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來,張洪濤教授告訴你,你為什麼會得腺肌症

吳女士今年30出頭,有一個4歲的寶寶,健康活潑,家庭幸福。可是每個月的痛經,讓她飽受折磨。起初痛經還能忍受,後來逐漸加重,疼得越來越厲害,並且伴有肛門墜脹,月經帶血塊,渾身不適。吃了大量止痛藥,剛開始吃的時候還有效,後來就管用了,加大藥物劑量也無濟於事,最後實在忍受不了,才來我院尋求手術治療。

來,張洪濤教授告訴你,你為什麼會得腺肌症


痛經,很多女性都有過這種痛苦的經歷,最厲害的時候不亞於生個孩子。有些痛經休息一兩天就可以,但有些則是疾病引起的,不是簡單休息就能解決的。吳女士做了一個B超檢查,提示子宮後壁肌層有不均質回聲團,邊界均不清,考慮子宮腺肌症。她上網一查,這個病居然被稱為“不死的癌症”,頓時如雷轟頂,心如死灰。子宮腺肌症到底是什麼鬼?有那麼可怕嗎?

來,張洪濤教授告訴你,你為什麼會得腺肌症


子宮腺肌症是一種婦科常見病和疑難病,它和子宮肌瘤兩種病稱為婦科兩大常見病,患者通常表現為痛經漸進性加重,月經量大,乃至引發貧血,另外還有不孕等,對女性健康危害巨大。子宮腺肌症國內報告發病率為13.4%,國外報告為5%—70%不等,且有不斷上升趨勢,多發於30—50歲經產婦,但近年來,子宮腺肌症出現了明顯的發病率上升和年輕化趨勢。

來,張洪濤教授告訴你,你為什麼會得腺肌症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子宮腺肌病呢?說來遺憾,我們醫生也搞不清楚,目前醫學界對腺肌症發病機制的相關學說有很多,但尚無定論。不過,這倒不是說我們醫生兩眼一抹黑,對該病一無所知,我們還是有些眉目的,至少一些共識的認識,可以幫助大家瞭解子宮肌腺症究竟從何而來。

來,張洪濤教授告訴你,你為什麼會得腺肌症


臨床上我們發現,大部分腺肌症患者都會有一個宮腔操作的病史。比方說幾年前做過肌瘤的剔除、剖宮產、人流等,手術之後不久,患者開始出現了痛經,然後去做B超檢查的時候發現存在了子宮腺肌症。那麼這部分患者,我們考慮跟手術的創傷有關係,就是手術的時候,可能這個手術穿透了宮腔,然後導致子宮內膜向子宮肌層內異位生長,出現了子宮腺肌症,這個便是它的發病原因之一。上述的吳女士就是這種情況,她是4年前做過剖宮產後,出現了痛經,最終查出了子宮肌腺症。

但是,我們在臨床上會發現有一些患者很年輕,沒有結婚,沒有任何的宮腔操作病史,然後就得了很嚴重的子宮腺肌症。這是什麼原因呢?後來研究發現了就是她們的子宮內膜先天發育上存在缺陷,就是基底膜的發育缺陷導致了子宮內膜的逆向生長(正常的子宮內膜應該向宮腔裡生長,然後來月經的時候排除體外),逆向生長之後就逐漸地長入到了子宮肌層,從而導致子宮腺肌症。

來,張洪濤教授告訴你,你為什麼會得腺肌症


還有的患者,跟她的家族史有關。就是如果有相關家族史的患者,她的子宮腺肌症的發病率會比正常的沒有家族史的患者高7倍。臨床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如果這個病人月經週期短,出血時間長,就是我們所說的經期長的患者,這部分患者的子宮腺肌症的發病率也會增加。另外還有一些和免疫機制有關的因素,也是引起子宮腺肌症的發病原因。

總之我們應當承認,有關子宮腺肌症的起源和發病機制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研究,需要更多實驗學和人類學方面的相關研究。目前在該病的治療上,方法也有很多,患者不必一定切除子宮,可以選擇保宮治療。甚至有的患者,完全不用治療,不吃藥不打針不手術,當然這種幸運兒,有點“鳳毛麟角”。具體的治療選擇,還應參考患者的年齡、症狀、有無生育要求等相關因素。

來,張洪濤教授告訴你,你為什麼會得腺肌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