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冯小刚凭借《芳华》能否和张艺谋的《活着》以及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平起平坐?

邱思民


我是老田,我来答。这个问题看似捧冯小刚,实则黑得不轻。


为什么呢?如果将这三部作品放在一起对比的话,恐怕张艺谋、陈凯歌坐交椅,冯小刚只能自己搬个小板凳一边凉快去了。


先说张艺谋的《活着》,余华原名《活着》的小说牛逼,张艺谋拍得也牛逼。可以说张艺谋一部《活着》,将自己前半生的艺术成就都拍进去了。可谓,一部《活着》成全了艺术上的张艺谋,一个张艺谋又成就了《活着》。顺便说一句:鸡长大了就是鹅,鹅长大了变成羊,葛优长大了就变成葛大爷。葛优演得是真好!


再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霸王的气势,虞姬的隐忍,现实生活中戏子之伤,舞台上人生的悲喜和内心的没落,都被张国荣等人演活了。可以说《霸王别姬》成就了陈凯歌,也成就了张国荣。张国荣和戏中人无二无别。


而冯小刚的《芳华》呢,其实也不错。小芳的大好年华更像一场与青春、激情和疼痛有关的人生哀歌,或者说祭青春。只是这部的青春太片面,有点儿失重。这种感觉就像你坐上一个颤微微的小板凳,脚下一滑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跌倒摔个腚蹲儿。所以,这三部导演的名作根本没有可比性。

最后我要说的是,冯小刚挺不容易。


田金双


陈凯歌的《霸王别姬》 ,张艺谋的《活在》可以说是中国一百多年电影史上的标杆之作,历史厚重自不必说,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人生的大起大落与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民国、新中国的前三十年都有着真实的描述,对与错,答案都在每个人的心底(当然现实远不是对和错所能解释的)……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芳华》说到底只是冯小刚、严歌苓的个人青春的记忆,里面充拆着对毛时代和现代国人价值观的诋毁……毛时代虽然贫穷,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多是比较单纯而善良的,尤其是军队……而电影里用黑猪冲撞扛着毛主席像的游行队伍,对雷锋式的士兵百般嘲笑,这就是在污化领袖和英雄……事实上,部队里除了两个被打倒的好人,领导也中庸,其他的都活在勾心斗角里,这是真实的七十年代末的人民子弟兵吗?这就是在污蔑中国人的人性!……上战场的都是被打倒的,都是平民,这真实吗?对战争只有血淋淋的镜头,却没有正确导向,一个反战就否定了我们无数为国捐躯的将士,这是在污化我们自卫反击战的正义性……《芳华》有的只是美丽、生动的肉体,灵魂却是丑陋到了极点……这样的作品只是改革后发了财的垃圾对共和国的彻底的污蔑之作!


蓝色的白


答案是NO!
先看豆瓣电影评分,冯小刚的《芳华》有38万多人打分,评分7.8分;张艺谋的《活着》有29万多人打分,评分9.1分;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有71万多人打分,评分9.5分。而在“豆瓣电影TOP250”上,《霸王别姬》排名第二,仅次于《肖生克的救赎》,《活着》也排名第33,而《芳华》没有入榜。

从获奖情况看,《活着》拿下戛纳电影节第二大影片奖“评审团大奖”和戛纳影帝(葛优);《霸王别姬》则成绩更好直接拿下戛纳电影节第一大影片奖“金棕榈”奖,还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而《芳华》只在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亚洲电影大奖等2、3线电影接上获得若干提名,至今没有获得过任何奖项。所以《芳华》虽然是冯小刚导演作品中票房成绩最好的,但是还是距离张艺谋的《或者》、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有比较大的距离。

然而,要说冯小刚是否可以和张艺谋、陈凯歌平起平坐,我认为是可以的。但是个人认为冯小刚电影的最高成绩并不是《芳华》,而是《甲方乙方》、《非诚勿扰》、《一声叹息》、《不见不散》、《手机》、《大腕》、《没完没了》、《一地鸡毛》这些接地气的都市作品,而不是《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集结号》、《我不是潘金莲》这样的所谓文艺片。不知道冯小刚为什么抛弃都市喜剧,拥抱文艺片,也许是觉得拍文艺片才像艺术家么?


