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风展红旗如画」长征前,红九军团深入三明,任务特殊……作战参谋日记里记录了这些细节

「风展红旗如画」长征前,红九军团深入三明,任务特殊……作战参谋日记里记录了这些细节

「风展红旗如画」长征前,红九军团深入三明,任务特殊……作战参谋日记里记录了这些细节

偶获《“战略骑兵”的足迹》:一本红军日记,记录了北上抗日先遣队入闽,在三明境内行军作战的史实。

作者林伟(1904-1979年),闽西武平县人,高小毕业。1931年加入红军独立师,长征前夕,他在红九军团司令部任作战参谋——缮写战斗命令,绘制路线调查图,见证了红九军团掩护红七军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入闽东进,渡过闽江的作战历程。

红九军团成立于1933年10月28日,主力是红一军团第三师,军团长罗炳辉兼师长。另有原属红五军团的十四师和红军独立师第一、第四团,但历经广昌战役,红十四师只剩几百人,番号撤销。1934年7月初,这支部队驻扎在江西石城白沙镇南边,休整训练。

红七军团也是在1933年10月28日成立的,辖有三个师,寻淮洲任军团长。

1934年7月初,这支部队驻扎在建宁县的西南,但从7月6日起,主力开始南移。

实际上,这是一次伟大战略行动的起始。据资料:1934年7月5日,中革军委发布政治训令,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第二天就出发;红九军团掩护行动。

日记从1934年7月4日写起,林伟时年21岁。

「风展红旗如画」长征前,红九军团深入三明,任务特殊……作战参谋日记里记录了这些细节

(红军日记)

任务

护送红七军团渡过闽江

红九军团主力是在1934年7月12日入闽的,当天下午3时许,进到宁化禾口圩宿营。当天中午,红七军团的后卫部队刚刚离此东进。

据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黄火青回忆:“红九军团执行护送任务,是在广昌大会战之后。我军团实际只有一个师的兵力,约四千多人。接到中央军委命令后,七军团军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等同志来我军驻地广昌南新安镇,研究了战斗行动计划,规定我军在七军团后交错前进。”(《福建党史通讯》1985年07期)

林伟是在入闽的前一天才记述,红七军团7月11日从宁化西北向东进发,被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军”,红九军团接到军委命令:护送红七军团,一同向东线前进。

确切地说,护送红七军团渡过闽江。

此前,即7月8日,红九军团召开了排以上干部会议。林伟记述:“动员新的任务,要向东部战线行动,每人清理行装,准备三双草鞋。”红九军团空出的防务,由红三军团接替。

这是一次向东挺进的大行动。

病员、伤员交由兵站线送往后方医院,同时,中革军委经兵站线运来“福建十万分之一军用图数担”,参谋处连夜分发给各营一份。可见,当时的“兵站线”作用巨大,红军能自己印地图,地图发到营一级。

红九军团在宁化城关休息两天,“等候军委送给我们文件”

林伟记述:“这是闽西北完整的一个苏区县,也是一九三一年秋解放的老苏区之一……城虽不甚大,但有很长的两条街道,人口两万,县苏维埃政府在东门里。”

这两天,军团又成立了留守处,把医院的一个所交给兵站线,有轻装上阵的意味。休整期间,部队“开展清洁工作”,确保大军过处,不给百姓留下脏乱。部队的这个优良传统一直传承至今。

7月14日上午9时,军团显然接到了中革军委文件,政治部又开会,“公开动员此次东进任务,教育全军进入白区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收到许多彩色标语,如“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反对蒋介石卖国贼告福建人民书”等。这些标语是在建宁县城印刷的。当天晚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派遣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出师北上抗日宣言。

林伟是在第二天得知这信息的。他记述:“这一宣言也在长汀用艳红的油光纸铅印了数百斤,于昨天同地图一齐运到。”当天下午1时,红九军团出发东进,行程四十五里。“七军团已出动三天了”

