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日本經濟已經停滯發展20多年了,未來會更糟糕嗎?

自從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以來,日元兌美元大幅升值,引發了嚴重的房地產泡沫。到1991年,日本的房地產泡沫迎來了破產前的最後瘋狂,當時東京住宅均價超過200萬日元/平方米,這相當於當時的日本中產家庭要不吃不喝40年,才能買得起100平米的房子。

當時日本的房價高得驚人,號稱賣掉東京就能買下整個美國。1986年,第一不動產公司以破紀錄的價格買下了紐約的蒂芙尼大廈,1989年,三菱地所公司一舉買下紐約市中心洛克菲勒中心14棟大樓,其他如麻布建物、秀和等日本房地產公司也紛紛在夏威夷買下飯店,或者在加利福尼亞買下寫字樓或購物中心等。

但很快日本的股市崩盤,金融市場牽連到房地產,眾多房地產企業倒閉,銀行積累了許多壞賬,普通國民的住房瞬間也變成負資產。之後日本的陷入長期的停滯發展,至今已經有20多年了。

1991年,日本的GDP是3.48萬億美元,1995達到5.34萬億美元,之後一直在四五萬億美元之間徘徊,2017年的數據則是4.88萬億美元,考慮到這20多年美元一直在貶值,所以日本的經濟實際上是在衰退。

那麼未來日本經濟會復甦嗎,還是會更糟糕?

日本經濟已經停滯發展20多年了,未來會更糟糕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回顧歷史,日本為什麼會變得強大。

1853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修·佩裡率領的龐大艦隊撬開了日本閉關鎖國的大門,之後日本經過倒幕運動,把德川幕府推翻。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開始,很快由一個封建國家變成一個強大的工業國。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日本趁機侵略朝鮮,由此爆發中日甲午戰爭。當時中國經過了洋務運動,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也從外國購買槍支、軍艦等許多現代化武器,大部分人都認為日本這是在找死,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日本卻贏了,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獲得了2億倆白銀賠款。之後日本用這筆鉅款發展工業,實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到了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當時的實力遠遜於俄羅斯,大部分人也認為日本會輸,結果還是出乎眾人意料,日本再一次以弱勝強。

那日本為什麼能夠兩次幸運地贏了?難道僅僅是運氣嗎?

當然不是,日本能夠贏得這兩場戰爭,離不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大英帝國的支持。要深入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站在全球政治、經濟的整體高度來看。

日本經濟已經停滯發展20多年了,未來會更糟糕嗎?

1492年,航海家哥倫布率領船隊發現了美洲,從此地球進入一體化。1519-1521年,麥哲倫率領船隊完成人類首次環球航行。

從16-19世紀,這幾百年時間裡,世界湧現出幾個新的強國,分別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雖然前面三個曾號稱是世界第一強國,但當時它們還沒有實力挑戰傳統的奧斯曼土耳其、清朝、俄羅斯這三個帝國。到了19世紀中葉,大英帝國完成工業化後,憑藉領先的經濟政治制度和武器,打敗了這三個傳統的大陸帝國後,才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那麼對於世界第一強國而言,它最擔心的是什麼?很明顯,最擔心的就是有其它國家挑戰它的位置,因此只有是有潛力挑戰它的國家,世界第一強國都會竭力打壓它們。

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當時有能力挑戰大英帝國的國家有哪些呢?主要有美國、法國、德國、俄國、中國、奧斯曼土耳其這幾個國家,其中潛力最大的是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因為這三個國家的面積都很大,人口也很多。

於是為了壓制中國和俄羅斯,大英帝國和美國就扶持日本變成強國。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後,當時控制世界輿論的大英帝國是站在日本這邊的。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英國人更是直接站在日本人這邊,俄羅斯的波羅的海艦隊遠征東亞奔赴現場,英法控制下的蘇伊士運河禁止它航行,於是波羅的海艦隊不得不繞過好望角,並且英國禁止艦隊在沿途港口停靠。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日本在大英帝國的支持下取得了勝利。

到了20世界二三十年代,美國逐漸取代英國成為新的世界第一強國,對日本也是採取這種扶持的態度,希望通過日本打擊中國和蘇聯。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中國東北,1937年,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接著在一年時間裡,日本佔據了半個中國。那日本為什麼能做到呢?原因除了自身的工業和軍隊強大之外,還和美國有很大關係,美國當時向日本出口了大量的鋼鐵、石油等戰略物資。

日本經濟已經停滯發展20多年了,未來會更糟糕嗎?

