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記載劉備只哭過6次,最後一次並非白帝託孤竟是為此人

我們看《三國演義》時,總是難免有這樣一個印象,那就是劉備特別愛哭。桃源結義哭,三顧茅廬哭,失徐州哭,借荊州哭,關羽陣亡哭,白帝託孤還哭……。於是有不少人戲稱,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有大量的虛構成分,不能當真。在正史中,劉備並不是經常哭,據《三國志》記載,劉備痛哭不過六次,而且每一次都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三國志》記載劉備只哭過6次,最後一次並非白帝託孤竟是為此人

1. 泣別田豫

“備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歸,備涕泣與別,曰:"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

——引自《三國志·魏書·滿田牽郭傳》

三國志裡記載,在劉備投奔公孫瓚時,年少的田豫去拜見劉備,很受劉備器重。二人同時在公孫瓚手下共事,三年的時間裡積累了深厚的感情,堪稱刎頸之交。後來,劉備離開公孫瓚投奔陶謙,被表舉為豫州刺史。然而,田豫考慮到老母在堂,不能遠隨,所以無奈向劉備辭行。劉備與之泣涕相別,並說道:“很遺憾不能與您共同成就一番大事。”這也是《三國志》記載中,劉備唯一一次因為“生離”而流淚,其它五次具為“死別”。

《三國志》記載劉備只哭過6次,最後一次並非白帝託孤竟是為此人

後來,田豫轉輾曹操手下為將,擔任幷州刺史,北征鮮卑,揚威草原。證明了劉備的知人之明。然而,可能也是因為跟劉備關係的原因,田豫始終在曹魏朝廷不得重用。

《三國志》記載劉備只哭過6次,最後一次並非白帝託孤竟是為此人

2. 髀肉復生

“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廁,見髀裡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引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

劉備汝南戰敗後,投奔同為漢朝宗室的荊州刺史劉表想東山再起。然而,劉表雖表面敬重劉備,將其奉為上賓,卻始終不能用其計策。劉備在荊州難有作為,看到自己髀裡肉生,感慨自己老之將至,還一事無成。不覺悲從中來,慨然流涕,這也就是成語“髀肉復生”的典故。

少看三國,崇拜諸葛。老看三國,崇拜劉備。在40歲就算老年人的三國時代,已經47歲的劉備飽受命運打擊,居然還是痛哭“髀肉復生”而不是意志消沉。這等開掛一般的意志力真的值得如今的我們學習。

《三國志》記載劉備只哭過6次,最後一次並非白帝託孤竟是為此人

3. 祭拜劉表

“典略曰:備過辭表墓,遂涕泣而去。”

——引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

劉表彌留之際,考慮到自己子嗣不才,準備把荊州託付給劉備。劉備沒有聽從。後來,劉表去世,劉琮繼任,曹操趁機南征,諸葛亮勸劉備攻打劉琮,佔據荊州,劉備不忍,帶領百姓南遷,路過劉表墓時,拜祭一番後,涕泣而去。

《三國志》記載劉備只哭過6次,最後一次並非白帝託孤竟是為此人

4. 龐統戰死

“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

——引自《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

龐統投奔劉備後,備受重用,與諸葛亮併為軍師中郎將。入蜀戰役中,諸葛亮留守荊州,龐統隨劉備入川,全權負責攻蜀行動,本以為會立不世之功,不曾想在圍攻雒縣的戰役中被流失射中,死時僅三十六歲。愛才如命的劉備非常惋惜,談之落淚。

《三國志》記載劉備只哭過6次,最後一次並非白帝託孤竟是為此人

5. 法正病逝

“先主立為漢中王,以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明年卒,時年四十五。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

——引自《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

法正投奔劉備以來,履歷大功。幫助劉備拿下西蜀,穩定人心。獻計斬夏侯淵,攻佔漢中。深得劉備信任,連諸葛亮都自嘆弗如。劉備稱漢中王的第二年,法正便逝世了,劉備十分悲痛,為之流淚數日。

《三國志》記載劉備只哭過6次,最後一次並非白帝託孤竟是為此人

6. 賜死劉封

“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封嘆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為之流涕。”

——引自《三國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

劉封身為劉備繼子,武力過人,為蜀漢屢立戰功。然而犯了三件大錯:第一、關羽向上庸求援時,不肯出兵。第二、平時對孟達多加欺凌,致使其降魏。第三、申儀背叛後,丟失上庸,逃回成都。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猛,恐對幼主不利,便勸劉備將其賜死。

然而,畢竟是多年父子之情,加上劉備也明白劉封並無反叛之意,但為未來考慮,不得不賜死他,劉備當時半是愧疚、半是惋惜,非常傷心,為其痛哭許久。這也是有歷史記載的劉備最後一次痛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