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中國式逗娃”其實是在戲弄孩子,這會伴隨他一生,家長別忽視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參加一些聚會,有孩子的人都會帶上孩子,席間的朋友、親戚總喜歡逗逗孩子,大多時候孩子都會因為害怕哭而不停的哭。

孩子都很可愛,大人都喜歡去逗逗孩子,但是有時候這些大人逗孩子的行為方法有很多的不妥,雖然不是故意的,但是也會或多或少的給孩子帶來傷害。

案例:

我們前段時間有個老同學的聚會,其中有個同學帶著孩子過去的,孩子叫依依,三歲左右,超級的可愛,大家都想過去逗逗孩子。面對一屋子不認識的叔叔阿姨們,依依還是有些害怕的,緊緊抱著媽媽的脖子,誰逗她她都不搭理的。

來,依依叫我聶叔叔”班裡的聶遠湊在孩子跟前,這人平時就喜歡孩子,每次有小朋友都會去逗逗。

依依明顯是不買聶遠的帳,完全不認識的叔叔依依是有些害怕的,一直低著頭,玩著自己手裡的玩具,沒有說話。

“中國式逗娃”其實是在戲弄孩子,這會伴隨他一生,家長別忽視了

聶遠看見孩子不搭理他,又掏出一個紅包拿在手裡,“依依,叫聲聶叔叔,聶叔叔手裡的紅包就是你的了,可以買依依喜歡的玩具哦。

依依的媽媽看見依依一直不搭理同學,就輕輕說道“依依咋不和叔叔說話,叔叔問你話呢”。

依依還是不理聶遠,聶遠乾脆就伸手把孩子抱起來了,“這孩子也太膽小了,大紅包不想要了?快叫叔叔,就把紅包給你了。”孩子看見抱自己的人不是媽媽,小嘴一直板著,聽見同學的話,立馬就開始哇哇大哭。

聶遠有點尷尬,趕快把孩子還了回去,還說孩子膽子太小,也太認生了,但是一點都不覺得自己的的行為是不妥的。

分析: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太多了,大人都願意這樣逗孩子,有時候家長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樣做對孩子的傷害。

孩子不願意迎合都自己的大人,大人們就會說孩子不喜歡說話,性格比較內向,膽子比誰誰家的孩子小等等。

大人都不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問題,但是實際上他們根本不是在逗孩子,而是在戲弄這些孩子,對孩子來說這些戲弄的過程並不是有趣的過程。

就是大家戲弄孩子的過程被稱為“中國式的逗娃”,給孩子帶來了傷害,自己還不知道。什麼樣的情況屬於中國式逗娃呢?

1. 起鬨讓孩子喝酒

大家一起吃飯,飯桌上難免會有一些酒,大人們個個都喝的醉醺醺的,說話都是酒味。

但是孩子們都很好奇這個奇怪的東西是什麼味道,大人們就會起鬨讓孩子嚐嚐酒的味道,有時候還說“喝酒應該從孩子抓起,現在就鍛鍊一下孩子的酒量”。

孩子不清楚酒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傷害,常常在大人的慫恿下喝酒。

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身體的各種器官還在發育,酒精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

還有小孩子因為喝酒而器官衰竭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也應該及時阻止這些情況的。

“中國式逗娃”其實是在戲弄孩子,這會伴隨他一生,家長別忽視了

2. 說讓孩子傷心的玩笑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要二胎了,家裡的大寶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大人會逗孩子說“家裡有小妹妹了,爸爸媽媽都會親小妹妹,就沒人親你了。

還有一些無聊的大人逗孩子會這樣說“你媽媽把你送給我了,一會你要跟我回家”,“你不聽話,就會被爸爸媽媽送走”。

大人都知道這些是玩笑的話,但是小孩子不能分辨,大人講話時態度那麼誠懇,孩子都當真了。經常這樣的戲弄孩子,孩子從小就會沒有安全感,還給孩子留下陰影,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真的不愛他了。

3. 給孩子亂吃東西

孩子的飯菜都是比較清淡的,經常看見家長們吃的很香,就很好奇,想要嚐嚐這些東西的味道。孩子不知道哪些東西他還不能吃,大人卻為了逗逗孩子,把孩子想要吃的東西遞在孩子手裡。

孩子的消化系統是不斷的發育的,一定的年齡吃符合年齡該吃的東西,有時候孩子對一些東西過敏,不能接觸,如果誤吃會引起很嚴重的後果。

大人不清楚孩子的具體情況,但是孩子要了大人就給,也不問問孩子家長的意見。這些大人的做法不可取得。

除了孩子可能會過敏以外,一些小顆粒的食物,比如糖塊、瓜子、花生等等,這些都會被誤吸卡住孩子。如果真的卡住孩子後果非常嚴重,為了孩子的安全,大人也該管住自己亂喂孩子的手。

4. 表演節目有獎勵

讓孩子表演節目是個好事情,但是有些性格原本就內向的孩子,這樣在眾多人面前表演會讓孩子很害怕。有時候孩子表演的並不是太好,大人還會給一些評價。

這個孩子不聰明,這個孩子不活潑,大人是隨口一說,但是孩子容易放在心上,以後更不願意在大家面前表演了。

大人可以給孩子展現自己的機會,但是表不表現的決定權在孩子自己手裡,大人還是不要硬逼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讓孩子恐懼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生活的。

大家不要覺得就是逗逗孩子,也不會對孩子有多大的傷害,其實這樣逗娃會給孩子們帶來這些傷害的。

傷害1:孩子沒有安全感

大人逗孩子的語言都是五花八門的,根本不會注意自己的言行,只要這話能引起孩子的反應就要說出來,不管孩子的反應是好的還是不好的。

“中國式逗娃”其實是在戲弄孩子,這會伴隨他一生,家長別忽視了

其實有些時候大人的話會對孩子有傷害,尤其是關於孩子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態度這樣的話,容易讓孩子當真,沒有安全感。

傷害2:讓孩子不願意交流

有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大人一直逗,容易更內向,甚至長大以後也不願意和人去交流。因為小時候大人的惡意交流,讓孩子覺得大家對他都是有敵意,會傷害自己,為了保護自己而拒絕與大家去交流溝通。

傷害3: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

家長因為好玩,讓孩子抽菸、喝酒,孩子不懂得分辨事情的好壞,慢慢的就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

或許家長也清楚,有些時候親戚、同學們逗孩子的行為對孩子不太好,但是因為面子不好意思說。

“中國式逗娃”其實是在戲弄孩子,這會伴隨他一生,家長別忽視了

但是家長就應該做好保護孩子的角色,為了孩子的健康,看見這些不對的行為,要及時出來制止,不要因為面子而丟了孩子的安全感。

育兒難題找弘媽育兒經,家庭教育從小抓起,一起陪孩子健康成長,我是弘媽育兒經,幫你解決育兒小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