺权。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却逆袭成为皇长子伴读,看王安沉浮品万历帝心

我们都知道历来政治斗争历来是残酷的,失败的一方可能被永远退出历史舞台。虽然说王安在万历六年被选入内书堂读书,不过他是如何进的内书堂没有史料记载。我们不妨看看现在,如果你要在公司内,跳槽到另一个热门职位,通常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条那个职位的领导直接来挖走你。不过像这样跨部门挖人的事,会得罪人,所以一般来说没什么人愿意去做。那么第二条路就是毛遂自荐,自己向公司人事部门申请调岗。不过可能走这条路的人比较多,你要是想杀出重围还是有点难度的。第三条路是向自己领导提出有调岗的想法,让自己领导出面去撮合这件事。通常这条路的成功概率最高,其一是体现了你良好的社交能力,其二有领导背书,也是领导对你能力的认可。

那么内书堂这么一个对于太监来说是热门的部门,王安得到冯保的赏识,从而被推举进去读书的可能性是很高的。不管王安愿意不愿意承认,别人始终会把冯保看成是他的靠山。冯保一倒,王安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当然,作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如果想要东山再起,也不是不可能,比如说赵匡胤当政时期,赵普和赵光义斗失败后,开宝六年被调出京师,后来在赵光义手里再度封相。再比如说“阉党”阮大铖,直到南明弘光政权才得以翻身。前者提出了“金匮之盟”和赵光义进行权利交换,而后者以重金贿赂东林党重要人士。那么王安是否是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让陈矩推荐,获得皇长子伴读的“职位”呢?

对于当时的王安来说,无论是权利交易或者重金贿赂,似乎都是走不通的。先不说陈矩这个太监行事老成稳重,单单王安想要和陈矩进行权利交易,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为什么说这不可能?我们先看看赵普,这人可是赵匡胤当年的心腹,当初也是把持朝政多年的宰相。而王安呢?再风光的时候,也只是冯保的门下,换句话说,他要想和陈矩做权利交易,这“咖”位不够。

再说重金贿赂,王安肯定不会像阮大铖一样出生在一个大富大贵之家。而且还是一个“政斗”的失败方,自保或许尚且有余,但要是说有多少钱可以去贿赂陈矩,那是万万不可能滴。

而且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冯保倒台后,王安投靠到陈矩的可能性不高。看下王安的履历,只说了一开始跟着冯保。万历六年被选入内书堂读书。但之后就断片了,一直到被陈矩推荐当皇长子朱常洛的伴读。中间的一切都没记录。这没记录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王安在当时就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不值得记录。为了比较,我们看看魏忠贤的履历,先跟着魏朝,然后跟着王安,再跟着朱由校,这履历清楚明白,任何事都有迹可寻,不像王安大段大段时间是空白的。所以

如果当时王安真的是跟着陈矩或者其他权宦,那应该能在史书上被记上一笔

那么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再不可能也是真相。陈矩推荐王安,一定看重王安这个人的才华和品质,而不是其他。所以极有可能,王安还是在冯保门下的时候,或者在内书堂读书的时候,他的才能就被别人所发现了。

有人会觉得陈矩这样做也有可能是知道朱常洛不讨万历喜欢,故意安排一个被冷落的太监去伺候朱常洛。史书上有这么一个记载,说朱常洛大冬天的去读书,太监不帮他烧炭取暖,故意奚落朱常洛,一旁教书在大臣看不下去了,骂了太监几句,这才有人去给朱常洛烧炭取暖。那么陈矩究竟是不是出于这个目的,才恰巧把王安安排给朱常洛的吗?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却逆袭成为皇长子伴读,看王安沉浮品万历帝心

陈矩——影视形象

万历为何同意曾经“敌人”的手下当自己长子的伴读?

接着上一PART的问题。答案当然不是,因为陈矩不敢。为什么说陈矩不敢这样排挤朱常洛?这就要说到万历的心思了。主流观点是,万历希望立次子朱常洵为太子,不喜欢长子朱常洛。但是从各种迹象来看,万历极有可能是在等王皇后生一个嫡子。至于王皇后能不能生出一个嫡子,还是个未知数,所以这样一来,万历心里肯定也有朱常洛作太子的打算。如果说陈矩很愚钝,读不懂万历的心思,分不清之间的厉害关系,只要他看一看摆在台面上的明牌就知道了,在后宫中,太后、皇后都是站在朱常洛这一边的。外面的大臣更是不要说了,没少找郑贵妃和朱常洵的麻烦。在面对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的局面,一向以宽厚待人的陈矩如果此时泾渭分明的给朱常洛找不舒服,那么他就不叫陈矩了

我们再看看万历,万历知道王安这个人吗?可能性很大,毕竟王安曾经是跟着冯保的,而冯保和万历的感情极为深厚。要说万历知道有王安这么个人,再正常不过了。那么当万历看到陈矩去推举一个被自已亲手“干掉”的人的手下,当自己儿子的伴读,他会怎么想呢?他会犹豫吗?会疑心陈矩给他下套吗?

