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二戰期間,日本為何“腦子進水”,向美國開戰?


二戰期間,日本為何“腦子進水”,向美國開戰?

二戰期間,在偷襲珍珠港之後的第二天,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明知道美國國力遠強於自己,明知道對美宣戰是“以卵擊石”,日本為何還一意孤行?日本之所以“腦子進水”,向美國開戰,除了日本一貫的賭性和狂妄,盟國德國的節節勝利刺激外,主要原因還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日本賬面的實力其實並不弱。當時的日本已經完成工業化,經濟總量達到280多億美元,是世界第六大經濟強國。


二戰期間,日本為何“腦子進水”,向美國開戰?


軍事上,日本擁有200多萬經過戰場檢驗的精銳陸軍。尤其是日本苦心經營半個多世紀的海軍,更是日本狂妄叫囂的最大底氣。二戰初期,日本海軍擁有包括十艘航母在內的上百艘先進艦艇,總噸位高達119萬噸。而此時的美國海軍雖然佔優,但是噸位也不過143萬噸,日本海軍的噸位佔到了美國的70%,美軍並不具有壓倒性優勢。


二戰期間,日本為何“腦子進水”,向美國開戰?


而日本經過艱苦訓練的海軍官兵素質,甚至要優於美軍士兵。同時,師承英國、擁有甲午海戰、對馬海戰等實戰經驗的日本海軍,戰術上,也比從未進行大規模現代化海戰的美國海軍更優秀。這些,也是日本海軍叫囂消滅美國海軍,擊敗美國的最主要底氣。


二戰期間,日本為何“腦子進水”,向美國開戰?


然而賭博成性、被狂妄燒掉理智的日本從來沒有想過,日本的國力和潛力跟美國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而兩個大國的比拼,歸根結底還是綜合國力的較量。如果美國和日本接壤,靠著日本悍不畏死的精銳部隊、戰前充足的準備,以及出其不意的閃擊戰,日本也許有微小的可能迅速擊敗美國。然而,美國和日本相距要橫跨整個太平洋,美國“天選之國”的外號也絕非虛言。


二戰期間,日本為何“腦子進水”,向美國開戰?


距離萬里之遙,面對綜合國力遠強於己的美國,日本根本不具備速戰速決的可能,日本甚至連理論上存在的獲勝可能都沒有了。因為一旦戰爭進入相持階段,起決定性作用的,將是兩國的綜合國力。在這方面,美國顯然全方面碾壓日本。

二戰期間,日本為何“腦子進水”,向美國開戰?


我們來看一下美國和日本在二戰期間的差距:美國國土的面積是962萬平方公里,而日本則有37.8萬平方公里,美國是日本的25倍;美國的人口約1.3億,是日本人口的兩倍;美國的國民收入是日本平均收入的七倍;美國的鋼鐵產量是日本的五倍;美國的煤炭產量是日本的七倍。


二戰期間,日本為何“腦子進水”,向美國開戰?


綜合國力和潛力終究要化作戰爭實力,在最重要的軍工生產方面,二戰期間,短短五年內,美國用自己無與倫比的工業生產能力,向世界展示了什麼叫艦如雨下:從1941年到1945年,不足五年的時間內,美國生產了近7000艘艦艇,這其中包括高達150艘的航母、10艘戰列艦、近500艘護衛艦和349艘驅逐艦。


二戰期間,日本為何“腦子進水”,向美國開戰?


而對手日本只生產了17艘航母,兩艘戰列艦、61艘驅逐艦和九艘巡洋艦。至於空軍方面,日本與美國的差距更令人絕望:美國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生產了30多萬架飛機,僅重型轟炸機修超過3萬多架。而日本只生產了6萬多飛機,且大多數是技術落後的“空中打火機”。

二戰期間,日本為何“腦子進水”,向美國開戰?


同時,不僅僅是武器裝備等硬件方面日本全面落後,在軟件方面,日軍的潛力也遠不如美國。當戰爭初期日本最精銳的一批海軍及空軍官兵消耗殆盡後,由於國力所限,日軍補上來的海軍和空軍官兵絕大多數都是新手,根本不具備完善的技能,因此軍隊戰鬥力大幅下降。

二戰期間,日本為何“腦子進水”,向美國開戰?


而美國得益於國內富庶的環境和遍佈全國的空軍俱樂部、海軍學校等,增補上來的美國大兵都具備完善的技能,能夠迅速適應戰鬥崗位。此消彼長之下,美國越打越強,而日本卻越打越弱。最終,日本在海軍傷亡殆盡之後,被兩顆原子彈徹底炸斷了民族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