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长平之战,其他大国为什么无动于衷?

数学压轴陈老师


阿斗解读《朋友圈爆炸的长平之战》

我编辑的一组有趣的战国朋友圈对话就能看出当时其他国家的态度。~

齐国动态:妈的当年你们一群人打我一个,没有一个帮我说话的,要不是我牛多,早就亡国啦,从那天起我就发誓,再也不管你们一群人的鸟事。

秦国动态;喂喂喂,我是参与者哈,你问我怎么看,打必须打,打核战争。打残啦赵国,我就是天下第一啦,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楚国动态;尼玛的秦真是王八蛋,刚刚把我地方占啦又去打赵国,忒不是东西,我伤还没好啊,要不要去帮忙。不行,太她妈远啦。算啦算啦,还是养伤比较重要,再说赵国也是硬骨头,他们二败俱伤也好。

燕国动态;嗯嗯,这是好事情啊,赵国要是报废啦,我是不是可以吃点赵国蛋糕。反正我离秦国最远,我管你们哦,打残废赵国我在去收场。

韩国动态;别问我意见,他们在我土地上打仗,你居然问我意见。一个二个都不是好东西,我是好人,我是好人,我是好人,重要事情说三遍!!!

魏国动态;哥几个,你们怎么看,赵国要是完蛋啦,我有预感下一个就是我们。唇亡齿寒啊。老大,你真的要去插手吗?那可是百万人的决战哦,我们缓缓,等哪天赵国快要完蛋啦我们再去吧,雪中送炭,可以获得更多感激。而且安全,安全,安全!重要事情说三遍。



以上就是战国朋友圈动态!那么为何各国会有如此态度,其中原因我们一一来说。

齐国;在长平之战二十年前才经济五国伐齐事件,再多国联军的打击之下国土沦陷,差点亡国灭种。国力已经大不如前,而且因为联军伐齐事件的发生,对各国都不再信任,你指望他救赵国,他恨不得各个国家打的越惨越好。典型的置身事外心态。

楚国;其实在战国时期楚国一直是比较悲催的存在,因为强秦的出现,被数次打压,一次又一次割地,一次又一次迁都。就没缓过来雄起过。和秦国有仇不假,但是已经被秦打怕啦。而且离赵国太远,劳师远征,不划算。所以就注定了他的态度,观望事态发展。

燕国;其实燕国一直以来都是个自负的国家,因为周代分封他是第一等诸侯,不过自负没有实力的支撑变成啦自大,在加上他和赵国相近,平时没有少吃赵国的亏,秦赵决战,他不在背后捅刀子都是好的,还指望救援。所以燕国态度就是,乐见其成,静看二国交兵,时刻准备捅刀子。长平之战后的燕赵战争就很说明问题。

韩国;悲催的韩国因为国力不济,都成啦战场,国家也快被打残废啦,他只求早点别打啦,谁胜利谁是老大。又怎么会有救援心思。

魏国;如果说谁有心救援的话,那么必然只有一个国家,魏国,还有一个人,魏国信陵君,魏王还看不清楚这个形式,首先魏赵关系一直不错,其次,魏国赵国相近,而且魏国也一直受到秦国欺负,可谓同仇敌忾。最后魏国也害怕啊,他怕唇亡齿寒。可是魏国为何不一开始就支援,原因很简单,他也害怕打赢啦之后赵国更加强大。二败俱伤也正和魏国意思。于是就有啦长平之战后的故事,那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

由此可知战国七雄故事有多么精彩,战国七雄像不像七个人,有人担心,有人胆大,有人明则保身,有人安分守己,有人蛮横无理。归根结底,就是实力,国家有实力,人也一样,要有实力


阿斗不傻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至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最后最大的战役。此战彻底改变了秦国和六国的局势,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埋下了伏笔。


(长平之战)

五国为什么不帮赵国抗秦呢?要知道,覆巢之下 复有完卵乎。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长平之战前的秦国虽强,但是和六国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我们来看看双方参战兵力,秦国派出60万人,赵国则有45万人。双方兵力相差不大,秦国军队是虎狼之师,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军队战斗力一直很强。

