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軍墾故事:青春彩邊疆 荒漠變綠洲

青春彩邊疆 荒漠變綠洲

李文林, 1919年出生在河南,這個史稱中原的地方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也是戰亂時期,群雄“逐鹿中原”的必爭之地。少年的李文林就生活在顛沛流離的戰爭年代。

15歲時,迫於生計,他參加了國民黨部隊。多次輾轉,他來到陝西陶峙嶽將軍的部隊,1946年來到新疆,1949年陶峙嶽帶領部隊和平起義,他成為解放軍的一員,在新疆屯墾戍邊,為建設美麗兵團奉獻了青春與熱血。

回首往事,李文林內心十分激動、老人聲音顫抖地說:“跟隨陶峙嶽將軍起義,這條路走對了。我們新疆和平起義的10萬將士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屯墾戍邊,使萬古荒漠變成綠洲,在戈壁灘上建起了軍墾新城,創造出沙漠綠洲的奇蹟,我無怨無悔。我的前半生一直是在為保命生活;青壯年是為了祖國的繁榮安定在奮鬥;晚年衣食無憂,兒孫滿堂、看病國家還負擔,生活的美滿幸福。真心感謝黨,感謝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進駐新疆,屯墾戍邊

新疆和平解放後,10萬大軍面臨缺糧的窘境。毛澤東主席命令:“把戰鬥的武器保存起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於是,這支隊伍脫下軍裝拿起農具,拉開了波瀾壯闊的大生產序幕,開始了屯墾戍邊的光榮歷程。“不穿軍裝、不拿軍餉、永不換防、永不轉業”,“放羊就是巡邏,種地就是站崗”這兩句話是兵團人的真實寫照。

開展大生產運動,戰士們就要種田,種田就要開荒,治理鹽鹼,沒有水,就要修渠引水,一切都要零。

屯墾戍邊,首要任務是修渠。當時的李文林是運輸隊的一名戰士,他每天趕著四匹騾子拉著大車,從天山上把石頭運送到修渠的地方,再把由碎石子、沙子和陶粉混在一起的代水泥拉到各個施工點,每天來回八真趟。當時條件艱苦,戰士們不想因為修渠磨壞了軍裝,幹活時,就光著脊背,下身只穿短褲。渠修好了,戰士們的雙手、肩膀幾乎沒有一塊完好的地方。1952年7月,紅星一渠修好,部分官兵開荒造田。李文林和其它的戰士又馬不停蹄,來到五道溝修紅星二渠。修渠的部隊住在天山腳下,那時的天氣多變,一天可經歷一年四季的氣候。戰士們住在荒灘上搭建的臨時帳篷裡,炎炎夏日,帳篷變成了蒸籠,人一進去就開始出汗;颳風下雨,帳篷不能遮風擋雨;嚴寒時,帳篷裡裡滴水成冰,戰士們只能擠在一起互相取暖。就是這樣,戰士們日夜加班的趕著工程進度,要在洪水期來臨前完成紅星二渠的修建任務。1953年3月,紅星二渠提前竣工。紅星渠,凝結了戰士們的血汗與聰明才智。

渠修好了,清涼地天山雪水順著紅星渠奔流而下,成為澆灌紅星二場的生命之水。戰士們接著又挖支渠、平地、打埂,洗鹼。在廣袤的大地上出現了許多格子田,格子田都是用三四十公分的土埂隔開。鹼灘上的蘆葦很多,蘆葦叢裡是肆虐的蚊子。蚊子圍著人叮,打都打不走,折騰的戰士沒法幹活。在戰士們口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新疆有三寶,鹼土、蚊子、蘆葦草;新疆的鹼土厚,隨便埋個大活人;新疆的蚊子大,三個蚊子一盤子;新疆的蘆葦好,只要見水就瘋長。戰士們又要愛護僅有的一套軍裝,又要避免蚊蟲的叮咬,他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幹活前,用泥土裹住全身,用泥巴擋住蚊蟲咬。戰士們經過艱辛的努力,戰勝鹽鹼,種上的水稻、玉米、小麥,在亙古荒原上建立了綠洲。

艱辛歲月 學會珍惜

後了,李文林有了自己的家,但幸福的光景並不長。文革期間,他因為在國民黨部隊當過兵,被誤解,受到批鬥。李文林是一名普通的戰士,沒有立過顯赫的戰功,沒有過人的才華,可他參加過抗日戰爭,為保衛邊疆穩定貢獻了自己的青春與熱血。貧困、苦難、艱險都不曾讓這位堅強地戰士流淚。在那個特殊年代,當他被組織誤解,後來經過調查,還他歷史清白後,這位老戰士流下了激動的熱淚。

軍墾故事:青春彩邊疆 荒漠變綠洲

軍墾老兵李文林和妻子合影

後來,李文林和戰士們白天忙著開荒造田,晚上上課學習文化。李文林開始認字了,憶當時的情景,他依然十分激動,“那時候,我們似乎有使不完的勁,不知疲倦。一天三餐都在食堂吃。因為時間緊張,照顧孩子吃過飯後,我們只能邊走邊吃,幾乎沒有時間坐在食堂裡吃飯。晚上學習漢字,剛開始挺枯燥的,到最後認識的字多了,感覺自己的人生價值都提高了,我的文化都是那時候學的。退休的我還和老伴看看電視、讀讀報紙。”

戰士們從頭學起,學認字,學新疆的知識,學習兵團的使命,李文林和戰士們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就是建設新疆,保衛新疆,屯墾戍邊,開農場,建城市,把祖國邊疆建設得美麗富強。

我為你自豪 兵團

兵團的戰士來自五湖四海,團場的發展集聚了大家共同的智慧。從開始種植水稻、小麥、高粱,到現在利用節水滴灌種植葡萄、棉花、大棗,這些都需要科學技術做支撐。李文林說,“當時的農場,以發展農牧業生產為主,要求多行業生產。我們有自己的工廠、建築隊、運輸隊、商店,學校、醫院、電影隊、託兒所。農場是個小社會,社會上有的,我們農場都有,理髮館、修自行車鋪子,還有太陽能洗澡堂,真的很了不起。”

兵團屯墾戍邊60年,軍墾戰士們創造無數的生命奇蹟。紅星二場的軍墾戰士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兵團精神,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修建了數十條渠系,開墾出5萬多畝耕地,栽種了上千萬棵樹,在萬古荒原、在戈壁、在沙漠中建起了美麗城鎮。李文林就是其中一名軍墾戰士。

提起過去,現在94歲高齡的李文林老人只是簡簡單單的說,“我太普通了,沒有立過什麼顯赫的戰功,沒有聰明的頭腦,我只是勤勤懇懇完成上級交給我的任務,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情。我並不引以為豪,服從命令是戰士的天職。”

羅素有句名言:偉大的事業是根源於堅韌不斷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從事,不避艱苦。

題記: 在採訪中,我們深切感受到,第一批軍墾戰士從不認為自己的屯墾戍邊造就了千古偉業,他們覺得做為一名戰士,服從命令是天職,,無論環境如何困苦,如何惡劣,戰士不應該退縮,必須完成任務!

不計個人得失,艱苦奮鬥的精神讓他們開創了美好家園同,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展望未來,做為屯墾的新一代,我們必須接過父輩的使命,屯城戍邊,建設更加美麗的紅星二場。

哈密梅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