當然,日本的野心很大,希望吞併中國、朝鮮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如果目標實現,那麼這個新國家將對美國形成更大的威脅,美國當然不可能讓這種情況發生,於是在戰爭後期,轉向支持中國打敗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正式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這時候美國的潛在對手就只有蘇聯、中國和印度這三個,印度因為實力較弱,所以美國沒這麼注意。為了壓制蘇聯和中國,美國依然對日本進行扶持,向日本出售各種先進的技術,幫助它發展工業,同時放開國內市場促進日本經濟的發展。而中國要發展,歐美則更多的是限制,如1989年,歐洲通過了對華武器禁運的法案。

對比中國和日本的經濟發展歷程我們就可以看到,歐美國家對中國始終保持技術、市場封鎖,而對日本則非常友好,經常幫助它,這樣做並不是大英帝國和美國慈善,而是日本有利用價值。這也就解釋了日本為什麼一定要冒險發動戰爭,如果它不這樣做,那麼背後的英國和美國就不會支持它。

同樣的道理,韓國、臺灣之所以能發展成為發達國家或地區,和日本的原因是差不多的,都是歐美國家為了對付和壓制中國而扶持的。

重點說說臺灣。從1624年荷蘭人佔領臺灣算起,一直到1661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為止,荷蘭佔領臺灣一共38年。那麼荷蘭人為什麼不佔領海南呢?照理說,海南的農業條件更好,面積只比臺灣小一些,而平原、臺地和低矮丘陵這些可開發面積達三分之二,比臺灣多一倍。原因很明顯,那就是臺灣的戰略價值遠超過海南。第一,臺灣離中國大陸稍遠一些,更有利於防守,第二,臺灣位於中國南部沿海的中心位置,能很好地壓制中國,而海南省偏向南部,起不到這種作用。

後來鄭成功、法國、日本、國民黨、美國人等都選擇了臺灣作為基地,都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一直到現在,國民黨統治下的臺灣依然是美國壓制中國的第一島鏈關鍵的一個棋子。

接下來我們回到開頭的問題,日本經濟發展已經停滯20多年,未來會更糟糕嗎?

答案是肯定的,日本的經濟未來會更糟糕,原因是等到中國復興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並且取代美國的霸權位置,用貨幣、文化和軍事霸權控制整個世界,這時日本就對美國失去了價值,自然就得不到美國的金融和市場的支持,因此經濟將進一步衰退。

從目前世界的局勢看,美國依然是世界第一強國,英語還是世界通用語言。但因為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是美國的兩倍以上了,所以中國的實力更強。在未來20年時間裡,中國將變成世界第一強國,人民幣霸權取代美元霸權,漢語取代英語成為世界通用語言。

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時,對手有俄羅斯(蘇聯)、中國、印度和歐盟,而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時,對手就只剩下印度,而印度因為民族、歷史、地理、宗教、語言等原因,至少在100年內都沒有實力跟中國競爭,所以可以說,中國取代美國的位置後,整個世界就會變成中國一家獨大的局勢。

可以這麼說,20年後,也就是2040年左右時,中國的經濟總量能佔到世界的40-50%,不僅又大又強,而且語言、貨幣、科技都擁有絕對的優勢。那麼這時的中國,將主導整個世界。

這時對中國而言,就必須進一步打壓傳統的發達國家,要把美國、歐洲、日本這些國家的高附加值產業搶到手,而且因為中國的規模更大,經濟、政治更有優勢,漢族人的智商更高,所以肯定能實現的。所以未來日本將面臨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人口進一步老化,傳統的汽車、精密儀器、動漫等優勢產業會被中國奪走。

在中國主導下的世界,小編認為日本將變成一個勞動力密集型國家,主要做中低端工業產品和種植茶葉、水果等溫帶農產品以及發展旅遊業。

以上是從全球政治、經濟局勢上分析的,從日本國內的具體來看,也可以得出相同結論。

目前日本國內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口老化。目前日本的人口是1.26億人,65週歲以上的人口比例是27%,是世界人口老齡最嚴重的國家,而且比例還在一直上升,到2050年比例將上升至45%。2017年,日本人口減少了40.3萬,出生人口僅為94.1萬人,創1899年建立統計制度以來的最低值,與上世紀70年代每年新出生人口200萬以上相比,減少了50%以上。

我們知道,人口是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日本年輕人的減少,第一將降低消費,第二對高科技、精密製造業也非常不利。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裡,日本在電子、電器等領域的優勢先後被中國奪走,目前僅剩汽車、精密儀器稍有優勢,在大飛機、芯片製造業、互聯網領域更是嚴重落後中國,未來等到汽車這個支柱產業被中國搶走,經濟將進一步沒落。

那日本有沒有可能鼓勵人們生更多孩子來振興經濟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不可能,這是因為日本的耕地面積狹小,根本就支撐不了這麼龐大的人口。長期以來,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只有40%左右,大量依賴外國進口,而蔬菜、水果的產量也嚴重不足,導致國內的農產品價格高昂。和中國相比,日本的國內也就只能養活七八千萬人口,多出來的實際上是美國支持的,美國通過對日本放開國內市場,讓日本大力發展經濟,然後變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來制約俄羅斯(蘇聯)和中國。

有人認為,中國也將步日本後塵,也會陷入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小編認為,這種情況不會出現,原因就是中國一年糧食產量高達6億多噸,自給率在95%以上,而且蔬菜、水果、肉類等農產品也世界第一,因此能夠支撐起15億人口的規模,未來不會出現日本如此嚴重的老齡化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