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小麦种的早,收成就会不太好,适当的晚种真的会高产吗?

深水蓝矜


小麦种植的过早容易旺长,分蘖旺盛,倒伏,容易受到冻害,从而导致减产。种植的过晚,由于天气冷导致小麦出苗过晚,分蘖期过短,分蘖不多,也会导致小麦减产!

在我们河南平原地区都是讲:“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植正当时”,这是老一辈的留下的种植小麦的时间!不过由于天气原因,寒露这个时节种植也有点早,小麦种植时间昼夜的平均温度不能高于20度,不能低于10度,这样的天气很适合冬小麦的生长。

想要小麦高产第一,要选择好小麦种子,品种的好坏是小麦产量高于低的绝对因素!市场上小麦品种鱼龙混杂,选择国审,市场上好评,适合自己地方种植的品种。

第二,在给小麦拌种时可以加了生长调节剂。在以往给小麦拌种时,一般都是加治地下害虫的药和杀菌剂,无非也就是那几种药。我们用的生长调节剂最多的也就是芸苔素内酯了,在杀虫剂和杀菌剂的基础上再加上芸苔素内酯,可以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快去生长。

第三,在整理土地时最好要深翻,深翻后不要着急播种,让太阳暴晒两天,这样紫外线可以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有效减轻病虫害。深翻之后对小麦的根系下扎有很大的帮助,以往都是璇耕土地,适合种植的土壤只要十到十五公分,下层的土壤形成了板结,导致小麦不抗旱和抗寒!深翻之后打破了板结层,雨水或灌溉水得到下渗,从而提高了小麦的抗旱的能力!

第三,适量增加小麦底肥和含有腐殖酸的有机肥,增加肥料用量可以缓解小麦苗期出现的苗弱,苗黄等病状。由于秸秆还田有很多的秸秆在旋耕机的作用下被璇到地下,导致小麦根系悬空,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少出现苗弱苗黄,腐殖酸和氮肥可以加快秸秆的腐蚀转成养分。

第四,加强田间管理,如果在小麦越冬前,天气比较干旱,可以给小麦浇一次越冬水,,不太多,存水结冰容易把小麦给冻死。在立春小麦返青期可以追次肥,也可以喷洒磷酸二氢钾,锌肥可以促进杨花,这样有利于小麦快速生长,在小麦抽穗期注意蚜虫,红蜘蛛等虫害。

总之小麦过早播种或晚播种都对小麦产量有影响,尽量在合适的时期播种,七分种,三分管,对小麦的管理也是提高产量的主要手段。


豫农朱道亮


对于小麦早播晚播的问题,我曾经在微头条中说过,再次看到这个话题,我本不想回答,怕查重影响推荐,但作为一个农技人员,我实在引不住又想说两句。以下是我的表演时间。


直奔主题,不说废,俺也不想得青云。

直接上答案——-小麦适当晚播可以高产!

原因——

一,千年农谚靠不得

有一句流行千年的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说的就是冬小麦的播种期。但现在再按照这个标准来播种冬小麦,就会出现冬前旺长的现象,而麦无二旺,小麦如果在冬前出现旺苗,对高产是十分不利的。

而且冬小麦的冬前旺长,形成旺苗后,春季一定会是弱苗,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冬前的麦苗生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营养,加上现如今小麦以化肥为主,没有缓而长效的有机肥做后盾,麦苗因贪长,过冬的营养积累不,到了春季,麦苗返青时,后劲不足,麦苗必然变弱。

这都是因为小麦早播造成的,因过分相信千年流传的农谚所致。


二,全球变暖最直接

问大家一个问题,您有多少年没有见过冬季大雪纷飞的场景了?有多少年没有经历过北风似刀割脸的感觉了?屋沿下冰溜子搭拉着,密密麻麻,晶莹剔透,有多少年没有打几根含嘴里体会那冻麻舌头的感觉?为什么?

