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賣魚能賺到3000萬!他咋做到的?

浙江舟山,中國著名的“東海漁都”,以海鮮名揚全國。在這裡有一個叫東極島的地方,島上的村民祖祖輩輩多以捕魚為生,可偏偏卻有一位叫張友慧的人,因為暈船怕出海,只能在家裡乾點雜活,徹底成為島上的一個笑話,很多人都認為他連媳婦都找不著。那麼,在這樣一個吃海靠海的地方,張友慧要如何才能立足呢?


賣魚能賺到3000萬!他咋做到的?

1. 我要給自己找一條出路

張友慧雖然害怕出海,可是哥哥一直對他抱有希望,總覺得他年紀小,多練幾次膽就好。可誰知一次,張友慧滿口答應要和哥哥一起出海,可之後卻又臨時反悔,說啥也不肯上船。哥哥一氣之下,打了張友慧一巴掌。就是這一巴掌打醒了張友慧,張友慧憋著一口氣,既然自己不能出海,不如干點兒別的,去外面人多的世界闖一闖。

2000年,張友慧向姐夫借了一萬元,來到沈家門(位於舟山本島的東南部,是全國最大的漁港和海產品集散地)。碼頭的繁忙和熱鬧讓年輕的張友慧大開眼界,也燃起了他鬥志,張友慧決心一定要在這裡混出名堂。

東河市場是舟山市一個大型的水產品交易市場。當時張友慧在市場看中了價值上千元一斤的野生大黃魚。張友慧瞭解到野生大黃魚因為捕撈的人多,日漸稀少,價格也節節攀升,他判斷,野生大黃魚將來會越來越搶手。除了野生大黃魚以外,還有一種米魚,因肉美味鮮,也很受消費者的喜愛,一斤價格可以達到50多元錢。發現商機的張友慧,決定以經營野生大黃魚和米魚為主。


賣魚能賺到3000萬!他咋做到的?

張友慧想得很好,但是他自己的魚價格賣不上去,別人的卻很暢銷。客戶究竟在哪呢? 2000年11月,張友慧經常來到沈家門碼頭,默默觀察,一位海產品經銷商引起了張友慧的興趣。

一天,那位經銷商正在發一批魚貨。張友慧為了一探究竟,就偷偷跟著這批魚貨來到當地的客運站,為了打聽這些魚貨發往何地,他就和裝車卸貨的師傅套近乎,拉家常。張友慧從師傅那裡打聽到這些海鮮將發往遠在300多公里外的溫州,於是他當即買好了同一趟去溫州的車票。

果然,當張友慧順藤摸瓜來到溫州,找到當地的一家菜市場時,他驚喜地發現這裡有很大的市場。光是做水產生意的攤位就有上百個,銷售量很大。可張友慧人生地不熟,該找誰合作呢?

米魚,在溫州很受歡迎,僅這個市場就有20多家攤位銷售米魚。張友慧在市場轉了幾天,他發現這一家賣米魚的攤位生意特別好。張友慧估算了一下,這家米魚經銷商一天的銷量大約有1000多斤,應該很有實力。2000年11月,張友慧憑自己的真誠和過硬的魚貨質量打動了那個經銷商,雙方達成共識,開始合作。

2. 一定要贏得客戶的信任

一個月時間,張友慧將舟山以及周邊城市的水產市場跑了個遍,他用一萬元起家,採用薄利多銷的方法,逐步跟溫州、台州等地十幾個經銷商建立了聯繫,打開了米魚和野生大黃魚的銷路。然而隨著市場規模擴大,張友慧卻碰到了新的難題。

生意要長久做下去,就要有穩定的貨源。捕撈野生大黃魚非常難,張友慧到哪去收這麼多的野生大黃魚呢?

2002年,張友慧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自己拿出200多萬元,交給收購野生大黃魚的漁船作為墊付資金,但有一個條件,這些魚船收購的野生大黃魚,他要優先拿貨。而當時在沈家門,一套房子的價格才10多萬元。

大黃魚生長在深海,捕撈成本很高,張友慧的這個舉動解決了漁船資金缺乏的問題。很多漁船主動要求和張友慧合作。到2009年,張友慧陸續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組建了7條收購漁船,從100多條捕撈漁船收購野生大黃魚。當更多的競爭者想要爭搶貨源時,張友慧早已掌握了沈家門五成以上的野生大黃魚的貨源。


賣魚能賺到3000萬!他咋做到的?

由於野生大黃魚越來越難捕撈,張友慧隨後還轉變思路,將野生大黃魚從批發改為零售,並在春節期間,搭配其它海鮮品種,做成年貨禮包,利潤更高的同時帶動其它海產品的銷售。2017年企業銷售額達到3000多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