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苏联为什么不在二战后发展轻工业?

二战结束后不久,苏联的国际形势的相对安全的。因为当时的美苏两国,都有核武器,苏联在常规军力方面,更是占有巨大的数量优势。为什么苏联不利用这个关口,发展轻工业和服务业,完善自己的产业结构,改变经济上的缺点?

苏联为什么不在二战后发展轻工业?

内战后满目疮痍的苏俄

要明白苏联为什么不发展轻工业,尤其是在二战后依然如此,就要看一看苏联这个国家的历史轨迹。

苏联本身是建立在沙皇俄国内战的废墟之上的。原本的沙皇俄国在欧洲,就是处于技术二流末尾位置。不要说别比西欧的英法和德国,就是同二流的奥地利和意大利相比,都是巨大的差距。这些基础薄弱的工业力量,在经历了一战的超负荷运作和内战的摧残后,基本就报废了。

这不仅让苏联人不得不饿肚子过日子,军事力量也难以得到足够的技术保障。于是就有了列宁时代的新经济政策。基本上就是开始同外面的世界合作,允许先进的西方资本带着技术,进入苏联。这样既可以发展经济,也能提升苏联的技术水平。

苏联为什么不在二战后发展轻工业?

新经济政策时期的苏联海报

恰逢西方在29年的经济危机后,大量技术和资本没有输出渠道。新经济政策在这个时候推出,无异于对西方技术与资本的一次抄底。西方资本帮助建立的工厂企业,也成为了后来苏联依赖了几十年的技术源头。

由于重工业对于军工的重要性,苏联也就比较重视重工业的引进。轻工业自然落到了次要位置,仅仅是恢复到一战前的沙俄水平即可。这对于经历了长期战乱的民众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苏联为什么不在二战后发展轻工业?

斯大林的大海军计划还需要引入美国技术 德国装备和意大利舰艇

即便如此,有限的技术引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帮助苏联成为真正的技术强国。当斯大林当政,推翻了列宁时代较为宽松的新经济政策后,就将很多外国资本与企业没收。这自然也是在断绝西方技术的输入渠道。以至于斯大林在二战前建设大海军时,不得不继续向美国企业寻求技术支持。此外,还要向纳粹国家大量订货。一些军舰和重炮,就是从德国和意大利直接购买的。

苏联为什么不在二战后发展轻工业?

美国人多有抱怨的P39战斗机成为了苏联王牌飞行员的座驾

二战开始后,苏联军队靠着新经济时代积累的有限底子,继续接纳西方的大量援助。包括著名的道奇卡车、p39战斗机等等。就是大名鼎鼎的T34坦克和后来的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也是通过英美30和40年代技术支持才完成的。同时进入苏联的,还有不少生活物资援助。

苏联为什么不在二战后发展轻工业?

二战中一举成名的道奇卡车

在这种饥不择食的战争时代,苏联显然是没有动力去发展所谓的轻工业。以至于到二战结束,除了积累了一些重工业底子外,对于轻工业的发展基本还是空白。但也是在这个时候,世界格局与苏联的心态又发生了变化。

二战后,斯大林通过雅尔塔体系的帮助,获得了东欧等大片世界的势力范围。为了保住这些成果,苏联必须在技术输入断绝的情况下,继续将几乎全部精力放在军事重工业上面。

苏联为什么不在二战后发展轻工业?

华约国家主要负责为苏联提供轻工业支持

新加入的大量卫星国,则在苏联的计划中,成为向苏联提供农副产品与轻工业生活品的次级盟国。作为回报,苏联提供给他们重工业扶持,其实就是军事工业的支持。等于是建立一个以苏联为核心的世界封闭体系。这个体系在历史上的真实投射就华约。

苏联为什么不在二战后发展轻工业?

1991年 正在排队买面包的俄罗斯民众

看到这些,基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二战后的苏联不会去花力气发展轻工业了。苏联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发展轻工业,也因为卫星国的存在而没有急迫感。最终,这个帝国就在民众买面包的长队中,轰然倒塌。(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