全球气候变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地球人都知道。千年前的农谚因为当时而发,千年后的今天已不再适合。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节气还是那个日子,但气温已不是千年前的温度,我们得往下走了,得把适合小麦播种的季节往下撵一撵,得撵到适合小麦播种的温度季节里。

这就是冬小麦可以晚播的主要原因。但晚播必须是适当的,就是说,适当晚播冬小麦,过了年再播就是春小麦了。


三,适当晚播的时间

小麦晚播是相较于过去的习惯播期而言,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就是调整最佳播期,将过去的习惯播期退后5天左右的时间为宜。

从冬小麦生长生理需求看,小麦播种到出苗需要一定的积温,这个积温一般是在120℃左右,出苗后在冬前每长出一片叶子,需要平均积温75℃左右,那么按照冬前小麦达到5–6片叶子算是壮苗的标准来计算,得需要积温495℃—-570℃。而目前因气候的影响,会比有效积温高出100℃以上,如果在按过去的老历史进行播种小麦,麦苗旺长是必然的。

因此,我们可以晚播冬小麦,而且还要树立晚播可以高产的观念。

适当晚播冬小麦,不但可以高产,而且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可以节水。


四,又一惊喜

现如今,全球不但变暖,而且水资源缺乏,小麦又是高耗水作物,有的麦田一年都不会见一次灌水,几乎都是靠天下雨来维持生长,在大旱的年景几乎颗粒不收。而晚播小麦可节约用水。

在土壤下1–2米的地方,有一些土壤水,为了利用这些水分,可以通过适当晚播小麦来获得。

小麦的根系有初生根,初生根是由种子形成的,每一粒麦种可发出3–5条的初生根,别小瞧了这几根初生根,它可了不得,它发生的时间早,生长的时间长,下扎深度大,可深扎2米左右,冬季都耽不着正常生长,那就可以吸收到土壤深层的水分。

再一个是,晚播的小麦下种量大,冬前在植株上会生长出次生根,但比适时播种的小麦次生根数量少,但它有后劲,最终会慢慢赶上来,并且反超,比适时播种的小麦多出1–2倍。这独特的次生根群,可以有效吸收地表层的水分,又创造了后期充分利用深层水的有利条件。你说厉害不厉害?这难道也是常说的"人要逼,马要骑",对作物也适应吗?


总之,小麦适当晚播可以高产,而且还是很可以滴,不骗人,但也得有个度,那就是要比您那里的习惯播期晚那么5–10天,我看木问题。


努力就好


小麦播种过早过迟都会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这一点,很多人都明白,但是如何掌握合适的播种期,很多人也是迷迷糊糊。这是为什么呢?




一、早播的危害

小麦播种时间都是按照经验来确定具体的时间,比如华北地区总结的“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就是长期以来总结的老农经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各种原因导致每年播种期都会有所不同,比如干旱、雨涝等因素影响。像我们这里的小麦播种期就是霜降前播种最为合适。如果温度还在21℃左右就开始播种,势必就会造成大量的分蘖产生,按理讲,冬前分蘖叶片数3个以上都属于有效分蘖,2个叶片的分蘖有一部分不能成穗,1个叶片的分蘖不能成穗,但是冬前分蘖数太多,过分旺长,极容易遭受冻害,也会造成返青后小麦群体过大,容易产生倒伏和茎杆细弱,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最终产量降低。


二、晚播的缺点

小麦分蘖是一个动态平衡,不但有冬前分蘖,春季也会有大量的分蘖,并不是每一个分蘖都会最终成穗,这些分蘖称之为无效分蘖。如果温度降低到12℃以下才播种小麦,冬前分蘖数量下降很严重,2个叶片以下的分蘖占据了很大比例,第二年春季产生大量的无效分蘖,最终导致只有主杆成穗。原来就有“冬抱蛋”小麦,就是每株小麦只有一个穗,虽然穗很大,但是群体过小,产量达不到标准。虽然说迟播可以通过增加播种量、增施底肥、选用品种来补救,也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三、如何确定合适的播期

一般情况下,小麦播种期都是按照当地平均气温下降到16~18℃播种为宜。作为农民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判断适宜播种的最佳时期:


1.老农经验

我们当地有个谚语:“三年学会生意手,十年才成庄稼汉。”想要真正成为一个标准的农民,就必须要多年的经验。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就知道什么时间收获、管理和播种,这是一代又一代人积累起来的,专家都望尘莫及。

2.物候

商洛市有一个种植小麦的物候,那就是“山红石头黑,穷人种小麦”,意思就是山上的树叶变红,石头颜色加深,这个季节就是最佳的小麦播种期。有些地方也会根据某些杂草死亡或者出苗等来判断小麦播种期,也是很符合实际情况的。

