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能否试着说说你所知道的宋代雅文化有哪些?可对自己熟悉的详细说明?

龙啸天鉴藏


我试着从当前的一些其他说法谈起,然后,详细说说

宋词

宋朝是一个有趣的朝代。它最大的政治生态就是重文轻武。

这种大环境下的大宋子民,无疑是幸福的。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用来享受生活,享受那个时代独有的文化盛宴:宋词

在宋,不管是北宋或者南宋,还是在汴京临安还是有井水处,上至达官显贵,下到乡野村夫,作词、唱词、和词,都是重要的生活常态。

四大雅事(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是宋代的雅文化吗?

宋灌圃耐得翁在《都城纪胜四司六局》中记载:

凡四司六局人祗应惯熟,便省宾主一半力,故常谚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许戾家。若其失忘支节,皆是祗应等人不学之过。

可知,在京城的士大夫群体中,为了减省主家的劳动,在京城出现了专门帮办礼席的服务机构“四司六局” ,不只是在官府贵家,在市井小巷也有这些特别服务。

四司六局分工合作,为办筵之家省去了许多精力,主人只出钱而已,不用费力。四司六局服务人员,各有规则,散席犒赏时,亦有次序,先厨子,次茶酒,第三是乐人。

四司六局的上门服务,便利了京城居民。但是,其中的花费很大,非大户人家也无法承担。

我想说的是,这应该还不能称着大宋的文化。

1.它只是为办席应景的项目。打个比方,它相当于我们现在下乡办厨,它最大程度称得上是一种风俗,而不能称为一种冠名为“宋”的文化形式。

2.它只是在京城部分阶层盛行。相对于偌大的一国,京城占的土地和人口比例都不会很大,哪怕宋再怎么弱小。不能以点概面,把京城的甚至好只是上层士大夫阶层的习俗放大为宋朝的文化。

3.它没有作为一种文化必须具备的时间积淀和内涵。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在社会历史发展由人民群众创造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物质或者意识。局部地区部分人家采用的习惯再怎么归纳都不能当着文化。

所以,基于以上分析,“四大雅事”很难作为宋代的文化,更不要说是雅文化。

填词、唱词,和词,是宋代的雅文化吗?

能够代表一个朝代的文化,一定有其深厚的物质和群众基础,而在大宋一朝,“宋词”应该是它最主要最显性的“雅文化”。

1.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很大。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的“市”“坊”界限被打破,“草市”和“夜市”出现,市民阶层规模扩大。“唐诗”严格的格律,已经不适应普通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他们渴望一种介乎雅俗之间的雅文化,于是,宋词应运而生。

2.全方位的创作层次。一大批士大夫比如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晏殊、陆游在潜心创作,市民阶层有柳永、李清照等一大批出名或者不出名的词曲创作者涌现,让宋词从上到下有了创作、传播和消费的链条,于是,宋词的载体话本和戏曲在宋非常流行。

《全宋词》共收录了两宋时期流传到现如今的词作就有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我们就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当时实际的创作数量一个是十倍百倍于这个数字的。

宋词在两宋时期流行的高度、广度,让人惊叹。

从大量的典籍和文献里,我们可以看出,宋词的流传盛况。

《宣和遗事》中有一段有趣的记载:

宣和间,上元张灯,许士女纵观,各赐酒一杯。一女子窃所饮金 杯,卫士见之,押至御前。女诵《鹧鸪天》词:“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徽宗大喜,以金杯赐之,卫士送归。

这一段记载,很能够说明词在当时的普及程度。下面再分层分析。

1.在社会上层广泛流传。且不说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晏殊等人,本身就处在大宋王朝的统治核心,他们之间词曲唱和的词曲数量非常庞大。

