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小月齡寶寶常見問題分析(腸道問題篇)

小月齡寶寶常見問題分析(腸道問題篇)

作為一名新手媽媽,在阿樂出生後的前五個月內,我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問題,有時候依靠網絡,網絡上眾說紛紜,不知道該相信哪一種,於是我便花錢請了兒科醫生24小時在線回答我的疑問和不解,這樣比較專業,我也放心。

下面,我把阿樂的一些問題及醫生的回答整理出來寫下來,分享給各位有需要的媽媽參考。

標黑的問題是我人文大部分媽媽都會遇到的問題,大家可以先看。PS,由於第一次做媽媽,各種問題都會問醫生怎麼辦,大家不要嘲笑我玻璃心。

一、寶寶大便裡奶瓣多,正常嗎?

大部分寶寶便便裡有奶瓣屬於正常現象,這和寶寶消化系統不成熟有關,只要生長髮育正常,就無需擔心。

也有的寶寶是因為攝入過多營養而造成的。本來寶寶的消化系統還未發育成熟,再攝入過多食物,消化不了的奶液就會隨大便排出形成奶瓣。

這類寶寶一般體型偏胖或體重增長過快。家長需要分辨一下寶寶的情況,根據寶寶的飢餓需求餵養,避免過度餵養。

但是如果寶寶大便中有奶瓣,且體重增長緩慢或者伴隨其它不適症狀,就需要引起注意,儘快去醫院檢查寶寶的消化功能是否有損傷,或對配方粉有不耐受。

二、寶寶大便中有粘液,正常嗎?(阿樂當時的情況是大便1次,不屬於腹瀉,但比較稀且粘液比較多)

粘液是腸道粘膜分泌的,具有形成一道屏障,防止異物進入腸粘膜細胞;潤滑腸道,便於大便排洩的功能。正常時,大便中有黏液,但是因為少,肉眼是看不到的。

正常寶寶偶爾排黏液便,進食和精神狀態都正常,可能是寶寶腸道受到輕度刺激後的反應,屬於身體的自行調節,我們不用太擔心。

但寶寶有腹瀉等腸道損傷,大便中的粘液會相對多一些且較為頻繁,雖然大便稀一點,尿量足的,還是繼續觀察。如果還有多次類似的大便,建議能口服的情況下,媽媽需要繼續母乳餵養,多拉多喂,這樣能補足水分。建議去買口服補液鹽,之後和水調試後補足電解質。也可以使用益生菌(布拉氏酵母菌),有證據顯示,益生菌可以縮短1天病程。

三、寶寶大便稀怎麼辦?(阿樂的情況:大便1次,其他性狀正常但很稀)

孩子大便稀,你肯定擔心是不是腹瀉了,但是目前寶寶無發熱,無血便,大便次數1次,一般狀態還好,所以這種感染性腹瀉可能性目前看來不太像。

那麼其他原因,比如更換了奶粉,對母乳不耐受,這些目前也不像。有時母乳餵養的嬰兒,若媽媽的飲食有所改變,比如吃了涼的或油膩的食品等,或母親外出回來後馬上給孩子餵奶,這樣那樣的原因可導致孩子的大便出現改變,不要馬上就認為孩子腹瀉了。同時我剛才評估了孩子沒有脫水的表現,可以在家繼續觀察精神狀態,建議大便後適當增加餵養,如果今日嘔吐有增加,小病毒導致的胃腸炎我也不能排除,少量多次的餵養,可以讓胃休息,也可補足水分。

四、寶寶沒有大便卻一直放屁該如何處理?(阿樂的情況:一整天都沒大便,但不斷放屁。之前阿樂只要放屁就會帶屎,後來明白了,當時其實是阿樂開始攢肚了)

放屁多代表孩子腸道是通暢的,有時還會有點臭,這是因為蛋白質代謝的關係。第一次不排便,家長肯定很焦慮,又擔心。由於孩子並沒有排便時那種痛苦感覺,導致的不排便,所以便秘不考慮。還有就是要排除器質性病變導致的不排便。就像我昨天回覆你的,如果孩子精神不好、肚子脹有包塊,經常嘔吐(吐出來是紅色的,綠色的,黑色的,或量又多,有酸臭味)、哭鬧煩躁,這樣還是要去醫院的。根據你的描述,孩子能吃,精神也好,肚子軟的,有排氣,一般沒有什麼問題。我看到過10天才排便的孩子,之後排除的大便也是軟的。各種按摩肚子(繞肚臍順時針)、俯臥(趴著也可以促進腸蠕動),或者可以拿棉籤蘸些植物油,棉籤頭輕輕放到肛門裡刺激肛門排便,都可以試試。

如果孩子一直沒有不適症狀,一直觀察、等待她自行排便也是可以的。

也有一些家長等得急,用了益生菌,有些也有效,不過指南沒有推薦,我也就不推薦使用了。(醫生是不推薦我隨意使用益生菌的,最後阿樂五天沒拉並且伴隨著哭鬧煩躁才吃了益生菌)

五、孩子攢肚了怎麼辦?(阿樂當時的情況是三天沒有大便,喝奶量下降,睡眠不好)