3.长期天气预报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的气候变化,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气温变化数据,及时掌握长期天气预报就是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当温度下降到18℃,就可以根据降雨量确定合适的种小麦时间。


4.当地农业部门

其实,农业部门提供给农民的种植小麦时间表也是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数据,比对各年度的最佳播种期给每个区域的农民提供参考的数据,具有很可靠的价值。

5.小麦品种

小麦品种也有冬性强的,也有春性强的品种,冬性强的可以适当早播,春性强的品种可以迟播,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春小麦的原因。

综上所述,小麦播种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要根据各种因素来考虑播种期尤为必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小麦播种期有逐步推迟的必要。当然,也要充分考虑暖冬和冷冬对于小麦分蘖的影响,如果播期偏迟,就要考虑种植春性强的小麦品种,产量影响就不会太大了。这下该明白了吧?



原创不易,请不要抄袭。可以关注农耕子,经常讨论农业方面的经验哦!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农耕子


你好,我是卫农,很高兴回答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



目前,我们这里的冬小麦已经基本上播种结束了,进入了查苗补漏时期。对于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卫农认为,小麦播种过早不好,过晚了也不好,只有适时进行播种才会获得高产的。因为农民都知道“麦在种秋在管”,小麦一定要种好才行。

现在之所以有人说小麦种的早了,收成会不好,要适当晚种,在也是农民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像我们这里以前的时候,农民认为播种冬小麦的最佳时间是过了白露十多天,因此有“七月白露八月种,八月白露不敢停”的俗语。后来慢慢的发现有点早,小麦容易旺长,就逐渐推迟到了秋分前后,甚至近两年推迟到了寒露前后才进行播种。



其实农民的这种做法,以及题主的说法,与这几年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相吻合,由于常常出现暖冬现象。所以农民才不断推迟播种小麦的,如果继续按照以前的时间播种的话那就早了。小麦一旦播种的过早,由于气温比较高,在入冬之前容易出现旺长现象,当进入寒冷的冬季,麦苗就会受冻害无法安全越冬的。

虽然现在农民播种小麦,看起来比原先播种的时间要迟了,可能要延迟半个多月到二十天左右。但是如果按照播种时气温来说的话,基本上还是差不多一样高。也就是说虽然时间推迟了,由原先秋分前后,逐渐推迟到了寒露前后了,但是实际上气温却没有什么变化。



这也就是说适当晚种,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也就是说由于小麦生长周期比较长,对播种时间的要求不太严格,农村就有“隔月种同月收”的说法。当然小麦播种也不能过晚的,如果播种过晚,小麦苗势较弱,积温不足,会降低越冬能力,影响来年小麦的产量的。

总之,播种冬小麦要记住,当温度在16°至18°左右时,是冬小麦最适宜的播种时期。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掌握好小麦的最佳播种时间,适时完成小麦播种,才能为来年小麦高产打好基础。

以上是卫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卫农老头


小麦的晩种也是随着这几年全球化的气候变暖而提出来的,也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暖冬”。面对这样的气候条件我们老百姓只能通过合理的推迟小麦的小麦的种植时间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小麦的产量。


小麦种植早出现的一些问题

大家应该对于2018年清明节前后的“倒春寒”记忆犹新,对小麦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大量的小麦不出穗或者少出穗。我们村里的小麦就有好几家的没有出穗,只有选择用旋耕机直接犁了以后再种植地膜春花生。大部分的小麦的亩产量基本上在600斤左右,往年的小麦的亩产量基本上在1000斤左右。

相对于晚茬小麦即红薯茬和辣椒茬的小麦基本上没有受到“倒春寒”的影响!

早种植的小麦在冬季来临的时候会出现旺长的情况,在温度下降到零下以后,小麦很容易出现冻害并且还会出现大量的黄叶干尖的现象。同时也会影响小麦的分蘖。

适当的推迟小麦的播种时间对于小麦的产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小麦最适宜发芽的温度在15-20度,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小麦发芽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2019年我们豫东地区小麦播种的适宜的时间在10月15--25号之间。

晩种植的小麦能够保证其在入冬前能够长到最能够抵御严寒的时期,这样的话小麦就不会受到冻害的影响。在春季的时候也能够避开“倒春寒”的影响!