媒体人王勤


个人看法电影芳华在霸王别姬和活着面前,根本连比较的资格都没有!并不否认芳华是冯小刚导演辛苦多年的一部力作,但无论从电影质量还是电影含义,都比后者这些作品要差上很多。

芳华上映后,虽然也获得了十几亿的票房,但从真正的电影价值来比较的话,芳华恐怕要逊色太多,一部电影是否能够留下记忆,更关键的还是在于这部电影能否留下灵魂,更进一步的说就是电影的剧情和内涵能不能深深的打动观众,能不能不断地留下回忆,如果电影能够深深地打动观众的内心,那无论过去多少年,这部电影仍然能留下十足的记忆。

无论是霸王别姬还是活着,两部电影都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感触和思考,剧中故事和人物的复杂变幻也仍然让观众感同身受,从拍摄到剧本,再到人物演绎,不夸张的说每一个节点都是上乘表现,那最后的结果自然是相当成功!

但电影芳华,一开始从根子上就出现了很大的失败,严大作家先后写了多部反映上世纪70年代的文学作品,不夸张的说,芳华也许是同类型文学作品中质量最差的一部!虽然打着怀旧的旗号,虽然自称讲述的是70年代发生在文工团的事,但相信很多同一个时代出身的老兵,都会对这部作品不满,因为这部作品完全脱离实际。

如果说作品所交代的历史背景还勉强符合实际外,其他的故事和人物细节简直就是胡编乱造,甚至把严大导演的一些个人私欲看法强行加入到了其中,部队以欺负新人为荣,高干子弟整天以高干子弟自居,政治教育形同虚设甚至当政委批评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后,个别士兵竟然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发表嘲弄政委的言论甚至还能获得更多战友的响应和嘲笑,当年我们就是靠着持之以恒的政治教育才端正了思想,才铸造出了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但是在这部作品中,政治教育完全可有可无甚至被当成笑话,问问那些经过那个时代的老兵们,当年的军队是电影中描述的那个样子吗?

所以芳华虽然在上映后获得了不错的票房佳绩,但在口碑上却是毁誉参半,一些年轻观众感到新鲜,一些非军人年长观众找到了一些那个年代的回忆,但更多的老兵,尤其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老兵却对这部电影骂声连天,因为真实的部队根本不是电影中描述的那样!总体上来讲芳华给观众的触动远远比不上霸王别姬和活着,恐怕若干年后后者仍然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前者就要默默无闻了。




辽宁资深球迷


这个真不能。

虽然小刚导演这部《芳华》确实很优秀,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和《霸王别姬》以及《活着》相比,还差一点火候。

这三部电影真的有一些相似之处,都是根据小说改编,电影背景都是时局动荡的年代,主角也都是那个时代的小人物,最后的结局也都是以悲剧收场。

《芳华》较其他两部相比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点:

1.《芳华》的故事人物背景是属于70年代的文工团,在文工团里的生活离我们太遥远,都是家里有背景的人才能进去,这其实也是让观众不喜欢的一个点。

而《活着》里讲述的就是我们老百姓平常过得日子了。《霸王别姬》里的戏班也是我们普通人可以看的。


2.《芳华》里的演员都是新人,虽然影片出来以后,大家很认可年轻演员的演技,但如果你把他们换成陈道明,巩俐来演呢?效果会不会升华?

《活着》里是葛优,巩俐,姜武的组合。《霸王别姬》是张国荣,张丰毅和巩俐的组合,他们的演技俨然炉火纯青啊!


