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說話晚、不說話、說不清,是“貴人語遲”還是智力問題?

說話晚、不說話、說不清,是“貴人語遲”還是智力問題?

▲2019育兒向未來Parents BEST年度大賞開幕在即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2歲的寶寶,還只會叫“媽媽”?連“姥姥”兩個字都叫不清楚;

兒子都快3歲了還表達不清楚自己的需求,經常嘰裡咕嚕說一大堆話,但聽不懂……

為什麼別人家娃嘰嘰喳喳能說很多了,自己家娃卻惜字如金?

長輩輕飄飄來一句:“貴人語遲,再等等看吧”

可孩子開口晚真的沒問題嗎?“貴人語遲”是聰明,還是大腦發育性問題?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會影響以後上幼兒園、上學嗎?帶著爸媽的這些問題,小編採訪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與行為兒科的專家章依文教授。

說話晚、不說話、說不清,是“貴人語遲”還是智力問題?

到底什麼叫說話晚?

孩子說話早與晚的確有個體差異,而且有的時候差異性還不小。

兒童中語言發育遲緩的發生率大約在10%-20%之間,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來,“開口”晚的孩子並不在少數。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中列舉出以下情況,提醒家長孩子“語言發育遲緩”了。

說話晚、不說話、說不清,是“貴人語遲”還是智力問題?

同時父母也可以將孩子的日常表現,對照一下這張中國兒童發育預警篩查表:

說話晚、不說話、說不清,是“貴人語遲”還是智力問題?


說話晚、不說話、說不清,是“貴人語遲”還是智力問題?

“說話晚”是不是病?

當孩子的語言發育明顯落後於同齡人時,可以界定為語言發育遲緩。孩子存在語言發育遲緩,在不干預的情況下,大致會發展成兩種狀態:

約50%的孩子語言能力逐漸追趕上正常

有一半的孩子在3、4歲左右時,會變得如同齡人一樣正常,但進入小學階段,部分兒童仍可出現學習上的一些問題。

50%的孩子會表現出更多問題

另外一半的孩子在3、4歲左右時,會表現出更多的問題。相比小時候,看起來會說的詞彙可能更多一些,但是仍然沒有達到正常水平。這種情況下,孩子在進入集體環境後,原有的語言問題會進一步擴展到學習和行為上。

比如:在幼兒園時,會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不聽指令、不合群,難以參與小朋友間和班級集體活動;在未來進入小學階段,會出現不能完全理解教學內容,閱讀和書寫有困難等問題。

不要聽到“發育遲緩”就慌了,也不要慶幸孩子“只是慢一點”

家長不要聽到“語言發育遲緩”就慌了,從積極的方面看,這是一個非常及時的信號,提醒家長應該正確干預,而不是盲目等待,或慶幸“只是慢一點”,最終會趕上正常的。應該在醫生的專業判斷下,早干預,早見效!幫助孩子更好地追趕正常兒童的語言水平。

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還是自閉症?

語言發育遲緩,主要表現為語言上的問題,是因為不會說、聽不懂而難以進行有效的社交。而自閉症主要是對人對交流沒有興趣,不是語言上的困擾,是社交上的缺陷。

自閉症的孩子往往有不同年齡的興趣愛好,比如長時間關注桌子的邊緣,關注電燈發出的“嗡嗡”聲音;或者有一些刻板的行為,比如手在眼前持續的晃、拼命的拍打等。

讓孩子覺得說話是一件開心的事

對於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補上語言輸入的不足(學聽),孩子才會開口說,著急逼著孩子“說話”是沒有用的。

0-1歲:家庭互動中“學聽”——強輸入階段

在這個階段,即使孩子還不會開口說話,也要讓孩子在生活中學和聽。家長可以根據日常生活的安排、接觸到的物件、要做的事情,用淺顯易懂的話說給孩子聽。比如在起床穿衣的時候說“早上好,寶寶起床啦,穿衣服”,吃飯時可以說:“寶寶坐下來,我們喝奶啦”。家長需日復一日地說給孩子聽,而不是認為“他都懂”就不說了,這些內容都是孩子日後詞彙的儲備。

1-2歲:生活應用中“學說”——嘗試輸出階段

鼓勵孩子在生活中學著說,當他咿咿呀呀指著東西說不出來時,家長可以幫忙翻譯說不出來的詞彙,不斷重複說給孩子聽。慢慢的,孩子是可以通過學習家長翻譯的詞彙進行模仿的,即使開始時不能模仿得很像,對孩子來說,也是另一種詞彙的輸入和儲備。

說話晚、不說話、說不清,是“貴人語遲”還是智力問題?