豫东小农


话不能说的这么绝对。早种小麦不太好,晚种同样也不会有太好的收成,种植小麦要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温度。比如说我们胶东地区,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秋分前后种小麦。像今年秋天的温度一直比较高,等到寒露的时候种植小麦也可以。如果赶上哪年秋天气候变化大,气温降低的快,那再等到霜降种麦子就晚了。那时候种麦子,即使多用一些麦种,出苗率仍然达不到气温适宜时候的效果。


或许是由于各地季节的差异,十月中旬的时候,寒露都过去一个多星期了,我们这里种植小麦早就结束了,而安徽省的小麦却还没有开始。当地的水稻都还在地里没有收割,远远看过去,地里还是一片金色,路边的树叶也是绿色的。大清早听见村里的喇叭在说,眼下正是秋种小麦的季节。而那时候离霜降也就只剩下几天的时间了。按照我们当地的种植时间,实在是已经太晚了。因此,种植小麦的正确时间,应该根据各地的气候变化而决定。

我们当地的农民们之所以选择秋分前后种小麦,是因为一辈辈的先人总结出了经验,白露太早,寒露太晚,只有秋分播种小麦,气温地温都正合适。如果赶在白露的时候种小麦,那时候气温尚高,麦苗就会长的过快,还没等到冬天,麦子就已经长的老高了。北方冬天雪多,一场大雪下来,就会把长的过高的麦苗全部折断。就算不下雪,北方的冬天也不同于南方的冬天,已经窜出老高的麦苗,会经受不住冬季的严寒,反而不适宜麦苗生长。而秋分前后种的小麦,等到冬天的时候,麦苗不会长高自然也不会分蘖,可以轻轻松松的度过冬天。


虽然说不能早种小麦,但也并非说晚种小麦就一定有好收成。所谓的晚种,也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有的年头,可以拖到寒露的季节再种小麦,或者寒露过后的三两天也可以,而有的年头最晚拖到寒露,最好是不要等到过了寒露。因为寒露前后的气温就开始冷了,就不太利于小麦出苗了。即使多撒一些麦种,麦苗出来以后,还是会稀稀朗朗的,而且看上去苗弱,没有提前种的那些麦苗强壮。等到来年春天麦子返青发芽的时候,这些晚种的小麦分蘖小,直接影响麦子的收成。所以,并不一定说晚种小麦就会高产。


灵子


小麦种植,我们当地有句农谚:“九菜十麦”,意思是农历十月种小麦,我们当地水稻收割后种小麦,时间大概在农历十月中下旬。一般农历十月不迟,最好农历十月中旬至十月下旬种植。水稻收割后,深翻灭茬,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公斤——20公斤左右、过磷酸钙15公斤做底肥。平整土地,精耕细作,土壤不能有大土圪塔。然后,打封闭除草剂,可用丁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烟嘧磺隆兑水1000倍液对土壤喷雾除草,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喷雾除草,不能重喷、漏喷。打除草剂10天后播种,可利用雨后播种,每亩用种12.5公斤——17.5公斤。播种后开沟起垅。

小麦播种早了,或冬季生长旺盛,不抗冻害,后期倒伏,分蘖旺盛,植株浓密,茎秆细长。去年,我们当地一农民,种植小麦过早,底肥下得多,土地又避风向阳,温暖湿润,小麦冬季生长旺盛,两亩小麦长得一片郁郁葱葱,十分喜人,我们当农民都预言,冬季小麦生长旺盛不是好事,后期肯定会倒伏。果不其然,这小麦在灌浆期过后,全部倒伏,趴在地上。而且小麦生长旺盛,这位农民又不敢下肥料,小麦氮肥倒是不缺,可缺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后期有效分蘖少,没多少麦穗,麦穗短小,千粒重、穗粒重都严重受到影响,小麦产量下降,品质也下降。种植早,抽穗也早,容易遭遇“倒春寒”天气影响,小麦秕谷多,不灌浆,籽粒不饱满。

小麦种植迟了也不好,也会减产。我们当地小麦产量本来就不高,每亩平均800斤左右,如果种植迟了,生长期就缩短了,生长发育不够,分蘖不旺盛,难封行,拨节时间短,秸秆比别人家小麦少一节,抽穗期短,小麦穗就短小,不扬花,无花粉,灌浆期短,小麦籽粒不饱满。种植迟了,气温下降冰点以下,小麦有可能不出苗,种子在土壤中胚芽会冻死。小麦种植迟了,或早了,抗逆性、免疫力都会下降。

