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金朝滅亡後的女真人

金代的女真人,遷居中原地區的大約200萬人、徙住蒙古一帶的約40萬人、留居東北的約200萬人。


  居住在中原地區的200萬女真人,遍佈北方各省,但主要分佈在中都(今北京)、河北、山東、河南各省。金末,黃河以南、淮河以北是女真人最集中的聚居區。

金朝滅亡後的女真人


中原地區女真人的去向有二:
  一、不少死於戰亂。金朝除了與蒙古、西夏、南宋交戰中死亡的外,為起義軍殺死的也不少。
  二、多數與漢族融合。如:
  1.大多數女真人遷居中原後,與漢族錯居雜處,習漢語、穿漢服、改漢姓、著籍漢地。在元朝明確規定“女真生長漢地,同漢人”的政策下,他們在元代大多成了漢人,應是歷史事實。
  (附:女真人改用漢姓:完顏-王、紇石烈-高、徒單-杜、兀顏-朱、蒲察-李、顏盞-張、溫迪罕-溫、奧屯-曹、孛術魯-魯、斡勒-石、納刺-康、斡淮-趙、阿曲-雷、阿里侃-何、抹顏-孟、呵不哈-田、烏林答-蔡、僕散-林、術虎-董、古裡甲-汪、赤盞-張……)
  2.在相互通婚中加入了漢族共同體。漢族婦女嫁女真人的有之,女真婦女嫁漢人的亦有之。因此當時人說,不少生於中原的女真人“父雖虜種(女真人),母實華人(漢人)……非復昔日女真。”這些通婚戶的後裔,在金亡後成了漢族成員是毫無疑義的。
  在蒙古地區的約40萬女真人,與蒙古諸部接觸較早,交往頻繁,深受蒙古人的影響。特別是成吉思汗發兵攻金後,他們較早歸附。在元朝“若女真、契丹生西北不通漢語者,同蒙古人”的政策下,有相當一部分加入了蒙古族。另一些從軍的女真人,降附蒙古後,跟隨蒙古大軍西征南下,攻城掠地,分散到南方各省,其中有不少人留住當地,後來成了漢人。


  留住東北地區的約200萬女真人,居上京、蒲與、速頻、易懶、胡裡改等路的近100萬人;其餘100萬人,分佈在遼河、鴨綠江流域。他們的去向:居上京等地的近100餘萬人,除小部分死於戰亂外,餘皆成了元代開元路和合蘭府水達達等路下的女真人。居住遼河、鴨綠江流域的100餘萬女真人,公元1216年蒲鮮萬奴叛蒙古,東遷女真故地時帶去數十萬人,除了戰亂中少數死亡外,後也大多成了開元路、合蘭府水達達等路下的女真人;遼河一帶剩下的數十萬女真人,在元代還以女真名稱活動,其中有少數被遷移到江蘇揚州等地屯田,到了明朝中期,大多已與漢人無別,成了漢人的一部分。
實際上 滿族形成和漢族類似,也是東北地區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僅僅融入漢人就達一百多萬,八旗除了滿八旗,蒙八旗 還有漢八旗。以下補充一些資料:
滿洲民族中非女真裔人口融入的幾種主要方式。雜居:後金國建立後,女真族與其他民族是雜居一國的,而後金國小人少,不可能只用純粹的女真人,所以把非女真人部落或村莊也編入八旗,一個部落或一個村莊就是一個牛錄。 後金是一個工作多沒工人少的社會,為了滿足勞動力的需要,僅皇太極即位後有一百餘萬的漢人被編入八旗。
歸附:附喀爾喀、科爾沁等一些蒙古部族在後金建國之初就向努爾哈赤歸附,承認努爾哈赤是他們的可汗,這些人也被編入了八旗。

受降:清朝建立後,先後取得了很多軍事上的勝利,受降了大量的降兵,這些人也被編入了八旗,儘管他們大多沒有被編入滿洲八旗,但是隨著歲月的磨合,而且女真人也是炎黃後裔,他們逐步形成了對滿族的民族認同感,成為滿族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