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淺析《三國志》:東吳權臣諸葛恪――志承孔明、謀續仲達

本期概覽

功軼古人,勳超前世。主上歡然,遙用嘆息。

――《三國志·諸葛恪傳》

這是被孫權派去勞軍的尚書僕射薛綜對諸葛恪的評價,字裡行間多少有點阿諛奉承,但從諸葛恪的功勞而言,薛綜此評是至允至當的。

起因是諸葛恪領丹楊太守、任撫越將軍,安定並且招撫了丹陽地區的數十萬流民,順利解決了困擾丹陽郡幾十年之久的丹楊之亂,同時招撫訓得精兵五萬。能夠派尚書僕射前去勞軍,而且是沒有打過仗的軍隊,顯然孫權對諸葛恪是額外關注的。

淺析《三國志》:東吳權臣諸葛恪――志承孔明、謀續仲達


那麼諸葛恪究竟是什麼樣一個人,能讓孫權如此重視,後來更是拜為大將軍讓他當上託孤大臣的呢?從《三國志》當中的記載不難看出,諸葛恪為這一天,其實已經隱忍並等了二十餘年,這隱忍功夫頗有司馬懿之風采。諸葛恪的一生,具有司馬懿的隱忍、狠毒、多謀三大特點,同時還具有諸葛亮的幾分神色,本篇文章為您解析《三國志》之東吳權臣諸葛恪誕生記。

一、諂媚隱忍,行事歹毒,善謀而無德

諸葛恪,東吳諸葛瑾長子、蜀漢諸葛亮親侄,二十歲便官拜騎都尉,少年得意莫過於此,同時諸葛恪還擁有另外一重身份――太子賓客。此時諸葛恪少年得意,並與顧譚、張休等“侍太子登講論道藝”,也就是說年紀輕輕的諸葛恪已經和太子、也就是東吳未來的皇帝打成一片了,怎麼打成一片了呢?書中講他是

“併為賓友”,顯然,諸葛恪之命運是何等之好。這種身份給他的,則是平步青雲。

淺析《三國志》:東吳權臣諸葛恪――志承孔明、謀續仲達


除卻時運的緣故,諸葛恪自己的隱忍與才思敏捷也是步入輝煌的關鍵,無論多大的羞辱他都坦然受之,只要是有利於自己不管何事他都欣然前往處之。我們通過幾個真實的案例,去進一步瞭解諸葛恪的隱忍之功力。

對諸葛恪影響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其父諸葛瑾,另一個便是叔父諸葛亮,這二人無論是能力還是地位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樣都對諸葛恪影響頗深。諸葛亮在蜀國的地位那是獨一無二的,但諸葛瑾在東吳的地位卻極其卑微,任何人都敢當堂嘲笑於他,由於諸葛瑾面目較長,所以經常被取笑,《三國志》中講他是面長似驢,這不是沒有出處的。

孫權為人比較愛開玩笑,在東吳朝堂上隨隨便便就是段子,君臣也很和睦,而諸葛瑾則成了孫權講段子的靈魂人物。當時孫權大會群臣,讓人牽了一頭驢上殿,在

驢臉上貼了一張紙條,上書“諸葛子瑜”四個大字,注意這子瑜就是諸葛瑾的字,眾臣當然知道這是孫權的段子,於是乎鬨堂大笑。

這看似是開玩笑,但實際上也算是對諸葛瑾的人格侮辱,面長是人家缺點,你怎麼能拿這個當段子牽真驢來侮辱人呢?那麼作為長子的諸葛恪又幹了什麼呢?他並沒有理論,反而跪在地上求孫權給他筆,他也要題兩個字,只見諸葛恪正正經經題“之驢”二字,又是引得一陣鬨堂大笑。看似諸葛恪是才思敏捷,但以諸葛瑾為餌博孫權一樂,其實是一種隱忍。

淺析《三國志》:東吳權臣諸葛恪――志承孔明、謀續仲達


此後,諸葛恪接二連三向孫權進諂媚之言,言諸葛亮不如諸葛瑾,言屬國是東吳的馬廄等等,而這些給諸葛恪帶來的,則是坦蕩仕途。見諸葛恪才思敏捷,又有諸葛亮的能力擺在眼前,孫權對諸葛恪是格外看重。

很快,丹楊之亂被提上了日程,先來看丹陽之亂究竟是什麼。

《三國志》記載:丹楊山險,民多果勁,雖前發兵,徙得外縣平民而已,其餘深遠,莫能禽盡……地勢險阻,與四郡鄰接,周璇數千裡,山谷萬重……

也就是說丹楊數千裡的萬重山內,不收官府管控的流民無數,而且是由來已久奈何不得,這些流民“自鑄甲兵”,很難辦。這顯然是一個機會,一個揚名立萬培養自己勢力的機會,諸葛恪如何能夠放過。於是他自請前往撫剿,向孫權保證,能夠在三年內把招撫訓練出來精兵四萬。

孫權本來就喜歡這個諸葛家族出來的後生,很想讓他歷練歷練,現如今他自請前往,是個好機會,於是官拜丹楊太守,任撫越將軍,時年諸葛恪三十二歲。

到任之後,諸葛恪的謀略和陰狠一覽無餘。他首先下令各邊疆縣把守好關隘,不許外出一人,緊接著讓他們訓練好士兵待命,一到秋收時節立馬搶收,連種子也不能留給流民。先形成關門打狗之勢,在行甕中捉鱉之實,準備活生生把流民困住,陰狠吧。