去年,我们当地一承包大户,水稻收割后,水稻田积水一时不干,无法种植小麦,一拖再拖,转眼到了雨雪天气,更无法播种,即使在腊月种下去,也要在正月出苗,小麦生长周期不够了,最后100亩水稻田休耕一季了。强行种下去也要减产一半,恐怕连本也捞不回来的,索性不种了。

小麦种植宁可晚种,不能早种,但不是绝对的,不能在下雪了还去种小麦。尤其是北方冷得早,种迟了,有可能不出苗。南方在立冬前后都可以种植,只要没有霜冻都可以种植。适当的推迟播种。要根据土壤墒情、气候变化正确定播种时间,适时播种。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补充留言,互相交流经验、技术!

长江三农


请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陕西作为面食王国,种植小麦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农民在长期的农耕生产中总结出成熟而具有传承的农耕经验,并且祖辈一脉相承的总结,并随着农业耕种条件的发展的而不断发展。当然,小麦种植对时令、气温、土壤墒情、小麦品种,以及播种深浅、播种条件的要求已根深蒂固。那么,小麦究竟是早种好,还是晚种好,那何时是最佳播种时间呢?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结合祖辈种植经验,以及现在耕种实践,和广大网友交流耕作技术:

第一,种植冬小麦秋分时节最合适。

祖辈们总结出来小麦播种的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它明确告诉我们“秋分”是冬小麦播种的最佳时间。还有“麦子早下种,十年九收成”、“早黍晚麦不归家,种麦早字要狠抓”、“早谷晚麦,十年九害”等民间谚语,都说明了小麦播种早点总比晚点好。这是农民在长期农耕生产中总结而成的“真理”,对指导小麦播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小麦播种并不是越早就好,种得越晚就不好,而是要掌握合适的节气和时令。

第二,把握好秋分种植冬小麦的时间。

我们说秋分时节播种小麦,但也要掌握好时间节点。村上的老年农民常说“秋分前十天不早,秋分后十天不晚”。这说明了小麦在秋分的前十天播种不算早,在秋分后十天播种也不算晚。当然了,农民们在这个期间内,根据土地墒情、农作物换茬情况,以及当时的气候条件等综合方面考虑,一般都在秋分前后一周内完成了播种。乡村关中的爷爷在世时常说“勿过急,勿过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适时种麦年年收,种得晚了碰年头”。他所说的这些农谚,早早就深刻于我们的心中,我们都按照他流传的经验种植,有效地提高了小麦的收成。

第三,根据当地地形适时播种小麦。

我国各地农村地形地势复杂,虽说根据时令秋分播种,但不同地域形态,决定了小麦播种的时间。民间流传分地域播种冬小麦的经验:“秋分种高山,寒露种平川,迎霜种夹河滩”。这说明不同地域地形,小麦播种的时间也是有差异的。地势不同,气候特征不同。因为气候、气温、土壤墒情、种子好坏等多重因素,决定了小麦的出苗率状况,加之受地形影响,地域气温也变化多端,差异较大。因此,播种小麦还是要因地制宜,适时播种为好。

第四,播种小麦的犁沟深浅要拿捏适当。

爷爷在世时每年在播种小麦时间,他千叮咛万嘱咐 “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二指浅,四指深,三指就是准”。所以,播种小麦要抢抓当地的气候、节令、土壤墒情等有利因素,还一定要注意播种犁沟的下种深浅程度一定要适当。乡村关中根据祖辈传授的经验,加之自己实践总结,小麦播种的犁沟深浅为“二指浅,四指闷,下种三指正合适”。这就是说,犁沟下种的深度为成年人二指并拢后的深幅,二指的深度就有点浅了,四指并拢形成的深幅,那就有点深了,而三指并拢后则为正好了。这就是现在农民所说的“两三厘米浅,六七厘米深,四五厘米是正好”的翻版。

第五,小麦播种前做好拌种准备工作。

因滥用化肥,土壤生态损坏等多重原因引发土壤虫害加剧,但现代农业科技普及推广,小麦播种前最好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或购买质量可靠的药剂拌好成品种子下种;如选用自留种,最好在农资店购买小麦拌种剂,并对种子筛选、剔除破损、秕种、虫害种子等,或用“麦种用水漂,瘪粒就除掉”的经验剔除后,对筛选的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再下种;同时,一定要掌握好下种量,以确保良好的小麦出苗率。

