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邳州:京杭運河最年輕河道,擁有運河最大港口,綿延境內100多裡

邳州:京杭運河最年輕河道,擁有運河最大港口,綿延境內100多里

邳州,古稱“下邳”,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早在夏商時代,這裡稱“邳國”(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九:“下邳縣,本夏時邳國”)。秦置下邳縣(公元前221年),至南北朝,北周靜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稱邳州。辛亥革命後,民國元年(1912年),改邳州為邳縣。1992年撤縣建市,定名為邳州市。

邳州市政府駐地,叫“運河鎮”。因為京杭運河繞城而過,故得其名。在綿延數千裡的京杭運河兩岸,以“運河”命名的縣城,只有邳州獨一家。邳州城區的重點小學,叫“運河小學”(運小),重點中學叫“運河中學”(運中),境內唯一的一所高校,又叫“運河高等師範學校”(運師)。除此之外,在邳州還有“運東”、“運西”、“運南”等方位名稱。京杭大運河縱穿南北,兩岸只有東、西之分,怎麼還有南、北之別呢?這是因為京杭運河流經邳州縣城西側,至三汊河,又拐頭從城南向東流去,再偏向東南,流入駱馬湖。所以,在邳州便有“運河南岸”、“運河北岸”之說。

邳州:京杭運河最年輕河道,擁有運河最大港口,綿延境內100多里

這還不算什麼,更令人驚奇的是,在邳州竟然有縱、橫兩條大運河:一條是從境北臺兒莊方向流入的京杭運河中運河段,另一條是從境西徐州方向流入的京杭運河不牢河段。這兩條大運河,交匯於灘上大王廟,猶如“二龍戲珠”,流淌在邳州大地,滋潤著兩岸萬頃良田。

京杭運河北起京門通州,南達浙江杭州。自北而南,先後流經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滄州,山東德州、聊城、濟寧、棗莊,江蘇徐州、宿遷、淮安、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浙江嘉興、湖州、杭州,共計6個省(直轄市)、19個大中城市(區);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與長江、錢塘江這“三河兩江”流域,全長1794公里。如果以這6個省(直轄市)為地標的話,京杭運河可分為6個河段:北運河(通州—天津)、南運河(天津—聊城)、魯運河(聊城—臺兒莊)、中運河(臺兒莊—淮安)、裡運河(淮安—揚州)、江南運河(鎮江—杭州)。邳州地處魯南蘇北,屬於京杭運河中運河段流域。

從山東臺兒莊向東南至江蘇淮安的中運河,全長186公里。穿過駱馬湖,以此為界,中運河又可分為上段與下段。自臺兒莊至駱馬湖為上段,出駱馬湖至淮安為下段。邳州在中運河上段。從車輻山鎮黃樓村入邳的中運河,一路東南,至張樓馬莊東流入駱馬湖,在邳州境內長達56.1公里。

邳州境內的另一條運河,全稱“京杭運河不牢河段”,為京杭運河委員會所命名。它西起微山湖藺家壩,流經徐州、銅山,於宿羊山鎮新安莊入邳,至大王廟匯入中運河,全長72公里,其中流經邳州13.5公里。這條運河不僅是江蘇北煤南運的水路幹線,也是國家南水北調工程的東輸水線路,它承擔著邳州大運河水上運輸大半以上的任務,對邳州水運事業的發展舉足輕重。

京杭運河歷史悠久,從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邗溝時算起,已有2500年了。而它流經邳州的時間並不長,自明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開泇濟運”,至今只有400多年的歷史。當年,由於“黃河奪泗”,導致泗水等河床淤塞,漫流肆溢,給邳州帶來嚴重的水患。河督李化龍徵集民工從沛縣夏鎮(今屬山東微山縣)李家口引水入東南接通彭河等小河流,至泇口匯入古老的泇河,再導水至宿遷皂河西直河口入黃河,時稱“東運河”(也叫泇河)。這就是如今流經邳州境內的京杭運河中運河段。而京杭運河不牢河段,則是由原來的不牢河改建而成,始竣於1958年,至今只有50多年時間,是京杭運河最年輕的一條河道。

400多年來,京杭運河給邳州帶來諸多好外,特別是在水利和水運方面,促進了邳州地方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邳州:京杭運河最年輕河道,擁有運河最大港口,綿延境內100多里

先說水利方面。邳州地勢低窪,是歷史上有名的“洪水走廊”,十年九淹。這裡北近微山湖,南接駱馬湖,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高程在海拔32.6米—20.4米之間,落差達12米之多。境內的泗水、沂水等,皆為天然河道,彎曲狹窄,且河床變遷無定。夏秋季節,每逢連降暴雨,魯南客水湧進,邳州輒成澤國。明代開挖東運河,上能承洩微山湖水,下可排至駱馬湖,為患邳州的洪澇災害初步得到了控制。明清以後,特別是新中國建立以來,邳州大搞農田水利建設,在中運河兩岸相繼開挖疏浚了陶溝河、不牢河、邳蒼分洪道、西泇河、官湖河、六保河與房亭河等10多條中運河支流,形成了中運河水系。再加上修築黃樓、小吳、艾山和楊廟等水庫,設計總庫容量為722萬立方米,使邳州的防洪能力達到了50年一遇的水平。往昔魯南的“洪水走廊”,如今變成了蘇北的商品糧基地。

再說說水運方面。邳州的水上運輸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了。早在春秋時代之前,境內的泗水即已通航。《尚書·禹貢》在記述九州貢路時說:“浮於淮泗,達於河。”這裡的“河”,即黃河;“泗”,就是貫經邳州的泗水。由此可以推斷,那時的邳州已經有了水上運輸,只是在經濟地位上不怎麼突出,史書上少有記載罷了。明代開挖東運河之後,水上運輸由東運河經微山湖北上,避開了從直河口溯黃河西上至徐州的舊道,為邳州的水上運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一時期,運水滔滔,白帆點點,往來舟楫,穿梭如織,邳州的水上運輸一片繁榮景象。

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黃河北徙改由今道入海,運河堤堰被沖毀,河道多有淤塞,大型船隻無法通航。邳州的水上運輸,特別是大運河北上運輸,趨於沒落近百年。

新中國成立之後,隨著京杭運河中運河段的疏浚拓展,邳州的水上運輸得以復甦,迅速發展起來。據有關資料統計,1949年邳州只有駁船43艘/1210噸位,木帆船342艘/2838噸位。到了1987年,邳州已擁有輪船頭160只/19505匹馬力,駁船2186艘/146159噸位,掛槳機船1921艘/47984噸位,內裝機船79艘/9200噸位,木質船悉被鋼質船所替代。邳州港成為全國最大的內河煤港,其機械化作業程度多年來在京杭運河沿岸各大港口中穩居首位。2005年,邳州港年吞吐量達401.62萬噸。邳州劉山閘是京杭運河不牢河段上的大型船閘,可供2000噸級船隊雙線行駛,其設計能力為年貨物通過量2100萬噸,而現在貨物通過量則達5000萬噸。邳州的水上運輸業興旺發達,形勢喜人。

京杭運河不僅對邳州的水利和水運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培育了邳州大運河兩岸眾多的小城鎮(集鎮)。旅店、飯店、藥店、珠寶店,糧市、柴市、布市、魚肉市,學校、醫院、劇場和教堂,各行各業,隨著這些小城鎮的不斷髮展而日益興旺起來。可以說,如果沒有京杭大運河,就不會有邳州如此繁榮的今天。邳州人有一句常掛在嘴邊的話:“俺是喝運河水長大的。”從這個角度來講,京杭大運河又無愧於邳州的“母親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