此时——7月15日,红七军团已进抵宁洋县辖区(今永安小陶),在石峰村发布了北上抗日宣言。

「风展红旗如画」长征前,红九军团深入三明,任务特殊……作战参谋日记里记录了这些细节

(石峰村。修复后的古厝,墙壁留有许多红军标语。)

第一仗

佯攻永安城

红九军团经清流县抵九龙溪南岸的罗口(今罗坊),花了三天时间。

7月19日,红九军团在罗口休息一天。此时,红七军团已包围了永安城。

三个月前,红七军团曾攻占永安城,消灭了一个正规团和一个县保安团,俘敌团长以下官兵近两千人。但此次围攻了三天,即7月22日中午,红九军团赶到时,永安仍未攻下,为什么?黄火青回忆——

“当时永安有一团敌军,消灭该敌,占领县城,不是什么困难任务。但怕拖延时间影响渡江,所以虚张攻势,实际不让他阻碍我军前进。”

红九军团在城西北参战,红七军团在城东南佯攻,两处枪声不断。但是,天气炎热,“主力都进到了永安西北面大山上,利用林区乘凉……炊事员们都在山下做饭。”军团首长罗炳辉、蔡树藩、郭天民、黄火青在指挥所,用望远镜眺望周围地势和城里的动静,参谋们也在大古树下休息瞭望。

当天下午,红七军团十九师撤走,红九军团七团前往接替,“两军部队移动情况甚为壮观”。如此大张旗鼓,似乎在警告敌军:我军的后续部队源源不断。

第二天下午,红九军团也撤离永安城郊东进,在西洋宿营。后卫八团节节撤退,“以防永安敌人来追”

永安城敌虚惊一场,哪敢来追?

行军

如入无人之境

时值盛夏,天气炎热,部队利用早晨行军,走林区小路,比较凉快,行程四五十里。

林伟记述“我们护送红七军团北上,福建空虚,我们两军此次东进,如入无人之境,沿途团匪疲于奔命,正规军则守城不敢出来,我们浩浩荡荡向东推进。”

原因何在?闽中蒋军都调往江西“围剿”红军去了。“自宁洋北至大田、尤溪,驻军均保安队保安团,并无重兵。”(《中央周刊》第26册)

阴有小雨时,行军速度明显加快,行程达六七十里。但是,

“行军都在泥土小路上,弄得衣裤泥水很多,在石城慰劳的草鞋,今天一天就穿坏了一双。”而且,到宿营地后,“烧水洗衣擦身子,弄到深夜才睡。”

7月中旬从宁化县进入清流境,嵩口以东是白区,林伟记述:“政治部检查群众纪律,向群众宣传。”可见,红军在行军途中,非常重视群众工作:一是约束部队,二是广泛宣传。效果如何?林伟记述——

“天气炎热,宣传队在先头沿途发动群众烧开水,摆在道路旁边,路过有开水的地方,(战士们)都取下瓷缸子装水。”

夜间,福建山区蚊虫多,红军点起艾草堆驱赶。

在永安“甚是繁荣”的市集西洋,“集上商号门前悬挂了红旗,商会还贴着许多标语欢迎红军”。红军在这里没收了几家反动地主的财物。“大家吃香菇做的菜,这种东西北方人都说很贵,其实,在福建很便宜,这里盛产。”

行军途中,大饱眼福。过武夷山站头隘,“此处森林密布,形势奇险”;在永安沙龙溪,“这里满是森林,高大杉木茂密冲天”;抵十四都,“沿河两岸一片稻田,两边林木稠密”“我们从尤溪到樟湖坂的行军途中,看到了桑梓风光,真是饱赏了沿途景物之福……”

一路行军,没有敌军抵抗的记述。只有7月25日从桃源往上京篮(南)坑,行军遭到德制单引擎的轰炸机——俗称“黑寡妇”的袭扰,盘旋了好几圈,投弹四枚。

到了梅山境内,“沿途许多群众在道旁看过路的红军”,可见红军纪律严明,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两军交错前进,林伟尾随行军,在各个岔道上,都看到红七军团放置“彬州部队”代号箭标。这是红军部队的秘密联络方式:设有代号,在岔道上标注,便于友邻、后续部队识别。