最有说服力的是,宋英宗的高皇后,就是苏轼诗词的忠实读者,苏轼每次创作新的作品,她都有专人传递呈见,都会读上很多遍,然后安排宫中乐人演唱。据说

宋神宗,也特别喜欢苏轼的诗文,吃饭的时候都要阅读,经常出现“举箸不食”的现象,之后,北宋的徽宗,南宋的高宗孝宗也都是苏轼的“粉丝”。据梁启超《王安石传》也考证到,苏东坡在黄州创作的词,他都会找人收集,先睹为快。

还有一个有力的证据,柳永的《鹤冲天》传到仁宗皇帝手里,他读后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唱低吟,何要浮名?且去填词。而那时的柳永只是一名落第秀才,其诗都可上达天听。

由此可见一斑,当时朝野上下对词曲的推崇程度是我们现在都想像不出的高度,而且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也是有名的词人。

2.在社会中下层流传更广。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明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据记载,柳永的声名,不仅闻名于中原和江南,哪怕在边远的西夏、金、辽地区,凡有井水人居的地方,就能听见柳永写的歌。

当然,在宋词,风头最盛的还是苏东坡。宋《师友谈记》记载:

“章元弼顷娶中表陈氏,甚端丽。元弼貌寝陋,嗜学。初,《眉山集》有雕本,元弼得之也,观忘寐。陈氏有言,遂求去,元弼出之。元弼每以此说为朋友言之,且曰缘吾读《眉山集》而致也。”

当时但凡有点文化的普通妇人,对东坡的词都爱不释手。

更不可思议的是,据说有一次,苏轼在夜里刚填完一首词,试着吟唱,恰巧被巡夜的士兵听到了,第二天这首词就传遍了整个徐州城。

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记载,苏轼曾经问一朋友:“我词比柳词如何?”且不去追究友人的回答,但就苏东坡这句问话,就可以知道,柳永的词不仅只是在乡野流行,在社会上层也是流传很广的。它更能够说明:宋词,社会上下层对词的推广和传播没有界限。

3.大宋时期全国各大城市商铺林立、酒楼歌馆等娱乐场所遍布。在前面说过宋商品经济的繁荣知道,根据《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仅汴京城内就设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最大的勾栏甚至能容纳数千人。扬州、益州等大都市的酒楼不分昼夜营业,有成百歌姬伴坐陪唱;在汴京,燕馆歌楼、幽坊小巷更是数以万计。这个唱词规模,不说绝后,也一定是空前的。

4.创作队伍空前庞大。据统计,宋代有影响的大词人大致在300家左右,其中堪称“大家”和“名家”的词人就有半百之数,欧阳修、王安石,陆游、辛弃疾、苏轼、苏洵、苏辙、周邦彦、姜夔、秦观、柳永、吴文英、李清照、晏几道等等。

总结

宋朝的雅文化当然不只宋词一种,但宋词一定是其中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不仅是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更是对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开创,形成了我们传统文化现在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格局。

但愿我的回答对您有点小小帮助。


武哥说文


这个题目比较大,宋朝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顶峰,重文轻武,造就了从朝堂到乡野的文化繁荣,理学、文学、史学、艺术、诗词、字画等领域高度发达。

像诗词字画,这些是属于文人骚客的雅文化,而民间百姓也有自己的雅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茶文化。

茶文化是在宋朝才形成艺术境界的,那时已不是纯粹意义的茶,而是像我们现代的饮料,有加糖加盐还有很多作料的的茶。宋朝时还有斗茶之风雅,范仲淹就写过一首著名的《斗茶歌》:

……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

赢得珠玑满斗归。

宋人用各种精致瓷碗饮茶,宋代喝茶瓷碗分黑釉、酱釉、青白釉、青釉四种,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瓷碗。宋徽宗曾写《大观茶论》,用二十篇文章介绍茶文化。宋代茶文化是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综合体现,是雅俗共有的文化。遗憾的是像宋朝大多数的饮茶制茶工艺、文化都遗失了。


