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中國古錢幣的五大絕世孤品,有些可能流入在民間

前幾天一篇文章裡跟大家聊到30年前的收藏品,有網友評論說現在的古錢幣很火。(詳情可戳: )那今天就跟大家來分享下孤品級古錢幣。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產生了實物貨幣,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中國古錢幣的五大絕世孤品,有些可能流入在民間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貨幣的形成與發展也經歷了很長的過程,從自然貨幣逐漸轉換成人工鑄幣,形制也從雜亂無章逐漸轉換成比較統一的圓形方孔以及各種金銀鑄幣,發展到後來還出現了紙鈔。雖然現如今古代錢幣已經停止鑄造與流通,但是其承載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令很多藏者都對古幣這一特殊文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中國古錢幣的五大絕世孤品,有些可能流入在民間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值錢的錢幣也分等級,第一類孤品,顧名思義,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國寶級文物,一經發現就會引起轟動效應,這類錢幣一般只會出現在頂級博物館中,民間藏友基本得不到。第二類孤罕品,僅次於孤品,存世量也只有幾枚,一般收藏在那些頂級藏家手中。第三類珍罕品、大珍品,隨便一枚就能讓人逆襲成富一代,也是可遇而不可求。

一:大齊通寶

“大齊通寶”,是南唐開國皇帝李弁鑄造的第一種南唐錢幣。吳天祚三年( 937 ),徐知誥(李弁)即帝位於金陵(今江蘇南京),國號大齊,年號昪元( 937—942 )。昪元三年改國號為唐,即南唐。其國號大齊時鑄大齊通寶,迄今僅發現二品。過去曾有唐黃巢鑄說,後被否定。

中國古錢幣的五大絕世孤品,有些可能流入在民間

它之所以稱“大齊通寶”,是因為吳國皇帝讓位給他前,已封他為齊王。所以他登皇帝位時,便國號“大齊”。由於國名“大齊”時間短,同時此錢鑄量又少而精,流傳至今已屈指可數,故格外珍貴難得。估計很多人想知道這枚古錢幣價值多少,有說價值80億!國家博物館僅存的一枚,所以即使有人出800億,國家也不會賣的!

二:貞觀元寶

西夏文“貞觀元寶”,銅質小平錢,直徑2.51、孔徑0.69釐米,重3.8克。旋讀,楷書,前二字譯為“貞觀”,後二字直譯為“寶元”,但據西夏文語法,當譯作漢文“元寶”也叫貞觀寶錢。

中國古錢幣的五大絕世孤品,有些可能流入在民間

1998年,寧夏鹽池縣有位農民,在平田整地時,於地裡挖出一罐古錢,其中有一枚錢上的字文不認識,拿到寧夏博物館請吳峰雲先生鑑定。經鑑定,是枚西夏文“貞觀元寶”錢,且錢質、品相、字文、重量均無差錯,現由建在西夏王陵遺址上的西夏博物館收藏。上世紀四十年代趙權之收藏的“貞觀元寶”,如今已不知轉到了何人手中,西夏博物館目前所藏“貞觀元寶”,成了唯一孤品!

中國古錢幣的五大絕世孤品,有些可能流入在民間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三:安徽九星十文銅元

根據幣面所鑄的“開國紀念”四字來看,此幣當為民國元年1912年鑄造。其次,它的鑄地並不是安徽省。據史料記載,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對全國的造幣廠進行裁撤歸併。其中,安徽省造幣廠歸併於江寧,今南京戶部造幣分廠。民國期間,安徽省也未重建造幣廠。因此,安徽省鑄造此幣的可能性是可以排除的。另外,根據實物資料來看,使用類似圖案設計的尚有江西和湖南兩省。按地理分佈來看,湖南省與安徽省距離較遠,而江西省與安徽省接壤,所屬南昌造幣廠和九江造幣廠與安徽省非常接近,且此類圖案設計又是江西省首創。因此,將安徽九星銅元定為江西省代鑄也許是較為合理的。

中國古錢幣的五大絕世孤品,有些可能流入在民間

發現於上世紀30年代,先被浙江金華宋兆松先生所藏,後轉為張璜收藏,也是舉世僅存一枚,乃民國開國紀念幣中第一傳奇錢幣。

四:大清銀幣中吉字庫平一兩

戊申吉字大清銀幣庫平一兩銀幣,近代官鑄機制銀幣中的大名譽品,鑄額甚小,傳世極罕。系清代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是年為干支紀年戊申)吉林省銀元局鑄。也有學者認為此幣系天津造幣總廠鑄。

中國古錢幣的五大絕世孤品,有些可能流入在民間

銀幣正面珠圈內鐫漢文“大清銀幣”四字,四字中間鐫一帶圈的“吉”字,外圍上端鑄滿文光緒年造,下端鑄面值“庫平一兩”,兩旁分鑄“戊申”二字;背面中央鑄蟠龍圖,外圍上端鑄英文光緒,下端鑄英文庫平一兩,兩旁分鑄六點花星。戊申吉字大清銀幣庫平一兩銀幣有兩各版式,即實重庫平一兩的樣幣(直徑45毫米)和實重庫平七錢二分的壹圓型流通幣(直徑39毫米),厚度均為2.5毫米。

中國古錢幣的五大絕世孤品,有些可能流入在民間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真品已經消失在歷史中了。它曾被馬定祥先生所藏,視其為無價之寶,不過因為那十年的混亂時期,疑似被人偷走從此不知所蹤,很可能流散到民間。

中國古錢幣的五大絕世孤品,有些可能流入在民間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五:大清金幣

光緒丙午年造大清金幣庫平一兩樣幣一枚,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戶部天津造幣總廠試鑄,純金鑄造,光邊大雲版,光澤完美,品相上乘的錢幣收藏品。金盾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總廠試製“大清金幣”,幣面鐫帝號及歲次“光緒丙午年”造,次年再造歲次改丁未(1907年)的金幣,這是中國首次以中央名義製作的金幣,也是清代唯一的一次。

中國古錢幣的五大絕世孤品,有些可能流入在民間

大清金幣由於背面圖案為一蟠龍,故俗稱“龍洋”。因鑄行量較小,又屬貴金屬幣,愈顯珍罕,市場價格居高不下,並仍具升值潛力,是收藏者難覓佳品。2017年10月29日,在海外高端迪拜拍賣市場拍出1000多萬。

中國古錢幣的五大絕世孤品,有些可能流入在民間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七少爺插話:

古錢幣是祖先們留給後人的一份豐富的文化遺產,每一枚古錢幣都有它的故事。無論是用於個人收藏還是市場拍賣,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現世價值和黑馬級別的上漲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