红军从大田去尤溪蒋坑会师,兵分两路,林伟追随的是从高才坂经四科亭、古迹口一路。另一路,7月20日从大田桃源的浮山、泼水北上,21日经永安青水、“白西霞坡”又入大田境,过太华罗丰、建设三保街以及奇韬桃舟、桃东、文经、东佳,23日入尤溪境(据《国民党东路军蒋鼎文与红军在闽赣境内战斗详报》:这一天,红军抵达五十都新桥和四十九都石龟、坎兜),经新阳漈头、坎里、下桥,24日中午由南涧桥(下桥)经王历、董坪、宝山、双溪口,进入坂面京口,25日下午三时抵达蒋坑。

「风展红旗如画」长征前,红九军团深入三明,任务特殊……作战参谋日记里记录了这些细节

(下桥村。南山堂,红军在此驻扎过,留下许多标语。)

捷报

连获三大胜利

红九军团进到大田县桃源时,“七军团先头部队已占领尤溪县城”。7月25日,林伟记述:“团匪千余人向顺昌逃窜。我军继续朝东北方向沿尤溪河前进。”

事实上,红七军团这次并没占领尤溪县城。黄火青回忆打永安的策略时说过:“对卢兴邦的老巢尤溪也是如此办理。”包围它,只是为了掩护通过。

奇怪的是,红七军团占领大田县城,林伟只字未提。

据《红色中华》1934年7月26日报道:“东方战地来电:大田被我红军一个支队于本月二十一日占领,驻大田白匪事前闻风逃出,我军缴获步枪十余支、无线电一架、电影机一架、食盐万余斤。”

这个捷电,7月27日传到江西红五军团,红十三师师长陈伯钧在日记里记了一笔。

梳理一下:7月21日,林伟正从安砂赶往永安城外三十里的沙龙溪;7月23日,红七军团退出大田城时,林伟从永安城郊撤往西洋。24日抵大田桃源,25日驻上京篮坑(南坑)。此后,行经文江龙门、梅山林后(岭后)、坂面草洋,没经过大田县城。而25日,两路进入尤溪的红军在蒋坑会师后,立即佯攻县城。同一天,有一支红军绕道台溪,畅行无阻。是否因此,林伟漏记了占领大田县城或将台溪误记为尤溪?

7月31日,红九军团抵达尤溪西滨附近。林伟记为“十四都”,即“南平府十四都”。他写道:“十四都很大,附近有上千户的村落,尚富庶。”

第二天是建军七周年节日,红七军团主力在黄田、水口之间渡过闽江,攻占了福州西北面重镇水口。这一天,红九军团为了掩护红七军团行动,攻占了樟湖坂。

同一天,一位红军高级将领在日记里写道:“据报载,福建已全省遍及游击战争,观此,福建似有首先实现苏维埃的可能。”

(《陈伯钧日记》)

8月2日,在樟湖坂,“政治部宣传队四处活动,满勤街贴满了我军北上抗日先遣军在水口渡过闽江、大军向福州推进、沿途击败蒋匪军王敬文部的胜利捷报,和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派遣工农红军抗日先遣军北上抗日宣言,及红军北上抗日告福建人民书。”林伟记述:“所有街衢小巷,装贴得琳琅满目。”

之所以强势宣传,是因为红七军团顺利渡江了,红九军团表示庆贺。林伟记述:“市民乃群相欢庆,大街上挂满了红旗,入夜灯火通明。”

有学者认定:8月2日,在水口正式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号。

林伟记述,8月3日,红九军团七团“在尤溪口缴获大批无烟炸药,约有四千箱”。这是卢兴邦刚从日本买来的。而据1934年8月1日《红星报》报道:“7月29日,我先遣队一部占领尤溪口,从卢匪兴邦的后方办事处里,搜出了五百余箱日本造的炸药及大批的炮弹。”

