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漯河“四大坑”,你听说过吗?

百年沧桑“四大坑”

漯河“四大坑”,你听说过吗?

当年四大坑的位置

儿时唱顺口溜:“老鼠精,用屁崩,一崩崩到四大坑,掉进水里乱扑腾。”这让我忆起了小城的四大坑来。

在小城诸多“坑”里,数“三角坑”、“四大坑”最有名气。上年纪的人都知道“三角坑”在寨内,“四大坑”在铁路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小城的座标系,亦是漯河百年沧桑的“见证”者。

倘若论及“坑”的大小来,恐怕那“三角坑”怎么也无法跟四大坑相提并论。“三角坑”,顾名思义,其坑呈三角形,而“四大坑”,是地地道道“水面宽阔、烟波浩渺”的四个大水坑,而其中任何一个水坑,都较“三角坑”大得多。

“四大坑”,即指当年蒸汽机车在铁路东放水的地方。那里原来是一片庄稼地,是地地道道的沃野良田。上世纪初,筑平汉路时,为垫高路基,被人挖成了四个既对称又均匀的大坑。倘若居高临下鸟瞰,俨然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田”字。解放前后,这里碧波荡漾,池水涣涣,虾蟹成群,锦鳞游泳,不少人喜欢到此钓鱼撒网,或者浣纱洗衣。而坑的四周,种着杂树,周边又多是荒地,因而,被取土人到处挖得坑坑洼洼,杂草丛生,荆棘蓊郁,甚至成了埋葬死人的乱草岗。迨至铁路修成了京广复线,“四大坑”依然荒芜凄凉、满目疮痍——那鱼鳞坑中,高耸着的电线杆子,形成一个又一个“孤岛”,在孤岛——即立着电线杆子下的“陡壁”上,常有悬挂着腐烂、残缺的棺木。那“孤岛”上栽着的电线杆子,高耸屹立,有如“避雷针”般,直插蓝天。有一时期,这里由于地阔人稀,还曾在此处决过犯人!

“四大坑”也不乏美丽。时常跑去玩耍的我,就曾目睹过她的芳容。一次,日出时分,“四大坑”旁边蹲踞着许多撒网逮鱼的人。其中一位长我十多岁的钓鱼人,头戴草帽,手握鱼竿,不大会儿,钓上一尾八斤多重的大鲤鱼。虽说那人费了好大劲儿,但在旭日朝晖的映照下,那草帽钓竿、喜获大鲤的剪影,构成了一幅俏丽动人的“垂钓图”。六十年代,有一年冬天,下了一场潇潇细雨,箩面似的,均匀地洒在光秃秃的树冠、树枝、树干上。夜晚来临,地冻天寒,淅淅沥沥的冻雨下个不停,树枝上很快挂满了一层又一层晶莹剔透的冰凌,长长的,满枝满冠。次日雪霁雨住,旭日东升,将个满树的冰挂映照得红妆素裹,犹如鸡血石般瑰丽璀璨!可惜,那时我还没有照相机,未能留驻那千载难逢的旖旎美景。

六十年代,四大坑旁渐渐搭起窝棚。东西坑之间,一条南北向的解放路贯通,行人车马,也日见稠密。然而,坑中的池水,却无昔日多了、深了,可依然清澈,有鱼有虾,有人洗衣。一年秋冬,天气尚暖,我跟一位铁路剧团的同志一道,去四大坑洗衣裳,那浣衣的石头、水中的螺蚌、池里的小鱼、水面的水拖车……一一映入眼帘。我蹲在石头边,洗濯沾满煤屑的脏衣服,周围的坑水被我染黑了一大片,激起的浪花四溅,漾起的涟漪朝远处荡去。我停下手中洗涤的衣物观望,不大会儿,污染的坑水清澈起来,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潦水尽而寒潭清”了!

漯河“四大坑”,你听说过吗?