孩子最初表達的50個詞

人物:爸爸、媽媽、奶奶、爺爺、姐姐、寶寶、阿婆、弟弟、妹妹、哥哥、阿姨、叔叔、舅舅

物品:花、蛋、蝦、球、飯、糖、鞋、襪、腳、手、嘴、鼻、頭、車、耳朵、眼睛、電話、帽子、燈、菜、肉、餅

動物:狗、雞、貓、鴨、鳥、馬

像聲詞:嗚嗚、汪汪、咦

2-3歲:繪本派上用場——互動閱讀階段

用繪本講故事的形式作為互動媒介可能一直出現,但在此階段會更加重要。利用色彩豐富的繪本,鼓勵孩子自己說出畫面上的內容,比如家長引導性的提問:“這隻小熊在幹什麼呀?”孩子回答:“小熊在吃飯”,家長繼續提問:“小熊在吃什麼好吃的呀?”孩子繼續回答:“吃麵包”,通過引導、解說和擴展,去幫助孩子認知更多,而不只是單純的按照文字讀故事、講故事。親子互動式講故事,孩子收穫會更大。

讓孩子覺得說話是一件開心的事兒

家長都想做開心的事情,孩子更是如此。回憶一下,你有沒有為寶寶說話不清著急發火過?是否強迫過內向的孩子和親友打招呼?當說話變成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後,孩子會越來越不願意開口,越來越反感說話。生活中,與孩子溝通時,家長要蹲下來與孩子平視,專心、耐心地傾聽。

不要把孩子一個人扔給電子屏幕產品

不要把孩子一個人扔給早教機(聽兒歌、聽故事或者聽、看Pad裡的內容),家長和孩子一起互動式交流非常重要,如果要聽,要合理控制時間,且家長要全程參與陪伴。

美國兒科學會在其2016年更新的兒童屏幕指南中建議:

  • 18月齡以下的嬰幼兒不鼓勵使用電子設備(除視頻聊天)。
  • 18~24月齡的嬰幼兒,如父母希望兒童接觸電子屏幕,推薦陪伴孩子一起使用高質量的節目/應用軟件,避免兒童單獨使用。
  • 2~5歲的兒童每天屏幕時間不超過1小時,並儘量觀看高質量的節目,建議家長陪同觀看,幫助兒童理解屏幕當中的內容,並應用於真實世界中。

孩子說話是一個自然發育的過程,靜等花開的同時也需要家長的科學引導和鼓勵。希望所有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在家長的正確引導和專業的干預下,語言能力提升都棒棒的!

資料文獻: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

Council on Communications and Media. Media and youngminds[J]. Pediatrics, 2016, 138(5): e20162591.


養育是一場沒有備考的考試,對於父母而言,一切問題都是新的。

所以我們當遇到問題時,才會特別期待有像章依文教授這樣的專家,站在身旁。

12月27日“2019育兒向未來Parents BEST年度大賞”,我們請來了你最熟悉的專家、明星、KOL,一起來認識、探討育兒未來問題,幫助中國新生代父母家庭通過更智慧、更有趣的方式養育下一代。

我們認真打磨了此次演講的課題:

1.未來新剛需,爸爸應該怎樣提高孩子軟能力?

2.10年後我們的孩子會成為誰?

3.運動如何讓你的孩子未來開掛?

4.未來教育,如何讓孩子迴歸藝術的本質?

5.人工智能時代,記憶力還有那麼重要嗎?

6.未來科技下的熱門職業,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多個熱門話題,解決你在育兒過程中的迷惑和困擾,免費贈票點此鏈接 邀你來現場聽演講,get獨家育兒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