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新一轮QE来临,来谈谈买房的四个“误区”

3月3日,世界各国央行联手放水,纷纷降息,以应对新冠肺炎对经济冲击。

澳大利亚降息25个基点,至0.5%;马来西亚降息25个基点,至2.5%;日本央行已投向市场5000亿日元;美国宣布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

市场流动资金加大,新一轮通货膨胀在所难免。

借此背景,刚好聊聊“买房误区”这一话题。

对于“买房”,身边朋友时常有以下几个误区:

01

房价太高,等房子降价,我再买

醒醒吧,不要骗自己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通货膨胀。

看下面两张图:

新一轮QE来临,来谈谈买房的四个“误区”


新一轮QE来临,来谈谈买房的四个“误区”

结论是:

2000-2012年,M2(广义货币)涨了5倍,一线城市房价涨了5倍;

2010-2019年,M2涨了4倍,一线城市房价涨了4倍。

意思是:只有房子,跑赢了通胀。

10年前,你手里有100万,买了1套房,现在房子值500万;

如果没买房,那手里的100万,现在只是房子价格的1/5;相当于100万的购买力,缩水到20万。

那么问题来了:你相信政府会继续超发货币吗?

答案是肯定的。

经济保增长,保就业,向市场投放更多货币,刺激消费、投资、出口,是全球主流国家政府的擅用手段。

——因为印钱比解决深层问题,更容易。

当然,别质疑拿“一线城市房价”举例。

想想你老家的房价,10年前多少钱?如今多少钱?涨了几倍?

如果中国遵循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达到80%城镇化率,还将有20年“城镇化”进程。

那城市价值链必然是这样一条线:超级都市圈——强省会城市圈——中小城市——空心城市;

人口由下至上走,一层一层爬升,城市一层层淘汰。

看看鹤岗。

如果你逆这个趋势去安身立命,当然,你买得到降价房。

02

不贷款,我要全款买房;

不借钱,我凑齐首付,再买房

能贷款买房,第一说明银行认可你的兑付能力,第二说明你懂“通货膨胀”的道理。

举个例子:

10年前,你贷款100万买房,年利率按5%;通货膨胀率呢?明显是钱的贬值速度,上面说了,10年贬值80%,每年-8%。

你看,有个3%的差价。

然后,“住房贷款”是所有金融贷款中利率最低的


市面上金融贷款,车贷年利率一般是5%-10%;各家银行的消费贷,年利率一般12%-14%;支付宝借呗、微粒贷等互联网贷款,年利率为18%……

住房贷款年利率?现在LPR浮动,大概5.1%左右。

所以,为什么不贷款买房呢?!

买房是一件家庭大事,凑齐首付款,是一件颇考验家庭凝聚力、个人信用值的活动。

考虑贬值速度,和你的偿债能力,如果首付款只有20%-30%的缺口,果断借钱凑齐首付去买房。

还欠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动力。

03

换房麻烦,买房我要一步到位

切记一点:没有一套房子,你会住一辈子。

尤其一二线城市。

不管你想一步到位一个三房大房,计划给未出生的孩子、天伦之乐的父母住;还是在考虑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每一项都要80分以上的完美房子……

我都要劝你:醒醒吧!

房子的价值,只有在流动中才能体现。就像钱,只有花出去,才叫“钱”。

更别说一线城市的房子,刚需上车门槛逐步提高。

刚需购房一族,没资格矫情,要大房子,或要完美房子;上车,才是第一重要的。

因为超出自己实力的购买欲,只能是痴心妄想,最终结果只有一个字:等。

而,买房最怕“等”。

因为调控频密,政策和金融规则,不可控。且针对需求端的调控,往往事与愿违。

所以可行的方案是:

认清“刚需”现实,买房越早越好。

力所能及,买套自己购买力范围内的小房子。3-5年为房子流转周期,卖房换大的、好的,越换越大,越换越好。

04

我买房自己住,偏一点无所谓

常见说辞是:我买房又不是投资,是自己住,干吗买那么贵?买地段那么好的?

问题来了:

你想换更好的房吗?

房子是资产吗?如果是,房子增值、保值、贬值,你想要哪种?

在买房这个问题上,“投资”、“自住”、“投资兼自住”三种需求判定,更像一个伪命题。

本质上,房子只有一种价值:使用价值

没有纯粹的“投资价值”,只有“使用价值”足够大,才值得投资。

房子不是标准品,不像铅笔、垃圾篓、电视、洗衣机,价值单一明确,并随时间慢慢折损。

房子是一整套服务,它包括地段、学校、医院、商场、公园、交通、物业服务、户型、装修、景观、治安、邻居等。

房子的使用价值,就是以上所有元素的综合。

所以,你买房不能只盯着价格便宜,或者户型好、挨公园,而要综合考虑,争取价值最大化。

即使你不懂这些,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来衡量一套房的价值:

设想你5年后要卖掉这套房,能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那么,你又如何看待“买房”问题?

不妨留言,聊一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