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讀書的苦?

北流沉


因為生活的苦,你不得不吃;而讀書的苦,你可以選擇不吃。

歸根到底,就是一個“選擇性”的問題。

01

任何人都要生活,但並不是任何人都要讀書

不管你上不上學,讀不讀書,你都必須要生活,必須要賺錢、養家餬口。所以,生活的苦,你逃不掉。
哪怕你身家過億,你每天也會有煩惱。哪怕你在街邊乞討,你每天也會有憂愁。
生活,不會因為你是什麼身份,什麼地位,有多少財富,而不會給你壓力。任何人都逃不掉生活的壓力。
但讀書卻不是。為什麼有些人選擇初中就輟學,因為他不想讀書,他有選擇的權利。我可以讀,也可以不讀。
這就好比,你面前放著好幾份工作,你有選擇,你可以選擇第一個工作,放棄第二個;你也可以選擇第二個工作,放棄第一個。

但,你必須要工作,因為你不工作就沒法掙錢,就沒法生活,這才是這個問題的本質。

02

生活的苦是實打實的,而讀書的苦,卻看不見、摸不著

比如,如果你今天不賺錢,你明天可能就沒有飯吃,你的房租房貸就交不了。生活的苦,反饋很及時。所以,人們迫於生活的壓力,必須每天要承受生活的苦。
但讀書卻不是這樣的,你今天讀一本書,可能一年後都沒有什麼改變,也可能會出現改變,這種不確定性,以及這種反饋的延遲感,讓人們琢磨不透。
所以,人們喜歡追求確定性的事情,而對於這種不確定性的事情,往往不願意去邁出第一步,更不願承擔風險。

但從我的經歷來講,當你承受了讀書的苦,你會發現,生活,其實沒有那麼苦。

我是千城,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
歡迎【關注】我,一起拼命努力,實現加速崛起!

在下千城


在人生中,生活中的苦能吃,那是很自然的事。只要為人沒缺閒(身體健康,沒有殘疾,一歺半斤大米不成問題,不管幹什麼樣的苦力工,當然沒有事,很快完成任務。

讀書不比其它項業,是一個無底無邊的工作,當然每個人都想在讀書學習上做出一定的成績,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那是天命,是八字好,老祖宗有靈,墳山屋場管氣,先天制定他是個讀書人才。好象古代劉伯溫先生,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天才之命。所以說有人宜願吃生活上的苦,不願吃讀書的苦。

吃不下讀書的苦之後,別無選澤,只有做辛苦活來維護自己,在人生道路的事,是一件必須所要辦的事,來供應自己的正能亮。


快樂25225


學習一般比較枯燥乏味,非毅力異於常人者能持之以恆,而生活對於每一個階層的人來說,只是質量上略顯高下,本質上無異於吃喝拉撒,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家常理短的拉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比較容易,雖然其中不乏酸苦,但生活就是這個樣子,所以人們都習以為常,也更多的是無奈。


陽光普照4269


看問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扶貧必先扶智,治窮必先治愚!“智和愚”,就是問題的本質。

如果認識上不去,那就去吃一輩子的苦吧……


師宋堂


1、其實,在能吃讀書的苦的時候,很多人都意識不到。在能好好讀書的年紀,有好的環境,資源讓你成長的時候,根本不會去花很大的力氣去學習,儘管好多的老師,家長都跟孩子說要好好學習,不然將來會吃苦,但是隻有耳聽,沒有經歷過,很多人都以為那只是為了讓自己好好讀書才說的嚇唬人的話。當然,能吃讀書的苦的時候,還很年輕,很多的東西不懂,特別的倔強,覺得不讀書,讀不好書,也能按自己的方式,好好的過一生。只是,那時候的你我,不會明白,當初不願意吃讀書的苦,人生的後來,要走更多的彎路,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過上想過的生活。

2、吃盡了生活的苦,才後悔當初應該吃讀書的苦,可是已經來不及。當我們在生活中吃盡了苦頭,才會明白,倘若當初努力一點,少玩一點,用心一點,少倔強一點,那麼此刻,或許會輕鬆一點。當我們明白了讀書和不讀書的差距的時候,已經是我們來不及坐在教室一心一意讀書的時候了。有些東西,只有經歷了,才會明白。有些事情,過了就是過了,後悔也來不及。

3、沒有人願意吃生活的苦,只是現實殘酷,我們只能用自己擁有的東西,與命運來一次殊死搏鬥。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願意去吃生活的苦,誰都想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無憂無慮,從容一生。但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都要為了生活去拼搏,去努力,儘管有很多的人,窮盡一生,努力到無能為力,也不及一些人的起點,但是,你別無選擇。所以說,沒有人願意吃生活的苦,只是為了生活,別無選擇罷了!





4、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不分年齡。當你在讀書的時候選擇了安逸,選擇了舒適,那麼,今後的人生,你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去彌補你曾經的放縱。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應有的代價。你現在的境地,就是昨天的你造成的。萬事萬物都有因果,所以,好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要在改努力的年紀,去選擇安逸,因為人生的每一步,都會算數。


轉身即天涯


條友們好!很高興同大家分享“關於生活吃苦與學習吃苦”的問題討論,懇請批評指正!