东篱赏菊人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宋人吴自牧的笔记《梦梁录》写的这“四事”便是宋代雅文化很好的说明。

大火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虽然没有直接点出朝代,但是我们都大概可看出它的背景设定是宋代,剧中精致的服装房屋道具,把宋人生活中的雅体现的淋漓尽致。吴晓波曾说宋代并不是个很强大的时代,但却是幸福感最强的时代。宋人对待衣食住行的态度,确实让人有满满的幸福感仪式感。

既然有点茶,便需要茶具。瓷器的推陈出新必不可少,而专门制作各种茶盏的建窑在攻克了自身的一些问题后其生产的建盏在北宋终成名品。有人说,天黑建盏是宋雅文化的最杰出代表。虽然它看起来颜色黝黑,但是这正是它独特美的体现,崇尚自然。顺势而为。没有通过人工方式去改变建盏的外观,这一点比较符合我国传统文化中追求自然真实的态度。

宋代的雅文化,还有词赋、绘画、书法、收藏,凡是与文化有关的宋文人们都十分热爱并且能做到极致。这里不得不提那个

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的宋徽宗。他书画骑射蹴鞠皆一流,尤书法绘画最有天赋。独树一帜的瘦金体都现在仍有不少书法爱好者追捧,他的花鸟画也珍藏在博物馆中。他的艺术品味也体现到了瓷器上,对天青汝瓷的喜爱登峰造极,但是随着宋的破落汝瓷也几乎销声匿迹了。宋代还有一雅体现在园林建造上,宋徽宗不为人知的身份还是个园林建筑家。他指挥建造的园林艮岳被视为中国最美的园林之一。可惜园林没有幸存下来。

被陈寅恪评价造极于赵宋之世的文化到了如今,在流行美学和高雅生活的方式里仍然随处可见它的影子,宋代的雅文化对追求美好生活的我们有着重大的影响。


宫商角徵羽哆瑞咪发嗦


宋朝的雅文化太多了。不可一一知全。宋朝先后存在了三百多年,是一个政治积弱而文化繁荣的特殊封建历史朝代。它的文化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有自已推崇的文化。将宋朝的文化成就发展到了封建历史文化的极致。涌现出了一大批诗词名人和书画大家。在诗词方面可与唐诗并肩,而又有自己的特点。唐宋八大家宋朝就占了六位。创立众多词牌形式,并且成就翡然。如于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于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的诗词作品广为后人传唱。宋词表现形式多样,或豪迈或悲壮,或浪漫或婉约。既有对山河生活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和祖国的忧虑。同时宋朝的绘画艺术也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诞生出一大批书画巨匠。如张择端,范宽,郭熙,马远等。其中于张择端的影响最大。中国十大传世之宝《清明上河图》就是出自他之手。画长五点二八米,宽零点二四米。里面涉及人物五百多人。生动再现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繁荣。其画布局精巧,气势恢宏,刻画细致。一幅画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把北宋东京各式人物的生活,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描绘得诩诩如生。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对这种崇文贫政的国家形态的担忧。宋朝的诗词和绘画是宋朝雅文化的典型代表。


游游蜉蝣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特有的气质,相比开放华美的大唐盛世,宋代的文雅内敛更让我着迷。

宋朝不是完美的时代,甚至有些弱不禁风,在敌对政权金戈铁马的威胁下颇为狼狈,然而宋朝却有其独特魅力。宋朝有《清明上河图》里繁华的市井,也不缺《溪山行旅图》中宏远旷达的精神追求;宋朝有画画写字堪称典范的皇帝,有宋词,有东坡.宋朝有着对文雅生活的极致追求……正如陈寅恪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文人对雅器之追求由此可见一端,在他们看来,器物不止于器物,更承载着他们的美学情怀和精神追求。人生之乐境并不在声色之间,相伴文雅器物,宋代是香文化的高峰期。清福不亚于身居阆苑瑶池。











汉晋古砖砚


点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