在战争结果出来之前,包括两个当事国在内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两个国家的军队战斗力这么强,让他们相互伤害达到鹬蚌相争 渔人获利成为了五国的共识。

可惜的是秦国出现了千古战神白起,而赵国则出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放弃了廉颇死守做法而选择和秦国决战,就像赌徒一样一下子将所有筹码全部押上。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赵国45万大军投降后全部被活埋,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六国从此丧失了对抗秦国的能力。
(战神白起)


史之旅


长平之战前,秦国和赵国的关系处在蜜月期。至少给诸国的表面假象是这样的。秦国破格接待赵国使者。惹得其他五国羡慕嫉妒恨。长平之战这三年期间。其他各国之所以见死不救,心怀鬼胎。跟秦国的反间计不无关系。但又不能把责任全都看在秦国身上。这其中有不少的历史原因。

先看韩国,韩国在长平之战前就积贫积弱。本身战斗力就不成。再加上秦国占据野王后,上党成了飞地。投降秦国是迟早的事。随着秦军攻占野王。韩国的土地一下子减少了一半还多。本身战斗力就差,此时就是想救援赵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韩国不想提前灭国。秦军好不容易转移了作战目标。韩国也不傻。自然不会蠢的再去招惹秦军。尽管上党守将私自将上党让给赵国。违反了韩王的旨意,但他何尝不是挽救了韩国的灭亡呢?

魏国,魏王跟信陵君明争暗斗,忙得不亦乐乎。一时间顾不上赵国的死活。

齐国,跟赵国打了几百年。赵国长平之战之时,齐国没有落井下石就已经很仁义了。还救赵?不敢指望。

燕国,自从建国之时,就一直在死亡线上挣扎。虽然招了个乐毅,辉煌了几年。但终难成大器。要不是出了个稍微有作为的太子丹,因为荆轲刺秦而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话。人们恐怕都很难记住燕国。

楚国,一个提起秦国就哆嗦的国家,没胆量跟秦国叫板,至少在当时是这个样子的。大家都知道,战神白起以三万秦军,大败楚国二十多万楚军,连都城都丢了。弄得楚国向东迁都,以躲避秦军的锋芒。现在,碰到同样是战神白起带领的秦军,在长平困住赵国四十万军队。楚国敢救援吗?

坦白说,自从秦国白起一出,东南六国就没人敢迎战,赵国的李牧也算上。至于廉颇,那就不好说了。至少历史并没有给廉颇和白起对阵的机会。不好假设。

后来,秦国召回了白起,派别的将军领兵攻打邯郸。信陵君也正是在知道白起不出的情况下,才窃符救赵的。


风雨中的梅云


长平之战发生的时候已经是战国后期了,这时候其他国家都已经衰落了,其余五国已经算不上大国了。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有过一次攻秦,可是六国联军一共才十几万人。从这个就可以看出长平之战的时候其余五国是多么的弱小。



先说魏国,战国初期第一霸主都说战国初期的魏国是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确实战国初期的魏国已经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可以同时和秦,赵,齐开战,自己还能不输,魏国称霸近百年足以看出魏国的强大,可是经过马陵之战,庞涓战死,十万魏军被全歼之后魏国就已经不是大国了。基本上是和韩燕一个水平的了。还有魏秦两国基本上连年打仗,前面魏国一直赢,可是到战国后期,魏国衰败之后,魏国就没有赢过一次,已经被秦国打怕了。


再说韩,燕(太弱小了,没什么说的一起分析了),在战国历史上好像没什么存在感,的确是因为他们两个太弱小了,韩国就有一次申不害变法,使韩国稍微强一点找回一点存在感,之后灭掉郑国,韩国的工艺水平,冶炼,弓弩是当时最厉害的。可是还是不能改变弱小的命运。说到燕国可能大多数是只能想到荆轲刺秦,还有乐毅伐齐的事了。其实燕国也有一段时间还是比较强盛的,占领辽东,向北拓地千里,但是好景不长了,齐国趁燕国内乱,发兵燕国,差点灭了燕国,还是在其它国家的斡旋之下燕国得以保存。然后再就是燕昭时期乐毅带领五国联军伐齐,燕国达到鼎盛,但是之后的君王一代不如一代,也就没他什么事了。再说了燕国本来就想赵国输,然后趁势占领赵国东北部。赵国战败之后,燕国确实也这么做了,但是还是被赵国打的屁滚尿流啊!



