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點亮山區孩子成長路!博白這位山村女教師,20年將千餘學生送出山外

點亮山區孩子成長路!博白這位山村女教師,20年將千餘學生送出山外

點亮山區孩子成長路!博白這位山村女教師,20年將千餘學生送出山外

博白縣水鳴鎮蓮江小學木灰根教學點位於一個山坳裡,只有一層白色的教學樓和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教學點四周都是山林和農田。今年42歲的馮志娟是這個教學點裡唯一的老師,從教22年的她已在這裡堅守了20多年。多年來,她起早貪黑、甘於平凡,在這三尺講臺上用她的一腔熱血,捧起了山裡孩子們走出大山、改變命運的夢想。

点亮山区孩子成长路!博白这位山村女教师,20年将千余学生送出山外

課間,馮志娟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

20年帶出千餘名山村孩子

9月11日,記者一行從水鳴鎮與S221省道的岔路口進去,開汽車經過狹窄到幾乎不能會車的村道和一片水田及坡地,約20分鐘才看到建在山間的蓮江小學木灰根教學點。一路上,樹枝和茅草不時鞭得車窗叭叭響。這樣的路,馮志娟走了20年。

教學點只有一層平層教學樓,教學樓有兩間教室,一間用來教學,另一間教室裡放了一張乒乓球檯,原本光禿禿的牆壁被馮志娟貼上了校園生活的剪影,顯得充滿了生機。“現在二年級的同學開始寫我上節課佈置的作業,一年級的同學們請翻到第五課。”馮志娟所帶的班是複式班,學前班、一年級、二年級3個階段共33名學生,每個同學的學習生活都被她安排得有條有理。為了讓孩子們都能在這裡學到東西,馮志娟不停切換教學模式。她一天要上6節課,嘴巴經常得不到休息,長年累月下來,嗓子逐漸變得比常人沙啞。

点亮山区孩子成长路!博白这位山村女教师,20年将千余学生送出山外

1997年,從師範院校畢業的馮志娟被分配到了水鳴鎮蓮江小學任教;1999年,當時的木灰根教學點的老師退休,誰來接任成了令學校頭疼的問題。這時,只有22歲的馮志娟站了出來。“第一次來這裡,從鎮上走過來花了一個多小時。”馮志娟說,教學點的偏僻和簡陋超出她的想象。當時的教室是一棟泥磚土木結構房子,裡面只有簡陋的黑板和書桌,一到下雨天,教室還會漏雨。到了冬天,四面漏風的教室冷得令學生瑟瑟發抖,就連大小便也只能去位於教室後面的茅草堆後解決。然而這樣困難的情形並沒有嚇退馮志娟,反而更堅定了她留下來任教的決心。

這一堅守,就是20年。

如今,馮志娟的愛人黎玉生在水鳴鎮上做生意,家裡經濟條件不錯,很多人都問馮志娟,為什麼還堅持留在山村教書。“我是從山裡出來的,我想把這些孩子送到山外面去。”馮志娟說。

她一直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

中午,剛下課的馮志娟吃完午餐後,提著早已準備好的書包和水果、月餅來到村盡頭的貧困學生海惠家。海惠的哥哥生下來就有智力障礙,上級機構要求駐點老師要定時過去教他學習。馮志娟每隔幾天就上門一次,還經常自掏腰包送去生活用品。

幫助貧困生這件事,馮志娟從未停過。

學生小雨從小沒了父母,奶奶也已年邁,貧困的生活使她一度想放棄上學。馮志娟知道後,多次找她談心,還給她買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為了使小雨在學習和生活方面得到更好的保障,在徵得其奶奶同意後,馮志娟讓小雨到自己家裡吃飯,為她補習功課。“馮老師就是小雨的第二個母親。”小雨的奶奶每次見到馮志娟來都會這樣說。

馮志娟的手機也成為了學生們的“公用電話亭”。

点亮山区孩子成长路!博白这位山村女教师,20年将千余学生送出山外

學生桐彤、天林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兄妹倆跟著年邁的祖父母生活,因為想念父母而無心上學,性格日漸孤僻。馮志娟看在眼裡,主動把手機給他們聯繫父母,邀請他們到自己家裡做客,讓他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漸漸安心學習。“父母缺位不利於兒童的成長,我經常在班級群裡和家長們交流,希望父母至少有一個留在家陪孩子。”在馮志娟的建議下,一些家庭的父母選擇留一人在家中,陪伴孩子學習和生活。

2018年9月27日,馮志娟和學生們一起走在放學路上,一輛失控的柳微車撞了過來。受傷嚴重的馮志娟昏迷了3天,醒來的第一句話便是,“有沒有學生受傷?”知道孩子們都安然無恙時,馮志娟在內心慶幸,“還好被撞的那個人是我。”不久,休息不到兩個月的馮志娟因為放不下教學點,匆匆出院回到了崗位上。“孩子們需要我,我必須得回來。”馮志娟說,她是教學點裡唯一的老師,她請假一天,孩子們的學習就耽誤一天。

一份教育事業 全家人都在支持

馮志娟家住在水鳴鎮上,去上班卻要往山裡走,丈夫黎玉生一開始並不希望妻子受這份苦。“那時她還只是代課老師,月薪只有兩三百元。”丈夫黎玉生說,馮志娟每天早上天沒亮就出發去學校,走路需要一個多小時,騎自行車也要50分鐘左右才能到。“我多次勸她放棄這份工作,她都不同意。”然而,比起自己的辛苦,馮志娟更心疼木灰根教學點的學生。“我不堅守,這個教學點就沒了。”馮志娟說。

在馮志娟的堅持下,山裡的孩子一批又一批地被送到山外,黎玉生感受到了妻子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也開始跟著妻子進山。2002年,一次大雨後,原來的泥磚教學點牆體有些傾斜,夫妻二人到大山裡砍了兩根大木頭過來做樑柱。2011年,多方開會一致決定重建木灰根教學點。“不夠錢,我願意掏一部分來建。”黎玉生說。當時,通過申請上級撥款2.5萬元,還有幾萬元的缺口,黎玉生除了自己捐款,還積極發動更多的人加入。最終,在村民們和愛心團隊的支持下,新的教學點建起來了。

在重建過程中,孩子們沒有地方上學,馮志娟就把自家的木工棚設為臨時教室,繼續教孩子們讀書,家公家婆也為離家較遠的孩子們煮飯。馮志娟的家公黎老伯說,因為兒媳婦的付出,村裡的孩子不用走到離家遠的地方上學,他們都感到很欣慰,他空閒時也會到學校,在課間幫忙照看孩子們。

点亮山区孩子成长路!博白这位山村女教师,20年将千余学生送出山外

記者手記

“20年,夠了嗎?”“不,不夠,我還會紮根在這裡。”採訪時,說起教學點的學生,馮志娟多次紅了眼眶。這些年,獲得各種獎項的馮志娟並不是沒有機會調出去,但她依舊紮根在山裡,希望能帶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她還想為這個教學點爭取更多的教學設備和體育設施,去享受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

(玉林晚報記者 梁桂香 廖源)

玉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