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庆余年》原著庆帝这样评价自己几个儿子

《庆余年》小说原著中庆帝与陈萍萍长谈对几个儿子的评价:“太子承乾太过懦弱,老大太过纯良,老二……”他皱了皱眉头,“老三年纪太小。”

《庆余年》原著庆帝这样评价自己几个儿子

皇帝觉得怎么样才能当好皇帝: “可是,皇帝……是谁都能当的吗?”

“身为帝者,不可无情,不可多情。”皇帝将脸转了过去,“对身周无情者,对天下无情,天下必乱。对身周多情者,必受其害,天下丧其主,亦乱。”

这样评价太子:“我看了太子十年,他是位无情中的多情者,守成尚可,只是朕去时,这天下想必甫始一统,乱因仍在,他又无一颗铁石心肠,又无厉害手段,怎样替朕守住这大一统的天下?”

《庆余年》原著庆帝这样评价自己几个儿子

这样评价二皇子:“朕起始是看重他的,这些年与承乾的争斗,他并没有落在下风,只是后来却让朕有些失望,一味往多情遮掩的无情的路上走,他若上位,定是一代仁君,可朕这几个儿子……只怕没一个能活得下来的。”

《庆余年》原著庆帝这样评价自己几个儿子

这样评价大皇子:朕也是喜爱他的……只是他太重感情,在这场凶险的争杀中,谁心软,谁就可能身陷万劫不复。” “再加上他毕竟有一半东夷血统,难以服众,更关键的是,日后若要血洗东夷城,你看他有这个决心吗?”

这样评价老三“老三……年纪还小,朕还可以多看几年。”

其实也考虑过范闲当皇上:毫无疑问,他,是最适合的一个。” 毫无疑问,他,是最适合的一个。” 多情总被无情恼,范闲在这个世界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却恰好契合了庆国皇帝对于接班人的要求,貌似温柔多情,实则冷酷无情,却偏生在骨子的最深处却有了那么一丝悲天悯人的气息。

《庆余年》原著庆帝这样评价自己几个儿子

但是:“以范闲的性格,他可不愿让范柳两族因为他的关系都变成了地下的白骨头。”

陈萍萍太了解面前这位皇帝了,他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如果皇帝真的想扶植范闲上位,那么在他死之前,一定会将范柳两家屠杀干净。不惜一切代价屠杀干净,而这,肯定是范闲不能接受的。更让陈萍萍有些疲惫的是,他终于清楚地确认了皇帝根本没有将范闲摆在继位的名单之上。

《庆余年》原著庆帝这样评价自己几个儿子

其实这一段也解释了为啥庆帝杀叶轻眉,因为庆帝自认为是好皇帝,好皇帝就是对身周无情,对天下多情。简单的说对个体(儿子老婆母亲父亲朋友伙伴等等)无情,但是对天下,民众,国家这种集合体要有情,要多情,要仁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