齐国,战国中期可以说是东方第一大国,经济发达,周边的国家,燕国,楚国,魏国,赵国都被他打败过,也就是这样把周边国家得罪遍了,导致灭宋之后五国伐齐,齐国差点因此灭亡,七十多座城池只剩下两座。经此一役齐国虽然在火牛阵下得以保存下来,并且收回了大部分国土,但是已经是羸弱不堪了。

楚国,楚国的存在感很强,给人的感觉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大国一般的存在,朝秦慕楚,就知道楚国还算是强国了。再加上秦楚素来就是不和,虽然秦国很多王后都是出楚国人(孰知的芈月也是楚国人),但是秦楚打仗那是年年有。再加上楚国基本上内部管理层的缺乏远见,当时楚国只要出手,秦国必败。

长平之战时秦国最怕的就是魏楚出兵,所以在当时的秦魏,秦楚交界处已经驻扎了大量的军队,但是秦军主力都是在长平,所以这两个地方也不会有很多的军队。但是他们就是没有出手,后来的邯郸保卫战到是出手了,魏国窃符救赵,如果是在长平的时候那可能败的就是秦国了。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已经没有能力在抵抗秦军东出了,秦国统一天下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中国历史研究所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因为韩国上党地区的归属问题,爆发战争,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与赵国赵括决战于长平。两军相持三年,最终,赵国战败,秦军获胜攻占长平,并


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经此一战,赵国由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积攒下来的元气消耗殆尽,从此正式退出了强国之列。而天下,也再无一国可以在军事上能与秦国争雄了。

但是,这里我们也会提出一个问题,在秦军与赵军决战的三年中,另外的五国在干什么。难道他们的国君都是昏庸之君,他们的臣子都是愚昧之臣,就眼睁睁的看着赵国


战败,秦国独大,而无动于衷吗?其实亦不尽然了,非不是五国不救,而是各个都有属于自己的难处。毕竟,“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啦”。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各国的情况吧。



燕国:额,是很老牌的诸侯国,也是很弱的的诸侯国,虽然在乐毅的领导下,发动了一场五国伐齐,但也没有别的亮点了。哦,还有一个,“荆轲刺秦”,结果导致太子


丹被杀,燕国加速灭亡......而且别说攻秦了,燕国此时不偷袭赵国就算是好的了,因为燕国与赵国是世仇,两者没事就喜欢在边界处掐架,要想燕国帮赵国,这着实有点难


度。更好笑的是,燕国在赵国战败之后,还想趁火打劫,结果被赵国又狠狠的揍了一顿,这种战斗力,要是在战场上碰到虎狼之师的秦军,哎,结果,大家自己想象。



魏国:早期的魏国的确强大的可怕,真的可以称得上当时的“一哥”,经历了魏文侯、魏武侯两代君主的改革,魏国的国力强大到可以一挑二,甚至一挑三了,由吴起所


训练的“魏武卒”纵横天下,阴晋之战一举击破了秦国五十万军队,几近将秦国亡国。由此可见魏国的可怕。但是,后来的魏惠王好大喜功,树敌过多。在经历了桂陵、马陵


之战之后,主将庞涓战死,数万“魏武卒”损失殆尽。魏国的霸业也走到了尽头。老大哥也老了。纵观战国后期,魏国与秦国发生的数次战争,魏国已无一次取胜。所以,此时的魏国根本不


会,也根本不敢与秦国再发生战争了。



齐国:在齐恒公“尊王攘夷”之后,齐国就变成了春秋战国时的大国,虽然后来经历了诸公子之乱,但底子还是有的,也无惧其他诸侯国。后来发生了“田氏代


齐”,但齐国的霸业在齐威王的带领下,还是蒸蒸日上的。也走向了另一个巅峰。可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在灭宋之后,惹怒了当时的众诸侯,五国伐齐,齐国溃 败,诺大的一个国家也只剩下了两个城池。虽然后来田单大摆火牛阵,力挽狂澜,将齐国从灭国的边缘拉了回来。但是,经此一役,齐国也再不是当年称霸东方的齐国,国力

