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我是這樣讓孩子愛上讀書的(超級管用,建議收藏)

早上,有文友在朋友圈發問:“孩子多大可以讀書?”

我回復:“孩子多大都可以讀書。小一點讀不懂就聞書香,長大了讀得懂便識書香。

確實是這樣認為的。

看過很多文章,都是關於教育家長,讓孩子堅持閱讀有多麼重要,或者就是別人家優秀的孩子有多麼愛讀書,讀了多少書。

這樣的文章,就好比很多家長喜歡教育自己的孩子“你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啊!要好好學習啊!”可是孩子知道上課要怎樣認真聽講嗎?孩子知道要怎樣學習嗎?

不知道。

所以,它不僅沒能幫助到家長們,反而引發了家長的焦慮:我也知道好的閱讀習慣很重要,可我的孩子就是不愛讀書,就是沒有別人家的孩子優秀,怎麼辦呢?

我是這樣讓孩子愛上讀書的(超級管用,建議收藏)

昊同學,即將步入小學四年級。幼兒園大班開始讀注音版的長篇故事書,上小學前的暑假開始獨自閱讀非注音版的長篇兒童文學作品。小學一年級讀完國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世界名著讀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魯濱遜漂流記》、《格列佛遊記》等,還讀完所有小學生喜愛的課外讀物如米小圈系列、馬小跳系列、陶小陶系列,裝在口袋裡的爸爸系列、野外探險系列;漫畫類書籍讀過好幾遍《父與子》和《阿衰》。其中《三國演義》和《魯濱遜漂流記》是他的最愛,都讀了五遍以上。

在引導孩子讀書的問題上,我花了不少心思,下了不少功夫。

真正讓我用心探索和研究這個問題,源於一次探親。

幼兒園中班那年寒假,我和昊同學去看望遠在外地工作的爸爸,期間見過不少爸爸的同事。大家都對小小年紀但大方懂事的昊同學稱讚不已,尤其是爸爸的直屬領導,更直言,他這大半輩子都沒佩服過誰,但是他佩服昊同學。

探親結束回家第二天我就莫名收到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爸爸跟我說,他們領導見過我和昊同學以後感慨不已,給單位每個家庭都寄送了這本書。

對孩子的教育得到越來越多朋友的認可,加上讀完尹建莉老師的書,發現書中很多教育觀念和思想與自己不謀而合。我備受鼓舞,開始有意識地去探索和總結。

作為家長,我們聽了看了學了無數幫助孩子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方法,仍然不會用,不管用。原因在哪裡呢?

就在於這些方法都是喊口號,淺談輒止,沒有深入到具體操作上。

那麼究竟該怎麼做呢?

我是這樣讓孩子愛上讀書的(超級管用,建議收藏)

一、家長自己一定要讀書

這個看起來老生常談的方法,很多人可能不屑,也可能有家長很無奈,自己就是不喜歡讀書怎麼辦呢?

說實話,大學畢業後,整日忙於工作,我也幾乎不讀書。而且,我上學的時候也算不上尖子生,不是很多人口中的那種經常以書為伴,撫琴弄棋的文藝女生。

昊同學幼小銜接的那個暑假,我才意識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為此專門辭職,花一年時間陪伴他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階段。

就是那年暑假,我陪昊同學讀書長知識,陪他旅行長見識。在陪孩子讀書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竟然也慢慢愛上讀書了。遇上愛讀的書,偶爾也可以安靜地讀幾個小時。

建議家長們,一定要試著走出第一步,嘗試讓自己保持讀書的習慣。

陪孩子讀書,不是一定要讀孩子的書,家長可以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書去讀,跟孩子一起讀。

當然,也有家長朋友說,我試過了,就是做不到怎麼辦呢?

那就裝吧!會演戲是家長的一項重要技能。

我也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有時候真不想讀書,想刷下手機新聞,做點自己的事。可是,孩子在讀書,讓他看見了多不好?

我一般會提前跟孩子報備,說媽媽現在有點重要的事要處理,你先看著吧!孩子會覺得家長這樣說,很尊重他,通常都會表示理解。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做自己的事了。

還有一種辦法是,分開讀書。他在客廳讀書,我就去臥室,孩子進來的時候,馬上放下手機拿起書,讓他以為我在讀書,只是萬不可讓孩子看出破綻。

有時候,放下手機,不小心發現書中有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我也會繼續讀下去。

假裝不一定是壞事。一方面假裝讀書不會影響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和模仿,另一方面,很多時候假裝自己很優秀,時間久了,你會發現自己真的變優秀了。

