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最早初期的日本二戰潛艇。


對於二戰時期日本的瘋狂,國人還是比較瞭解的,除了給被侵略國家帶來無盡的災難和痛苦外,有很多日本兵受軍國主義、武士道、忠於天皇等精神影響,達到了幾近癲狂的程度,甚至,在戰鬥失敗時更是出現很多“玉碎”現象。然而,不論日本士兵如何的瘋狂,在盟軍實力碾壓下還是迅速崩潰,而即將戰敗的日本更是把這種癲狂發揮到了一種極致,更是創造出各種自殺式攻擊模式。

最早初期的日本二戰潛艇。

這些自殺式攻擊模式人們最熟悉的莫過於“神風特攻隊”,雖說“神風”給盟軍造成了一定的損失(擊沉美軍軍艦34艘,擊傷包括多艘航母在內的386艘艦艇。),但其實最嚴重的是這種不要命的行為給盟軍士兵帶來的心理壓力。當然,日本並不是僅僅製造了一個“神風”,可以說在天空、水面、水下都建立了這種攻擊模式。據日本《世界艦船》雜誌在2018年6月刊登的文章就報道了二戰時期日本“自殺式”微型潛艇。

最早初期的日本二戰潛艇。


文章中的“本土決戰”潛艇部隊中一種“自殺式”微型潛艇(代號為“甲標的丁型”的袖珍潛艇)。日本在1934年曾專門訂購了3艘甲標的的母艦,分別為千歲號、千代田號、瑞穗號,每艦可以搭載12艘甲標的。當然,在二戰時航母已經成為海上霸主,面對這些大型艦艇編隊,其作用自然可想而知了。(日本偷襲珍珠港時還曾派出5艘,當然,全部損失)但到了戰爭後期,日本戰爭資源已經匱乏,

最早初期的日本二戰潛艇。

已經喪失繼續建造大中型艦艇的能力,於是,小型艦艇又列入大規模建造的計劃,“甲標”1944年研發的第四種型號是“丁型”,該艇僅重不過30噸,兩人即可操作,一人駕駛、一人負責武器和通訊,還有兩具魚雷發射管與兩枚魚雷。當時日本寄希望這種微型潛艇來對付盟軍艦艇,從1944年秋天開始瘋狂製造,到日本投降,接近一年時間,竟然製造出了1200艘之多。甚至,投降後盟軍士兵看見船廠內整齊排列的潛艇都吃驚不已。

最早初期的日本二戰潛艇。

此外,日本海軍還訓練了兩千多名駕駛員,當然,這種難操控、不穩定、防禦力極差、航程短、航速慢的“丁型”潛艇,基本很難突破盟軍海軍的外圍防禦,威脅根本不大。再有,面對這些大型艦艇的反潛和打擊這些“丁型”潛艇及駕駛員想來很快就消耗沒了,這和自殺其實也沒什麼分別了。特別是據後來的俘虜稱,由於魚雷不夠,有些潛艇直接填裝2噸的烈性炸藥,用於與敵艦同歸於盡的,戰敗前,日本軍隊已經列裝了500艘這樣的潛艇,甚至還派出一部分執行“同歸於盡任務”,但都毫無所獲。

最早初期的日本二戰潛艇。


而早在戰爭初期,日本就曾多次派出“甲標”試圖潛入敵軍港口,但都以失敗而告終,而戰爭後期的日本從根本上就忽略了這些,試圖用這些“神風”、“震洋”等自殺式攻擊來遲緩失敗的時間。而讓這麼多士兵“送死”,最終目的也僅是想能夠“體面的和平”(就是“體面的投降”)而已。而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被當時日本盛讚的“送死”的英雄們,其實很多都不是自願的。

最早初期的日本二戰潛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