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秦赵邯郸之战,魏楚两家出兵援赵,为何“齐燕韩”三国没来?

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邯郸之战”,是“长平之战”后,赵王拒绝割地给秦国,从而引发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的主场,原本就是秦国与赵国,但赵国在“长平之战”刚刚失败没多久,国内一片空虚,根本不是秦国对手,所以才请出魏国和楚国援兵助阵。

秦赵邯郸之战,魏楚两家出兵援赵,为何“齐燕韩”三国没来?

公元前258年,平原君赵胜在赵国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带二十人向楚国求援,这二十人中有一人流芳百世,此人便是毛遂。

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毛遂便是平原君麾下的一个门客,其实当时赵胜出使楚国之时,并没有带上毛遂的意思,因为毛遂此时在他门下已经三年,而且并没有出奇的地方,将毛遂带上就是为了充个数而已。

但是到了楚国之后,赵胜与楚考烈王一直没有谈妥,楚王对兴兵援赵之事犹豫不决,毛遂拔剑上前慷慨陈词曰:“今楚地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纵者为楚,非为赵也”。——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

秦赵邯郸之战,魏楚两家出兵援赵,为何“齐燕韩”三国没来?

司马迁

楚国地大物博,兵多将广,本该成为天下霸主,但是却屡屡被秦国欺负,这样的事情连赵国都感到羞耻,楚王你还能坐得住吗?咱们合伙打秦国不是为了赵国,是为了楚国啊!

毛遂的这一番话,让楚王下定了联盟的决心,于是派出十万大军增援赵国。

至于魏国,原本魏安僖王是同意联盟的,他已经派晋鄙率军十万救赵,但是此事被秦昭王知道后,秦昭王开始威胁魏国:“诸侯中有敢于救赵者,败赵后首先攻先救赵者。”

谁敢给赵国帮忙,等我大秦把赵办了之后,就先把帮忙的!

这一句威胁把魏安僖王吓得够呛,愣是不敢出兵救赵了,想当年魏文侯在位期间,大将军吴起率领独步天下的魏武卒,驰骋疆场,用五万人灭了秦军五十万,哪一个国家也不敢不服,可到了魏安僖王这一代,居然被一句话吓得不敢出兵,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秦赵邯郸之战,魏楚两家出兵援赵,为何“齐燕韩”三国没来?

不过魏安僖王害怕,不代表别人害怕,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依靠魏安僖王宠妃如姬盗得虎符,率领勇士朱亥诛杀大将军晋鄙,夺其兵权,并将十万人精简到八万人,向赵国奔赴而去。

这就是魏国和楚国援救赵国的过程。

至于“齐燕韩”为何没有出兵援赵,咱们来慢慢分析一下。

首先看韩国,韩国在地理位置上同“赵魏楚”一样,都与秦国毗邻,按理说这唇亡齿寒的道理,韩国是应该明白的。

可是它没有出兵援助,主要还是忌惮秦军的势力,从战国初期开始,韩国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处于四战之地,实力上比赵国、魏国、楚国、秦国都弱,在夹缝中求生存可是不容易。

所以,韩国考虑的难免会多一些,而且赵国“长平之战”惨败,还没过去多久,秦国又打过来了,说实话没有谁能看好赵国胜利,所以韩国还是选择了观望。

秦赵邯郸之战,魏楚两家出兵援赵,为何“齐燕韩”三国没来?

不过,在最后秦军失败时,韩国倒是出来“痛打落水狗”,也算是帮了赵国一把吧。

至于赵国和燕国为何没有出兵援赵,这里面的道道可不少。

其实,赵国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没指望齐国能够出手相助,只求它别在背后捅一刀就行了,当初赵国拒绝割让给秦国的六座城池,就献给了齐国,目的就是要齐国不要插手。

秦赵邯郸之战,魏楚两家出兵援赵,为何“齐燕韩”三国没来?

作为老牌强国的齐国,这一点风度还是有的,所以它选择了作壁上观。

至于燕国,它不起兵偷袭赵国就算好事,长平之战结束后,燕国曾带兵攻打赵国想要弄点好处,结果被迎头揍了回去,现在燕国恨赵国恨得咬牙切齿,又怎么会出兵相救呢?

战国的局势,就是这么奇妙,“邯郸之战”最后以秦国落败,正是这几家诸侯国援赵的功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