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票友”鬧新春 這是專屬於戲迷們的草根村晚

提示信息

【編者按】爆竹聲聲辭舊歲,又是一年春來到。不覺間,2020年的新春佳節已經到來。年味是什麼?

過大年,穿新衣,拿紅包;回到家吃上一口老媽包的餃子;一家人一起磕著瓜子,看著春晚,有說有笑……

關於年味,一千個人可能有一千種解讀,不變的是那份親情與關愛,期盼與團圓。只是今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春節裡,因為疫情,許多群眾性喜慶活動都已取消,公眾場館已關閉,也許大家會覺得少了一份過年的熱鬧。

為此,浙報集團紹興分社聯合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在浙江新聞客戶端紹興頻道聯合推出春節特別策劃——網上品年味。

一樣的年味,不一樣的呈現!我們專門提前採寫錄製了一系列年味視頻,希望能為守在家裡的大家增添一些過年的煙火味!

票友”闹新春 这是专属于戏迷们的草根村晚

1月15日,嵊州馬塘村,天空飄著冷雨,室外溫度接近零下。可當古戲臺的鑼鼓響起那一霎,寧靜的村莊瞬間變得熱鬧非凡。臺上,越韻飛揚,臺下,人頭攢動,喝彩聲幾乎就要蓋過了鑼鼓聲。

這是馬塘村每年過年前的保留節目——“越劇村晚”。對於這裡的村民們來說,這場儀式感十足的晚會,就像年夜飯一樣必不可少。

臺上演員們的唱腔、表情和身段絲毫不馬虎,不亞於專業的劇團演出。但他們可不是專業演員,而是馬塘村土生土長的一群戲曲愛好者。“雖然只是咱們自己村裡的表演,但是必須要演好,畢竟在越劇之鄉,大家都是懂行的。”村民馬師傅笑著說。

越劇村晚能紅紅火火上演,與村裡的深厚的戲曲底蘊是密不可分的。在這裡,幾乎所有男女老少都會哼唱幾句。

馬塘村是越劇前身“落地唱書”的發源地,在早期越劇史上,馬塘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金其炳開創田頭歌唱的“四工合調”,到沿門賣唱的著名藝人金芝堂,再到女子越劇創始人金榮水等一大批草木才子,走南闖北,終使小歌班登上了大雅之堂,為越劇誕生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票友”闹新春 这是专属于戏迷们的草根村晚

據不完全統計,馬塘村歷史上有150多人從事越劇演唱活動,曾經辦過七次科班,有過五副民間劇團,至今仍有20多人以民間演出為職業生涯,在寧波、台州、紹興一帶農村常年演出服務百姓。

戲中演繹的是各樣故事,戲迷們聽得卻是不同感受。演出結束後,剛剛才走下戲臺的村民金陽初意猶未盡,他沒急著離開,又走到化妝間,找到其他戲友一起聊聊。

“那時我才七八歲,偶然在村裡聽到了越劇版的《祥林嫂》,就被深深地迷住了,怎麼會有這麼好聽的唱腔?”金陽初邊說邊用手比劃,“我記得小的時候,有戲班到學校裡招收學生,我就踮起腳,趴在窗口伸長了脖子往裡看,可惜父母不支持啊,當年是真想學。” 金陽初說,在那個年代,因為生活條件有限,連聽戲都是一種奢望,“以前只有村裡的大喇叭才會偶爾放幾回越劇,哪像現在這樣,想唱就能約人隨時唱,想聽也能隨時聽。”

這一入迷,就著迷了四十多年。今年56歲的金陽初,每個星期一三五會準時出現在村裡的戲迷角與大家一起唱唱戲,這是他雷打不動的習慣。為了這個愛好,去年他還專門拜國家一級演員、尹派第六代傳人王一敏為師。“越劇的唱腔表達出來的都是我們嵊州人地地道道的情感呀!我一天唱三十次都不會厭的,可以這麼說,越劇是流淌在我血液裡的。”

票友”闹新春 这是专属于戏迷们的草根村晚

在當晚的“村晚”上,金陽初帶著自己的全家人,上臺為大家獻上一曲,生活的美好,全部寫在了他的臉上,這一家人也把自己的幸福,通過越劇來傳遞。

如今,馬塘人在美麗鄉村精品村建設中,以規劃為引領,謀劃新作為,打造新面貌。環境變美了,古戲臺也變好了,一樁樁民生工程,讓村容村貌大為改觀。

票友”闹新春 这是专属于戏迷们的草根村晚

2019年,越劇先輩金其炳、金芝堂、金榮水銅像落成儀式在嵊州市甘霖鎮馬塘村舉行。

而在某種程度上,當地保護、傳承、振興越劇,也促成了當地鄉村的旅遊業發展。為滿足村民需求,馬塘村又建造了集學教、禮儀、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農村文化禮堂,先後承辦了甘霖鎮首屆越劇摺子戲大賽、全國越劇名票範派專場擂臺賽、嵊州市“金榜題名時 文化禮堂行”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及“世貿杯”全國第二屆越迷節活動,並吸引各地戲迷陸續到馬塘舉辦越劇演唱活動,進一步打響了越劇發源地的文化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