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答案是自己的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答案是自己的

《被討厭的勇氣》一共講述了哲人跟青年人五夜的討論。

第一夜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

再怎麼“找原因”,也沒法改變一個人。我們應該相信原因論呢?還是目的論?

哲人觀點:人可以改變,而且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無一例外。

直覺告訴我們,人並不那麼容易改變,儘管我們都非常渴望改變,所以當哲人說“人都是可以改變的”,年輕人表示無法理解。

哲人說如果一味地關注過去的原因,企圖僅僅靠原因去解釋事物,那就會陷入“決定論”。

我們的現在甚至末來全部都由過去的事情所決定,而且根本無法改變。

阿德勒心理學考慮的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 現在的“目的”。

1.心理創傷並不存在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答案是自己的

故事:青年人有一個朋友,一直待在家裡不出門,只要踏出房間一步馬上就會心悸不已、手腳發抖。即使想要改 變也無法改變。

這個朋友解釋到,因為小時候遭到父母虐待,受到心理創傷。所以才會導致現在無法出門,但是內心裡真的特別想出去。

改變從想法開始:這個人如果認為自己不能出去,是因為小時候父母曾經虐待過他,以至於他現在有社交恐懼症。按照這個原因,這個人更加有足夠的理由不出去。

哲人說這個人能否出去,並不是因為不安才無法走出去的。事情的順序正好相反,他是由於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製造出不安情緒。

阿德勒的理論認為,這個人不出去才故意讓自己出現種種不可思議的症狀,這樣自己就可以有正當理由不出去,而“不出去”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阿德勒在否定心理創傷學說,他說:“任何經歷本身並不是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我們並非因為自身經歷中的刺激——所謂的心理創傷——而痛苦,事實上 我們會從經歷中發現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

關鍵是經歷本身不會決定什麼。我們給過去的經歷“賦予了什麼 樣的意義”,這直接決定了我們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自己選擇的,是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

阿德勒心理學明確否定心理創傷,這一點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

2.憤怒都是捏造出來的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答案是自己的

故事:說的是有一天母親和女兒在 大聲爭吵。正在這時候,電話鈴響了起來。“喂喂?”慌忙拿起話筒的母親的聲音中依然帶 有一絲怒氣。但是,打電話的人是女兒學校的班主任。意識到這一點後,母親的語氣馬上變 得彬彬有禮了。就這樣,母親用客客氣氣的語氣交談了大約 5 分鐘之後掛了電話,接著又勃 然變色,開始訓斥女兒。

憤怒到底能不能控制?我們人類到底有沒有自由意志?

我們的生氣憤怒屬於我們能控制的範圍嗎?我們是因為事情不令人如意,所以我們發火生氣,還是我們想通過發火生氣來達到我們的目的呢?

弗洛伊德的原因論認為,我們人類是沒有自由意志的、人有時就像是機器一樣的存在,我生氣並不是我想生氣,而是不得不生氣。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應該不受感情支配,也不受過去支配

3.你想“變成別人”嗎?

故事:年輕人說他想變成Y那樣又聰明又能幹的人。

哲人問:你想變成別人,其“目的”是什麼呢?

覺得別人很幸福,而自己不幸福,希望能像別人那樣幸福。這幾乎是大多數人總是羨慕別人的原因。

因為我們無法體會到幸福,因為不會愛自己。而且,為了能夠愛自己,只能希望自己 “變成別人”。

阿德勒說:“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你之所以想要變成 其他什麼人,就是因為你只一味關注著“被給予了什麼”。其實,你不應該這樣,而是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這一點上。

我們總是忘記自己擁有什麼,卻總是羨慕別人所擁有的東西。當我們想成為別人的時候,我們就會失去自己。失去自我的人會迷失更遠更遠。

4.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選擇”的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答案是自己的

哲人說你現在感覺不到幸福。有時還會覺得活得很痛苦,甚至想要變成別人。但是, 現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為你自己親手選擇的結果。

“不幸”,而不是因為生來就不幸。

任何人都無法理解自己親手選擇了不幸?這種話怎麼能讓人信服呢?!

當然,誰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出生在什麼樣的國家、什麼樣的時代,有什麼樣的父 母,這一切都不是自己的選擇。

而且,這些都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也許會有不滿,也許會對別人的出身心生羨慕。

但是,事情不可以僅止於此。問題不在於過去而在於現在。現在你瞭解了生活方式。如果是這樣的話,接下來的行為就是你自己的責任了。無論是繼續選擇與之前一樣的生活方式還是重新選擇新的生活方式,那都在於你自己。

某人如何看“世界” ,又如何看“自己” ,把這些“賦予意義的方式”彙集起來的 概念就可以理解為生活方式

。從狹義上來講可以理解為性格:從廣義上來說,這個詞甚至包含了某人的世界觀或人生觀。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生活方式是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

5.人們常常下定決心“不改變”

即使人們有各種不滿,但還是認為保持現狀更加輕鬆、更能安心。改變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氣”。面對變化產生的“不安”與不變帶來的 “不滿”,我們一定是選擇了後者。

如果一直保持“現在的我” ,那麼如何應對眼前的事情以及其結果會怎樣等問題都可以根據經驗進行推測,可謂是輕車熟路般的狀態。即使遇到點狀況也能夠想辦法對付過去。

另一方面,如果選擇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會遇到什麼問題,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眼前的事情。未來難以預測,生活就會充滿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著自己。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答案是自己的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並不是因為過去或者環境, 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你只不過是缺乏“勇氣”,可以說是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