一般來說大排便的孩子,喝奶、睡眠都會和平時差不多。我們的寶寶未排便第三天,目前大多是母乳瓶喂,平時奶量730-800ml每日。今日起奶量有所減少,凌晨到現在230ml(平時到目前奶量460ml),睡眠從昨日開始睡眠不踏實,容易醒,白天睡眠時間少。有排氣,有臭味,肚子軟,沒有病理性的嘔吐,精神尚可,體溫正常。我剛才把孩子的情況和我們所裡的醫生討論了一下,考慮到目前嘔吐沒有昨日提到的病理性情況,有排氣,肚子軟的,沒有發熱,同時今日有接種疫苗,短時的奶量減少是允許的。凌晨開始有奶量減少,但2:00有100ml,打了疫苗後有減少到60-70ml,一般疫苗接種後反應1-2天就會消失。只是孩子奶量有減少,尿量有減少,家長還需要少量多次餵養,避免液體攝入不足,同時繼續記錄奶量和睡眠時間。同時觀察有疾病提示的徵兆(精神差,發熱,嘔吐加重,奶量持續不恢復)。

六、何為腹瀉?稀便與腹瀉的區別。

世界衛生組織將腹瀉定義為每天排3次或3次以上的稀便或水樣便。

腹瀉是指大便次數突然增多,且大便性狀變稀,這兩種現象同時存在才能稱得上是腹瀉。

七、寶寶大便偏稀的原因

一般寶寶大便稀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點

1.感染性,包括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鑑於寶寶目前的狀態和大便的性狀(沒有血便和黏液便)此種可能性很小。需要注意的是之前寶寶好像腹瀉過一次,估計多數是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腹瀉後有時會出現繼發性乳糖不耐受,是由腸道感染引起的黏膜損傷導致的,表現為腹脹,腹瀉,排氣多等症狀。

2.餵養不當,如過多過早餵哺大量澱粉、脂肪類食物,過度攝入高滲液體(比如果汁,高塘食物等),由於滲透負荷增高而導致腹瀉。腹瀉也可能發生於固體食物攝入較少時(有時被稱為“飢餓性糞便”)

3.其他因素,如氣候的突然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消化液分泌過少或由於口渴飲奶過多等都可能誘發消化功能紊亂導致腹瀉。

八、寶寶肚子咕嚕咕嚕叫是什麼原因?

咕嚕咕嚕的應該是腸鳴音

1、腸鳴音

寶寶肚子裡的小腸,在蠕動時發出的聲音叫腸鳴音。因為寶寶吃奶時,其腸道蠕動活躍,腸管內氣體和液體隨之流動,就會產生一種斷續的咕嚕聲或氣過水聲。

只要寶寶沒有腹瀉或其他的不適,就無需擔心!

2、哭鬧吸入空氣

寶寶哭泣的時候易吞進大量的空氣,一旦寶寶哭鬧時吃奶,就會因為吸入空氣而引起腹脹,以至於更加哭鬧不停,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當寶寶因脹氣難受哭鬧時,家長可以試著把寶寶平放,將手伸進寶寶的衣服裡,輕輕地呈順時針方向按摩小肚子。

3、腸胃疾病

如果寶寶得了腸胃疾病,例如急性腸胃炎,就會導致寶寶出現腹瀉、嘔吐的症狀,寶寶的胃腸功能就會因此而減弱,防禦力低的胃腸容易產生腸脹氣,這種情況下寶寶的肚子就會咕咕響。今日孩子有嘔吐,同時有腸道咕嚕聲,所以要家長觀察之後有無腹瀉。

八、寶寶大便發綠正常嗎

綠色大便也是正常的。

膽汁中的膽紅素是一種黃色色素,被它染色後糞便即呈黃色。膽紅素可被氧化成為膽綠素,從而使大便呈綠色。

寶寶排到尿布上的大便遇到空氣中的氧,使膽紅素素變成膽綠素,使大便表面呈綠色。

此外,寶寶腸道內寄生許多雙叉乳桿菌使腸道變成酸性,大便在腸道中已被氧化,變成綠色排出體外,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九、寶寶大便帶血,該如何處理?

大便出血的原因:

1、肛裂從新生寶寶到較大兒童都會出現,主要是由於便秘引起的,由於大便較硬,在寶寶拉大便時會損傷寶寶腸道,從而出血。

2、對母親的食物不耐受:一般發生在嬰兒期,母乳寶寶的母親喝了奶類或吃了豆類製品,海鮮也會出現便血;主要是由於寶寶對這些食物的蛋白不耐受引起的,表現為嘔吐、腹瀉及便血。這個可能性較大,你需要做好你的飲食記錄。吃了什麼出血便血,停止後便血消失。再吃後又出現,則這個食物對孩子來說不耐受,需要回避。

3、感染性腹瀉:病毒或細菌感染造成的腹瀉,有時也可能是進食不乾淨的食物引起的,主要表現為發熱、嘔吐、腹瀉、腹痛和便血。目前可能性不大,但反覆這樣的大便,可以送個大便化驗一下。

4、其它非常見的原因:炎症性腸病、腸道息肉、腸腸套疊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