也已衰弱下来。无力再发起大的战争。


韩国:与燕国一样,只有两个字可以概括“弱小”,弱小也就罢了,还经常挨秦国大哥的揍,前335年:秦伐韩,拔宜阳。前308年-307年:秦将甘茂破韩国宜阳,斩首六


万。前264年:秦伐韩,拔九城,斩首五万。惨,除了惨,没别的字来形容韩国的惨状了。虽然本国经历了申不害变法,但还是治标不治本。韩国的强弓劲弩名震天下,但可


惜呀,没有强大的军队来操控,一切也只是浮云罢了。与秦军交战,韩国大部分都是两个字“溃败”,所以,韩国的主要方针就是亲秦,而不是攻秦。


楚国:要是说战国后期有哪一个国家能威胁到秦国,我想,除了赵国就是楚国了。楚国地域广茂,且实力雄厚。但可惜的就是,楚国的唯一优点就是大,但是缺点也是过


大,很多地方都是蛮荒之地,根本廖无人烟。且楚国与中原各国不同,士族分权太重,可以说,楚国的士兵不是在为国君作战,而是为士族作战。而且,在房陵,鄢郢之战


后,楚国早已渐渐的放弃长江、汉水流域的控制权。只想着守着故国的那一片国土,更别提拓土开疆了。再加上当时朝廷上的统治者缺乏远见,根本没有可以独当一面的大


将。所以,与秦军作战,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了。


总而言之,长平之战中五国的沉默,可能真的不是见死不救,各国都有各国的想法与难处。就算是盟友,也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啊。更别提大家都是相互攻伐的


对手了。但也没关系的,反正早收拾,晚收拾,都是要收拾的,经此一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法阻挡秦国一统天下的脚步了。

喜欢历史的小伙伴们,也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啊,大家一起学习。当然了,要是觉得我写的还可以的话,点赞加关注也是一份浓浓的爱,我感受的到的。


小小呆萝卜


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是发生在秦国与赵国两个强大的国家之前的战役,最后是以赵国被坑杀四十余万为结果,随后,秦国开始了秦灭六国的统一战争。而令很多人好奇的是,为什么赵国与秦国拼得这么凶的时候。

竟然没有其他国家支援赵国,而致使赵国大败呢?我觉得有以下的原因。

其他国家的元气大伤,不能支援赵国。

比如韩魏联军在伊阙之战,被白起歼灭了二十余万,而齐国之前被乐毅率五国联军几近灭国,只剩下两个城,幸亏田单靠着火牛阵和反间计,才慢慢将失去的齐地收回来,另外楚国,也是都城被白起攻破。

其他国家与赵有仇,不支援赵国。

比如说燕国,甚至是在赵国的长平之战后,趁着赵国元气大伤,还出兵伐赵,最后被廉颇打回去,赵国又反攻击燕国。

秦赵是当时最强大的两国家,两个国家对拼,其他人在观望。

其实就当时的秦赵来说,都非常的吃力,秦国最后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上战场,打赢这场长平之战,秦军也损失了一半,长平之战前前后后打了两年头,他们一直在看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他们怕秦国的报复

很显然,秦国奉行的是远交近攻的外交手段,秦赵大战的时候,如果有人敢去支援,那么会被强大的秦国报复,所以韩国上党太守冯亭,就把这个上党的祸水引向了赵国。


还有一个很明显的证据是,在秦军围邯郸城的时候,魏国的大军在晋鄙的率领下,只能观望,就是怕魏国的报复,最后是在信陵君窃符,杀了晋鄙,才成功解了邯郸之围。


历史简单说


先来看看长平之战时各国的形势吧。

1、韩国:韩国是长平之战的起因。韩国是山东六国中最弱的而且是一直弱的国家,在伊阙之战中,八万主力被白起斩首,韩国割让上党郡给秦国,上党郡守拒不投降,就把上党郡献给了赵国,这才引发了长平之战。此时的韩国,自保都已经困难了,根本无法再掺和进去。