总之,小麦想要高产,播种时间很重要。因为现在整体气候变暖,日均气温升高,如果小麦播种过早,因气温高,小麦苗易造成旺长,导致越冬困难,引发生长周期变化,造成减产的危害;如果播种晚了,土壤气温低,加之受霜冻伤害,小麦出苗率低,成活率下降,影响小麦产量,甚至造成减产。所以,因为种种原因错失了小麦的最佳播种时间,原则上较迟播种的时间不能在霜降过后。否则,小麦产量将面临减产受损的危害。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什么意见,欢迎留言分享。


乡村关中


我们胶东农村小麦种植,过去的当地农谚是“白露早, 寒露迟,秋分前后正适宜”,后来经过多年的种植实践证明,小麦在秋分前后播种下地,收成反而会不太好。



原因是过去的农谚并不适合现在的气候,由于近几年暖冬现象越来越明显,秋分前后种植小麦时,气候还是温暖适宜,小麦出苗快,分蘖早,甚至于会在寒潮未过来之前,就拔节起身,这时候遇到寒潮骤降,小麦茎节受到冻害枯萎,第二年春化阶段后需要重新生长,有限的营养被浪费,小麦是肯定要减产减收的。

小麦越冬前出苗至分蘖旺盛这个阶段,是抗寒能力最强的时候,如何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机,是关键性的一步。所以近几年总结出来的农谚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前后正适宜”。

题主的问题是“小麦种得早,收成就会不太好,适当的晚种真的会高产吗?”,题主的“适当”二字用得好,适当也必须有度,就我们当地农村来讲,如果过了霜降播种的小麦,不光播种量每亩增加10到20斤,出苗后容易形成弱苗。



屋后的王大哥,有一年因为家里老人生病住院需要照顾,耽误了种植小麦时机。等老人家出院时己经过了霜降节气,一早一晚偶见淡霜。王大哥抱着侥幸的心理,一亩地多加了20斤麦种播种下地,麦子出苗后倒是挺齐整,但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分蘖时间,寒冬过后的第二年春天,麦苗拔节起身稀稀拉拉,和旁边正常时间播种的小麦相比,明显后劲不足,产量也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二。

综上所述,如果按照过去的秋分时节来播种小麦,收成就会不太好,适当的晚种真的会高产,但晚种也要有个度,就我们胶东农村而言,霜降前后就不要种植冬小麦了,可以留作春地种植其他农作物了。


我是家在南乡,愿和您唠唠关于农村的点点滴滴,记得点赞、关注和转发,让我们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家在南乡


在我们北方农村,人们以面食为主,所以这边家家户户都种植小麦。这不,明天就到了霜降节气了,可看这气温丝毫不像有霜的样子,不过那些在怎么慢性子的人家的小麦也都种上了。这小麦下种早也不好,晚也不好,只有选择合适的时间种植,才会高产。

其实,人们之所以说小麦种的早了收成会不好,要适当晚种,是相比较于过去人们在种植过程中总结的农谚中而言。像我们胶东半岛农村,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劳作中总结出的种麦子的最适宜的时间是秋分前后,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不过,如今这句农谚已经是老黄历了,再依据这句农谚种植小麦,闹不好可真要减产了。

因为这几年,全球气温变暖,暖冬现象十分明显。而有时候春节过后,又有倒春寒现象发生。所以如果还是依据老一辈子农民总结出来的经验种植小麦,那就会种的早了。小麦一旦种植过早,在严寒来临之前就会出现麦苗旺长现象,当到了寒冷的季节,麦苗就会受到冻害而减产。

所以人们才会根据现如今的天气情况,适当延迟小麦的播种时间。基本上比起原来的种植时间能够延迟半个月至20天左右,用现在的农谚来说,那就是“秋风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所以,人们大多是根据自家情况,以及土壤墒情,选择在寒露后至霜降前种植小麦。

当然,小麦种植过晚的话,也不是啥好事,并非是种植越晚越能高产。如果种植过晚,因为气温过低,小麦分蘖也会受到影响,这样一来在严寒到来之际,麦苗长势较弱,也会降低越冬能力,造成来年小麦减产现象的发生。

一般来说,在环境温度在16°至18°左右的时候,最适宜小麦的播种。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种植小麦的时间都不会相同,所以要掌握小麦的合理种植时间,就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时间来完成小麦播种,才能保证来年小麦高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