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早在董卓进京之前,东汉的天下就已经有了五大军阀

很多人以为,董卓是在进洛阳之后,才成为举足轻重的军阀势力。这种观点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早在汉灵帝时期,董卓就已开始公然抗拒中央政府的人事调动了,而帝国政府对此毫无办法。

早在董卓进京之前,东汉的天下就已经有了五大军阀

实际上,在汉灵帝去世之前,东汉帝国就已经有五支部队基本实现了军阀化,甚至于已经成为了军阀。他们分别是:

以董卓为代表的凉州军阀;

以马腾韩遂为代表的西凉军阀;

以丁原为代表的并州军阀;

以公孙瓒为代表的幽州军阀;

以孙坚为代表的扬州军阀。

综上我们可以得知,董卓进洛阳只是偶然事件,汉末军阀混战也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才开始的。

即使董卓不进洛阳,汉末的军阀混战也无可避免。因为随着黄巾余党和少数民族的瞎折腾,军区大佬们随随便便就能找出理由来扩充私军,而帝国政府对此也只能是无可奈何。

早在董卓进京之前,东汉的天下就已经有了五大军阀

有人对此或许会有疑问:难道皇甫嵩不是军阀吗?

我认为皇甫嵩当时并没有军阀化。

公元184年冬,在张角兄弟刚刚被剿灭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劝说皇甫嵩当军阀或者直接造反。

因为当时的皇甫嵩已经是功高盖主,并用韩信不忍叛乱而终于身死的故事,劝皇甫嵩做好叛乱准备。但是皇甫嵩拒绝了。在后来四五年里,皇甫嵩始终是帝国最重要的统帅之一。

董卓进洛阳时,皇甫嵩手握重兵,而且就驻扎在长安城附近,却没有任何作为。

这本身就证明,皇甫嵩的军队并没有军阀化。否则以他的出身、资历、地位和威望,手握重兵驻扎在长安附近,董卓哪敢在洛阳城内为所欲为呢?

皇甫嵩在这段时间一直无所作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并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军队,而军队内部的人又都各怀心机,所以皇甫嵩不敢依靠这种军队与董卓公然相争。

也正因为这种原因,皇甫嵩在天下大乱前一直是军界的主角。在天下大乱开始后,却变得越来越像配角了。

早在董卓进京之前,东汉的天下就已经有了五大军阀

在帝国乱局基本结束的时候,面对已经军阀化的将领,皇帝自然开始想办法削夺他们的兵权了。

从古到今,削弱将领的兵权,通常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杯酒释兵权。

用这种方式削夺兵权,最成功的人莫过于宋太祖赵匡胤。很多人认为赵匡胤聪明、仁慈,所以才会想出如此天才的方法成功削夺兵权。

实际上,削夺手下大佬的兵权,是一件非常危险且困难的事。如果用杯酒释兵权就可以削夺将领的兵权,那为何晚唐和五代的优秀政治家们,从来都没用过这种方法呢?

早在董卓进京之前,东汉的天下就已经有了五大军阀

第二种方法是武力讨伐。

英布不想乖乖交出兵权,结果被刘邦消灭了。吴三桂不愿意提前退休,结果被康熙消灭了。

但是,强行解除某个军区大佬的兵权,常常会让其他的军区大佬兔死狐悲,进而集体反水,所以中央政府通常不敢这样干。而且,将领的军阀化本就是在长期的战争过程中逐步失控的,如果帝国政府不能速胜,反而会产生更多的新军阀。

早在董卓进京之前,东汉的天下就已经有了五大军阀

第三种方法是明升暗降。

用这种方式削夺兵权,有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慈禧太后恩威交重,成功解散了湘军。

结果是他们实现了双赢,曾国藩虽然交出了兵权,却成为了朝中重臣。

早在董卓进京之前,东汉的天下就已经有了五大军阀

可是在看重出身的汉末,董卓并没有什么家世方面的优势。帝国政府不可能把什么重要官员的位置留给他。

最初,东汉政府开始想调董卓到中央政府当一个少府,而少府并不是什么重要的职务,所以董卓拒绝了。

后来,东汉政府又调董卓当并州牧,这是一个有实权的官职。可问题是,当时的并州刺史是丁原。

早在董卓进京之前,东汉的天下就已经有了五大军阀

在这种背景下,董卓如果把兵权交出去,也绝对没有办法做好这个并州牧。所以,董卓接受了并州牧的头衔,却依然拒绝交出兵权。并且威胁皇帝:如果你想让我到并州赴职,我就把军队也带到并州去。

而且董卓说干就干,当时就率领军队越过了黄河。这样一来,政府削夺董卓兵权不成,反而让董卓名正言顺的率军向帝国都城又靠近了一步。

早在董卓进京之前,东汉的天下就已经有了五大军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