3.《霸王别姬》和《活着》都是拿到了国际大奖的,这两部电影到现在还被各种影评人拿出来津津乐道!

但《芳华》只拿了个第十二届亚洲电影大奖,等《芳华》能拿到国际三大电影节再说吧!


经典影视珍藏


我觉得这三部作品放一起比较,对冯小刚来说稍有不公,也必然要败下阵来。



因为《霸王别姬》绝对是陈凯歌导演生涯最好的一部作品,《活着》也是张艺谋电影里数一数二的佳作,而且这两部作品在整个华语电影里也算高段位级别。所以让《芳华》与《活着》《霸王别姬》比较,真的是有点儿“鸡蛋撞石头”的感觉。



从剧本到电影语言,冯小刚的《芳华》与其他两部比较都显得不够经典和深刻。换言之,拍这种文艺片本就不是冯导的强项,文艺起来也多少透着“生硬”。



那冯小刚的强项是什么呢?我觉得还是他的“商业片”。虽然这些年他也一再试图转型往文艺片靠拢,但我个人觉得他最好的巅峰佳作依然是《甲方乙方》。



好剧本、好时机再加上冯小刚敏锐的商业嗅觉,都让电影《甲方乙方》成了一部经典的喜剧电影。总之,这个领域才是他游刃有余的地方。


南瓜报告


这个问题,是冯小刚工作室或者华谊兄弟公司问的吗?有些可笑。

《活着》和《霸王别姬》到现在已经过去20多年,还有很多人经常说起它们的经典性,冯小刚的《芳华》从上映到现在也就半年吧,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想起它,说起它——尽管它也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但离经典还差很远。

《活着》和《霸王别姬》,都是导演最具代表性的片子,是他们在创作力最为旺盛的时候,拍出的具有极大艺术魅力的电影。

《活着》是跨越多个年代的电影,相信从那些时代走过的人们,都会对片中人物的命运感同身受。《活着》说的是小人物,《霸王别姬》里的人物相对显著,但人物命运的变化以及大时代下人性的扭曲,同样让人感觉到戏剧的张力。

《芳华》也是一部不俗的电影,冯小刚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在片中反映了一段不容忽视的历史,这非常值得肯定。不过文工团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于观众来说离得有点儿远,而且从电影手法上没能像《霸王别姬》那样死死把观众抓住,末尾文工团解散的那场喝酒的戏,片中人撕心裂肺,台下人无动于衷。相对于那两部电影,《芳华》的格局小了不少,观众不容易被长久感染。

另外从演员阵容上看,《芳华》也没有《活着》和《霸王别姬》那样的艺术野心,很多演员都是第一次演戏。

估计冯小刚本人都没有琢磨把《芳华》拍成几十年依然具有魅力的经典,其他人也就别跟着瞎操心了。


郑捕头


冯小刚的《芳华》是来自严歌苓写的剧本。电影用镜头语言本来就很难表现出人物内心的冲突以及戏剧化的张力。另外,严歌苓的小说我特地也买来看过,作为一本跨时代现实题材作品,人物历史大背景下的个性,命运转化写的过于单薄,人物形象并不丰满。可以说,从文学创作角度讲,并不是一本很成功的作品。这由此也导致了冯小刚对人物镜头语言上的单薄也就可以理解了。换句话讲,文学作品先天的不足是这部电影作品的硬伤。这已经根本无需去比较导演手法技艺的高低了。

而《活着》,来源于余华同名小说:曾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十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0年),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并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可以说国师的强项并不是仕么商业片大场面(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戏剧实景大片(西湖映像,刘三姐),也不是国家文艺大汇演(奥运),而是反映中国农耕文化下的人生百态。《秋菊打官司》,《菊豆》,《我的父亲母亲》,《活着》等这些本身具备中国土壤人文的优秀作品,加上他本身上山下乡多年对农村题材的熟悉,使得国师总是能用最朴素的镜头语言娓娓道来中国老百姓在命运坎坷面前的无奈,隐忍与内心的不屈服。也就能引起很多人对过去那个农业文明引领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市井生活的共鸣。