2、魏国:魏国在魏惠王时期被齐国围魏救赵,围魏救韩战役后,30万精锐损失殆尽,庞涓自杀,此后国力大损。秦国强大后,其河西、河东、河内之地都被秦国占领。甚至国都都迁到了大梁,伊阙之战又被白起斩首十六万。也是奄奄一息,不过实力犹在,虽然派了援军,但是一直畏缩不前,没起什么作用。

3、燕国:燕国由于离秦国很远,两国没有什么仇恨,反而跟赵国经常交战,且长平之战后反而猥琐的趁火打劫赵国,不过被打脸,反而被赵国攻入本国境内。

4、齐国:经历了燕国的乐毅和五国伐齐之后,差点亡国,虽然后来田单复国,但是实力大损,此时主要是恢复国力,而且与秦国没什么领土纠纷,肯定不会此时与秦国交恶。

5、楚国:楚国早就被白起打怕了,连国都郢都(湖北江陵县)被攻破了,迁都到寿春(安徽寿县)。所以根本不敢和秦国交战。

还有就是赵国本身的原因了,在赵孝成王的老爹惠文王在位时,齐国被五国打败、秦国一家独大,却不想着抗秦,反而是不断进攻齐、魏,坐看楚国被白起打残。造成的后果就是赵孝成王继位后,举目都是敌人,这时候秦国进攻韩国,赵国又当起了观众,秦国打完发现赵国来分利益,于是怒了、进攻赵国。赵国说:兄弟们,来帮忙一起打秦国啊!齐楚魏韩:你TM在逗我!

最重要的原因:其他五国各怀鬼胎,他们其实最希望的是秦国和赵国两个当时的最强国两败俱伤,这样这俩国家就没机会攻打他们了。结果没想到赵国败得那么惨,秦赵间的平衡被打破,所以后来秦军围赵国都邯郸后,魏国的信陵君感到唇亡齿寒,这才窃符救赵。但是秦赵相持的时候,情况不明,贸然的站队肯定不是明智之举。


读史明智的小电工


就算是想分一杯羹的想法,也得有那个实力去有动于衷啊。有賊心没贼胆。

进入战国后期,各国实力大减。南方楚国,白起刚刚大肆清理了一遍,对楚国有一次扫荡过一次,把楚国打的被迫迁都保国。

齐国,五国联军攻齐,燕国乐毅打的齐国仅剩两城。若无田单火牛阵和乐毅被离间,齐国早就凉了。中不的三晋更不用说了,早就萎了。后期的秦赵大战,他们即便是想搞事情,也没那能力了。


看点儿历史


先说说齐国吧,齐国与赵国之间有国家恩怨,在长平之战之前,赵国最主要的扩张方向就是齐国,赵惠文王的时代,赵奢攻打过齐国,廉颇和蔺相如也曾攻打过齐国,占领过齐国七八十座城池。而在齐王建上位后,也一直奉行孤立政策,基本上不参与其他国家的战争。所以说既有历史上的恩怨,也有外交政策的原因,齐国是不可能帮助赵国的。

楚国,魏国与秦国一直都有世仇,本来他们是想要出兵帮助赵国的,但是当时赵国走了一步臭棋,在赵秦在长平一代对峙时,赵国曾派使臣郑朱出使秦国想要议和,秦国上下一边积极准备战争,一边邀请其他五国使臣出席招待郑朱的宴会。其他国家一看,你们老赢家的两个分支都要议和了,我们还出个屁的兵啊,所以楚国魏国在战时就没有出兵。但是在长平之战后,有信陵君窃符救赵。

燕国由于两次弑君事件,外交声誉在六国之间一直很低,导致赵燕数十年间的盟约破裂,齐国和赵国曾联军攻伐燕国。所以燕国与赵国的关系也一直不好。而由于秦国的远交近攻的政策,燕国是一直希望赵国战败,从而捡赵国便宜的。所以燕国也不可能帮助赵国,而赵国长平战败后燕国果然出兵攻打赵国。