另据1934年8月1日《红色中华》报道,抗日先遣队在急电中,将占领大田城、进攻尤溪口缴获炸药五百箱以及占领樟湖坂,视为“连获三次胜利”

关于炸药,事实何以差异?不详。

「风展红旗如画」长征前,红九军团深入三明,任务特殊……作战参谋日记里记录了这些细节

(石峰村。红军标语。)

半个月

全军运输战利品

战利品要运回中央苏区,更何况炸药、食盐,都是苏区迫切的军需品!黄火青回忆说,九军团只有五千人左右,却要驮回两三万斤炸药、三万多斤盐巴,“战斗队变成了运输队了”。(《燕江红旗》)

8月5日,红九军团工兵连请了许多木工赶制木箱,每箱装十六斤重的炸药,除担负掩护的兵力外,每人都要背负一箱,有的还要携带盐巴十五斤。

8月11日,获悉红七军团正向闽东北浙东南顺利推进,红九军团启程返回苏区。“满载宝贵的胜利品,大家异常高兴”。但是,“上山下山走小路,天气又炎热,虽每天只走几十里,但中间休息次数增加,弄得每天都是晓行夜宿,行军劳累,到八点钟就酣睡了。”

适逢多雨季节,小路泥泞难行,每小时只走五六里。军团要求各单位发扬互助精神,一路上,响起兴国山歌,也唱起了东方军的山歌:

哎呀唻!

山歌要唱东方军,个个英勇杀敌人。

一夜行军一百里,十九路军吓掉魂。

为了减轻负担,军团通报全军:给木箱子做好背带,把盐炒干。同时,“要大家好好休息,用热水洗脚,检查炸药,注意防火”。但才第六天,一天竟然掉队百余人;第七天,脚起泡,天酷热,七个多小时,才走了三十多里路。所幸,一路并无大的敌情。

8月20日傍晚,红军抵达大田县城,城中县官、民团早已闻风逃走,但红军没有进城,只从城的南边经过,在西郊宿营。据报,此地的民团靖卫团约八百人枪,逃匿在附近山林。运输军需品,避免交战为上。

8月22日,到了永安石峰,军团安排各部休息一天,并允许“用现洋雇请民工挑运,以减轻部队负担”。此时,军委来电,要求红九军团速向朋口前进,说是“兵站线已在汀东苏区发动了数千民运队到朋口来接收炸药和咸盐,民运队已出发”。大家极高兴。

8月28日,部队抵达连城姑田,把战利品交给了兵站部,任务胜利完成了!

返程的这半个月,竟然比打仗还苦!

当然,更艰苦而光荣的是北上抗日先遣队,权威认定:

“这支由6000多名指战员组成、担负着特殊重大战略任务的部队,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孤军深入,横跨四省几十个县,行程达5000余里,堪称红军北上抗日的先锋队,是红军长征的一次重要预演。北上抗日先遣队是策应主力红军战略大转移的长征前锋,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序曲,在长征史、抗战史乃至于中国革命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3日06版:《北上抗日先遣队(军史钩沉·长征记忆)》)

以下据资料编写: 红七军团渡过闽江后,进军闽东、浙南等地,10月,在赣东北重溪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合,按中央指示,合编为十军团,继续北上,不久退回江西。1935年1月,红十军团在怀玉山受困,仅千余人在粟裕、刘英等人率领下突围,在当地坚持游击战,1937年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开赴抗战前线。

红九军团参加长征,湘江战役中,随红一军团左侧跟进,掩护左翼安全。行经川滇黔边近两个月里,红九军团受命成功迷惑、牵制了敌军,周恩来赞誉为长征中的“战略骑兵”。1937年,其主力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一部,参加抗战。

林伟,在长征中入党,抗战爆发,在八路军总部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从事无线电通信工作。1960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副主任,是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原标题——红军日记:“战略骑兵”护送“长征前锋”渡过闽江北上抗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