1994年,《活着》在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

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来源李碧华同名小说)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艺术成就的最高峰。可以说那是中国电影人莎士比亚式的成功。但很遗憾,江湖传闻这部电影其实凯哥只是一个完稿的执行者。真正的导演另有其人,或者说那是一个集体思想凝聚的光辉。

1993年该片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 ;此外这部电影还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并且是唯一一部同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 。2005年《霸王别姬》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

可见一部优秀的电影首先得有一部优秀的剧本。其次需要导演本身对此类题材的擅长与驾驭能力,将其作品本身的理解用电影特有的语言去升华深化以感染观众。

最后我想说,冯小刚对城市小人物市井油滑的悲喜是抓的比较好的。这也是他能开创出冯式喜剧特色的重要一点。但他总是自不量力的想要一部史诗级的殿堂之作,这超出了他个人擅长的能力范围(唐山,1942)。


窈窕拂晓话城南


用一部拍崩了的《芳华》去和已被公认封神的《活着》、《霸王别姬》相比,提问者脑子真的没被门夹过?《芳华》想拍出年代感,主线却是割裂的,前半段想表现那个年代文工团各色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小人物的无奈,却突然莫名其妙的对离别(文工团解散)煽情了一把,女主的故事交代不清,怎么疯的,怎么好的表现得完全是已投雾水(光靠几句台词是解释不清的),主线割裂,细节与主线联系不紧,人物面目识别度不够,电影后半部把能犯的错误都犯了,这种伪文艺片被捧那么高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正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南宫一梦85268054


看了一些回答,可以说结论都是对的,但是原因很多都没有说对。

先说一下结论吧,我可以百分百的给你一个肯定的答案。《芳华》和《霸王别姬》不可能和《活着》平起平坐,甚至不相提并论,如果再比较一下,《霸王别姬》属于顶级水平的电影制作水平,《芳华》是优秀。而《活着》是碾压《芳华》,超过《霸王别姬》,说《芳华》不如《活着》我绝对有异议的人少,但是说《霸王别姬》不如《活着》,我觉得肯定会有异议。没关系,我告诉你为什么。

《芳华》直接除去,不谈了。

说《霸王别姬》,该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是一篇很优秀的小说,被搬上银幕后,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1993年该片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此外这部电影还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就看这些大奖和原小说作者,还有导演,那肯定必出精品。所以《霸王别姬》绝对经典之作,尤其还有张国荣哥哥殿堂级的演技,百年经典,绝对有此片一席之地。

再看《活着》,这部电影被拍成了电视剧和电影两个版本,他的原作是余华的同名小说,但是有很多人并不了解余华。很低调,相当低调。在文学届和很多书友中很早就流传着一个说法,那就是如果中国有希望拿诺贝尔文学奖,非余华莫属,但现实是莫言得了奖,这也让很多人不平。其实奖项没什么,个人认为余华文学水平确实高过莫言几个档次,当然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但是看过余华书的人,都会同意这个观点。而活着就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少有的搬上荧幕的,这和他的写作风格有关,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和时代的刻画太深入骨髓,太刻骨,所以很多作品都不合适搬上荧幕。活着就是比较适合的一篇。而且也就是这篇活着是曾经被国人认为最有希望拿诺贝尔奖的一篇作品。所以有这样的原著坐底,影片在故事上几乎毫无瑕疵。而拍摄和制作上也属于精品之作,并不逊于霸王别姬,但是在演技上,确实逊与张国荣。但从整体来看,影片表现的时代感,剧本的精良程度,影片观后给人带来的触动感等等,确实优于《霸王别姬》。

这只是个人观点,如果有其他看法的,我也认同,毕竟影片属于艺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