而韩国在战国时期一直都是小透明,国力太弱,长平之战所在的上党一带原本是韩国的国土,对于秦赵两个当时霸主似得国家,韩国心里想的多半是都去死,都去死,两个国家都死绝了才好,所以韩国当时自保还来不及,自然不敢去帮助赵国。

所以所,在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下和赵国自身的失误下,长平之战中其他国家都选择了旁观,一代霸主赵国陨落。


等风少年乐趣多


之所以在长平之战时,其他大国无动于衷我认为原因有如下三点。

第一,秦国的连横外交策略分化瓦解了六国的凝聚力;第二,经过多年的战乱,除了秦赵,各国基本无力角逐天下了;第三,赵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得罪了很多国家。

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中后期,当时各国之间都是战争不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当时,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真正有能力争霸天下的其实就剩秦、楚、赵三国,假如,赵国赢了长平之战,则其它五国一定会趁赵国虚弱之时,攻打赵国,如果秦国得胜,其它五国一定会联合起来打击秦国。所以,赢了赵国的长平之战不是真正的厉害,在长平之战后抵挡了来自其它国家的进攻,才是秦国的厉害之处,也真正奠定了其一统天下的基础。

那么,具体来分析,为什么其它五国不来救赵呢?

齐国不肯借粮给赵国

首先,最爱管闲事,并且在战国时期多次拯救赵国的是齐国,比如围魏救赵,说的就是齐国为了救赵国攻打魏国的事情,当时,魏国一家独大,差点吞并了赵国,是齐国出手相助才保住了在战国前期弱小的赵国。

但是,随着赵国在后期“胡服骑射”逐渐与齐国发生矛盾,多次攻打齐国,尤其是长平之战前20年前的五国伐齐,彻底打垮了齐国的根基,所以,战国后期,齐国孤立了自己,不参与任何的外交与战争,眼睁睁看着秦国一个个灭了其它国家,其中也有自己能力不足的原因。因此,长平之战,赵国向齐国借粮,齐国也没有借。

三晋之间的关系土崩瓦解

那么,接下来是赵国的近邻,所谓的三晋,三晋原本都是晋国分出来的,在战国初期关系还很好,但是,魏国称霸的时候,打韩国和赵国,赵国称霸的时候打韩国和魏国,韩国嘛,不管谁称霸,都打韩国,所以,对于大国之间的战争,韩国一般都是和谁联军,在军事和外交上受制于人,而且长平之战就是韩国恐惧秦国,割地给秦又献给赵,所引发,这个时候,韩国是想置身事外的。

魏国虽然前期是超级大国,但是光环太重,而且处于四争之地,无论秦,齐,楚、赵谁称霸,都会和魏国打一架,磨磨刀,大家知道到磨刀石磨久了就小了吧,所以,当时的魏国有心争霸,也不会支持赵国,因为一旦赵国崛起,首先吞并的肯定是三晋啊!

在救与不救矛盾中的楚国被秦国离间

其实,当时最有实力去救赵国的还是楚国,但是楚国本身就是南方大国,和赵国已成南北之势,楚国也忌惮赵国的发展,毕竟赵国是短短几年就发展起来的强国,老牌大国对新兴的大国都是打心眼里恐惧的,当然楚国也想帮助赵国,后来被秦国离间,最终没有救赵。我估计,楚国不救赵国也有自己的小算盘,秦国从北面东出伐赵,如果两败俱伤,则楚可以从南面商於之地攻打秦国,坐收渔翁之利,事实证明,秦国打完赵国后,割了很多土地给楚国。

投鼠忌器的燕国还想趁火打劫

那燕国就不用说了,对于国家之间的战争能想出荆轲刺秦王的政治暗杀的国家,还能有什么大出息,当秦赵进行决战的时候,燕国还想从赵国身后搞一搞事情,毕竟燕赵本身就有很多矛盾,最可笑的是,即使经历长平之败的赵国还是将燕国一顿暴打,可见,燕国七雄之名有点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