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南北绛县,尧王故里

南北绛县,尧王故里

说起山西绛县,在历史上可是大大有名。相传当年尧王在此出生居住,号称尧王故里。春秋时期晋献公接受晋国大夫士蔿的建议,派人四处诛杀人数众多的晋国诸公子,然后选址尧王故里建都城(今绛县车厢城)。因城外三座土岭黄土层下皆为紫中带红的山石,遂取名为“绛”。
南北绛县,尧王故里​“绛”地便成为了晋国的都城。后迁都于新田(今山西新绛)。到秦始皇时分,在此设县为绛县。到北魏时,以浍河为界,南置南绛县,治所在车厢城。北置北绛县,到隋朝改名为翼城县。后把南绛县的南字去掉,仍称绛县。随后绛县由大逐步缩小,由一个大县变成中等,最后成为下(小)县。1958年11曰,绛县建制被取消了,西边划归闻喜县,东边划给翼城县。


南北绛县,尧王故里​到了1961年五月,建制又再度恢复,直至现在。绛县从大到小,甚至于一段时间都被撤销建制。在撤销建制的那段时间里,绛县人不无自嘲道:“看我绛县人这倒灶鬼眉眼,到成了闻喜人啦!”这是绛县人被称之“倒灶鬼”的一个版本的说法。绛县人在河东地区以忠厚老实著称。当年黄河几经泛滥,加上灾荒战乱,河南人四处逃散。
南北绛县,尧王故里​流民渡过黄河涌入河东运城各县地界,但各县均不接纳。唯有绛县设置粥捧赈济灾民,闻讯而来的逃荒河南百姓又都涌向了绛县地界。周边县人都说:“看绛县人干的这事情,倒灶鬼眉眼!”而后续前往绛县的河南灾民一路打听绛县咋走,周边县人都笑着说:“都去倒灶鬼那里啊!”

南北绛县,尧王故里​久而久之,绛县人“倒灶鬼”的名号越传越响。现如今绛县人中河南人后裔比较多,大部分为当年逃荒而来,相互之间比较讲义气。早年间若相邻村庄逢红白喜事,人们都纷纷前往帮忙。走之前都不忘在腋下夹上一瓶酒,颇有豪爽侠义之气。
南北绛县,尧王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