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這座烈士紀念塔,為犧牲在中國的蘇聯紅軍而建!

這座烈士紀念塔,為犧牲在中國的蘇聯紅軍而建!

在吉林省長春市人民廣場的綠樹鮮花中,一座標誌性建築巍然矗立,這就是蘇聯紅軍烈士紀念塔。1945年秋,為紀念在反對日本法西斯戰爭中犧牲的蘇聯紅軍烈士,駐長春蘇軍在此修建了這座紀念塔。

紀念塔採用傳統塔式造型,是一座花崗岩質地實心塔,由塔基、塔座、塔身三部分組成,通高27.75米。塔基為圓形,直徑30米,塔座外延有4級臺階。塔身為正方形錐體,分為6層,逐層斜向縮小塔身南面的斷面面積,錐體底層邊長6米,頂層邊長2米,塔身北面第三層嵌有蘇聯國徽圖案、第六層嵌有蘇聯軍徽圖案,頂部放置了一架由長春東方鐵工廠鑄造的P-2輕型轟炸機模型,作向北方展翅飛行的姿態。

塔身底層四面均用中、蘇兩國文字鐫刻銘文並飾以浮雕,塔身底層北面上方用中文刻有8個大字:蘇軍烈士永垂不朽。

北面下方用俄文刻著:為蘇聯的榮譽和勝利在戰鬥中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

南面上方刻著:中蘇友誼萬古長青。

南面下方用俄文刻著:這裡埋葬著為蘇聯的榮譽和勝利,在戰鬥中英勇犧牲的後貝加爾湖方面軍的飛行員。

塔身西側用俄文陰刻英勇獻身的14名蘇聯軍官的姓名和軍銜、等級;東側用俄文陰刻蘇聯紅軍犧牲的9名准尉及軍士的姓名和軍銜等級。

簡短的碑文銘刻著正義匯聚、捍衛和平的歷史,清晰的印記昭示著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未來。

決戰——以正義之名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呈現出空前有利的形勢,德、日法西斯已日暮途窮。中國解放區戰場繼開展對侵華日軍局部反攻後,又發起勢如破竹的全面反攻。8月8日,蘇聯政府拒絕調停,發表對日作戰宣言。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同日零時10分,150萬蘇軍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盤踞在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發起猛烈攻勢,偽滿傀儡政權土崩瓦解,結束了偽滿洲國14年的統治。8月19日,蘇聯紅軍貝加爾軍區加爾洛夫少將率領200人的蘇軍先遣隊空降長春西部的大房身機場,長春日軍隨即繳械投降。在蘇聯紅軍、東北抗日聯軍向日本軍隊進攻的同時,全國各解放區的武裝力量也向日偽軍發起猛烈反攻。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宣佈無條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政府投降。9月5日,蘇聯遠東方面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下令解散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其戰俘被關押到了長春南嶺兵營。為紀念對日作戰中犧牲的戰友,駐守東北各地的蘇軍陸續在哈爾濱、長春、瀋陽等地修建了蘇軍烈士紀念塔。長春的紀念塔就選址在當時城市中心的廣場。1945年11月7日,駐長春蘇軍在這裡舉行了慶祝十月革命暨紀念塔竣工儀式慶典。

致敬——以勝利之名

回望蘇聯紅軍奔赴東北戰場,與中國軍民並肩戰鬥的同時,有一支特別番號的部隊不容忘記,這就是蘇聯紅軍遠東紅旗軍第88旅,即東北抗聯教導旅。

1940年後,東北抗聯進入了極端艱苦時期,為保存有生力量,抗聯主力陸續進入蘇聯境內整訓,建立南北兩個野營。同時,以小部隊堅持東北抗日遊擊戰爭。1942年7月,經東北抗聯負責人與蘇聯遠東方面軍司令員協商,決定將蘇聯境內東北抗聯部隊編為“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同時稱為“蘇聯遠東方面軍獨立第88步兵旅”“步兵特別旅”,這是東北抗日戰爭歷經10年之後保存下來的抗日力量,為我黨爭取東北、建立根據地、奪取全國勝利保留了寶貴火種。

蘇聯對日宣戰前夕,290名抗聯教導旅指戰員組成20多支戰前特遣隊,秘密空降日本關東軍佔領區,進行戰前偵察,將關東軍的17個戰略地堡及中蘇邊境上的三道邊防線陣地情況全部摸清,彙報蘇聯空軍,成為空襲目標。蘇聯政府對日宣戰第二天,抗聯教導旅先遣支隊和潛伏東北境內的地下抗聯小分隊戰士,承擔了蘇軍隨軍翻譯、嚮導、偵察人員等任務。在抗聯教導旅偵察員準確情報電訊信號引導下,蘇聯空軍摧毀了日本關東軍所有軍事目標,關東軍建立的東北防禦系統頃刻瓦解。8月中旬,蘇聯遠東軍華西列夫斯基元帥下達了抗聯教導旅行動命令,正式決定:中國同志隨蘇軍進軍東北,收復東北。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抗聯的任務由反攻作戰轉變為接收東北,在周保中、張壽籛(李兆麟)的帶領下,東北抗聯教導旅全體指戰員分批返回東北,迅速佔領了東北各戰略要地12箇中心點及57個戰略要點,並在蘇軍配合下,發動群眾,摧毀敵偽勢力,擴建部隊,維持社會秩序。抗聯部隊這些工作,對於保衛抗戰勝利果實,迎接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東北,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1945年9月15日,蘇聯外貝加爾方面軍司令馬利諾夫斯基元帥從長春乘專機飛抵延安,曾克林和周保中隨機到達,當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楊家嶺召開會議,聽取了曾克林和周保中彙報東北的形勢和蘇軍的態度,政治局當晚將情況電告正在重慶談判的毛澤東、周恩來。據此,中共中央最終確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決策,決定成立以彭真為書記的東北局,派遣10萬八路軍和2萬幹部立即出關搶佔東北。9月18日,中共中央東北局正式成立。隨後,中共中央決定,將東北抗日聯軍與挺進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合併,改編為東北人民自治軍,並於1946年1月改為東北民主聯軍。至此,東北抗日聯軍以14年的艱苦鬥爭,勝利地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銘記——以和平之名

“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74年前,面對法西斯的步步緊逼,世界上愛好和平的人們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在那場戰爭中,中國人民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戰爭後期,蘇聯紅軍開赴中國東北戰場,同中國軍民一道對日作戰,為中國人民贏得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提供了重要支援。中蘇人民在戰鬥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並肩戰鬥,用鮮血和生命凝成了堅不可摧的戰鬥友誼,構築了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強防線。新中國成立後,蘇聯是第一個承認並與我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多年來,中俄兩國始終恪守“四個相互堅定支持”共識,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政治互信,共同發展振興,攜手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為世界帶來了更多的正能量。二戰的硝煙已經散去,但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仍高懸在人類頭上。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正是要以史為鑑,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