我認為,網友提出的“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吃生活的苦,而不願意吃學習的苦?”這一問題,現實中確實存在這種現象。因為,生活之艱從來別無選擇,學習之苦皆由自我選擇。

1.風順是機緣,苦難是常態。生活的苦難,每個人都無法避免。儘管有句話說“我命由我不由天”,但誰都無法預知明天與未來,家境貧寒之憂、身體疾患之痛、婚戀失挫之鬱、經營失敗之困、親人離去之悲、意外天災之禍,等等。這些生活的苦難和坎坷,每個人都會遇到,躲不掉、繞不開、推不過,只有勇敢去面對,才有很好的明天和未來。

2.學海無涯,苦作舟楫。只是對於很多人來說,疲於奔波、累於生活,如何維持生計才是最大的剛需,眼前的苟且才是必須面對的現實,詩和遠方只是心中遙遠的夢想。加之,學習之路,沒有捷徑和坦途,伴隨更多思想艱苦、生活清苦、精神痛苦、身心勞苦。就拿參與頭條創作來說,無論興趣認證、回答問題,還是撰寫文章、拍攝視頻,都需要反覆學習、研究思考,費腦費神、費心費力,大V大咖們的成功絕非偶然,那是Ta們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努力、不斷學習而得來的。

坦然生活之苦,不畏學習之苦,相信堅持的力量,我們就一定能創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文星花緣


讀書有讀書好處,勞動能掙錢的好處,老人說書中有黃金,我們姊妹四個,我是老大,三個好乾活不願讀書,下學幹活不缺錢,我呢真不願意幹活,不把錢看的太重,所以我一生沒有掙下錢,可什麼事也有公平的一面,社會發展快,這不在網絡這方面多少會,我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學習跟不上,年紀大了學的慢了,看來知識能救人呢,在家也能掙錢了,讀書前途遠呢。


用戶6749300950


這個問題與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及基因有關。父母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沉湎於吃喝玩樂,明擺生活條件不如人家,卻還整天樂哈哈,擺出一副非常滿足的樣子。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能有幾個會吃讀書的苦呢?有幾個會認識到知識可改變命運呢?有句話說得好:“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

等孩子長大了,進入社會工作生活了,自己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悔之已晚,來不及啦。

老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但今天的現狀賦予這句話新的含義,所謂的“苦中苦”指的恰恰是指吃讀書的苦。

努力吧!努力改變現態,是這個時代賦予每個人的責任,多吃點讀書的苦,就能少吃點生活的苦。


老老強


學習苦嗎?每個人的感覺不同吧!別在心裡給自己暗示,他會放大你認識的成見。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你不感興趣,不想學,就枯燥乏味,感到很苦。我孩子作業能在學校完成的都不會望家帶,帶回來先做作業,做完就出去玩。不管學習好壞,他有這個習慣和態度就不錯了。人生何處不在學習呢?趁著年輕,還是多學點東西吧,別到時候後悔。即使不上學了,也要學個一技之長吧!看到別人比咱做的好,也可以學習借鑑,咱才能做的更好。對於孩子就是現在他們累點,也不希望他以後被生活所累。作為普通人不學習你只能做好吃苦的準備了,打工也只能做普工或小工,那就慢慢享受生活吧!


戚永剛208


有些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讀書的苦

我的父親,他們那時候因為家庭條件所限,不得已放棄學業,早早參加工作了。在他的認識裡,能吃讀書的苦,相對是比較幸福的。

現在他只能吃生活的苦。苦了一輩子,他總說:你們只要認真讀書,砸鍋賣鐵我也會供你們。

他沒有想到的是,砸鍋賣鐵也供不起怎麼辦?

讀書是一件幸福的事兒。

可惜的是,因為認知能力所限,我們很多人在能讀書的時候,對這句話並沒有深刻的認識。

比如,杭州六年級男生小胖,痴迷做飯三年,成績連年墊底,數學考一分。焦慮的媽媽請來了心理醫生,醫生評估了小胖,建議她:不是每個孩子都是讀書的料,與其把時間花在沒有結果的補習上,不如讓孩子做他感興趣的事兒,發揮他的長處。

在小胖的意識裡,做飯不像讀書那樣用腦,而且自己目前在做飯這件事兒上,還是遊刃有餘的取得了一點兒成績,所以,他以為,前面的路會一直這樣平坦,他可以憑藉做飯的手藝來獲得讀書得不到的成就。

學歷不能代表能力,可是如果有能力,可以去拿個學歷。

有網友總結出學歷與廚藝掛鉤的級別:“現實中,沒文化+廚藝=小工,低文化+廚藝=廚子,中文化+廚藝=廚師,高文化+廚藝=總廚,學霸+廚藝=餐飲帝國。”


可以想見,如果小胖就此放棄對成績的要求,轉而跟隨自己的興趣去發展,他以後沒有意外的話,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廚師。


不肯吃讀書的苦,是因為很多人不能捨下心來,對自己狠一點兒。

他們用一種看似毫不費力的選擇,來代替讀書的苦。以為暫時逃避了讀書,就可以一輩子不受讀書少的約束,以為隨著年齡增長,時間會慢慢抹平讀書欠下的賬。

泰戈爾說:人生,就是不斷重複心狠,又重複幸福。不曾心狠,哪裡有幸福可言。

但生活所有的饋贈,都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你這時候偷了多少懶,以後的生活中命運會讓你還回來。我們學習得越多,見識和眼界就越開闊,同時也就會發現自己不瞭解的事物越來越多。

蔡康永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如果你不願吃讀書時的苦,你就只能吃生活中的苦。


若干年後,在不同的生活狀態中,成功的人感謝當年拼命努力的自己;也有失意的人悔不當初,遺憾當年沒有對自己狠一點。

《我們內心的衝突》中說:不僅僅只是兒童才具有可塑性,所有的人都具有改變自己的能力,甚至是脫胎換骨的改變。

任何人都有改變自己的能力,只看自己願不願意改變。

但最好的選擇莫過於,該讀書的時候讀書,在該戀愛的時候戀愛;該吃苦的時候吃苦,才能在該享受的時候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