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读名人」郑和七次下西洋

【读名人】郑和七次下西洋

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坚持阅读五分钟。中外名人名著和你一起每日阅读,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郑和(1371-1433),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人,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先后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不仅提高了明朝的声望,还传播了先进的中国文化,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为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之一。

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后,为了宣扬大明朝的国威,同时扩大与海外的交往,决定派舰队出海。他选中了郑和担任舰队的领导人,因为他认为郑和才智超群、胆识过人,完全有能力担此重任。

这是规模相当庞大的船队,共有27000人,除士兵和水手外,还有技术人员、翻译和医生。乘坐的船有62艘。每艘船均配有精准度很高的罗盘。罗盘上面有24个方向,各以天干地支与八卦五行命名,标记方位,由24名官兵分别掌管。这种航海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读名人」郑和七次下西洋

郑和率领这支船队,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沿大陆海岸南行,第一站到达占城(今越南南方),接着又到爪哇、旧港(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纳岛东南岸)、苏门答腊、满刺加(今马六甲州)古里、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

郑和的船队还负有扩大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的任务。因而,船队所到之处,郑和都亲自率领使团带着大量礼品,一一拜访各国、各地的头领。每到一地,他一方面宣扬国威,让外国人看到明朝的强大,一方面表示亲善友好,进行适当的物资交流。

除互赠礼品外,郑和还让船队与沿途各国的人民进行贸易,用中国的土特产换回药材、香料、宝石、染料以及虎、狮等珍稀动物。

「读名人」郑和七次下西洋

这次航行,直到第三年九月才回国,1407年秋天,船队回到祖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随后,西洋各国也都派特使前来中国,向明成祖朝拜、回访。

第一次远航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明王朝,明成祖觉得出使海外的确大大宣扬了国威,还促进了跟西洋各国的贸易往来,好处很多。于是,明王朝紧接着又派郑和进行了几次出海远航。每次远航,郑和及其随员们都对沿途各国的地理形势、气候特点、交通条件、民情风俗、物产种类等做了详细的考察和记载,为大明王朝与海外各国的友好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次下西洋时,郑和总结了前四次的经验,决心向更远的地方前进。永乐十五年(1417年)五月,郑和率领船队沿着以往熟悉的航道开始南下。首站到达满刺加,在那里稍事休息以后,郑和将船队分为几个小队活动,有些船队驶出马六甲海峡,到锡兰、忽鲁漠斯(今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北岸伊朗的阿巴斯港)及阿丹(今也门的亚丁)一线活动。另一些船队则从锡兰横渡印度洋。虽然在唐代时,这条海上交通路线已经开辟,但都是沿着大陆边岸走的,而此次郑和率领的船队,却采取越洋直航的方案,这在世界航海史上尚属首次。横渡海洋,在海上会遇到凶猛的风暴和滔天的骇浪即使现在的海船也视为畏途。但是在郑和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船队毅然出发了,他们在大洋中与风浪搏斗了20个昼夜,其间未见一寸土地,几乎没有任何航标。郑和的船队完全凭借制作精良的指南针,通过观察风云变幻、星斗位移等丰富的海上经验与高超的航海技术进行航行。终于,他们战胜重重困难,来到了一片陌生的土地上。

「读名人」郑和七次下西洋

眼前的这片土地遍布荒山秃岭、寸草不生,天气酷热无比。当地的土著居民,身材矮小,皮肤黝黑。无论男女一律裸露着上身,好像一点儿也不知道羞涩。此情此景,让来自中国的官兵们惊诧不已,不知道自己到了哪里。反复查询之后,最后才知道船队已经到达了非洲的东海之滨。上岸后,他们首先到达剌撤(今索马里北部的泽拉)访问,然后沿岸南下,再到木骨都束(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ト刺哇(索马里东部的布拉瓦),一直到达赤道以南的竹步(马里东海岸的准博)、麻林(肯尼亚沿海),然后再穿过莫三鼻给海峡,绕过马达加斯加南端返航。

沿着非洲东海岸访问,郑和向各位国王或酋长们赠送了青瓷器、丝绸、茶叶之类的中国特产,也收到了他们回赠的当地珍贵物产。其中有个身形奇异的动物,高近两丈,腿细颈长,毛皮黄褐色,上面带有白色的斑块,奔跑飞速,不会发出任何嘶鸣的声音。当时,明朝的官员谁也没有见过这种动物,研究再三,他们认为这就是古书上所记载的“麒麟”。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其实那是长颈鹿。

这次远航抵达东非的船队,直到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才返回南京,随船队回来的还有许多非洲国家的使节。这次远航不仅是我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收获,在地理发现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郑和率领的船队的非洲之行,比欧洲人发现非洲好望角早67年;比哥伦布到达美洲早73年;比麦哲伦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时间早103年:比达伽马巡航非洲好望角到达南印度早80年。

「读名人」郑和七次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下西洋。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船队到达了红海沿岸。1433年4月船队回程行至古里时,郑和在船上因病过世。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勇于探索的冒险家,以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勇敢、智慧和勇于向大自然挑战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