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蘇州物價最高的兩條街,怕是有錢人才住得起

蘇州物價最高的兩條街,怕是有錢人才住得起

老蘇州人心中,是先有平江路,而後有的蘇州城。

山塘街,在曹雪芹筆下,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而最讓人流連忘返的,則是這條路上一座座精緻的園林。

蘇州物價最高的兩條街,怕是有錢人才住得起

山塘街的繁華,平江路的靜謐,各有各的風情。從縱橫交錯的巷子裡走進去,眼前都是矮矮的老房子,甚至會覺得走錯了地方。然而平江路最美的一段枕著流水,靜處之時也不乏流露出一些富貴之氣。

蘇州物價最高的兩條街,怕是有錢人才住得起

蘇州物價最高的兩條街,怕是有錢人才住得起

平江路周遭保留了大批老式民宅,遠望也難得不見高樓鋼筋。河道西面的民居多依河而建,上了年紀的老房子,白牆青瓦,木柵花窗,木料多用棕紅或棕黑色,清淡分明。外牆多已斑駁,卻如丹青淡剝。牆面剝落處又攀生出許多的藤蘿蔓草,隨風搖曳,神采靈動。江南的匠人的心思玲瓏,把園林美學發揮到了極致。

蘇州物價最高的兩條街,怕是有錢人才住得起

蘇州物價最高的兩條街,怕是有錢人才住得起

平江路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安靜的,老房子裡爬滿了綠植,街邊的小店也展現出一幅不爭不鬧的模樣。

蘇州物價最高的兩條街,怕是有錢人才住得起

平江路雖是作為歷史文化街巷進行了保護改造,但主打的卻是修舊如舊的牌。沿街不少老宅實已充作酒吧、會所,只是外表並不張揚,悄悄掩隱在木製門板之下,乍看起來與普通民居並無二致,只有從格外精緻的雕花門廊上可以窺出些端倪。與同是蘇州老街的山塘街相比,平江路少了份商業氣,保住了市巷舊貌,更大限度地留住了民情風貌。

蘇州物價最高的兩條街,怕是有錢人才住得起

日常住宅,幽靜的河道便與粉牆黛瓦的房屋、樓閣、小橋、花木之間彼此借景,宛如一幅長卷畫。偶然一枝柳樹斜斜地倚到河面上,頗有拂波之意。河道窄處兩岸似乎援手可握,寬處可容一船週轉裕如,也不過隔水可呼。

蘇州物價最高的兩條街,怕是有錢人才住得起

每個中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江南夢,“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巷陌尋常,卻是多少人的精神原鄉?有人說,東方文明看蘇州,蘇州繁盛看山塘街。

蘇州物價最高的兩條街,怕是有錢人才住得起

山塘街歷史文化悠久,唐寶曆元年(825年),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虎丘與古城交通不便,又河道不暢,易致水災,於是組織百姓開鑿水道,由閶門城河直達虎丘山麓,並與運河貫通,這條水道就是山塘河,其淤泥堆積於河邊就成“白公堤”,天長日久,“堤”演變成“街”,即為山塘街,至今已有近1200年曆史。

蘇州物價最高的兩條街,怕是有錢人才住得起

山塘街至今仍保留著一街一河、水陸並行的“雙棋盤”格局,建築精緻典雅、疏朗有致,街麵店肆林立,會館集聚。明代民歌《大九連環》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有西湖,蘇州有山塘。兩處好地方,無限好風光。”將蘇州山塘街與杭州西湖雙提並論,可見當時山塘街的重要性。

蘇州物價最高的兩條街,怕是有錢人才住得起

從東段的熱鬧繁華,到西段鱗次櫛比的店鋪和住家,這些都實山塘的印記。而且越往裡走越安靜,兩岸的河面也更寬,柴米油鹽的生活也就更濃。一眼望去,彷彿和著名的江南六大古鎮分毫不差,也許是因為身在蘇州城,商業化更為濃重了,有多少人知道它曾經沉睡的樣子。

蘇州物價最高的兩條街,怕是有錢人才住得起

蘇州物價最高的兩條街,怕是有錢人才住得起

蘇州物價最高的兩條街,怕是有錢人才住得起

山塘老街部分遊人如織,而我選擇躲開。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偏愛寧靜,可以繼續往虎丘方向走,或者去主街兩邊的小巷裡走走,會更有蘇州弄堂味道。

蘇州物價最高的兩條街,怕是有錢人才住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