淺析《三國志》:東吳權臣諸葛恪――志承孔明、謀續仲達


當然貴在招撫,諸葛恪知曉這個道理,緊接著下令只要是出山的流民,官府一律不得緝拿,反而要給予方便讓他們定居。這一套流程下來,不少流民就回鄉了,但還有不少人沒有回來,這些人可都是“好武習戰、高尚力氣”的人,才是諸葛恪的最終目標。以他需要在動點手段,讓他們乖乖下山接受訓練,而臼陽縣縣令則成為了關鍵人物。

這位縣令名喚胡伉,見流民都下山了,他很想穩定局面,於是把縣裡為非作歹的關鍵人物周遺給抓了,但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反正你這是違反了諸葛恪的太守令了!

諸葛恪敏銳察覺到了這是個機會,於是二話不說把胡縣令給砍了,放出話去說“我下令不許為難流民,怎敢如此怠慢呢?”這話是說給那些不下山的流民聽的,果然奏效,大批大批的青壯年勞力下山了,諸葛恪接機收編,四萬精兵次年訓練完畢。

隨後便有了開頭那一幕,孫權派尚書僕射去勞軍,尚書僕射拍諸葛恪馬屁,都順理成章了。而通過從事,不難看出諸葛亮的陰狠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無德之謀。

二、孫權託孤,權掌東吳,陰盛而陽衰

丹楊事畢,諸葛恪加官進爵是指日可待,果不其然孫權很快拜為威北將軍,封都鄉侯。但諸葛恪此時卻有頂頭上司,誰呢?陸遜!

淺析《三國志》:東吳權臣諸葛恪――志承孔明、謀續仲達


見有人在陸遜面前詆譭自己,諸葛恪洋洋灑灑數千字給陸遜講道理,也是他運氣好,陸遜不就一命嗚呼了!更神奇的是,接替陸遜監管荊州的,正是諸葛恪!

其後不久,孫權病危,太子孫亮年幼,孫權的江東已然諸葛恪是軍中將才,於是拜為大將軍,同時兼太子太傅!注意,曹真任魏國大將軍時軍權在握,司馬懿任魏國太傅時一國軍政在手,可見此時諸葛恪的威力。當然,託孤還有其他人,但這些人哪是諸葛恪的對手。的確,諸葛恪是太子太傅,並不是太傅,但這已經不重要了,孫權一死,託孤大臣中書令孫弘被諸葛恪誅殺,進而諸葛恪官拜太傅!

孫權託孤

《三國志》記載曰:久之,權不豫,而太子少,乃徵恪為大將軍領太子太傅,中書令孫弘領少傅。權疾困,召恪、弘及太常滕胤、將軍呂據、侍中孫峻,屬以後事。

自此之後,諸葛恪權掌東吳,權傾朝野。但他似乎並沒有同司馬懿一樣的篡魏之心,反而有著諸葛亮北伐之志。

淺析《三國志》:東吳權臣諸葛恪――志承孔明、謀續仲達


拜為太傅不久,諸葛恪下了第一道政令,《三國志》記載是為“罷視聽,息校官,原捕責,除關稅,事崇恩澤,眾莫不悅。”即裁撤多餘的官員,取消刺探官民言行的特務校事官,免除拖欠了的稅賦,取消關稅,各項政事都給予百姓恩惠。可見,一系列休養生息之舉皆出自諸葛恪之手,東吳國力逐漸恢復。

然好景不長,就在百姓剛慶賀完諸葛恪的仁政之時,諸葛恪再次行動了起來。首先 他將孫權黃龍二年廢棄了的防禦工事再次修建,開始大興土木。

魏大將諸葛誕(諸葛恪族叔父)與胡遵引軍攻吳,諸葛恪指揮軍隊大敗敵軍,首戰告捷讓諸葛恪志得意滿,朝廷再次加官進爵。隨後開始輕敵冒進,次年春便想出徵北伐,情形和當年諸葛亮北伐遇到的一樣,滿朝大臣阻擋,諸葛恪便學諸葛亮《出師表》之事,也洋洋灑灑寫了一篇諸葛恪版“出師表”,隨後出軍。

結果大敗而歸,回來後諸葛恪學諸葛亮與李嚴之事,又將朝中上下反對他的官員一律罷黜,結果滿朝上下人人自危。天時地利人和,諸葛恪一樣也沒占上,旋即大敗,後被孫峻設鴻門宴而殺死。

淺析《三國志》:東吳權臣諸葛恪――志承孔明、謀續仲達


結語

諸葛恪,少年得意的諸葛家族後人,官場上平步青雲的天之驕子,從小小的騎都尉一路平步青雲成為權掌東吳的權臣,頗有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遺風,卻最終不得不身首異處,被孫峻斬殺於宮廷。

縱覽他這一生,很難評說他時好時壞,權掌東吳但他並沒有培養什麼自己的勢力,以至於被殺之後沒有掀起波瀾。說他是學諸葛亮的忠志之士,但他排除異己一心北伐,又該如何評說。矛盾貫穿了諸葛恪的一生,也只是因為他平步青雲沒有波瀾,造就了他不知內心之志的坦蕩仕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