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楚汉相争:垓下之战,不是诱敌,也非口袋战术,真实谋略叹为观止

刘项划分“楚河汉界”之后,项羽已经丧失了战略优势。

可他还深信鸿沟和约之效力,对汉军没有足够地戒备便率军后撤,这便给了刘邦乘势追击的机会。

刘邦军乘楚军疲惫,乘胜追击,并命韩信、彭越南下夹击楚军。

韩信、彭越居然按兵不动,楚军迅速反击,刘邦大败而归。

为了调动韩信、彭越攻楚,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彭越为梁王,再次进攻项羽。

楚汉相争:垓下之战,不是诱敌,也非口袋战术,真实谋略叹为观止

图⒈固镇垓下遗址

刘邦这次对韩信等人的加官进爵,起了作用。

韩信当真率军南下,彭越率军北上,刘邦趁势率军东进,40万汉军三面进击,与10万楚军对阵于垓下。

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不是诱敌,也非口袋战术,真实谋略令人叹为观止。

现在就从三个层面讲一讲这场战争的真实进程。

一、楚汉相争:战争序幕,看似诱敌深入

⒈项羽不会有“诱敌深入”的战略

公元前202年,刘邦撕毁与项羽的盟约,带领韩信、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四十余万人,围追堵截项羽的十万楚军,双方在垓下展开决战。

楚汉相争:垓下之战,不是诱敌,也非口袋战术,真实谋略叹为观止

图⒉垓下之战

可以看出在战略上,诱敌深入可能是项羽的军事谋略,只是在战争的进程中,楚军的战略后方彭城被汉军占领,项羽的诱敌深入之策没有任何价值。所以项羽也不会有“诱敌深入”的战略

⒉刘邦也不会有“诱敌深入”的战略

那么在战术上刘邦是不是使用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呢?

《史记》记载: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

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也就是说淮阴侯韩信先与项羽交战,不利的情况下,韩信军退却,这个时候“孔将军、费将军纵”,就是汉军的左右两军,从侧面进攻。

楚汉相争:垓下之战,不是诱敌,也非口袋战术,真实谋略叹为观止

图⒊垓下之战场

可以看出汉军在垓下已经将楚军包围,根本不存在“诱敌深入”的战术。

应该说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不是诱敌,也非口袋战术,那么汉军的真实谋略是什么?

二、楚汉相争:垓下之战,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其实,楚汉相争到了垓下之时,已经不是什么诱敌,也非口袋战术。

说句实在话,40万对10万,根本不需要什么口袋。这个时候的汉军就是人网,垓下之战,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三、楚汉相争:垓下之战,真实谋略令人叹为观止

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减少自身的兵员伤亡,才是刘邦和韩信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也就是垓下之战的谋略问题。

楚汉相争:垓下之战,不是诱敌,也非口袋战术,真实谋略叹为观止

图⒋固镇垓下遗址

韩信十分清楚,自己不能低估楚军的力量,事实上,楚军虽数量远逊汉军,却是百战之余的劲旅,在项羽率领下,又都抱有必死的决心,是绝对不可轻视的。

如果指挥不善,汉军的优势将在垓下之战转化为劣势,胜负之数就是不可知的,他须先计而后战,出奇制胜。如何出奇呢?

⒈瓦解楚军的斗志

项羽气力过人,武艺天下无敌,谁都不敢跟他正面交锋,他手下那8000子弟兵也都不是好惹的。要想最后战胜项羽,首先必须瓦解楚军的斗志,让他们不等交战就自动溃败。

怎么做到这一点呢?韩信等人,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们让汉军士兵轮番唱起哀伤、低沉的楚地民歌。

楚军兵少粮尽,特别是到了夜里,被四面楚歌,唱得军心涣散。

楚汉相争:垓下之战,不是诱敌,也非口袋战术,真实谋略叹为观止

图⒌虞姬墓

项羽也疑心汉军尽得楚地,遂以酒浇愁,与虞姬对饮帐中,愤然起舞,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又奈何?

⒉战略上分割包围,切断援军

刘邦任命韩信为联军统帅,指挥大军作战。韩信命刘贾、英布军自南将楚军外围出路全部封闭,命彭越军自北封闭楚军援军通道。

韩信亲率自军主力30万与刘邦之军10万合成一股,向困守垓下的10万楚军发起进攻,展开决战。

当时的情况是,楚军处于绝对劣势,西楚国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10万楚军成为绝对的孤军。楚军缺粮已经几个月,士兵饥饿,军队很难得到起码的补给。

加之,项羽听到四面楚歌,以为楚地都被汉军占领,便在夜里率残部800余人向南突围而去。刘邦令骑将灌婴率5000骑兵,继续追杀项羽。

楚汉相争:垓下之战,不是诱敌,也非口袋战术,真实谋略叹为观止

图⒍垓下遗址

楚汉战争历时四年多,经过广武对峙、安邑之战、井陉之战、陈下之战、垓下之战等大小数百次的交锋,最终刘邦集团获得了胜利,项羽在乌江自刎。

楚汉相争:垓下之战,不是诱敌,也非口袋战术,真实谋略叹为观止

事实上楚军主力被围之时,还有很多楚军各自为战,只是不能相互支援,他们也不相信项羽被打败了。

比如鲁地就是鲁公项羽的封地,直到汉军将其重重包围,也没有投降。

最后汉军抬出项羽的头颅,鲁地军民才投降,说明项羽在楚国很多地方仍然有支持者。只是来不及相互救援而已。

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终于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战争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

垓下之战,结束了秦末乱世的局面,重新统一了混乱的华夏大地,奠定了汉王朝400年的基业。

因其规模较大,影响极其深远,故被很多学者列为世界著名的古代七大战役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