二、家裡幾個重點位置放上孩子感興趣的書

家裡不能只有書,還要利用好這些書,才能正確引導孩子愛上讀書。

舉個例子,昊同學感興趣的書,我會給他放在四個位置。

在客廳書架最顯眼的位置。這樣的話他找書方便。

他的書桌上。他寫完作業後可以隨手就讀。

他的床頭經常是會放書的。因此,他養成了晚上必須讀會書才能睡覺的習慣。

我們家廁所專門放了一個小架子,除了放些洗漱用品,在方便夠得著那一層會給昊同學放本書。這樣讓昊同學養成了上大號必須讀書的習慣,每次上廁所都要蹲很久,我還被他爸教育了,現在正在調整他的這個習慣。

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家的情況,選擇幾個顯眼的位置,放上基本孩子感興趣的書,平常多引導,總有一天會吸引他。

我是這樣讓孩子愛上讀書的(超級管用,建議收藏)

三、家長要養成隨身帶本書的習慣

隨身帶本書,主要是把一些零碎的時間用起來。

孩子一般有伴玩的時候,不會想要看書。那麼,有些時候,沒有夥伴,無聊的時候,他能幹什麼呢?這個時候,如果有本他感興趣的書,總比一個人無聊好吧?

我會在跟昊同學出去旅行的時候帶本書。這樣,他在等候火車或者飛機的時候就會找我要書看。一般旅途都會比較長,上了火車或者飛機,他不想看風景的時候,也會讀書。

有時候,我們去醫院候診排隊,需要很長時間,我也會帶本書;甚至,偶爾出去吃飯,等餐的時間我都會拿出本書。

基本任何時候,昊同學一個人感覺無聊的時候,我都會遞給他一本書。那個時候,他不僅不會厭煩書本,還會感激我幫他打發了無聊時間。

四、多關注孩子興趣愛好,及時引導

很多家長不清楚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容易先入為主,逼迫孩子讀他不喜歡的書籍。這樣不僅不能幫助孩子培養興趣,還弄巧成拙,扼殺了孩子對讀書的興趣。

孩子喜歡童話故事,就先從故事類書籍入手;孩子喜歡天文地理類知識,就給他天文地理類書籍;孩子喜歡歷史人物,就引導他讀歷史名著。

總之,一切以孩子興趣為主。

昊同學有一段時間特別喜歡看電視節目《跟著貝爾去冒險》,主動要我幫他買冒險類書籍,我順便引導他,冒險需要對地理知識精通,於是他要求一起買一些地理類的書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們只有用心去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才能對症下藥,正確引導。

我是這樣讓孩子愛上讀書的(超級管用,建議收藏)

五、用書本的知識幫助孩子解決困難

這個方法主要是讓孩子意識到書本知識的強大力量和重要性。一旦孩子認同了書本對於自己幫助,就會學會從書本中去找答案找方法。

昊同學剛上小學一年級那會,非常不適應小學生活。幼兒園三個老師才管2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都能照顧到位,而且,幼兒園昊同學特別受老師喜愛,經常參加學校的比賽,如講故事大賽、小主持人競選,作為優秀畢業生髮言等等。

上小學了,一個班主任管60多個孩子,周圍同學、環境都不熟悉,他第一天上課就默默流淚。

其實,他們班很多小朋友都會哭,嚴重一點的會吵著鬧著要回家,更嚴重的有小朋友要求爺爺在校門口守了一個月才慢慢適應。

昊同學不大哭大鬧,只是默默流淚一會兒,就會自己調整。

放學後,他會告訴我,媽媽我今天流淚了,你教教我怎樣才能變堅強吧!

我第二天讓他帶上一本書《好哭也能變勇敢》,然後建議他每天認識一個新朋友。

課間,昊同學要麼讀書,要麼交友。晚上放學,我們開心的交流學校的趣事,即便知道他哭了,也會鼓勵他,起碼比前一天強,就算進步了。

如此持續一週,昊同學告訴我,媽媽,我已經不需要這本書了,因為我不會再哭了。

後來,昊同學晚上一個人睡覺害怕,我發現他自己找了本書《不要被自己打倒》認真地讀著。

六、保持分享、參與討論

不能只是告訴孩子,你去讀書吧!讀多少、讀了什麼都跟家長沒關係了。

興趣也會慢慢消失。讓孩子持續閱讀的最好方法就是經常與孩子交流,分享書中的內容,討論書的觀點。

家長自己讀到比較好的內容,可以主動與孩子分享交流。把孩子當朋友,即便有時候,他可能不太懂,但沒關係,你只要能引起他的興趣,他能認真聆聽,就是成功的。

孩子讀完書,不管是一章還是一本,一定要記得請教孩子書中的內容。

最好放低姿態,把孩子當老師,當孩子分享了書中某些主要的內容和觀點,表現出很驚訝的樣子,及時表示認同和鼓勵。

越鼓勵,孩子越有成就感,對讀書就越感興趣。

編者說,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受益終生。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是不容偷懶的,所有在孩子身上偷過的懶,終有一天會打自己的臉。

希望作者的切身經驗,能夠給您一些實際的幫助,讓我們為了孩子的明天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