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如果諸葛亮沒有早逝,蜀國能統一中國嗎?

笑看滄海


很切確地跟你講,如果諸葛亮不死的話,蜀國是會易主而不是會統一三國,你品。

一、諸葛亮六出祁山是在奪兵權,死後都要殺魏延。

二、諸葛亮奪兵權不夠,還要排除異己,順勢貶李嚴、設計殺魏延。

三、諸葛亮出祁山是要耗死那些不遵從自己的將領,而鞏固並提拔自己的勢力,屢次讓意見不同的魏延出擊,希望用死魏延,可是又想讓魏延為自己效力,但是又怕成為政敵,用同鄉馬謖、用降將姜維、用楊儀,培養出自己的勢力。

四、劉備剛死沒幾年,朝局還是有派別之分,荊州系、益州系、東州系。諸葛亮要把三個系合成一個系,只有這樣,自己的政敵沒有了才能奪取政權。

諸葛亮和司馬懿有個共同點、大忠似奸、大奸似忠。

他們都是國家的忠臣,也都是國家的奸佞。

這樣的話語,看起來似乎矛盾了許多。

但是仔細品,曹操是個能人,他救護漢室的時候,他是忠臣,大忠臣,但是當他掌握了漢室的時候,他就是大奸臣了,因為功高蓋主,挾天子令諸侯。只要全力大過天子的,都是奸臣,但是隻要不害天子的,那就是忠臣。

奸臣是奸佞之臣的統稱,而大奸臣則是權利大的大臣的另稱了,害天子而立自己的稱為大奸臣,和大忠臣一詞相比,相對貶義。

忠臣是忠心耿耿的臣子,而大忠臣則是權力大的大臣的另稱了,護天子而世代護天子的稱為大忠臣,但是和大奸臣沒有太大區別。

大奸臣和大忠臣就在一念之差。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這樣的人,他們一開始都是忠臣,然後時間一長了,勢力一大了,他們開始變成是大奸臣了。

奸臣誤國,而大奸臣不誤國。



按說歷史是不可逆的,我們沒有必要繞圈子爭論莫須有的問題,但是,多少明白人告訴我們歷史有可能重演,只是換了一個龍套。其時關於諸葛亮到底成了什麼氣候,毛主席給過評定,一會我們還要說。

三國的複雜局面因為劉玄德的去世而行將落幕,劉備卻無備英才,他的兒子註定無法給那個烽火連天的世界增光添彩,阿斗遺傳了劉備的隨遇而安卻沒有他的城府和大志。這就意味著他不可能成為未來統一天下的主角。

再看曹操的兒子生龍活虎,外加司馬懿的後代悍如狐狼,以這些人中精英率領著多如牛毛的中原人才,加上中原得天獨厚的物華天寶不勝利都說不過去。看看人口比例吧,魏國人口在四百多萬左右,吳國為三百多萬左右,蜀國為九十萬左右,從徵兵和糧草來說已經處於絕對劣勢,天命已歸中原!

劉備的七百里連營讓江東陸遜玩了一把煙火遊戲,劉備畢生的人財力積蓄一結束天就要亡蜀,只是因為有諸葛亮在得以暫時拖延。劉備死前大約也知道玩不下去了,問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諸葛亮能說什麼?以他的為人不用想也知道答案了。如果蜀國是一個大集團公司,諸葛亮就是無奈保了一個新上任貪玩的富二代,公司不跨怎麼可能……

對於諸葛亮的總結,毛主席曾經說過:“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硬著頭皮也要上,從這方面也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能力,硬是頂著逆天壓力,又是腳踏七星燈續命,又是想火燒司馬氏一家,還要北代中原,不說勞民傷財之事,這是以一人之力再挑戰天地的規則,壓力太大!!!!

我也要逆天!!好多看了歷史演義的都雄心勃發,且慢,如果你能順天而行已然是人生最大的挑戰了。

每當想著坐著四輪小車搖著羽毛扇的孔明先生,陣前揮灑指點,回家唉聲嘆氣吐血籌謀,只想心痛地問一句,管仲、范蠡安在?


坐照入神


諸葛亮沒有早逝,蜀國也不可能一統天下,究其原因,我認為有兩點,第一,蜀國地處四川,山多,耕地少,人口少,蜀國全國才94萬人口,所以國力有限,蜀國雖有諸葛亮神機妙算,但一統天下光靠神機妙算還是不行,實力才是關鍵。第二,蜀國的政治制度,諸葛亮當政期間,連皇帝劉禪都稱其為相父,蜀國的軍政大權可以說捏在諸葛亮一個人的手裡,這種權力過於集中的政治體制,註定了蜀國不可能蒸蒸日上,因為其他人的才能根本無法得到充分發揮,而且諸葛亮有完美主義人格障礙,什麼事都要親力親為,真可謂一手遮天,最後的結果就是自己累的半死,事情也沒有辦好,蜀國精英人物的才能得不到發揮,蜀國的國力就不可能增強,而且諸葛亮為了所謂的興復漢室,一味的用兵,北伐中原,在實力遠不及對手的情況下,還主動進攻,這無異於自挖根基,自毀長城。等諸葛亮病逝,留給劉禪的是一個殘破不堪,人口稀缺的爛攤子,長年的征戰,讓蜀國原本就不厚實的家底消耗殆盡,難道說蜀國就沒有比肩諸葛亮的人物嗎?不一定,蜀國的政治制度,用人制度,就註定了蜀國不可能更為強國大國,被滅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