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中考生:今年高中學校有的“遷新居” 有的增“新成員”

11日,濟南市2018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正式開考,對於即將升入高中學校的考生來說,學校的“地盤變化”備受關注。今年既有“喬遷新居”的歷城二中、濟南三中領秀校區,也有加入“新成員”的濟南中學東校區、濟南大學城實驗高級中學。

近年來,不少高中學校由城區中心“外遷”,或者有了“新成員”,濟南的東、南、西、北都有了優質高中學校,同時滿足了學生的寄宿需求。從長遠來說,校園空間的增加也給學校有了更大發展空間。考生也要提前摸清學校“地盤”,做好報考時心裡有數。

“地盤”的變化

從城內向城外有的搬新家有的建分校

今年秋季開學,濟南市歷城二中將告別位於董家的校區,正式“喬遷”至唐冶新區的新校區,位置在唐冶新區興元街以北、飛躍大道以南、唐冶東路以東、圍子山路以西。按照規劃,新建歷城二中及稼軒學校新校區作為集初、高中於一體的寄宿制學校,設計初級中學72班,每班50人,在校生規模3600人;設計高級中學90班,每班50人,在校生規模為4500人。濟南三中將告別位於經六路的本校區,搬入新建的、位於省道103路東、融匯愛都北側的領秀校區。

同樣位於唐冶新區的濟南中學東校區今秋也將啟用。這樣一來,濟南中學以後有3個校區,除了東校區還有位於經八路的高中部以及位於建國小經三路的初中部。

今秋開學,位於長清大學城的濟南大學城實驗高級中學也將正式開學,加入山東省實驗中學教育集團。濟南大學城實驗高級中學位於大學城海棠路以西、瓦特路以北、紫薇路以南。目前,省實驗中學教育集團還有位於經七路的本校區,以及2001年成立的東校區、2013年成立的西校區,共有4個成員。

在此之前,濟南的不少高中學校也在發生著地盤變化。2007年,濟南一中從運署街整體遷入位於二環東路山東輕工業學院的老校區;2009年,濟南二中從濼源大街整體遷入位於小清河北路原山東省教育學院北院。

除了地理位置的變化,明顯的變化還有校園面積。如濟南一中遷校後校園面積從佔地70畝到158畝,濟南二中從佔地25畝到97畝,濟南三中本校區從27畝到70畝。面積的擴大也給學校發展帶來了相應的空間。

所以,今年報考高中學校的考生要提前“摸清”心儀學校的“地盤”,在報考時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心儀的高中學校。

“外遷”後的變化

校園面積擴大破解大班額利於選課走班

“當時學校在整體搬遷時,也有過不理解,主要是感情上舍不得。但隨著這些年的發展,發現校園面積變大後,學校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一名親歷學校搬遷的高中老師說,由於學校歷史悠久,老師們在原來的校區生活多年,感情上是難以割捨的。

那時搬入的新校區,在當時來說並非中心城區,有的條件上也相對艱苦。濟南二中在剛搬到小清河北路時,當時的小清河沿岸還不像現在這樣風景秀麗交通方便。另外,搬遷會不會影響學校發展等問題,老師們也有一些擔憂。不過,老師們還是從大局出發,克服了實際工作生活中的困難,順利完成了校區搬遷。

隨著十餘年的發展,學校“外遷”之後的優勢漸漸顯現。比如,校園面積的擴大給學校發展提供了更多空間,解決了學生寄宿的問題;隨著城市建設,當年看起來比較偏僻的地方,如今也漸漸融入了中心城區。

在新高考的形勢下,高中學校要進行選課走班,新校區的建成使用恰好滿足了這種需求。“領秀新校區與本校區相比,除了校園面積從27畝增至70餘畝外,建築面積也從1.8萬平方米增加到4.2萬平方米。”濟南三中校長劉新利稱,新校區設計了42個班級規模,能更好滿足新高考形勢下“選課走班”的需求。

高中學校“外遷”後,校園規模的擴大不僅滿足了選課走班的需求,而且還利於破解大班額,更利於教學發展和學生成長。

“寄宿”和分佈的變化

寄宿漸漸成趨勢高中分佈更加均衡

目前,位於中心城區的高中學校因為客觀原因制約,實現寄宿有些難度,像省實驗中學本校區、回民中學、濟南七中、濟南九中,仍然實行走讀制。

不過,對於高中學校來說,寄宿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目前濟南高中學校在漸漸打破這個“瓶頸”,利用校區搬遷或者成立分校,解決寄宿問題。

2001年5月,省實驗中學東校區成立;2013年,省實驗中學西校區建成,這兩個校區都可以滿足寄宿制需求。2007年9月,山師附中幸福柳分校投入使用,山師附中有了寄宿制條件。濟南三中本校區搬入領秀校區,也將滿足學生寄宿需求。濟南中學東校區的建成,也將結束濟南中學高中生不能寄宿的歷史。

高中學校的“地盤”變化也在改寫著濟南城區高中學校的分佈歷史。以前,高中學校多集中在主城區;現在,濟南東部有歷城二中、濟南中學,以及民辦學校濟南協和雙語實驗學校,西部除了有省實驗中學西校區、長清本地的長清一中與長清中學,又新添了濟南大學城實驗高級中學,城南有了濟南三中領秀校區,城北有濟南二中。可以說,濟南的高中學校分佈更加均衡,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