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否”。万历不曾犹豫,因为万历也确实有打算让朱常洛当这个太子。有人看到这里也许会觉得我在为了吸引眼球而胡扯,其实不然。我们反过来想想,如果万历真要废了这个太子,会怎么做?让我们往前看看,朱厚照当太子的时候,身边有个太监名叫“刘瑾”,看太子年幼,便施展浑身解数,极尽讨好朱厚照,最终使得朱厚照玩物丧志。再往后看看,魏忠贤也是如此啊,看朱由校年幼,也是极尽讨好,让朱由校不务正业。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却逆袭成为皇长子伴读,看王安沉浮品万历帝心

王安当这个伴读是万历二十二年,那时候朱常洛才12岁,还是个小孩子。那么如果万历不想让朱常洛当这个太子,玩点“阴”的,只要让一个只懂吃喝玩乐,谄媚主上的太监去陪着朱常洛即可。

而且朱常洛也确实不是一个什么雄才伟略的主。《明史》上有这么一个记载,“万历二十二年,陈矩荐于帝,命为皇长子伴读。时郑贵妃谋立己子,数使人摭皇长子过。安善调护,贵妃无所得。”这段话得细品,可心品出很多东西,这一点以后会慢慢去分析,前说眼门前的。这一段提到了,王安好几次让人把朱常洛所犯的过错给遮掩过去。再看看前面一句,郑贵妃是想要立朱常洵为太子,才去找朱常洛的把柄。这一句话要注意“谋立己子”中间的“立”字,而不是“夺”。说明当时朱常洛还不是太子,也就是说,这事发生在万历二十九年,朱常洛被封为太子之前。也就是说,这是在朱常洛12岁至虚岁20岁的事。

更重要的是,这些把柄是足以影响朱常洛当太子的,不然郑贵妃花这么些心思去收集这些有的没的,难道是吃饱了没事干?可是一个十来岁大的小孩子能有什么把柄好抓?其中多数极有可能是贪玩,还是相当厉害的那种。那么如果这时候万历再安排一个类似于刘瑾这样的“佞宦”给朱常洛,恐怕这个朱常洛是在劫难逃了。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却逆袭成为皇长子伴读,看王安沉浮品万历帝心

对于万历同意让王安当朱常洵的伴读,是还有一层想法的。毕竟万历虽然是有把朱常洛册为成太子的想法,可是确实也是不太喜欢朱常洛。为什么说万历不喜欢朱常洛?我们看下朱常洛这个孩子,他真的不能算是一个有天子之相的孩子。读个书还被太监算计,给冻得不要不要的。可是即便再怎么遭万历不待见,朱常洛始终是皇长子,体内流着万历的血,所谓虎父无犬子,作为皇子长落到这般田地也太没“腔调”了。何况被欺负成这样,万历作为爹会不管不问?退一万步说,即便万历真得不挺他,但是太后、皇后总还是为他撑腰的。在这种情况下,朱常洛还被太监欺负,只能用“窝囊”来形容了。作为五岁能读书的万历来说,不喜欢朱常洛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所以知子莫若父,朱常洛什么样的为人,万历极有可能心里门清。所以万历把一个有品有德,忠贞坚毅的王安安排在朱常洛身边,不得不说万历是有考虑把天下交给朱常洛的,是想好好扶持他的

在这一章的结尾处,是要做一个总结了,我们以王安被选为朱常洛的伴读这件事为切入的角度去看万历对立储这件事的态度,得到一个和主流意见相左的答案,万历是有心里准备立朱常洛为太子的。那么从王安之后波澜起伏的经历中,在横跨两朝的时间长河中,我们还能品出泰昌、天启的心思吗?请关注作者,我们下周继续。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却逆袭成为皇长子伴读,看王安沉浮品万历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