四大坑上建起的原漯河铁中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摧”。一晃,廿年过去,当我调回家乡走上三尺讲台时,这里已是一座铁路中学了——我就在这所中学里任教。昔日的四大坑再也吧不是旧时的模样了。漯河铁中,座落在西坑的南面,肇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所铁路创办的子弟学校。与之毗邻的,是漯河六中,矗立在北坑的北面。接着,一幢幢铁路工房拔地而起,四大坑逐渐被蚕食,变得面目皆非了。单说铁中院内,早先还圈着西南角的一个大坑,里边池水汪汪,养有鱼群,种着莲藕,一到夏日,荷叶田田,莲花怒放,很有清华园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的况味。然而,日日受来此逮鱼摸虾人之干扰,为教学环境清静计,干脆雇车拉炉渣填掉,辟成体育场。一九七五年那场罕见的大洪水,淹毁了许多住房,为解决住宿问题,在临街的校门口,先后盖起了一幢又一幢家属楼,把个日益缩小的“四大坑”“肢解”得面目全非了。

漯河“四大坑”,你听说过吗?

在四大坑上建起最早的住宅楼

四大坑的巨变,是在近四十年。“八〇”后的年轻人,几乎不知道“四大坑”于何处,更未目睹其昔日的芳容。这也难怪,谁料在他们出生之后的年月里“四大坑”及其周边发生的变化是那么神速呢?六十年代初,那里建起几个大仓库,市木器厂就在“四大坑’之东面靠南的方位。南北间的解放路已经成为四十米宽的通衢。随之,漯河铁中哦、漯河六中在此的建立,沿街的楼房拔地而起,不久,就成了比较繁华的地段。自小城“升格”为市始,设立军分区,木器厂即成了军分区所在地。

漯河“四大坑”,你听说过吗?

在四大坑上建起的铁路医院(现在的六院)

八一路的开辟,铁路医院即如今的第六人民医院的迁徙入驻,迅速地将个“四大坑”重重包围、分解、收编。除路西的南坑圈在铁中院内之外,路东与之相对的一个大坑也被军分区收编在院里。另俩靠北的大坑,成了市内垃圾填埋地,时隔不久,能与路人看见的,也只有铁中围墙北面的那一个大坑了,而与之对应、路东的大坑已被垃圾夷为平地。原来将“四大坑”作为蓄洪洼地,此时也嬗变到填土造地的地步。

漯河“四大坑”,你听说过吗?

四大坑上建起的小区

到了改革开放年月,“四大坑”成了寸土寸金的风水宝地,于是,一度引发了归属之争:纠纷者双方,都说归为己有,各执其辞,闹闹嚷嚷好一阵子。后来,扒出当年筑路的档案证据,方才得知,“四大坑”原是为挖土垫高铁路路基征收的。平息了争执,明晰了归属,方始建了市民便于购物的“育才路市场”,盖起一幢幢住宅楼房,再也不是当年发大洪水时,可以降落直升飞机的开阔敞朗的空地了!

漯河“四大坑”,你听说过吗?

漯河“四大坑”,你听说过吗?

漯河“四大坑”,你听说过吗?

漯河“四大坑”,你听说过吗?

漯河“四大坑”,你听说过吗?

如今“四大坑”已不复存在。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里的俩所中学,已合并为外语中学;陈旧的铁中校园,正准备改建为面貌一新的现代化校舍,是百年育人的基地;军分区的搬离,成了窗明几净的“香榭里”、“苹果派”高楼屹立,是小城人惬意的、环境优美的宜居之地;双汇路、烟厂花园的开辟,不仅便利人们的出行,而且又提供了休憩娱乐的场所;物阜丰盛的育才市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如今的解放路,新铺了水泥路面,笔直洁净,开阔通畅,两旁树木蓊郁,店铺林立,成为生意兴隆、商业繁荣的地段……总之,这里已经成为人们购物、出行、读书、栖息、游乐、宜居的场所。沧桑百年的“四大坑”,从来就没有像今天这么繁华、亮丽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